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纳西·威廉斯回忆录读后感100字
《田纳西·威廉斯回忆录》是一本由[美]田纳西·威廉斯著作,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页数:2018-8-3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田纳西·威廉斯回忆录》精选点评:
●一生是否够长,足以包容我对这段美妙而无果、疯狂却甜蜜的爱恋所抱的遗憾
●他真的太有才华了。
●半部同人色情小说
●2019.12.31 内容丰富,译文流畅,如果附上英文版中的照片就更好了。 审校上有些问题:破折号,脚注,书名、篇章名英文斜体与否,104页杜塞(杜丝)、205页谷克多(科克托),261页第5行缺字(凫/泅水)。
●基佬的故事就是各种翻着花样的活跃x生活。
●弥漫着荷尔蒙,洋溢的才情。 田纳西的感知力太惊人了。
●毕业那年买了英文原著,翻了几页就束之高阁,文字很难,门槛也太高,年代背景知识的匮乏大大增加了阅读难度,特别是如今戏剧没落的年代,作者的作品在国内更是处于绝迹的状态。所以这次中译本出版,果断第一时间买下读起来。就事论事,想要通过这本回忆录了解威廉斯的创作历程,或许会大失所望。作者说他可以在书中通篇谈论戏剧艺术,但那样会无聊至极,这本书也会变得非常非常短,大概一页三句话,页边有极宽的空白。戏剧,或者说好的戏剧,自己会说话。至于回忆录本身,威廉斯自我辩护道:“我无法同你们保证这本书是艺术,但它必然是率性之举,因为它谈论的是我的成年生活。”所有好的艺术都是率性之举,也同样是发自肺腑的真诚之作。
●同志的荷尔蒙弥漫全书,坦诚自己情欲的威廉斯真可爱! 引用《荒人手记》的描写:“那断崖,阿尧曾去凭吊过。二次大战期间田纳西威廉斯於米高梅制片部工作的一段日子,住在圣塔蒙尼卡断崖公园附近。公园种满大王椰,崖边一道石头围栏。整个灿黄夏天,沿加州海岸伸进陆地七哩,实施灯火管制以防日军空袭。每天晚饭后威廉斯骑脚踏车到断崖公园,园内遍是年轻军人。太平洋回光返照,他骑车经过,巡逡幽冥中的磷亮眼睛,投合者,他即掉头骑回来,停在旁边佯看海景。他会擦亮火柴点上烟,借火苗的瞬间审定猎侣,果然好的,便相偕去他住处。不好的,他会再吊第二个,第三个,夜夜不休,在他那楝叫断崖名邸的公寓。 阿尧告诉我,若不是威廉斯写下日记,谁也不敢相信曾经有一夜,他跟一名海军陆战队员,他一连玩了他七次。”
●写得似乎随意,可是才华真的是高,只用一半的气力,就能描绘出一些让人难忘的人和场景,而他dramatize一切的气场,他对人之种种面相的敏感,又决定了总是有一些人来到他的身边,将自己的问题暴露给他看。
●真正的活色生香
《田纳西·威廉斯回忆录》读后感(一):三句话不离本行
没想到CCH小姐送我的三本书中,这本是最好玩的。一本超有趣的流水账,这出生南方的同性恋。
因为他三句话不离本行。
成功之前,他只是个到处猎艳的戏剧界小混混。《欲望号街车》后,他有更多的从容,从广大的男性小鲜肉中挑选后宫。
虽然他一生中男友换得如同走马灯,不过全书中最刺激的性描写是53页与一个女性瘾者萨里发生的。人家把他当马骑,还把他抛弃。
真是太让人惊异了,就是这次——他快要发疯并且去世,又是60以后的人——写出来的回忆录,居然很少涉及文学本身。除了自报家门,说他受劳伦斯和契科夫的影响最深。
掩卷就忘的书。但不管怎样,他南方人的性格深深的留在我的心底,流畅的译文也是如此。最令我神往的,是南方人的一种习惯,晚上夜灯游船
,无尽的在圣路易斯周边,密西西比河之上浏览,随性所至,河雾侵人,就像玛格丽特杜拉斯在越南,她与那个东北汉子在船上吃饭。
《田纳西·威廉斯回忆录》读后感(二):“我的人生值得付诸笔墨”
这本书他写了三年,我断断续续地看了两个月。和开篇一样,这本书是“恰饭”作品,田*也一直用一种意识流的方式回忆自己的过往。比起历史记录,更像是翻阅记忆,出现诸如现实模糊、错漏百出、极其主观、时间混乱等等问题。整本书下来提及了很多人物,但是把他们放入我的脑袋的,是这些人物的真实形象而非书本的引入,或许这也是他们在田*心中的印象吧。当然,弗朗基除外,他们两人的“爱情”让我心动心碎。
