《BBC 挪威大屠杀》好看吗?经典影评锦集
《BBC 挪威大屠杀》是一部由Edward Watts执导,纪录片 / 历史 / 战争主演的一部英国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BBC 挪威大屠杀》精选点评:
●世界这么危险,一定要学游泳,一定要学基本军事技能,一定要跑得快。
●每个人心中都几乎有点你我之别。这种人性弱点极度扩大化就变成自以为救世的残忍了,跟以前十字军东征本质差不多。
●警方上演了出闹剧:1爆炸后没封锁现场2群众提供疑犯的车牌号后,没有立即跟进3全警局只能调派一架直升机,特种部队不得不在交通拥挤高峰时段开车出城4警方的皮艇在驶往营地的途中居然因超载进水5最早到达营地的直升机不是来自警方而是来自电视台新闻摄制组。。挪威海的夕阳美得让人落泪
●可怕极了,是不是这个道理
●BBC的纪录片
●官方是哪儿来的想法先出了一份Breivik精神不正常的报告,太2了。另外这事儿要在中国的话,从头到尾会bug多少次呢,然后也许大家很快又都忘记它了。
●一个人,一支枪,像打靶子一样在75分钟内猎杀69个人。警察行动的低效,甚至还出现因为超载而导致冲锋舟停滞在水中央这种乌龙的事儿……不敢想象这种仿佛只有恐怖片里才会发生的故事真实上演。
●不得不说,挪威的司法体制真是宽容到了极点,没有死刑,最高刑期21年不说,对于这样一个极端右翼的杀人狂魔居然给他配律师,进行精神鉴定,还住豪华监狱
●载着警察的橡皮艇竟然可以超载进水
●挪威的警方太弱了。。。。
《BBC 挪威大屠杀》影评(一):制度之悲
挪威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是当今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北约成员国之一,经济是市场自由化和政府宏观调控成功结合的范例。挪威还是创建现代福利国家的先驱之一。此外,造纸,造船,机械,水电,化工,木材加工也是挪威的传统发达产业。挪威目前还不是欧盟成员国,不使用欧元。 [1] 2017年,挪威被联合国评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来自百度百科
就是这种高度自由化,可能就是悲剧的开始。
高福利,悲剧的开始与结束
挪威,一个高度自由的民主国家。在2011年夏季,发生一件惨绝人寰的事情。
同一天,两起恐怖袭击。
第一次,在国会大厦。
第二次,在一个湖光山色的青年夏令营。
同一天,77条生命,在此时逝去。
更加令人发指的是,不是政府的效率低能。而是这位屠杀77条生命的冷血动物,关在一个豪华监狱里,并且只判了21年有期徒刑。
结语
《BBC 挪威大屠杀》影评(二):一百年后,作为英雄
“现在的人们,大部分都会认为我是恐怖分子。然而一百年后,我可能会被视作英雄。”屠杀者在法院的来回反复中被认定没有精神疾病,而是一种意识形态上的与常人不同。
1927年,有数千名布尔什维克走上了广州的街头,他们占领了街道、政府、机构,他们获得了三天广州的控制权,之后他们被赶离了城市,并为此付出了几千人的伤亡,残留下来的少数,转入了山区继续进行抵抗。这场战斗现在被称为“广州起义”,是中共早期不成功的城市起义中的一次。参与其中的人包括了叶挺,无疑,他们,包括牺牲者都是现时的英雄。
1927年,刚刚完成北伐,占领上海的国民革命军及国民政府,对自己大军出征后后方空虚的广州被占据的事件,称为“恐怖袭击”,起义者是“恐怖分子”。
这就是由意识形态决定的善恶及对善恶的评价。如果地球的人口不断变多,达到200亿,而环境不堪重负,导致地球的毁灭。那以减少人口为目的战争到底是“人道”的还是“非人道”的?
