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不管狗和茶炊怎么闹腾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不管狗和茶炊怎么闹腾读后感摘抄

2021-02-11 01:41:4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不管狗和茶炊怎么闹腾读后感摘抄

  《不管狗和茶炊怎么闹腾》是一本由王这么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23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不管狗和茶炊怎么闹腾》读后感(一):一切歌颂平凡生活的文字都值得一读

  

20年初看到推荐就想入手这本书,年底终于入手,然后一气读完。不喜欢开始的那篇,总觉得差点意思,为此差点弃书。后来耐心慢慢读下去,才觉得越来越有点意思了。很喜欢《旧家山》,充满了乡愁,可以与作者产生共鸣—即使我与作者不是同乡,很多回忆也是共通的。这一部分很有镜头感,读着书,似乎感觉就是跟着一个镜头一点一点推进。《花草集》有汪曾祺《人间草木》的感觉,讲植物,讲古人,旁征博引。作者的文字很清新,又不失深度,给人一种确定感。总感觉她是和自己心灵相通的一个老朋友一般,是个在认真生活,静心思考的女子。生活终归是值得的,或许上一刻感觉自己的世界落满一地鸡毛,让我们疲于应付,但是可能一转身,我们就会发现小小的美好,然后心似乎亮了一点,然后拍拍身上的尘土,然后继续前行。总之,不管怎样,都不要辜负生活就行了。感恩生活,感激季节、时令,感谢人间烟火,包容了一切美的、丑的,把它们都变成了生活的。2020,即将过去,2021,不管狗和茶炊怎么闹腾,生活还是要继续呀。Life goes on, and on and on. 一切歌颂平凡生活的文字都值得一读,因为它也是生活中的一束亮光呀。

  《不管狗和茶炊怎么闹腾》读后感(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在所有的文学体裁中,我对散文情有独钟,喜欢它只用短短的文字,深刻地表达生活的真善美。所以,看了《不管狗和茶炊怎么闹腾》,很开心,看到了一个热爱文字,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美人。 这本书,分了三部分。故土难离,故园难忘,故旧难弃,旧家山,是作者儿时生活的回忆,文字简约灵动,活泼俏皮,语言优美有生气,描写风轻云淡,波澜不惊。“少年不管,流光如箭,因循不觉韶光换”。她心里始终住着一个小女孩,那些美好的旧时光,像山间潺潺的小溪水,哗啦啦地流;又像天上渺渺的白云,静悄悄地走。 写闲花草,有作者喜欢的书画家徐渭之风,我猜她是把那种原生态的大写意山水画的笔法,别具一格地运用在文章里了。有笔勾墨擦来描形绘神,有诗词歌赋来浓墨重彩,有历史掌故来旁逸斜出,有文人轶事来铺排渲染,有层层积染之法。起承转合处,如雁渡寒潭,雁过而潭不留影;风吹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自然巧妙。整体文章立意高远,朴拙粗放,疏朗流畅,冲和淡雅,富有诗情画意和文人情趣,体现了生命的原初意义,给人以心灵的美好享受,读罢,意兴阑珊,回味悠长,掩卷凝思,欲罢不能。明代董其昌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作者就是这样的人。 汉乐府的《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和自然界的生物一样,生命的意义,就在于生命本身;活着的意义,就在于活着罢了。 凡人歌里,是普通人微小而琐碎的生活片段。不苟言笑、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门房师傅见到亲人时的千金一笑;渺如尘埃、沉默寡言的择菜老头干活时的一丝不苟,受人欺负时的冲冠一怒;圆滑世故、却也货真价实的卖水果男人做生意时的胜人一筹;轮椅老人为了康复所做的坚持不懈的努力,养花种草的日复一日。透过这些细小的生之一隅,看到散发在每个人身上温暖的人性之光。作者关注的是生命、生活本身,平凡普通如你我,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有自己的评判生活的标准,都有自己的有所为有所不为,都有自己的坚持。生命几何时,慷慨各努力。都是在这个薄情的世界,深情地活着。 再说说《空房子》里那棵桃树的事,“想到它那么小小的一棵,独个儿站在那里认真地开花、结果,就无来由地,心里异常难过”。我想,作者一定是感伤自己也是小小的一个人在独个儿努力地生活吧,借张九龄的这首诗送她: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文中引用了契科夫的一段话:“不管狗和茶炊怎么闹腾,夏天过后还会有冬天,青春过后还会有衰老,幸福后面跟着不幸,或者是相反……不管这多么令人伤心,需要做的是,根据自己的力量,完成自己的使命”。 咦,这多契合我们的主题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啊,哈哈,我也有好好政治学习来着。

  《不管狗和茶炊怎么闹腾》读后感(三):芜杂与流动的日月中,守住一颗纯挚之心

不管狗和茶炊怎么闹腾 | 芜杂与流动的日月中,守住一颗纯挚之心

爱人经常拿我调侃,说我是一个“没有童年”的人。当我走进红丝绒背景的隔音琴房,开始将无尽的耐心交付于几十个黑白琴键时,我的爱人,此刻正在绵延的田野上飞奔——与小伙伴一起捉蜻蜓、逮蚂蚱、捕螳螂......在他看来,最好的童年时光就是和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时光,这才是他心目中该有的童年模样。

每当说起此类话题,我总是回以淡淡一笑。大概地处城市中心的孩子们的童年记忆都相仿,不是这个钢琴班,就是那个奥数班,抑或其他名目繁多种类各异的冠以开启心智“赢在起跑线上”的培训班。于我而言,学钢琴并非强迫式的选择;英语培训班我也上的颇有兴致,虽然的确少了一些和自然的亲近,但我未曾后悔,也许我骨子里对于自然就有种隔阂吧。热爱大自然的孩子,天性洒脱而纯真。

可是并非所有纯真的心灵,都有将这种纯挚之心转化为深具灵性的文字之能力。更多时候,在快节奏的都市节拍里,我们太容易忽视自然之界的呢喃。那些素朴的、亘古的、长久的存在于钢筋森林之外、远离尘嚣之处的自然之美,实际上应和着人类内心深处某种珍贵而怅惘的眷恋。可能一朵花的含苞与凋零,并不具有多么宏大而深邃的意义,但经由这朵花散发着的芬芳香气和瑰丽姿态,我们能窥见它的素朴与顽强。这朵花周而复始的生命本身,以及由此勾起的无常的回忆本身,已经足够让每一个人类的无枝可栖的灵魂,肃然起敬。

看到70后作家王这么的随笔集——《不管狗和茶炊怎么闹腾》,题目充满调皮的新意。先入为主的想到这大概是一本热热闹闹、充满市井声色的文集,打开看目录才发现,作为一本随笔集,它有着工整而沉实的质地。这本深蓝色封皮搭配浅粉色艺术字的200来页的小书,共分三辑:“旧家山”、“闲花草”、“凡人歌”。从这种命名方式来看,满满溢出的都是一种闲淡与温煦之感。从第一章的第一篇《瑾花一朝梦》开篇,由木槿花的开放,串联起作者对于家乡的妥帖而温馨的回忆。那里,也是作者念念不忘的童年时代稍纵即逝的光阴。读着作者对于过往的美好的捕捉与回味,真是非常羡慕。和作者比起来,我们这些自出生起就在城市中生活的人来说,基本缺乏了这种欣赏自然的品格。说到底,还是每个人对于生活的敏锐观察力参差不齐,感受力也千差万别。