他的人生充满浪荡,无论是专一还是处处撩骚,都能看到这个作家时常感到的孤独和渴望陪伴。而穿插在书中的所有作品,都是他此刻人生的记录。他相信“戏剧作品自己会说话”,而他的人生“未曾言语,它与癫狂持续较量,不同寻常,值得付诸笔墨”。
“人生的崇高地位是以勇敢赢得的,这种勇敢使人在困厄的经历中优雅地活下去。”
这本书像一首低俗小诗,却有着十足的美感,像混在海浪中的沙,在月下熠熠生辉。
在读完的最后看到来自阿莱安·黑尔的跋注,用“真实”指出书中的错误,竟然我感觉到过于理性的冷漠。它的存在很重要,但却与这本书的风格太背道而驰了。
《田纳西·威廉斯回忆录》读后感(三):夏日烟云
这个夏天一直在看田纳西·威廉斯TW所写剧本改编的电影。热铁皮屋顶上的猫、欲望号街车、甜蜜青春鸟、夏日痴魂、罗马之春、玫瑰纹身,还有夏日烟云。不少片子是重看,那些发生在夏天的美好的悲伤的又惊心动魄的故事。很多人说,他的剧本都是来自亲身经历或亲人朋友的故事,是一种狭隘的创作。比如欲望号街车的女主角布兰琪就被认为是TW的姐姐罗丝和他本人的合体,一样的自怜高傲又疯癫。其实无论哪个剧本也不如他本身的经历更复杂与精彩。
1972年,61岁的TW开始动笔写这本回忆录。他花很多笔墨写了与戏剧界、文学界、演艺界的名人交往的故事,那些如雷贯耳的名字,海明威、威廉·因格,维斯康蒂、伊利亚·卡赞、马龙·白兰度、葛丽泰·嘉宝,甚至还有三岛由纪夫……他回顾了从初恋开始的几乎每一位情人,他如何疯狂追逐那些青春的肉体、如何因被背叛而痛苦不堪,又如何歇斯底里地伤害他人;然而他并不渴望拥有长久的关系。关于情感世界他非常坦诚,他倒是不太愿意写关于创作的过程和感受,因为“所有好的艺术都是率性之举……如果我通篇讨论戏剧艺术,恐怕我会觉得无聊至极,这本书也会变得非常短,大概一页三句话,页边有极宽的空白。戏剧自己会说话。”果然是我最爱的口吻,刻薄又机智,极尽嘲讽又不失幽默。TW一生最爱的城市是罗马,这与他追逐欲望与享受的天性有关。“那一场金色的美梦,拉法埃洛、含羞草、双人床,还有上午结束工作后的弗拉斯卡蒂葡萄酒”。
他最亲密的女性是姐姐罗丝,但她在疯人院度过了半生,而TW后半生也一直笼罩在这一阴影之下,担心自己随时会精神崩溃。长伴14年的情人因癌症去世后,他在精神病院进进出出,回忆录里也记录了这段灰暗的时光。然而他不畏惧死亡,他早早在遗嘱中写下:把我的遗体用白色帆布包裹起来,从哈瓦那以北十二小时的航程后,从船上扔进海中,这样我可以与诗人Hart Crane 长眠在一起。
1983年,TW在纽约一家酒店服药不慎去世。(其实怀疑是自己放弃生命)颇具讽刺意味的是,罗丝此后又平静地活了13年,最终在疯人院去世。
《田纳西·威廉斯回忆录》读后感(四):勇敢的田纳西·威廉斯
勇敢的田纳西·威廉斯
嵇心
《田纳西·威廉斯回忆录》出版于1975年,一个尽管经历过性解放,却还不够开放的年头。它一出版,就因为书里充斥着他的同性恋爱经历而引发热议,甚至被视为“打开裤裆”之作。田纳西·威廉斯非常坦诚地承认写回忆录纯粹是为了赚钱。这就不排除他为招徕读者,而大书特书他的恋爱经历。但更深层次的原因,肯定不只是如此。他在序言中写道:“我会用大量篇幅谈论爱,大多是肉欲之爱以及精神之爱。作为一个常常濒临毁灭的人,我度过了异常幸运的一生,有许多喜悦的时光,其中有纯洁的,也有不洁的。”
这不由让人想到德里达在一部纪录片里惊世骇俗的话。采访者问德里达想了解海德格尔等哲学家哪些方面,德里达回答说:“希望了解他们的性生活……我就是想听一听他们拒绝讨论的事情。为什么这些哲学家在他们的著作里探讨自己时从来不关涉自己的性生活?为什么他们从自己的著作中抹去他们自己的私人生活?在他们的个人生活中没有比爱更为重要的了。”这个答案非同一般。显然,德里达的回答无法仅仅当做窥淫癖的猎奇来理解。
