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情绪认知与管理绘本(全9册)》读后感精选
《儿童情绪认知与管理绘本(全9册)》是一本由[西班牙] 米雷娅•卡纳尔斯 文 / [西班牙] 桑德拉•阿吉拉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60.00元,页数:28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儿童情绪认知与管理绘本(全9册)》精选点评:
●在引导孩子管理情绪方面,能给家长很好的提示和协助作用
●这套书是我7岁的女儿读给我的。共有九册,每册都讲了一个情绪的故事。每个故事都在用一种让人意想不到的方法在描述一种情绪。这种主动认识自己的方式,比我们成长的那个年代要先进很多。人只有认识了自己,才能更好滴和自身和解。推荐~
●认识情绪,就能了解自己,控制情绪,就能做自己的主人。
●这套书描述了例如快乐、伤心、平静等九类情绪。让我觉得最难得的是这本书并不强调去控制情绪,而是强调顺其自然去接纳和去消解情绪。故事深入浅出,字有些多,适合大宝宝哦。情绪这个事儿,谁都需要学习。
●这套书让5岁的小魔女认识到情绪是何物?特别是对死亡情绪的故事情节设计,让我家孩子在这么小的年纪里认识到,死亡并不是真正的永别,遗忘才是。只有心里装满和过世人的回忆,你才永远不会失去;侧面也让孩子和大人学会珍惜现在,多制造点美好时光的存在。
《儿童情绪认知与管理绘本(全9册)》读后感(一):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当今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面对未来社会,每一位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握有通往成功之门的钥匙。于是3Q(简称IQ、EQ以及AQ)的培养,也就是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情商(Emotional Quotient)以及逆商(Adversity Quotient)成了目前家长们关注的热门问题。
智商(IQ),即一个人的智力商数,它包括专业知识、逻辑思考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等指标。逆商(AQ),顾名思义,是指人们面对逆境时的反应方式,即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而这些因素都建立在好的情商(EQ)基础上。而情商就是情绪、意志、性格、行为习惯组成的商数
可是针对孩子,专业的人格管理,自我修养一类的书籍,他们不仅看不懂,甚至也听不懂,那么有什么方法能培养出高情商的孩子呢?为此米雷娅·卡纳尔斯编著了儿童情绪认知与管理系列绘本。这一系列的绘本以安娜和哈维尔的经历为主线,以儿童的视角,用浅显易懂的语言,简明的插图,让幼儿学习识别情绪、表达情绪和控制情绪。
作者米雷娅比较关注幼儿和儿童的行为习惯,著有多个系列的儿童绘本。比如,“说话时不大喊大叫的故事”,还有“知道如何等待的次数”系列,都是关注幼儿的社会化行为和自主习惯的丛书。插图作者桑德拉·阿基拉尔擅长给儿童绘本绘制插图,多年来给多部儿童作品绘图,此外,他还专门给儿童创作过一本美丽的插图手册《仙女的秘密》。而此套儿童情绪认知与管理绘本系列,是二人联手打造的,引导孩子如何认识并正确面对快乐、平静、生气、伤心、害怕、担心、果断、冲动、死亡这9种情绪的优质绘本。
此系列绘本共有9本,每本都完整的呈现了一种情绪发生的原因、感受、如何面对及最后如何解决的过程。这里先向大家介绍其中的三本书:
如《我的恐龙尾巴》一本,哈维尔因为妈妈拒绝他要买橡皮的要求,开始不满意,很生气,书中用一系列动作的描写,将生气的状态刻画的淋漓尽致。“他握住拳头,咬紧牙齿,开始跺脚,脸涨得通红通红的”生气的模样跃然纸上。当然,仅仅这样的描写可吸引不了我们的宝宝,于是书中写道,他在生气之后身后长出了一条恐龙的尾巴。是不是让孩子会觉得,生气就会变成一只小怪兽呢?而且这只小怪兽,还有很强的破坏力哦,他把海盗船弄坏,把娃娃的头发弄掉,把犀牛的脸弄丢,玩具们都会躲开他。同时生气的情绪,会让他感到孤独,让他的内心没有光亮。可是到哈维尔意识到自己的怒气,伤害了很多玩具的时候,他开始觉得不好意思,他也不知道该怎样面对自己的尾巴。她虽然很难过,但他在生气了。他重新修理好玩具,逐渐恢复平静的时候,他发现尾巴消失了,房间也变得光亮了。让孩子们感受到生气就是这样一个可怕的过程,不过没有关系,只要你安静下来,一切都会过去。