日常生活中难以被察觉的珍贵记忆,被70后作家王这么化成了笔端绵软致密又浪漫精细的自然素描。这些跟花、草、树、食有关的丝丝缕缕,都带着极为珍重的心情用细笔勾勒。还记得第一次读到类似风格的随笔集——沈书枝的《拔蒲歌》开始,我未曾想过,自然之野趣还能被如此细致的描绘,可见作者一定是心思非常缜密之人。这次碰巧又遇到了王这么的随笔集——《不管狗和茶炊怎么闹腾》又让人读之闲适而安稳。在这个动荡与不确定性交织的年份,作者选择了深入自我的记忆中,找寻那些美好的、纯真的、能够带给人宽慰的时光切片,保留住那一颗可贵的、如同花蕾一般的单纯而明净的心性,于我看来,珍贵而难得。

能够以智慧之眼和明朗之心观照万物,我以为,是写作者需要的素质。曾经看到过一个演员的访谈,她说她希望自己是水,放入什么样的容器中就具有什么样的质地与形状。水,无形无性;可以柔克刚;可千变万化。演员做到如此境地,已经成为大象无形的一种表征。纯净无杂质,又是那么明晰而清澈。这是一种与万物共生、相互依存的状态。

这本随笔集给我留下的另一个深刻的印象,是让我想到了日本导演小津安二郎。作者在本书中也专门谈及小津先生的电影和人生。说来也颇堪玩味:作者的字里行间充满了日式的文字之美:冲淡而平和。对那些随风而逝的短暂生命,也颇有些“物哀”之风味,哀戚中深藏一种无可名状之愁绪。回忆的诸种面貌,都化作一些具体可感、触手可及的实物与风景,它们无疑是前行中的慰藉、绝望里的生机。

过了而立,对于人生,不自觉地有了另外一番新的体察。“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过去的时光一去不返。人生漫途,其路远矣。在无尽的永恒中,珍视现时的光阴。用宫崎骏动画片中的一句台词:“起风了,唯有努力生存。”作为注解,在芜杂与流动的日月中,守住一颗纯挚之心。越过山丘,虽然白头,不管狗吠与茶炊如何喧腾。

  《不管狗和茶炊怎么闹腾》读后感(四):需要做的是,根据自己的力量,完成自己的使命

  最近越来越觉得“与命运抗争”、“反抗命运”这类克里斯朵夫式的个人英雄主义意味的话语其实是伪命题,缓和一点来说,这些话太过于理想主义了。

  这类话语也几乎都是存在于浪漫主义小说、戏剧中,对于现实中绝大多数的平凡如你我的普通人来讲,更多的也就是认清命运残酷的现实,然后继续努力并且平凡地生活下去。

  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说: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究竟哪样更高贵,去忍受那狂暴的命运无情的摧残,还是挺身去反抗那无边的烦恼,把它扫一个干净。”

  现在看来,其实“忍受那狂暴命运无情的摧残”并没有什么不好,“挺身去反抗那无边的烦恼,把它扫一个干净”也并没有更高贵。

  少年时代的我没有任何涉世经验,对世界的认知和想象基本都来自于看过的小说和学校老师的说教。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说:“在年轻人身上,时间是跳跃的光斑,是无限的未来可能性。”正是由于少年时前程无远弗届,有着无限的未来可能性,理所当然的,当时的我喜欢《约翰·克里斯朵夫》、《老人与海》、《平凡的世界》这种讲述平凡人和命运抗争,最终战胜命运的英雄主义故事。

  但是看过太多这种抗争命运、人定胜天的宏大叙事,常常会给人一种这就是人生常态的错觉。然而,一旦脱离文本,走进日常,很快这种幻想会被现实撞击的粉碎。诗人海子说:“生命琐碎,诗歌虚假无力,我们痛恨的事情日新月异。”成年人的平庸世故,早晚会消解掉理想主义的万丈雄心;普通生活的具体琐碎,最终会驱逐少年心绪的天真烂漫。

  哪有那么多与命运抗争、可歌可泣的宏大叙事!哪有那么多《后浪》式翻滚着的热血青春!

  现在,我依然涉世未深,但是经历过一些事情、读了更多的书以后,我却越来越觉得平凡可贵,不是人人都可以做英雄的。所以现在的我更喜欢契诃夫写的故事。正如本书作者在后记中所说:

  契诃夫很少批判,也从不歌颂。他对伟大与不凡没有兴趣。他笔下所写的,都是普通人。贵族老爷、农奴仆佣、知识精英、少女、老人……所有的人,不分贵贱贤愚,都是处在当下状态的人,他们奔波,叫喊,寻找,被莫测的命运裹挟着,他们哭,他们笑,他们不知道自己的灵魂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是啊,我们绝大多数人都跟契诃夫笔下的小人物一样,都是普普通通的、为一点小事喜怒哀乐、努力把自己生活过好的人。

  只有认识到人生在世经历苦难是必须的、不可避免的,才能在苦难来临时,安之若素,坦然接受命运的摧残。

  王小波在《黄金时代》里是这么说的:

  “人活在世上,就是为了忍受摧残,一直到死,想明了这一点,一切都能泰然处之。”

  毛姆在《人生的枷锁》中写道:

  “只要你在接受这种不幸时稍有违抗之意,那它就只能给你带来耻辱。要是你把它看作是上帝恩宠的表示,看作是因为见你双肩强壮,足以承受,才赐予你佩带的一枚十字架,那么它就不再是你痛苦的根由,而会成为你幸福的源泉。

  将来会怎么样,我根本不会考虑。要是成天想着今天,愁着明天,生活还有什么意思呢?就是事情糟到无可再糟的地步,我想总还是有路可走的。”

  我最喜欢的中国现当代小说《白鹿原》中,乡下郎中冷先生说:

  “兄弟,我看人到世上来没有享福的尽是受苦的,穷汉有穷汉的苦楚,富汉有富汉的苦楚,皇官贵人也是有难言的苦楚。这是人出世时带来的。你看,个个人都是哇哇大哭着来这世上,没听说哪个人落地头一声不是哭是笑。咋哩?人都不愿意到世上来,世上太苦情了,不及在天上清静悠闲,天爷就一脚把人蹬下来……既是人到世上来注定要受苦,明白人不论遇见啥样的灾苦都能想得开……”

  这几段话,我觉得异曲同工。我们在父母期盼的目光中来到人世时,就已经开始了我们的苦难之路:

  我们上小学、初中、高中,我们高考、落榜、复读;我们上大学、考研,接着考研失败、二战;我们毕业、找工作,被挖苦 、被嘲笑、被训斥;紧接着我们买房、结婚,孩子又出生;我们混迹于芸芸众生,我们为生计奔波…

  每一步都历经磨难,我们是旁观者、更是参与者,重复着自从人类有史以来就在走的苦难之路。

  契诃夫的父亲去世以后,他写信给妹妹,教她如何安慰伤心的妈妈:

  “你告诉妈妈,不管狗和茶炊怎么闹腾,夏天过后还会有冬天,青春过后还会有衰老,幸福后面跟着不幸,或者是相反。人不可能一辈子都健康和欢乐,总有什么不幸的事在等着他,他不可能逃避死亡……应该对一切都有所准备,把一切所发生的都看成是不可避免的,不管这是多么的令人伤心,需要做的是,根据自己的力量,完成自己的使命——其他的不用去操心。”

  说的真好啊!生如浮萍般卑微,生活的愿望却苍穹般壮烈。唱起你我的“凡人歌”,做一个平凡的、努力生活的人,坦然接受必将到来的苦难,“需要做的是,根据自己的力量,完成自己的使命”!

