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中华古历浅说》读后感精选

《中华古历浅说》读后感精选

《中华古历浅说》是一本由蒋南华著作,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2020-10-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华古历浅说》读后感(一):古人的智慧 中国文化博大精珍,对于历史中先人悟出来的很多道理和知识足够我们学习很久,像这种文化传承类的书籍应该多得到年轻人的关注。现在提到古历好像很少有年轻人懂,他们都比较喜欢研究星座,其实这些都在我们国家古老的文化

《《中华古历浅说》读后感精选》的相关文章列表

《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经典读后感有感
《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经典读后感有感

日期:2020-12-14 04:16:49 点击:78 好评:0

《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是一本由[美] 爱因斯坦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2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精选点评: ●为什么这本书第二部分讲到高斯坐标...

诗境浅说读后感1000字
诗境浅说读后感1000字

日期:2021-01-25 02:56:42 点击:26 好评:0

《诗境浅说》是一本由俞陛云著作,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6.00,页数:29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诗境浅说》精选点评: ●儿子好 父亲也好 我读俞平伯 实无感 散文也无感 大抵我不是一个好的评论者...

浅说流年,默记成伤。
浅说流年,默记成伤。

日期:2014-06-17 00:10:04 点击:286 好评:0

世间痴说流年伤,可记月影几回瘦? --题记 若一季花开,只能常留成泥,我是否可以纸上墨春,将这一季偷换致一世。 月光常在前,灿烂一整夜,却留无眠人。 我走在静寂的阡陌,想起的不是月光那诗人般的柔和,而是看到那浪漫下往昔情?H归依平淡的置换。 拾一地...

浅说仪天
浅说仪天

日期:2014-06-21 08:55:04 点击:274 好评:0

读着民勤县刊《胡杨》,最令人留意的莫过于《飘逝的乡村背影》,而作者就是唐仪天。 一个人要成为作家的路是艰辛的,除了要有一定的天赋,也还必须要有惊人的毅力!而作家唐仪天无疑是具备这些的! 说起唐仪天,很多人往往会给他冠以“农民作家”的称号,而这...

儒、道、释浅说之一
儒、道、释浅说之一

日期:2019-09-10 19:55:38 点击:187 好评:0

为弄清楚南先生所说的这段话的含义,前几年曾跑遍市内大小书店,收集三家著述。早起睡晚,“发奋忘食”;闭户阅读,“乐以忘忧”。今把自已阅读的一已之得,略述于下,供有兴趣的同道参考。 (一)儒家 通过阅读朱熹作注的《大学》、《中庸》、《论语》、《孟...

儒、道、释浅说之二
儒、道、释浅说之二

日期:2019-09-10 19:56:49 点击:97 好评:1

老子是道家的鼻祖。老子和庄子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为弄清道家思想,便读老子的《道德经》五千言,读庄子的《南华经》三十三篇,读学者们研究老、庄的著作,企图对道家思想作一番疏理,看看里面都有些什么货品。 老子和孔子是同时代人,比孔子略长。据文献...

放生的功德利益浅说
放生的功德利益浅说

日期:2020-05-21 15:29:51 点击:125 好评:0

放生的功德利益浅说 (一)放生是功德最大的有为善法 现在是五浊恶世,一般人福报浅薄、业障深重,比如身体多病、寿命短促、灾难很多,修持佛法有相当的困难,有没有一种方法摆脱这种困境?有!那就是放生。在一切有为善法当中,功德最大的就是放生。龙树菩萨在...

无生法忍 浅说
无生法忍 浅说

日期:2020-08-13 08:13:06 点击:61 好评:0

无生法忍浅说 ​​ “无生法忍”简称无生忍,全称乃“无生无灭法忍”,即确切地认定“一切法不生不灭”之真理,把心安住在不生不灭的中道实相上不动摇、不退转。 “一切法不生不灭”的“无生法忍”之理,是佛学的重点。《宝积经》曰:“无生法忍者,一切诸法...

第九识——阿摩罗识浅说
第九识——阿摩罗识浅说

日期:2020-08-13 09:10:11 点击:148 好评:3

第九识——阿摩罗识浅说 第九识。又作阿末罗识、庵摩罗识、唵摩罗识、庵摩罗识。意译无垢识、清净识、如来识。此识为真谛系之摄论宗所立。人心之本来面目乃远离迷惑而本自清净,故摄论宗认为转阿赖耶识之迷而回归觉悟之清净阶位,即阿摩罗识。 “阿摩罗识”...

十二因缘浅说
十二因缘浅说

日期:2020-09-25 15:27:09 点击:64 好评:0

十二因缘浅说 十二因缘是佛教的基本道理,初学佛者要学习佛法,首先就得认识三宝、四圣谛及十二因缘。根据经典的记载,佛陀在菩提树下觉悟时,就是观这十二因缘。十二因缘说明有情流转生死的前因后果,在此流转中唯是烦恼、业行及苦果(即惑、业、苦);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