还有《头顶的乌云》,写的是安娜和家里宠物狗弗利普的故事。弗利普不小心走丢了,安娜很担心。担心这个概念,可能孩子很难理解,书中很形象的用了一朵乌云来代替。找不到狗狗,乌云就这样跟随着安娜。担心,就像乌云一样,沉沉的,闷闷的。不知过了多久,他们找到了小狗――弗利浦,安娜开心极了,这时候安娜头顶的乌云散去了。担心是我们经常会有的情绪,可是,最终会因为事情的解决而散去。
再有《三思而后行》一书中,哈维尔常常因为想早早出去玩儿,而不吃早饭,突然有一天,他发现自己家的厨房不见了。可是他的爸爸妈妈和姐姐明明都有在吃早饭呢,哈维尔却看不到厨房。当哈维尔决心搞清楚为什么厨房会不见时,他决定要先吃完早饭再出去和朋友玩。当他走到厨房原来的位置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丢失的厨房,通通回来了。这是为什么呢?不奇怪吗?其实当孩子很冲动的,满心想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他会忽略外界所有的东西。在他们眼中,这些东西会通通的消失掉。此时所有的说教都是无效的。冲动会掩盖掉很多东西,当他们突然发现这些被冲动所掩盖掉的东西时,那他们便学会了思考。
这套绘本还有诸多妙处,每一本书的后面,都会提炼出本书的经典,这就是从故事中我们学到的。如何识别情绪,描绘情绪,学习理解情绪,最后应对情绪,在书的最后,还会做出一系列的引导,也是一套作为亲子阅读的极佳书籍。现在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去探寻其他的几种情绪的管理方式吧。!
《儿童情绪认知与管理绘本(全9册)》读后感(二):每个孩子内心都有几个情绪小人
印象中曾经有一部动画片叫做《头脑特工队》,说的是孩子们心中有几个情绪小人,如果这几个小情绪小人运作正常,那么孩子就会活泼开朗;如果他们互相打架,我们孩子可能会经历很崩溃的内心情感,甚至会失控。
作为一个18个月大的孩子的妈妈,我也常常在想:孩子需要有什么样的情绪控制能力? 就拿我自己来说吧。我是成年人,可有的时候我觉得我自己也无法控制好自己内心的情绪。工作一忙,事情一多,有的时候脾气会莫名的蹭蹭往上。 人们常说: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怎么可能过好自己的一生?
最近看了一套《儿童情绪认知与管理绘本》,感觉还不错。 比起动画片,这套书所涵盖的情绪更广,描述了例如快乐、伤心、平静等九类情绪。让我觉得最难得的是这本书并不强调去控制情绪,而是强调顺其自然去接纳和去消解情绪。
我觉得这本书最棒的在于它的路径选择,他教孩子们,怎样去认知自己的情绪,并且从认知情绪出发,来讲如何去引导而不是控制情绪。 01 路径:从认知情绪入手 我们的情绪是怎样变化的?也许很多人都不太重视这样的一个问题,但其实这个问题真的很重要:只有认识我们自己,才能够解决问题。 在这套书中,对于我们情绪的认知,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深入浅出的故事进行了描述。 就拿其中一本来说吧,《头顶上的乌云》说的是情绪担心。 有一天,孩子发现自己心爱的小狗不见了,他到处找呀,找呀找都没有找到,于是越来越担心,发现自己头顶上仿佛顶着乌云。终于找到了这只小狗,小朋友不那么担心了,乌云也烟消云散了。