  《不管狗和茶炊怎么闹腾》读后感(五):岁月会为万物加上独特的滤镜——《不管狗和茶炊怎么闹腾》

  一个人的年岁越长,他关于童年的回忆就越多。 该怎么形容这本书呢?读着它似乎让我的思绪也飘进了过往的回忆里,它分为三部分:旧家山、闲花草、凡人歌。整本书大抵是依照时间顺序来写的,随着年岁的不断增长,眼前事物的不断变换,对人对事对物也都有了自己的独到的见解与深浅不一的执念。人就是这个样子的,到了一定年岁不由自主地会时不时站在窗边或是坐在桌前,凝望着远方抑或是注视着某物发起愣来,任由思想飘荡在曾经的种种之中,心中不免会升起五味杂陈之感。这是不由你所控制的,是一种生理或是心理的自我放逐,然后人才会越活越释然。

旧家山

  王这么的这本散文集有对过往童年的回忆,有对家乡的留恋,有对生活的感悟,有对花草人事的思考与关爱,这是一本温柔的散文集。

  这本书我读得有些慢,主要慢在第一部分的旧家山,因为每每读来总会牵扯出我的童年时光,也就不得不停下阅读。它会让我陷入久久的回忆之中不可自拔。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几乎都有着野生野长的时光,是最为与大自然亲近的日子,无知但也天真,一切在孩子们的眼中都是神秘而多彩的,即使还不会思考但是也在与自然的相处中懂得些自然的规律,这比以后上学学习的东西要有趣宝贵的多,因为那是只属于自己发现的小秘密,还可以洋洋得意的卖弄一二。看吧,我又差点跑题了,旧家山就是有这样的魔力,即使每个人都的童年都不一样但是它就是可以让你驻足回望,惊醒时已过一个日落月升。可是王这么在讲述旧家山时,总会在文字间飘荡着一股若有似无的忧伤,那是岁月披上的滤镜,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了解的感情。小时候的我们快乐就是快乐,从不会有时光易逝、物非人非的感触,生活的脚步让我们多愁善感,我无法笃定地说这是好是坏,因为我们不再天真也不再那么无知。

  家乡对于每个人都不陌生,对它的感情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二次函数的形式变化。文章中的老屋有着徽式建筑的特色,这种有特色的建筑会在童年刻下深深的烙印,不像现在的高楼大厦毫无新意与特色可言。作者对老屋有着浓厚的感情,其中也包含了对外祖父母的思念,拥有过被隔辈老人爱护照顾的孩子是格外幸福的,我们对他们的感情与对父母的感情是有所不同的,当然这种区别也是在我们长大后才能真正的发觉到的。

  王这么用孩童的眼光回忆着童年,笔墨之间浸润着深深的忧伤与思念。

闲花草

  随着快乐的童年的过去,渐渐长大的我们,看草不是草,看树不是树,看花也不再是花了。

  这一部分主要讲的就是花花草草,小时候的我们看着那些花草就只是单纯的会说真好看红红的绿绿的还香香的,后来的我们居然都会望花生叹了,什么这只长的妖娆、那只长得柔弱、这只生的傲骨、那只生的孤独,它们只是单纯的花花草草而已,我们的脑子里因为装的东西多了,眼睛里也带了滤镜,不自觉地给这些植物加了拟人效果。

  闲花草里引用了很多古人的诗词,可能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去理解那些花草的形态与意义。古人也是在花草间感受着人生,诗画间自有个人的风骨与气韵。我感觉这部分就像是科普一样为我们讲解着古人与花草即便不很深入但采撷间也可疏知其一二,有所收获般的会心一笑。但是种花确实是不易的一件事情,作者也在这过程中体悟到很多人生的意义,用心的同时也要懂得对方需要的真正是什么。作者笔下的花都是有脾气和个性的,稍有不慎就会拂袖而去毫不留情面,它才不讲你之前是花了多大的心思去照顾它。可能由于照顾花草需要极大的耐心,所以这一部分的文章也写得很是耐心,娓娓道来,让我这个不摆弄花草的人对这件事更加望而却步了(读来真心是感觉很麻烦)。

  养花的人更能感受到四季的变化和时间的流逝,对生命的感受也更加敏感,作者就是这样人。

凡人歌

  这一部分主要是写人,生活气多了一些,所以让人感觉亲切可爱了许多。文章里的各式各样的人也在我们身边出现过,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王这么对人物的描写大部分是侧面的,是通过作者的眼睛和感觉描写出来的,很多人并没有深入的接触过,只是在生活中时不时出没的身边人,而且描写中也掺加了作者自己的揣测。

  我在读这一部分时也会想想自己身边是不是也有这样或那样类似的人呢?确实我也曾给那些奇怪的人脑补他们的故事。王这么写人写事从不夸张就那样朴实无华的说着,那就是生活那就是真实,每个人都了解的真实,就是我们生活着的这个世界,触手可及。

最后的最后

  《不管狗和茶炊怎么闹腾》这本书是实实在在的写实文学,天然去雕饰的淡然美好,曾经是那个样子的,后来是这个样子的。岁月会为曾经的过往增添上独特的滤镜,但那仍是真实的,只是我们多了对生活的感悟与理解,就像一千个人读《哈姆雷特》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他仍然是哈姆雷特,这就是生活。

  生活不管遭遇什么都是要过的,做好自己该做的,就足够了。

  《不管狗和茶炊怎么闹腾》读后感(六):在人生的回望或者希冀中回归生活的真谛

  请恕我孤陋寡闻,在接触到人民文学出版社2020年1月份出版的王这么散文随笔集《不管狗和茶炊怎么闹腾》这本书的时候,我并不了解王这么这个作者,也没有读过该作者任何文字。 在见到这本书名的时候,乍一看上去,这书名怎么这么怪?细一看,这句话在哪里见过?这么眼熟!再一想,可不是吗?这是俄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的一句名言,语出他的书信集,是在他的父亲去世一个月之后写给他母亲的,原文是这样“你告诉妈妈,不管狗和茶炊怎么闹腾,夏天过后还会有冬天,青春过后还会有衰老,幸福后面跟着不幸,或者是相反;人不可能一辈子都健康和欢乐,总有什么不幸的事在等着他,他不可能逃避死亡,尽管曾经有过马其顿王朝的亚历山大大帝——应该对一切都有所准备,对一切所发生的都看成为不可避免的,不管这是多么令人伤心。需要做的是,根据自己的力量,完成自己的使命——其他的不用去操心。”这本来是契诃夫抚慰他母亲的话,结果抚慰了全人类。

  王这么是70后,她的这本《不管狗和茶炊怎么闹腾》的书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旧家山、闲花草、凡人歌,共计24篇散文随笔作品。

