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鼠之夜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鼠之夜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1-02-07 03:53:0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鼠之夜经典读后感有感

  《鼠之夜》是一本由[日] 连城三纪彦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2.00,页数:32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鼠之夜》读后感(一):10

  你才二十多岁,没遇到喜欢的人很正常,往后你会发现,大概是遇不到了。你努力之后才发现,智商的鸿沟是无法逾越的。等你以后老了,走不动了,我就每天用轮椅推你到广场上去,让你看着我和别的老头跳舞。谁说你没有毅力的,单身这事你不就坚持了好几十年吗?像我这种连名牌都不认识几个的人,有时候连别人在炫富都感觉不到。

  《鼠之夜》读后感(二):我有故事,你有酒吗

  看过《一朵洋桔梗》,他的文风一如既往的唯美凄凉,人性的心理显露无疑。

  9个故事:

  1:我杀人了。我杀人了?我杀人了!我弟弟也杀人了?

  2:绑架者?受害者?

  3:我早已看出你们要害我了

  4:调查者?被调查者?

  5:不许动我的白鼠

  6:谁是妻子?谁是凶手?

  7:主角最后才发现自己是替身

  8:最终我还是凶手

  9:杀了嫌疑犯就是为了洗脱自己的嫌疑?

  《鼠之夜》读后感(三):那美丽又残酷的世界

  

有点喜欢连城三季彦的推理小说,很符合我心目中的那个时代的日式风情,暧昧模糊的色调氤氲了男女主人公的面容,剩下的就只有流转的沉重粘腻的情欲,和无法自拔的杀了TA。

尤其是最近的天气总是湿哒哒的,特别适合读这本《鼠之夜》,在看似平静的人设下,每个人都有不为人知的秘密,这秘密好像泡在水里的蒟蒻,不断的长大,如同我想要杀人的心境,似乎有了属于自己的生命体,没有面容的小孩,会自己长大,会迫使你拿起老早属于你的杀人工具。

  《鼠之夜》读后感(四):作者

  1948年出生于名古屋 爱知县,原名加藤甚吾,早稻田大学政经学部毕业,1977年以《变调二人羽织》获得第三届"幻影城"新人赏,其后再于1981年以《归川心中》(心中直译为殉情)获得第三十四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短篇赏,三年后(1984)也以《宵待草夜情》获得第五届吉川英治文学新人赏。

  三纪彦的作品风格较为着重文艺性,可以算是抒情推理小说,偶尔也有创作以叙述性诡计为重心的作品,但后期则转而创作恋爱小说,1984年更以《恋文》获得第九十一届直木赏,于1996年再以《隐菊》获得第九届柴田炼三郎赏。

  《鼠之夜》读后感(五):意料之中的反转依然被惊吓到

  你去过鬼屋吗? 有一种恐怖是你明明知道这里会有惊吓,明明知道这个故事是虚构,仍会觉得害怕到汗毛直立。这本短篇小说集就给我这样的感觉。 短篇悬疑是非常难写的,既要有情节精彩铺陈有序,又要精炼,这本书收录了9篇精彩短篇,几乎篇篇出彩: 1.描写优:用环境描写渲染主人公情绪,同时为后续推理提供辅助依据,环境的变化,伴随人物处境变化。 2.反转多:情节诡谲,人物身份反转、生死反转、杀人原因反转等等。 你以为是小三,结果是正妻;你以为受害人死了,结果是活的;你以为杀人解恨,结果杀人是为了证明清白… 3.人性的思考:剥开表象,深入人物内心,探索行为背后的思想路径。 基调比较黑暗,狂烈爱恨都最终走向死亡。展现作者笔下美丽却又残酷的世界。

  《鼠之夜》读后感(六):一次次反转,表达的却是社会人性。

  

20201219深圳家中阅毕(龙岗图书馆“新书直借“)。包括9个短篇。“两张面孔”,简简单单两个角色两个死者,充满悬疑,主人公纠结于两个死者是否同一个人,幕后凶手则努力把两个死者变成一个。“来自往昔的声音”写接力绑架案,想法很奇妙,情节也是充满张力的。用第二人称,是一个了不起的尝试。,直接介入内心。“化石钥匙”写尽人性的黑暗,亲身父母不约而同的起了谋杀女儿之心,并付诸行动。“奇妙的委托”玩起了接抛球的游戏,层出不穷的反转中,可怜的私家侦探被一对各怀鬼胎的夫妻玩弄于手掌。“鼠之夜”关注医疗事故里黑暗,医生要想办法让病人患上绝症,不是一件太难的事。“二重生活”写两对男女的互相出轨和伤害,关系和情感错综复杂,却可用一个“恨”字来概。作者埋了两个反转,都成功征服了我。“替身”,当以为可以利用找来的替身做一些事情时,岂料却是反被利用,这是我能猜想到的;但我猜不中的,是主角与替身的身份互换,在妻子、情人,甚于儿子的角度来看,主角反倒是一直“替身”。最后两个故事略逊色。

  《鼠之夜》读后感(七):精彩的短篇合集

  

【两张面孔】老实人发疯最为可怕,共犯和死人一样安全。

【来自往昔的声音】我很喜欢这个精彩的案中案,辞职一年的刑警讲述曾经参与调查的绑架案,孩子平安归来,绑架犯意外死亡,但我也决心离开警队回老家,谁也想不到那是一件案中案,我也是共犯了。刑警与父亲两种身份,阿岩一直将前者摆在首位,最后还是不顾一切保护自己的孩子。