我觉得这套书最妙的一点,就是在它用各种孩子们非常熟悉的事物,就代表了一种情绪。比如说彩色的星星代表开心,恐龙的尾巴代表生气,头顶上的乌云代表担心……然后你自己想想,发现还真是这么一回事。 下次,当你的孩子情绪失控时,你问问他:你是不是头顶上有乌云?又或者是你是不是长了恐龙的尾巴?也许孩子就能平静下来。 02 解决:顺其自然、随遇而安 心理学有一个治疗方法,叫做“森田疗法”。意思是要把自己的问题当做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为所当为,顺其自然。 我读高中时有一个同学情绪有点问题。她其实是很优秀的女孩,文章写得无比优美,还能弹出非常美妙的琵琶。可就是没办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她说:每天晚上她都会把一天的事情细细的过一遍,看自己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好。 其实我觉得她的问题就在于对自己过于求全责备。情绪易疏不易堵。 我们曾经听说过大禹治水的传说。黄河水泛滥,堵却并不能解决问题,于是大禹采取的一种方式就是进行疏导。 没有必要压制孩子的情绪,但是却要引导孩子的情绪。要让孩子知道,担心、开心、伤心、快乐……都是生命的常态。没有必要去过分纠结某些事情。如果出现一些问题,也是非常正常的,重要的是去解决问题。 就像《头顶上的乌云》那本书呀。小朋友心爱的宠物丢了,担心也很正常的。但是没有必要让情绪扩大化,问题解决了就好了,也没有必要反复陷入情绪中不能自拔。 这本书教会孩子,不要做情绪的奴隶。 写到文末,突然想起朋友给我讲一个故事,她的孩子很小的时候,害怕陌生人,每次见到陌生人都会打自己的头,她的妈妈对她说:“孩子,你可以尖叫,但不要打自己的头,因为你自己并没有错。” 孩子很敏感,我们可以用绘本告诉他:有些事情原本就是生活原本的样貌。 要在适当的时候果敢的对他人说不,要坦诚的面对肩上的沙袋伤心……那原本是生活的一部分。
《儿童情绪认知与管理绘本(全9册)》读后感(三):教孩子认识情绪,学做自己的主人
俗话说,“孩子的脸,六月的天”。这说的就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对自身的情绪缺乏认知和管理。在成人的世界里,我们经常会说,“冲动是魔鬼。”这讲的就是,成人若不能很好管理自身情绪,完全受情绪支配,也会做出很多令自己后悔不已的事情。
从一个孩童成长为一个成人,若不能有效地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将会发生人生惨剧。比如说,新闻报道北大高材生在一怒之下,砍死自己的妈妈还麻木不仁;还有那位与妈妈起了争执之后,不受情绪控制,奋不顾身跳下车流、随意祭出自己生命的少年……生命何其宝贵,却会在失控的情绪里灰飞烟灭。由此可见,能够认识情绪并合理管理自己的情绪是多么重要!
而作为家长,如何用科学且好接受的方式,教育年幼的孩子认清和理解情绪,进而管理自己的情绪,更是一份非常重要的教育职责。因此,当《儿童情绪认知与管理绘本(全9册)》出现在我眼前时 ,真有一种“心想事成”的感觉。
儿童情绪认知与管理绘本(全9册)评价人数不足[西班牙] 米雷娅•卡纳尔斯 文 [西班牙] 桑德拉•阿吉拉尔 图 / 2018 / 低音·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儿童情绪认知与管理绘本(全9册)》的作者有两位:米雷娅• 卡纳尔斯和桑德拉• 阿吉拉尔。其中,米雷娅侧重于幼儿和儿童的行为习惯,并著有多个系列的儿童绘本。而桑德拉• 阿吉拉尔擅长给儿童绘本绘制插图,绘制了多部儿童作品绘本。他们两人强强联手,形成了这本儿童情绪畅销书,目前已在西班牙当地畅销100,000余册。同时,也受到了我国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王福兴力荐。
当拿到这套书的时候,我7岁的女儿非常兴奋,一口气给我讲完了这9本书。之所以女儿会如此乐读这本书,我认为这册书有以下这些优点:
一、这册书内容丰富,涵盖了9种情绪,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
它紧紧围绕害怕、伤心、生气、平静、冲动、担心、快乐、果断和面对死亡这9种情绪,展开一系列故事,让孩子跟随着故事主人公一起经历每一种情绪的产生和变化过程。
同时,在它讲述每种情绪的过程中,它采用了孩童们经常会遇到的小故事引入,并采用非常形象具体的描述,让每一种情绪都可观可感。
比如说,本书在描述伤心时,就选用了“肩膀上的沙袋”来表达,而在表达担心时,则又用了“头顶的乌云”来表示。当我和孩子读到这里的时候,我是很惊叹这些生动的比喻的,因为这些都是我们这些成年人很难去想象的。这种适合孩子的表达,让孩子更加容易接纳和理解。