  在《旧家山》里,开篇第一篇就是《槿花一朝梦》,是借木槿花,写作者童年在姥姥家里生活的过往经历,趣闻旧事。作者用了25页的篇幅,大量的细节来阐述“一个人年岁越长,他关于童年的回忆就越多。并没有刻意去想,在生活正常行进的过程中,那些往昔的片段,会自动闪现,就像电影里突然出现的闪回镜头,但更有力,更细膩。那种感觉,像一束又一束阳光突破了乌云,猛烈地投射在大地上,将这一片、那一片的景物照得无比清晰,每一片草叶的脉络,每一只草间蚂蚱的跃动轨迹,都鲜明地显现眼前。很快,名为遗忘的云烟,又飘移了过来,将一切重新笼罩在它的阴翳里。”不是吗?我们每个人都是在这遗忘的阴翳里,寻找自己的过去,咀嚼生活的艰辛。人生真是一个苦差事,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与生离死别作斗争。最终失败的是人,赢了的是岁月。在岁月里,每个人都伤痕累累。幸亏有遗忘,有选择性的记忆,这记忆里永远都存在着童年的美好,亲情的温馨。而那些对于生活中坎坷的无奈、人生的不如意都随风飘逝在时光中,只是在人们得意忘形的时候,才会跳出来警醒一下。在《清明时节雨纷纷》这一篇作品中,作者借扫墓,描写了找不到祖坟的尴尬,扫墓过程中食映山红的细节,引出采食野菜的快乐。是的,在现代快节奏生活的重压中,我们需要放松,需要短暂的快乐,虽然清明祭祖时的说笑有失对祖先的恭敬,但是除了这一点点可怜的时间,我们还有多少属于自己的时间去踏青呢?韶华易逝,春光无情。

  后面的四篇《我们什么时候开始谈到家乡的食物》《小时候吃过很多奇怪的东西》《你这只咸鸭蛋》《努力加餐饭》,都是对自己童年时期家乡饭食的怀念。作者是安徽人,这里是中国南北方的分界线,既有江南水乡的细腻,又有北方大地的粗犷;这里有张恨水的言情小说,有如在风中飘来的清新的黄梅戏;这里百姓杂食米面,南北方的水果都能在这里找到身影,觅到足迹,这一切都可以在作者的这四篇文字中找到细腻的描写。 而《载酒买花年少事》、《笑问客从何处来》,前篇借参加姨夫葬礼,回忆在姨姨家与表弟在一起的快乐日子,后一篇则纯粹是对自己童年生活过的地方的描摹怀念。是的,当下我们不会对自己所居住或者生活的地方有感觉,但是一经过时间的淘洗,往日生活的地方就多了亲切,有了诗意,在记忆中回环。

  以前我片面地认为这在作家中尤其突出,但是经过与朋友们聊天,才知道,人人都有这种感觉,只是作家更善于表达罢了。

  书的第二部分为《闲花草》,作者分别描写了月季、虎耳草、合欢花、牵牛、牡丹、紫藤以及枇杷等。作者以《立春是个顶要紧的日子》开篇,描写了在养护藤本月季中的点点滴滴,中间涉及到了作者含有本书名中契诃夫的名言,借以告诉人们月季花的耐实,如生命顽强的人们,在严寒中迎接春日的到来。在此后的几篇中,作者分别涉及到虎耳草中沈从文《边城》中翠翠的描写,枇杷中此枇杷非彼琵琶的辨识以及当代商业社会对枇杷品种的选择、淘汰,其实何止枇杷,在中国的水果种植过程中,总会有些好吃的水果品种会因为产量低、管理繁杂等原因被淘汰,留在记忆中。

  在彼岸花这一篇中,作者借彼岸花,浓墨重笔描写了既参加过抗日战争,又作为艺术家出现的日本人小津安二郎的故事,这篇文章中涉及到的两个地方桐城与蚌埠,既是小津安二郎侵华所值守的地方,也是作者生活过的地方。作者通过对小津安二郎的电影作品的分析,对电影中所展现的彼岸花的描写以及该花的另外两个别名“小津红”“雁来红”,阐述了曾经的战争的阴魂不散以及人们对战争的恐惧。 在作者描写牵牛、牡丹花的篇目中,从古代历史人物对牵牛花、牡丹花的态度,作者自己在养护过程中的感悟,给这些花赋予了历史的风尘,现实的无奈。是的,世间所有植物,本是自然一份子,其所蕴含的意蕴,皆是千百年来达官贵人、文人墨客赋予他们的或者喜悦、或者吉祥,但都是表达百姓向往美好意愿的,花儿还是那些花儿,还是生长在大自然中的花儿。但正是被人们赋予了含义,才被人们的好恶所左右,被人们种在家里、院里、阳台上,被人们养护,于是,花儿就有了灵魂。

  第三部分《凡人歌》是最有烟火气的一部分,其中描写的都是作者生活的小区或者身边的人物或者故事,这里有卖水果的、有看大门的、有收拾小区的“老弱残病”的老头,有饭店里的服务员以及摘菜老人,还有作者在拆迁前空房子里的感悟。是的,社会在进步,生活在继续,经济的发展和人的欲望裹挟着我们身不由己地朝前奔。在前行的过程中,偶尔,我们会歇歇脚,会停下来擦擦汗,回望回望过去,想念想念曾经的生活,于是就有了一大批怀旧的书,就有了这本《不管狗和茶炊怎么闹腾》的书。

  这就是我羡慕知识分子的原因,只有他们能够用文字记录历史,能够用思想留住岁月的曾经,让后人在他们的文字中找寻我们生活的足迹。

  这本书中作者的语言非常干练,感情非常的节制,她在用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文字以及现实主义思想向她喜欢的现实主义大师契诃夫致敬,在寻找生活的真实,享受岁月的醇香,感受艺术的魅力,让人生在回望与希冀中回归生活的真谛。

  《不管狗和茶炊怎么闹腾》读后感(七):生活是美的 何不做个发现美的鉴赏家

  “好不好?”

  “好!”

  “好在哪里?”

  “紫藤里有风”

  “唔!你怎么知道?”

  “花是乱的”

  “对极了!”

  这段对话是汪曾祺短篇小说《鉴赏家》中的画家季匋民和送果子叶三的知己对话。一个大画家和一个普通人因热爱艺术,懂得艺术的知音传奇。在季匋民心中,叶三是了不起的平民鉴赏家。这就是我读到豆瓣人气作家王这么散文随笔集《不管狗和茶饮怎么闹腾》中的《紫藤里有风》,瞬间爆棚的,灵光闪现的,唤起心灵共颤的好一阵闹腾。

  《不管狗和茶饮怎么闹腾》,好不好?

  “好!”。

  “好在哪里?”

  “好在”藏着生活的风、田园的风、民俗的风、美食的风、诗意的风、人文的风、更拂来人们久受疫情压抑,盼来已久的,春天里清新的风。

  读美女作家王这么的美文,我又想到了蔓玫的《抑郁生花》。两位美女作家都是人文社的好朋友,都是飘落凡间,款款走来的林下之风奇女子。初读,过目不忘。再读,刻骨铭心。其文风真是连珠壁合,相映成趣,都有着丰富的植物学知识,热爱园艺,用优美的文字记录树木与花朵、美食与人文典故、在生活中与植物亲亲相伴的故事。王这么是在庸俗的生活里开出一朵月季花,蔓玫是在抑郁症中开出一朵盛开的玫瑰花,两朵名贵的姊妹花,在文学和园艺的花丛中争奇斗艳,美不胜收!