【奇妙的委托】丈夫拜托侦探调查妻子的行踪,目的却是找到情人出轨的对象。

【鼠之夜】两张调换的病历,四条人命,院长和科长发现问题后的第一反应不是坦白,而是将错误进行到底,为了不负责任,他们把健康的人弄成命不久矣的白血病。

【二重生活】丈夫,妻子,情人,一旦打破平衡将是万劫不复,最大的报复不是杀死对方,而是让对方永远生活在犯罪的阴影下,为此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

【替身】替身竟是他自己。

  《鼠之夜》读后感(八):简评写不下

  《来自往昔的声音》开篇眼前一亮,孩子睡觉的姿势既是破案线索也是情感线索,作案者让“我”看到孩子熟睡的样子是绝地逢生的大胆行为,连城把真凶利落地袒露在外也是不逞多让。警察的责任与父亲的责任孰高孰低,旁观者的情感投射,充满了协调的悲哀美。

  《奇妙的委托》写得好,夫妇二人话术形成的罗生门,读者同主角一起被他者操纵着在不同立场间来回颠倒,这种无奈与枯燥感要冲出纸面了。夫妇间背地里暗流汹涌,面上人模人样的描写已经很够看了,当连城把我自以为枯燥处埋下的伏笔回收,竟然还有一层粘糊糊的真解答。

  《鼠之夜》好笔力对老梗的重塑,“大博”与我最后通话的几句对白,集全文误导手法之大成,合情合理同时谬以千里。

  《二重生活》的牧子让我想到《返回川心中》的苑田,自己死不够,对方死也不够,要把自杀的债算到对方头上才够,执着的复仇心啊。

  连城娴熟运用叙述技巧,诡计浑然天成,但我不认为冲着推理来的读者能得到满足。连城在本书中对80年代社会人情纠葛的提炼不逊色于《一朵桔梗花》,对社会议题的敏感度、对贫富差距的体察、对女性处境的关注,令我觉得他的专业素养非常出色。

  连城活于当下会写出什么样的作品呢?给合上书的我留下了遗憾啊。

  《鼠之夜》读后感(九):逃脱的逃脱,自杀的自杀,有的还尚在命案实施的途中,各自落定,各自幻化

  

《两张面孔》四星,穿插其中的艺术与伦理的思考颇有深意

《来自往昔的声音》五星 如果说上一篇是借刀杀人,这篇就是救人...诡计核心有相似。但这篇更触动。(上一篇是有种病态美)看到一半的时候联想到斯特哥尔摩现象,绑匪与人质之间产生感情。映射了权力金钱至上的家庭中被徒然放大的他人之爱。看到结局又似乎言及了大爱和小爱的矛盾,过去与现在映照,醍醐味浓。

《化石钥匙》三星 动机太不可理喻,或者说是无动机可言

《奇妙的委托》4.5星 小而精致的一篇,没有命案诡计却很妙(最后一句回味太好了)

《鼠之夜》4星 谁是“受害者”,从来没有答案

《二重生活》3星 印象不深

《替身》4星 自命有能力掌握他人人生的人,逐步发现自己人生的撰写者是他人

《魂断湾岸城》3.5星 黑帮恩仇记

《敞开幽闭之门》3.5 连城老师真是有把无敌无脑的动机合理化的能力

  《鼠之夜》读后感(十):鼠之夜

  《鼠之夜》的第一个故事就震惊到我了。下面我随便扔几个出来给大家感受一下。 第一个故事是说一个画家亲手勒死太太还砸烂了她的脸,埋在自家院子里,刚刚处理完尸体,警方就打电话来让画家到远在新宿的旅馆认尸,而画家在新宿的旅馆里看到的是自己刚刚搞定的太太,同样是勒死的并砸烂了脸,手指上有他送给太太的戒指,证据确凿。画家十分懵地回到家,发现埋在院子里的尸体不见了…… 这起案子可以说用很短的篇幅就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但是呢,这个案子读完全文始末是觉得经不起推敲的。好在,很快,第二个故事就做了弥补。 第二个故事是一个绑架案件,表面上是一起绑架案件,实际上是一起你绑了我家孩子,我付不起赎金,于是我绑了另外一个人家的孩子,让那个人直接把赎金交给你的故事。绑架居然还有这种嫁接债务的操作?活久见! 接着再说惊讶到我的第四个故事。故事里一共四个人,银行家,银行家太太,侦探和侦探的炮友。银行家委托侦探对太太进行出轨调查,太太识破了侦探的跟踪,对侦探说,出轨的是自家先生,要求侦探背叛银行家,正常对银行家汇报行踪并对他进行出轨调查,侦探这头才答应,银行家而马上识破侦探的背叛,要求侦探再背叛太太,继续对妻子汇报银行家的行踪再接着进行太太的出轨调查。被像球一样踢来踢去的侦探在对这迷一样的两夫妇的调查中,优哉游哉地上着班,直到,侦探的炮友被人杀害!而银行家说的是这是太太杀的,而太太却说这是丈夫杀的。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看到结果我反正又是一惊,还有这种事儿?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