海德格尔等人的著作从来不涉及私生活,而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的回忆录却鲜有戏剧,几乎全是他的私生活。正如上文德里达那段话,“在他们的个人生活中没有比爱更为重要的了”,对各种各样的爱的肯定也足以构成田纳西·威廉斯写作的理由。
田纳西·威廉斯动笔写回忆录时已经六十出头,也算到了回顾人生的恰当时候。此时属于各种况味都已尝遍的晚年,他能够更从容淡定地看待自己的一生。
即便在经过大众媒体大肆渲染,各种层出不穷的风流韵事已变得司空见惯见怪不怪的今天,《田纳西·威廉斯回忆录》披露出大量的勾引猎艳与始乱终弃,也依旧令人咋舌。它会持续撼动我们的道德感,让保守的人士愤慨不已。
尽管这些情欲经历的斑斑点点布满全书,成为回忆录的主体,但却不应当是我们此时关注的重点。当然,这些从侧面可以极好地反映出田纳西·威廉斯的性格特点,它们无法从阅读中抽离,注定要构成阅读体验的一部分。可是眼睛如果仅仅盯着这些风流韵事,大概会所得甚微吧。
首先书中扑面而来的是一种反省的气息,但这种反省却丝毫不沉重。他回顾最早发现自己的性取向时,也是极其自然而然地述说出来,并无过多的羞愧,更没有无地自容。“我认为自己的言谈举止并无女人气,但在我的心灵深处囚禁着一个小女孩,一个红着脸的女学生……”对自己的认同与接受,才让他很快地加入同性恋的大军。这种坦诚的语气会贯穿回忆录始终。在此,他极少装腔作势,他只是平静地回顾以往的生活。即便动笔写回忆录时,他已是迟暮之年,且早就因剧作名满天下,他却丝毫不避讳自己的真实感受。“我只有在观看煽情电影时才会哭,通常还是些糟糕的电影。”很难想象这样的话会从矜持的当代中国知名作家口中说出,但田纳西·威廉斯偏偏毫不装腔作势,不耍弄文化格调。撞见这样的句子,着实让人惊喜。因为我们时常因为某种文化上的势利,而否认这样的场面会发生在我们身上。
“我由衷觉得自己一辈子从未想过要伤害任何人,但是度过一生而不对别人造成伤害,几乎是不现实的,而且你伤害的极有可能是你深深在乎的人。”这是一种沉痛又平静的感悟。所以,他一辈子为自己曾经偶然伤害后不久就精神崩溃的姐姐而万分自责。他也承认自己作风不检点,而导致善妒的伴侣们情绪失控最后被迫离开,他在回忆录中透露出了悔意。
田纳西·威廉斯专心于戏剧写作,用词自然娴熟准确,时常妙语连珠。试举回忆录中的两例。“他的才华还不够激动人心”,“她变得平静得可悲”,寥寥数笔,却极为感染人,在肯定的时候,突然笔锋一转,又引出了更多涵韵。
可是在妙语连珠的表面下,字里行间仍然难掩他不时透露出的悲凉落寞。在他写回忆录时,他仍有剧在上演,但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在乎别人的反应。即便他明知有些可笑,却也如实道来。“可是我多需要这些年轻夸张的反应,它们是我如今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气。” 他甚至因为数十年的好友兼经纪人奥德丽对刚上演的戏剧反应不够热烈,而以撒泼的语气与之绝交。这是一位生命和艺术即将落幕的大作家之悲凉时刻,他自知艺术在走下坡路,再也无法重回巅峰。“我非常需要朋友,但即使到了六十一岁,我也不希望花钱买朋友。”田纳西·威廉斯的身体在不断衰落,魅力锐减,他显然知道自己无法像年轻时那样情场得意,却仍然有些倔强。他在事业与情感上都不时自我激励,“我从未抱有自我怜悯的态度……倘若一个人本性里有一股骄傲,就不会沉溺于有损尊严的自怜中。”尽管这不完全是他的真实心态,但却也催人奋进。
田纳西·威廉斯写道:“写作的诚实有两种:有品位的诚实,以及没有品味的诚实。”我们无法清晰地判断他的回忆录属于哪种。读过此书后,在他眼花缭乱的情感经历后,我们不时窥见他的脆弱、细腻,以及为了热爱的戏剧写作的投入与挣扎。无论如何,他的一生应该配得上回忆录最后一句话“人生的崇高地位是以勇敢赢得的,这种勇敢使人在困厄的经历中优雅地活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