《不管狗和茶饮怎么闹腾》全书共分三部分:“旧家山”、“闲花草”和“凡人歌”从家庭琐事、市井生活,写到日常饮食、山花水草、文化掌故。

  在“旧家山”里,王这么在轻松欢快的笔调里,打捞童年的快乐时光,在外婆的皖西南小镇上,蹦蹦跳跳重拾旧闻旧事,记忆的闸门一旦开启,就会自动闪现一块块电影回放的慢镜头,如木槿扎起的篱笆墙,田野里堆的一个个稻草人,打谷场上小伙伴的尽情撒欢;去外婆小姨家是为了换个口味吃饭,山区人待客就是劝吃逼吃猛盛饭,分别时还要劝说,“弃捐勿复道,不如加餐饭”,保重身体,以待来日再相会。让我心生欣喜和欢愉,今后读书不能依着自己的小性子,专挑文史哲类书籍了,要多读美女作家的作品,不但赏心悦目,大饱眼福口福,还能心到笔到,丰富你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心态也越来越年轻漂亮,让你的心里生出盛开的花来,好不妙哉!

  王这么出生于有着丰厚文化底蕴的桐城,素有“天下文章出桐城”,文章写的好不足为奇。不读王这么不知道,原来“天下美食也在桐城”啊!作者在书中毫不掩饰自己的爱吃,会吃,吃的精致,吃出滋味,吃出来一个“美食家”,又冒出一个来“美文家”,传承汪老遗风,看草原的花,都看成了韭菜炒鸡蛋!王这么也会吃会写,真不简单,我咋不早发现呢!王这么说:“对家乡的体谅,达成和解,是需要很多年月去酝酿的事,而且往往从食欲开始”;如细嫩可口的笋公鸡、金黄甘香的板栗、甜酥软的丰糕、代茶代点心的炒米、浓烈诱人的山芋粉、滑腻爽口的黄栗豆腐,还有质细油多的咸鸭蛋,这里的咸蛋黄入菜,人称“赛螃蟹”,好像汪老家乡高邮的咸鸭蛋也比不上,家乡的好吃的让王这么写“活”了,巨细靡遗的讲述,让我眉呆目滞,舌尖上的味蕾回旋打转。我想起了一句话:我与我周旋久,宁做我。“我与我比我第一。”就是你,独一无二的你,好一个王这么,你真牛,世界这么大,原来桐城的美食这么多,我要去看看,把你说的美味吃个遍。

  在“闲花草”里,我发现王这么的文字,总是在轻松自然,毫不费力地,将自己的博闻强记和多维的视野,融入花花草草的世界中,与花共语,与花为友,由花及人,再及到生活里,品人间五味,复观草木春秋。周敦颐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契诃夫最钟爱的月季花,王这么格外的精心修剪和伺候,做一个辛勤的园丁来表达对自己对契诃夫的最爱;花的心事如少女的心事猜不得,作者把自己的书斋房起名“虎草堂”,又联想到沈从文《边城》中,翠翠背篓里的摘下的虎耳草藏的心事,其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把自己的精神世界藏起来,不让你猜到女生的小心思;一支牵牛花“牵”出一连串文人的丰富敏感世界,牵出郁达夫的“朝荣”的早晨开花,中午萎蔫的感伤;牵出京剧大师梅兰芳的最爱,齐白石的笔下便常有梅府牵牛,白石老人晚年所画的牵牛花又名“老来红”“雁来红”,象征着人老心不老,生命力仍然饱满,把文人的憨野天真之趣尽览无遗。美女王这么的心妙笔也妙,旁逸斜出无数支花来,北京的牵牛花就是精气神的体现。不同地方的牵牛花有着不同的习性,不同的文人有着不同的感知。原来同一种花在植物界里也过着俗世的生活,过着普罗大众的日子,有富贵的,有贫贱的,有恬静可爱的,有忧郁悲伤的,在俗世的生活里浸透着人间百味,如此的意味悠长,这何尝不是每个人在人间,都有自己钟情的“花草盛宴”。

  在“凡人歌”里,眼里有美,内心就会滋养出花一样的美,就会发现生活中的美,看到俗世里的人的和善可亲,更能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好的小确幸。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作者以自己生活的小区身边人故事为视角,把身边人的某一神态,某一个动作,用寥寥几笔就把人物的性格勾勒的生动传神,体谅卖水果男人在寒夜中高声吆喝的不易,观察小区看大门的老陈头古怪又温和,林林总总的小区租客们的家常琐事和来来往往,美食街和菜市场才是生活中极具烟火气的地方,看到琳琅满目的新鲜水灵的瓜果蔬菜,买卖双方讨价还价的争吵声,这些再平常不过的某一瞬间,显得生机勃勃而意蕴深长。市井中的锅碗瓢盆交响曲,也浸透着浓浓的诗意。如何一天一天努力地把日子过好,每个人的一天都是现在进行时,活在当下,平庸,凡俗如我辈,这一天又一天的日常,一天一天努力把日子过下去,大抵也就是我们自己要征服的星辰大海吧!

19世纪的契诃夫的一封家书,写给妹妹的信道:“不管狗和茶饮怎么闹腾,夏天过后还会有冬天,青春过后还会有衰老,幸福后面跟着不幸,或者是相反…不管这多么令人伤心,需要做的是,根据自己的力量,完成自己的使命”。这句话就是王这么智达的生活态度。这就是取名《不管狗和茶饮怎么闹腾》的深意,契诃夫是作者最喜爱的作家。

  “美”与“诗”一直是散文创作的追求。王这么的笔致,美中见雅致,初见使人为之惊艳,再见使人流连,使人味之。低头见女子的妩媚温柔地落花依草,抬头看到女子婉转般的轻柔似流风回雪,不知误入藕花深处,沉醉不知归路。

  我发现,书评人就是用心去发现美的事业,要用忠实的内心,审美的眼光,去发现艺术的美,还要有职业的态度,工匠的耐心,紧贴作品走,渗透式的欣赏,努力去做一个优秀的精细读者,全身心地拥抱每一部作品,有温情,有温度,更要有真诚的的态度。我读《不管狗和茶饮怎么闹腾》发现了三美,美女、美食、美文。

  几年前,我读到汪老的《鉴赏家》时,在我心底就生出鉴赏美的种子,读与评是一件发现美的事业,值得你去追求和探索,是两个心灵交汇碰撞产生火花的过程,能有一见倾心而相见恨晚的感觉,这才是读书人最幸福的事情。一个优秀的书评人,要有丰富的感情,敏锐的鉴赏力,更要用纯粹的美学的眼光去发现生活的美,只要你热爱生活,用去感悟生活,每个人都会成为独一无二的鉴赏家。生活是美的,何不做一个发现美的鉴赏家。

  《不管狗和茶炊怎么闹腾》读后感(八):《不管狗和茶炊怎么闹腾》的艺术特质

  张烈鹏

  《不管狗和茶炊怎么闹腾》是安徽女作家王这么的又一部散文集,新年伊始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十二万七千字,分为“旧家山”“闲花草”“凡人歌”三个部分,收录散文二十四篇。书名有点另类,作者的名字也很特别,通读这部书,感觉其艺术特质更是与众不同的。

  在选材上,将跨界知识熔于一炉,成功拓展了作品的内涵。

  王这么博学多闻,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她的这部新书,从家庭琐事、市井生活到日常饮食、山水花草,从自然景观到文化掌故,信手拈来,涉笔成趣,知识面和信息量颇为可观。不妨以作者笔下的花草和饮食为例。