二、在故事中掺入具体的生活场景,用孩子的视角去描摹当时的状态。
以书中的“冲动情绪”故事为例,在绘本中讲了一个这样的小朋友:他每天早起都要出去玩儿,顾不上吃早饭,回来又觉得很饿。当他玩好了回到家里时,结果发现厨房没有了。后来再经过他几次,冲动出去玩儿之后,自己发现了,厨房为什么会没有了呢?最后自己找到解决方案,早起先吃好饭再出去玩,厨房就会自然而然地出现了。
这样的描述方式,在成人看来可能会觉得很荒诞,但是在孩子看来,却会觉得非常容易理解,并能从中很方便地借鉴、找到自己面对类似问题的解决方案。
更为重要的是,在每个情绪故事之后,本书还专门设计了四大步骤的活动:明确情绪、描绘情绪、控制情绪和应对情绪。这无疑是在感性认知之外,再次帮助孩子有意识地认知和管理自身情绪。事实上,这些互动活动都是基于巴塞罗那自治大学儿童精神病学的研究,并在西班牙幼儿园和小学得到了广泛实践,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三、篇幅短小,设计精美,绘本精良,非常适合孩子主动阅读。
这9册书每本围绕一个主题情绪展开,一本书的故事描述也不过数百字。情绪和句子描述简单、通俗,适合初识字的孩子进行自主阅读。我的女儿7岁,正在读一年级,她基本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讲完整套故事。可见,这9册内容是多么浅显易懂。
正是这种简单、方便的阅读门槛,让孩子可以基本无难度地在语言表达和绘画的活动中,综合性地提高情绪认知和管理的能力。这无疑是我们每一个家长想要达到的效果。
总的来说,在各种教育风靡的今天,情绪教育绝对是不可缺失的一环。通过这册书的情绪描述和引导,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自己,也为他们长长的人生路奠定了坚实而健康的成长基础。
《儿童情绪认知与管理绘本(全9册)》读后感(四):《儿童情绪认知与管理绘本》:小故事,和孩子一起学情绪管理
“我的心为四事所占据了:天上的神明与星辰 人间的艺术与儿童。” ——丰子恺
孩子是家庭最为重视的珍宝,孩子的成长牵动着无数父母的心,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在情绪认知与管理方面都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惑。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心理学专家针对儿童情绪管理展开专项研究,为人们揭开儿童情绪多元化的神秘面纱。
有这样一套关于儿童情绪管理的绘本,它是基于儿童精神病理学最新研究成果,畅销100,000余册,获得了知名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王福兴教授的高度评价和大力推荐。
这就是《儿童情绪认知与管理绘本》(全9册),它由西班牙作者米雷娅.卡纳尔斯撰文,桑德拉.阿吉拉尔绘画。米雷娅非常关注幼儿和儿童的行为习惯,著有《说话时不大喊大叫的故事》等等,极受读者欢迎。
全套绘本共9册,精选儿童常见的9种情绪,围绕害怕、伤心、生气、平静、冲动、担心、快乐、果断和面对死亡这9种情绪,展开一系列故事,让孩子跟随着故事主人公安娜和哈维尔姐弟俩一起经历每一种情绪的产生和变化过程,从中学会如何辨别及处理孩子们通常面临的9种情绪。
如果有人跟你说,看故事也可以帮助孩子进行情绪认知与管理,你是否会觉得不可思议,认为这只是个忽悠人的天方夜谭?不要小看这套故事绘本,里面的内容,也许会令你对这些小故事刮目相看。
在每本书每个故事的最后,作者专门设计了4大步骤的活动:明确情绪、描绘情绪、控制情绪和应对情绪,让孩子们学会理解、表达和控制情绪,最终学会独立应对情绪问题。
一、识别情绪
知乎上有一位妈妈的提问引发了众人的热议:我家孩子性格一点都不好,经常为一点小事就发脾气,特别是他想要干什么的时候得顺着他意,不然就发脾气骂人,甚至摔东西,打人这样的暴力倾向,有次因为玩手机我不让玩,让他早点休息,起来就是打我一拳,直接把手机摔了出去,弄得我现在一点办法都没有。大家有什么办法?