意识形态决定了善恶,所以其实善恶的相对性,甚至于比色彩对客观世界的相对性更加显然。
我们总以为善的,往往却是恶的,当我们转身之时。
《BBC 挪威大屠杀》影评(三):这是一次针对带路党的定点打击
作者:匿名用户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他痛恨绿教,更痛恨引狼入室的挪威工党以及大力鼓吹文化种族多元化的左翼媒体
所以他选择向媒体和工党青年训练营下手,他很疯狂,但不是疯子
凶手不杀绿教徒,而去袭击工党和工党五道杠,是因为凶手的政治诉求。
左翼工党采取文化多元化的政策,导致挪威绿教徒问题激增。
在凶手眼里,绿教徒很可恨,但更可恨的是让这帮绿教徒进入挪威、且把这问题当成政绩炫耀的工党。
如果凶手杀绿教徒,得到同情的将是绿教徒,杀90绿教徒的结果会让一帮无民族意识的人叫嚣今夜我们都是绿教徒。
那么结果很可能和凶手想要的正好相反。
直接袭击工党和未来工党,掐掉问题源头,凶手的目标十分明确。
炸工党,可能促使挪威老百姓反思,这帮政客提倡的文化多元化是不是正确?政策到底给挪威带来了什么?
杀工党五道杠,直接扼杀造成大问题工党的未来,以后工党五道杠人数会减少吧。
这个凶手受过良好教育(上面的兄弟还提到继母是外交官),曾经参与过温和右翼组织(因为受不了组织的政策太“温和”而退出),兼且长期钻研民族主义理论,既有理论又有实践。虽说这厮确实冷血变态,但他不是疯子,他所选择的每一项方案都是经过缜密推敲过的。
他可能还希望这种行为成为一种例子,包括行为的方式和方法,进而影响更多持同样观点的人(老欧洲持这种观点的人不少),从不同角度实践他们反绿的思想。搞不好过几年某一激进势力上台,他还会提前减刑释放。
另外,残杀青少年,也对这些孩子和他们的父母是一种震慑,原本参加整治活动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没想到现在竟然要冒生命危险。这也给左翼后续力量的形成埋了个雷。
他太极端,但不能说想法全是错的。有些问题也是切身感受,感觉到民族的未来成问题。除去绿教徒,不如直接除去引进绿教徒那帮NC。
呵呵,他想的是:欲要除掉鬼子,先得杀引狼入室的带路党!
《BBC 挪威大屠杀》影评(四):一百年前,秋瑾也被称为恐怖分子
有一天,他会成为如同民国时代的王亚樵、朝鲜的安重根一样的人物。穆斯林会用北欧人的血来验证他做的该有多么正确。最后用白居易的诗来总结吧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作者:病酒信陵君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再生缘.新希望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百年前反抗满人的秋瑾被认为是叛乱分子;
几十年前刺杀伊藤博文的安重根仍然被裁定为恐怖分子;
但现在已经不会有人这样认为他们,秋瑾在中国被追封为辛亥先烈,安重根被韩国人尊为民族英雄。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是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布雷维克也不会例外。
2011年布雷维克发动怀特岛事变,震惊全球,被视为十恶不赦的狂徒。
2015年1月7号,查理周刊遇袭,连同随后发生的几起恐袭,西方文明由盛转衰,布雷维克在西方的支持度开始上升,不少极右翼团体将布雷维克视为先知、甚至未来的领袖。
欧洲人口结构的变化,将对布雷维克命运产生最终影响:
2020年德国境内将拥有两千万穆斯林;
2030年代法国、比利时、荷兰,穆斯林人口将超过50%,届时极有可能修宪,成为伊斯兰国家;
2040年俄罗斯40%的人口为穆裔;
以上一系列人口数据标志着,欧洲将爆发内战,法国、俄罗斯核武器要么失控,要么被法兰西斯坦、俄罗斯斯坦用来攻击其他非伊斯兰国家。
走投无路的欧洲白人会不会将布雷维克放出来,尽最后一博,夺回家园?
对布雷维克的评价将有三个时间节点:
2011年怀特岛事变
2015年查理周刊连环恐怖袭击
2030年欧洲人口剧变
2050年代左右,相信就可以对布雷维克做出最后也是正确的评价,此时的人类价值观也应该发生了很鲜明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