  作者谙熟大自然中的花花草草。《槿花一朝梦》不仅写到了重瓣的木槿,开白花和粉色花朵的木槿,不再是朝开夕落的木槿,写出了它们的奇异之处,而且对“朝颜”这个昔日花名的来历,对日本人和白居易吟咏的诗句,娓娓道来,如数家珍。《立春是个顶要紧的日子》写梅花,写月季,不仅有文学方面的描绘,有历史人文的讲述,更有植物学知识的介绍。《虎耳草是怎么答复的》《合欢花的香气》《夏首荐枇杷》《道旁的牵牛花呀》《牡丹是熟女》等篇章,一看标题,很容易知道其描绘的是何种花草,细读文章,自然而然也就随着作者走进一个花团锦簇的世界。

  作者热爱独具风味的民间饮食。《我们什么时候开始谈到家乡的食物》,写板栗烧笋鸡的美味,写“喜蛋”“元宝蛋”的珍贵,写米面、丰糕、炒米、蛋瘪子、山芋粉烧肉的厨艺,让人在精彩的描述中品尝到家乡的味道,记得住乡愁的模样。《小时候吃过很多奇怪的东西》一文中,被称为“老鼠屎”的蜜饯,酸酸甜甜的酸梅粉,裹着生面粉的糖粑,油纸包着的牛屎糖,茅草细白柔软的芯,野蔷薇发出的嫩枝,“入梦子”“蛇梦子”、野葡萄等野果,还有草根、拐枣、宝塔糖等等,这些都是作者小时候的美味佳肴,也是读者感兴趣的看点所在。《你这只咸鸭蛋》《在美食一条街上》等作品,无不是描绘寻常人家的寻常生活,无不是唤醒肠胃的记忆和往事的回忆。

  有人说:“这么的文章,无论是论诗词还是写市井,都灵气逼人”。我完全赞同这样的观点。我认为,王这么的灵气,很大程度上来自学识和见识。就拿《不管狗和茶炊怎么闹腾》这部书来说吧,丰富的知识性,使得小小的集子有了百科全书般的容量,有了沉甸甸的分量,也有了引人入胜的魅力。正如书的封底文字所评介的:“作者以敏锐的触角捕捉到一地鸡毛生活的背后所透露出来的暖意与温柔,并佐以博识的跨界、犀利的见解和智趣的调侃。平静的日子在她的笔下显得尤为意蕴深长而情致动人。作者像是一位既天真又通达的生活哲学家,在充满烟火气的讲述中,对平凡人的生活作了充满禅意的回望与记录。”

  在结构上,让灵活多样得到彰显,全面提升了作品的格局。

  作品的结构方式多种多样。

  有总分式。像《我们什么时候开始谈到家乡的食物》这篇作品,先紧扣题目进行总说:“我们这一代人,少时纷纷离开家乡,离开暮气沉沉、人情复杂的小城,离开父母守旧思维的束缚,离开七大姑八大姨的唇舌,离开童年,往大城市、大地方走。留给家乡一个背影。对家乡的体谅,达成和解,是需要很多年月去酝酿的事,而且往往从食欲开始。”然后,具体介绍家乡富有特色的各种食物。文末进行总结:“大概就是从这些时刻,一个人开始回忆起家乡,开始夸奖起家乡的食物来吧,尽管既非什么了不起的名城,也非什么不得了的美味。它们,只是让人渐渐想起了来时路。”结语言简意赅,揭示了作品的题旨所在。

  有并列式。比如《紫藤里有风》。作品以生动的笔触,描述了古今一些名人与紫藤的故事,包括:汪曾祺对紫藤的观察,白居易对紫藤的批判,秦少游伴紫藤的结局,明朝人给紫藤的赞语,徐渭与紫藤的命运。这些相互并列的故事,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引发了理性的思考。

  有对照式。《说件励志的事儿》即是。作品先用较大的篇幅,细写这几年天气的古怪,花事的错杂,人们的焦虑,小区的混乱;然后笔锋一转,绘声绘色地描述了住在二号楼的老头,克服中风偏瘫的种种困难,拄着助行器进行康复练习,拎着小水壶给树苗浇水,蹲在花丛里用心拔草等情景。前后两部分,在鲜明的对比中凸现了老头的励志精神。

  有递进式。《花事忙于农时》属于此类。作品按照时间顺序,环环紧扣,层层推进,形象地描写了自己亲历的种花之事。

  如果说多样化结构已经让作品千姿百态、摇曳多姿的话,那么,在这样的架构中善于联想、长于引用,则是作者布局谋篇、经纬文字的又一秘诀。

  《不管狗和茶炊怎么闹腾》的多数篇章,出色地使用了联想的利器。作者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由眼前的景物,联想到古人的诗文、历史的掌故,联想到儿时的趣事、成年的烦恼,联想到久违的故乡、栖身的城市……这不仅使作品变得血肉丰满,而且使读者看到了“平淡中的光怪陆离和嘈杂中的诗意”。

  《不管狗和茶炊怎么闹腾》引用了大量诗文,虽说引文基本不是脍炙人口的名作,但都能够紧贴命题,润色话题,深化主题。

  如上所述,引用、联想的运用以及文本结构的求变,使《不管狗和茶炊怎么闹腾》这部书具有了文化散文的良好质地和文学精品的宏大格局。

  在语言上,以雅俗共赏作为取向,充分展示了作品的个性。

  《不管狗和茶炊怎么闹腾》的语言清新晓畅、典雅生动。它之所以独具风格,雅俗共赏,得益于作者的不懈追求和努力。

  首先,作者既注重从民间语言中吸收营养,又善于从文学经典中学习提高。

  《看门的老头》开篇写道:“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天晴了,五个老头坐在小区门口,一人一把高脚椅子,探讨天下大势。”这一段,引用了民间流传的顺口溜,且是口语化表述,通俗易懂,很接地气。

  《彼岸花、雁来红、小津》写桐城城外河流:“从春到秋,河堤两岸与河滩上,都遍生植物。春天蛇莓与委陵菜的纤小黄花,和阿拉伯婆婆纳的天蓝色,织成一片细密花毯。暮春时的野蔷薇,粉白的花簇总能激起少女心——我们在早春折了很多它的嫩枝来嚼吃,它还是开得如此温柔而茂盛。端午过了,鸭跖草以耀眼的姿态出现了,湿漉漉带着晨露的蓝紫蝶形花,令人无法忽视。牵牛花、旋花满地爬,河堤的大石头上垂下开白花的何首乌藤。一年蓬越长越高,顶着一头黄花,比它更高大的是开紫茸茸花朵的小蓟,河滩上,除去油绿肥大的地黄,就是它们的天下了……”这一段,描写细腻,文笔优美,继承了现实主义手法,工笔画一般让人赏心悦目。同是这篇文章,还有如下句子:“将人生的虚无翻转过来,另一面是饱满鲜活的尘世生活。”这句话在形象的表述中蕴含深刻的哲理,警句的魅力足以透露作者驾驭语言的技巧。

  其次,作者炼字功夫过硬,遣词造句匠心独具。

  《努力加餐饭》有这样的描写:

  “我小姨就是善做弯子的人。

  “来我家里吃饭,什么菜都不吃,米饭只吃一小碗,一个劲说够了够了!我妈瞪眼说,‘你够个屁!’碗抢过去,抡起饭瓢,一大瓢饭,抄起勺子,一个菜舀一勺,统统扣在饭头上,‘我还不知道你?吃!’