在这套《儿童情绪认知与管理绘本》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和方法。看故事,我们也会学习到方法,我们可以尝试去理解他:
孩子发生了什么事情?
他每次生气是因为什么呢?
你有没有生过气?能解释一下为什么生气吗?
二、描绘情绪
孩子们在追逐故事情节的同时,也会在情境中体验自己身体、认知、语言、社会及情绪等发展状态,把自己独特的情绪体验从故事发展过程中自然地表达出来,呈现完整的自己。
书中教会孩子,可以用绘画或者手工,去舒缓自己心中的情绪,她会亲切地鼓励孩子,“去写出或画出一些让你生气的事情吧。”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孩子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整合自己的情绪控制的能力,逐步成长。
三、学习理解情绪
当遇到烦恼,心智成熟的人会倾诉、爱思考;而儿童则爱“乱发脾气”。这是因为儿童大多缺乏抽象思维能力,暂时不能用语言表达和理解复杂的事情。
他们不能清晰表达自己的感受,逻辑分析各种利弊,来理解和理顺自己思路,他们可能只会用摔打玩具、攻击同伴来表达自己的愤怒,用不断的挑战来表达和尝试处理自己的焦虑……
这一切,对于看不懂的成人来说,是无法理喻的,这些孩子只是在“发脾气”或“无聊地浪费时间”。
应对生气,书中有一个非常形象的理解和纾解方式,“用声音来控制生气的情绪:如果你只是有点儿生气,就轻轻地拍一下手,当你看到或者读到让你更生气的东西时,就用力拍手;当你看到或者读到让你非常生气的东西时,就非常用力地拍手。”
四、应对情绪
比起无奈的说教和凶巴巴的恐吓,孩子更接受故事与游戏的方式,儿童更乐于通过“故事”来学习和生活。
比如,在其中的一本绘本《我的恐龙尾巴——生气》中,这个故事是非常容易引发孩子的好奇与共情的。
哈维尔因为妈妈没有满足他要求,他非常生气。突然,他的身后长出了一条恐龙尾巴。为了发泄情绪,他摔坏了自己的玩具……最终,哈维尔身后的恐龙尾巴消失了吗?跟随故事中小主人公经历各种的情绪变化过程,孩子们也将领悟更多关于情绪认知与管理的真谛,并最终达到提升独立应对情绪问题的能力。
《儿童情绪认知与管理绘本》,阐释了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在情绪认知与管理方面面临的困惑,又结合故事化的场景,给出父母切实有效帮助孩子管理情绪的方法,是值得一读的好绘本,推荐给家长和孩子们。
《儿童情绪认知与管理绘本(全9册)》读后感(五):孩子一不如意就大哭、尖叫、摔东西?这样教他合理表达情绪
养育孩子,从婴儿期到幼儿期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宝宝不再只会哇哇大哭,愤怒伤心时还摔东西、打人或踢人、尖声大叫或默默地谁都不理。尽管他们的情绪来得快去得也快,但那瞬间发作的场景令人揪心而担忧。
研究表明,生气时摔东西或打人来发泄,不利于幼儿情绪的调节。通过认知思考或者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才能帮他们更快缓和下来。情绪认知指幼儿能辨认自己与他人的情绪,知道遇到不同的事件时,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当幼儿懂得在社交情境中分辨主角情绪或者从情绪图表中说出情绪的正确名字,他未来会更擅长解决冲突的情绪,具备较强的处理复杂情绪的能力。