  “小姨就把脸扭向墙壁,像被逼到绝路的一只小动物:‘真是的,每次都逼人吃这么多……’终于捏起筷子,慢条斯理地吃了起来。”

  这几段文字相当生动传神,尤其是作者精心选用的“瞪眼”“抢”“抡”“抄”“舀”“扣”“扭”“捏”等动词,将妈妈动作的麻利、情感的真诚、性格的直爽以及小姨装模作样、善做弯子的特点,描绘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

  再次,作者剑走偏锋,大篇幅进行对话描写。

  这在当代散文作品中是罕见的。好在作者身怀绝技,长袖善舞,作品中的对话描写,每一处、每一句都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征,都具有鲜活的特点和鲜明的个性。如此尝试和探索,恰恰提升了作品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品位。

  《不管狗和茶炊怎么闹腾》读后感(九):《不管狗和茶炊怎么闹腾》:时光悄悄溜走,指缝里满是生活的痕迹

  生活里,没有人不喜欢听故事吧。

  两杯茶,一把瓜子儿,一个人唾沫飞溅、手舞足蹈得讲过去发生的事,另一个人听得如痴如醉,思维跟着讲述者跨越山川大海,经年岁月,听罢,感觉离讲述者的世界又近了一分,末了,还是觉得意犹未尽。

  如果把讲述者这个角色换成一本书,两个人的互动成了一个人的独嗨,还会不会这样酣畅淋漓?

  以前,我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持否定态度,直到读完这本《不管狗和茶炊怎么闹腾》。

  才发现,即使面对的是一本无言的书,你依然会兴奋不已,犹如和老友相谈甚欢。

  在读这本书之前,对作者王这么一无所知,没有读过她的其他作品,网络上也没有一张照片,真是一个过于低调的人。

  没有一点读书的枯燥感是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觉,反而像是一位老友自远方归来,细细说着这些年的经历见闻,尽管多年未见,却没有一丝隔阂,依然如故。

  《不管狗和茶炊怎么闹腾》是一本散文随笔集,串联起全书三个部分——旧家山、闲花草、凡人歌的是热气腾腾的烟火事,从家庭琐事、市井生活到日常饮食、山花水草,一句一段里都隐藏着作者对生活、对人间的热爱。

  这本算是回忆录的随笔集里是作者对过往生活的追忆,时光逝去,这么站在现在的路口回望过去的点点滴滴,一颦一笑,一言一语,像是春日里,从指缝中看太阳,都是五彩斑斓的样子,充满了温暖与诗意,平淡的日子在这么笔下显得意蕴悠长,情致动人。

旧家山:魂牵梦萦,那是家的思念

  谈到想家,《乡愁》、《回乡偶书·其一》中那浓的化不开的愁绪瞬间惹上心头,而能把思乡之情写得轻松明快又亮丽的,王这么在众多作家里绝对是名列前茅的。

  开篇的文章叫做《槿花一朝梦》,以木槿花牵出外公外婆,串联出多姿多彩的童年,那是一个人珍藏已久的记忆最深处的温暖。

  放在铁皮桶里的花生糖、紫檀色的小木匣、三魂两魄的骇人敬畏、田野里的稻草人、龙的传说……,熟悉的物件,同样的传说,瞬间拉近了我和作者的距离,令我不由得在心里嘀咕:这不是我的童年吗?

  哪怕是清明祭祖这样一件原本有些伤感的事,也因为找不到坟包而有些别样的乐趣。与《家族试验》作者张怡微写过年膜拜祖先那种敏感的窒息感不同的是,这么笔下的祭祖充满了欢声笑语,糗事趣事接连不断,果然,一家人在一起本就是一件开心事。

  第一部分的主题是思乡之情,除了明线上家乡人事的描写,暗线里美食的描述更是令读者食指大开。

  就像这么说的:

对家乡的体谅,达成和解,是需要很多年月去酝酿的事,而且往往从食欲开始。

  吃下这一碗乡愁,唇齿间停留的是家乡美食的味道,咽下的不是食物,是对家的热爱。

  在这些文字里,我感觉这么更像是一位美食家。颜色澄黄的老母鸡汤,渲软热腾的丰糕,黑沉料足的墨子糕,待客茶点炒米,山芋粉红烧肉,诱人的文字里还附带做法,真是让人有“放下书本奔向厨房”的冲动。

  在《小时候吃过很多奇怪的东西》这一篇里,“老鼠屎”、酸梅粉、糖粑、牛屎塘、宝塔糖……,更是直击我的内心,看到这些零食,才恍惚,原来童年从未离我而去。

  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是啊,不管多远,不论多久,故园难忘,家始终是牵着我的那根风筝线。

闲花草:淡淡幽香,散不尽的文化之味

  热爱生活的这么,日常怎么能少的了种花养草。

  作者欣赏徐渭,就连笔下的花草也有了筋骨,每个篇章里都由花说到了文人雅士,倒不是附庸风雅,反而为花草平添了一抹灵动的气息。

  春日里的红梅像是侠女一般美艳中带着英烈之气,不惧严寒的当然还有月季,自然就会说到种月季的行家里手,也是作者最爱的作家——契诃夫,当然还会提到因种植玫瑰花而殒命的诗人里尔克。

  养殖虎耳草立刻就想到了沈从文的《边城》,小兽一样的翠翠,还有她放在背篓里的虎耳草。为枇杷写诗的李东阳,由彼岸花想到了拍摄同名电影《彼岸花》的导演小津安二郎——一个想要给人带来幸福同时背负着二战战犯之名的世俗导演。

  熟女一样的牡丹,齐白石老人笔下的牵牛花颜色浓烈,有精气神儿,把风笼入画中的紫藤。

  花草本无精神高下,不过是在千百年发展中人们将自己对人事的好恶放入其中,不知不觉,也令这些植物有了高矮之嫌。

  阅读这一部分,对作者的敬佩又增添了一分,名人轶事信手拈来,博闻强识的背后是一个个挑灯夜读的不眠时刻。

  自古以来,在文人的笔墨里,植物往往与人相互映衬,梅兰竹菊深受人们喜爱,出现在作品里的频率极高。一些寻常的花草倒不是那么惹人注目,通过这么的文字,原来虎耳草也可以这么可爱,牡丹一直是雍容福贵的象征,比作熟女,倒是别有一番滋味。紫藤里有风,也就意味着这幅画活了。

  点滴花木里凝结的是这么对生活的态度,也是千百年文化积累汇聚而成的涓涓细流,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凡人歌: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里的英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征途与星辰大海,这些经历往往不为外人所知,不管成就大小,我们都是自己的英雄,都该为自己鼓掌。

  这一部分,这么着眼于生活里的普通人物,勾勒出一幅明晰的生活图画。

  喜欢健身的大爷大妈,溜出养老院打麻将的老奶奶,斗智斗勇的卖菜小贩,深夜卖水果的大哥,怪异的看门大爷老陈头儿,饭店里的择菜工,独自收拾空地的行动不便的老头儿。

  说起生活,除了让人欲罢不能的美食,不可忽略的就是带给我们最多感动的普通人,他们是我们每个人生命中的配角,同样,我们也是他们的配角,生命也正因此而更加绚烂多彩。

  作者最喜欢的作家是契诃夫,我认为这一部分内容是这么向偶像致敬的章节。契诃夫的文章也是着眼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用现实主义的笔调描摹真实的生活场景,这样的内容也是最考验作者功利的,三言两语就把一个鲜活的人物立于眼前,这绝非易事。

  最后一篇文章是《空房子》,写到了祖父祖母家的老房子已经空置多年,与第一篇文章《槿花一朝梦》里外祖父外祖母的房子形成了一个闭环,在这一座座房子里,奔波的普通人,馋人的饭香,种花养草的闲适,构成了一幅浩荡的生活的画卷。

结语:

  当合上书的那一刻,我才真正理解了契诃夫的这段话:

不管狗和茶炊怎么闹腾,夏天过后还会有冬天,青春过后还会有衰老,幸福后面跟着不幸,或者是相反。人不可能一辈子都健康和快乐,总有什么不幸的事在等着他。他不可能逃避死亡。尽管曾经有过马其顿王朝的亚历山大大帝——应该对一切都有所准备,把一切所发生的都看作是不可避免的,不管这多么令人伤心,需要做的是,根据自己的力量,完成自己的使命。

  闹腾的日子总会继续,我们无法停止时间,只能不断积蓄力量,一直向前。毕竟,生活的故事还在继续讲述着。

  最后,以一首小诗来结尾:

  时光是条狗,沉闷话又少。

  静悄悄溜走,无声又寂寥。

  仓皇一回头,满眼皆错愕。

  一去不可追,皆是生活痕。

  《不管狗和茶炊怎么闹腾》读后感(十):与家乡和解,是需要很多年月去酝酿的事

  一直以来,王这么笔下的文字都浸染着一种博识智趣、犀利幽默的通透气质。之前出版的多本文化随笔,像《大好河山可骑驴 》《簪花的少年郎 》等,以其快意山河的真性情,和不俗的隽永才思,已经吸引了一大批忠实读者。

  这一次,王这么不仅延续了一贯的写作风格,还将笔触延伸至现实生活。她以敏锐的触角,捕捉到“一地鸡毛”的生活背后,所透露出来的暖意与温柔。犹如一位既天真又通达的生活哲学家,在充满烟火气的讲述中,将生活有常与人生无常之较量,作了充满禅意的回望与记录。

  读罢全书,才知道书名“不管狗和茶炊怎么闹腾”,原来是取自于契诃夫——王这么最爱的作家。在父亲去世后,为了安慰母亲,契诃夫在给妹妹写信道:

不管狗和茶炊怎么闹腾,夏天过后还会有冬天,青春过后还会有衰老,幸福后面跟着不幸,或者是相反……不管这多么令人伤心,需要做的是,根据自己的力量,完成自己的使命。

  19 世纪的契诃夫的一封家书,让我们清晰地看到生活的本质。幸福与悲伤的循环,就如自然规律一样,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直面生活,怀揣希望,依靠自身的微光点亮每个平凡的日子。这在任何时代都是一种伟大的力量。世界总在那里,而眼前的生活是最紧要的。

  正是因为带着认真生活的力量,王这么的文字才散发出动人的光芒。全书共分为三个部分:“旧家山”、“闲花草”和“凡人歌”,从家庭琐事、市井生活,写到日常饮食、山水花草、文化掌故。

侯孝贤《童年往事》剧照

  在城市化进程仍在推进的今天,“返乡与离乡”、“城乡间的差异”等话题,已经成为每年春节必不可少的热门议题。而今年,因为疫情这一特殊事件,为了“诗和远方”离家往大城市走的旅人们,前所未有地,有了大把时间与故乡和父辈相处,于是,在共克时艰的日子里,才猛然发现自己对“家”有了更深的体悟。

  在“旧家山”里,王这么来回穿梭于往日时光与此刻生活之中,注视着家乡的故人、旧物。许多擦身而过的温暖细事被作者一一俯拾:老屋里,那些熟悉却渐渐消失的老物件;与姐姐以及同龄小伙伴在小镇田野里消磨的那个暑假;那些虽称不上稀奇,却永不会忘记的家乡食物……所有这些都储存在记忆深处。

  此前所不曾注意到的细微枝节,突然在某一些时刻,与梦醒时分的现实相互重叠,“从此再也没有摆脱过它”。

  正如作者所说,“对家乡的体谅,达成和解,是需要很多年月去酝酿的事”。多年后,我们才终于发现,那个渐行渐远的故乡,用其独有的方式,从味觉、生活习惯到处世思维,时刻影响着自己。它早已在身体里生根发芽,而在不断地回望和追溯中,“也让人渐渐想起了来时的路”。心中有家,诗和远方才不再是一种飘渺与孤单的追求。

  全书的第二部分“闲花草”,从我们熟知的花草丛木出发,却又远超出植物学的领域,旁逸斜出,将古典诗词、文人掌故、历史评说,与现实关联融为一体。娓娓道来的文字里,不仅展现了王这么的博闻强识,也能感受到她所承继的明清士大夫以来“文人散文”传统,一种从容、平易的品格。

是枝裕和《步履不停》剧照

  不过,平静水流下也藏着一抹欢畅、亮丽的底色,这大概来源于作者本人对人生苍凉底色的了然与通达。例如,由花及人,她从牵牛花写到郁达夫、齐白石,从月季写到契诃夫、里尔克,更是从短暂的花期和花期里旺盛的生命力,延伸至种花之人从周而复始的劳作、日日夜夜的期盼;又如,翻看小津安二郎的战地日记与书信时,她看到“鲜红的彼岸花”,和中国战场上恣意盛开着的雁来红——从花草的特性和小津的艺术风格中,王这么发现,其实“将人生的虚无翻转过来,另一面是饱满鲜活的尘世生活”。

  最后一部分“凡人歌”中,王这么直接将笔触对准俗世生活,对准那些在热气腾腾中生生不息的芸芸众生。

  她对于人物的描写,往往是寥寥数笔,或着意于某一神态,或单提某一动作片段,就将一个人的品性特质勾勒出来,并让人印象深刻。例如:在寒夜中精神抖擞地高声吆喝的卖水果的男人,有些许古怪、但不乏温情的看门老头老陈,还有独自运垃圾、搭花架的不知名孤独老头,等等。

  这些人都是凡俗生活中常见之人,也正是他们,构成了生活的底色。他们都努力地在这纷繁的大千世界里立足。从他们身上,我们感受到人生在世的光亮,并因此有了前进路上的动力。

  王这么曾说,美食街和菜市场,是两个“极有生之欢愉和充实感的地方”,因为那里的每个人都在认真地生活——让人鲜明地感受到,这就是活在人世间呀。

  “匹夫匹妇,在天地间茫然无依,渺小身姿,慨然长叹之态,却有恒久的人性之光芒,纯粹的诗性之美。”

小津安二郎《东京物语》剧照

  将我们往往忽视的、庸常的烟火气尽收眼底,是年轻作者难能可贵的入世的悲悯心。也正是基于此,“一地鸡毛”的生活中的某一个瞬间,在王这么笔下,显得如此意蕴深长而情致动人。

《不管狗和茶炊怎么闹腾》,人民文学出版社2019年出版一本点亮平庸日常的生活之书书写平淡中的光怪陆离和嘈杂中的诗意不管狗和茶炊怎么闹腾,生活就在那里努力地将日子过下去,就是我们的坎坷征途与星辰大海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