如何帮助幼儿认识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并合理表达?《儿童情绪认知与管理绘本》系列丛书,围绕害怕、伤心、生气、冲动、担心和面对死亡等9种情绪,展开一系列故事,让孩子跟随故事主人公一起经历每一种情绪的产生和变化过程,提高情绪认知与管理能力。
《儿童情绪认知与管理绘本》基于儿童精神病理学最新研究成果,在西班牙幼儿园和小学广泛实践,畅销十万余册。作者米雷娅·卡纳尔斯,关注幼儿行为习惯,另著有系列绘本《说话时不大喊大叫的故事》、《知道如何等待的次数》等。桑德拉·阿吉拉尔,知名儿童绘本插画家,作品有《哦,我掉了一颗牙齿》、《仙女的秘密》等。
使用这样专业、有针对性的系列绘本进行情绪教育,注意以下几点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一、阅读中观察人物表情,识别情绪
9种情绪,9个故事,都以安娜和弟弟哈维尔为主人公。亲子共读的过程中,在阅读文字了解故事情节的同时,多启发孩子观察人物不同的面部表情,识别所表达的情绪。比如《头顶的乌云·担心》里,安娜的小狗不见了,她站在长椅上寻找。
还有《我的恐龙尾巴·生气》里被妈妈拒绝的哈维尔。
绘本里生动丰富的表情,让小读者们仿佛在书里看到了自己和身边人。
童书作家中川李枝子说:“当孩子第一次看绘本,如果里面有自己知道的东西,就会用手指出来,非常开心。因看到绘本的图画而开心,正是孩子与绘本结缘的契机。”
《儿童情绪认知与管理绘本》适合两岁半到八岁的孩子,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读法。我给朋友家两岁的宝宝读《彩色的星星·快乐》,她一看到封面上的秋千就被吸引住,翻开书页,我指着滑梯和沙子堆的城堡,说“看,小朋友跟你一样,喜欢滑滑梯,玩沙子。”就这样,她很有兴趣地听完了整本书。
引导低龄宝宝识别情绪,需要把画中人物的表情特征明确说出来,比如“她的嘴巴咧开,眼睛弯弯的,笑得真开心。”同时,语气应与情绪相呼应。
用具象的事物描绘抽象情绪是这套绘本的最大特点,生气时长出了恐龙尾巴,伤心时好像肩上背着沙袋,这样的比喻不仅符合孩子们的心理特点,也给更多活动创造了机会。
二、亲子分享,启发孩子讲述自己经历的情绪事件
对于已入托入学的孩子,在园在校期间有哪些开心或不开心的事,是家长关心并希望知道的。可孩子也许不太能主动表达或叙述。读绘本不仅教会孩子分享自己经历的情绪事件,也为这样的谈话提供了契机。
读完一个故事,从情节谈起,主人公怎么啦?为什么会这样?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时候?引导孩子描述自己的经历和情绪,耐心倾听并给予安抚,逐渐培养孩子愿意跟父母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的习惯。
三、学习理解与应对情绪
每本故事的最后,都设计了相应的活动帮助孩子理解与应对情绪。
《头顶的乌云·担心》的活动是玩“比……更大”的游戏,比如一个小朋友说“我担心的时候,会感到有比摩托车更大的乌云出现在我的头顶上。”另一个小朋友也用“比……更大”的句式说说自己的感受。还可以让孩子们发挥想像,以其它事物形容自己的担心。
《学会说“不”·果断》里,哈维尔变身超人获得了说“不”的勇气,《隐形的朋友·死亡》里安娜时常回忆与外婆在一起的快乐时光,渐渐抚平失去亲人的悲伤。书中富有童趣、温暖的细节,让孩子在一遍遍的阅读中找到自己应对情绪的方式。
类似的情绪认知管理绘本,还有西班牙安娜·耶纳斯的立体书《我的情绪小怪兽》,打开后以立体场景、色彩配合文字,描述情绪,简单、偏重趣味。美国康娜利娅·莫得·斯贝蔓的“我的感觉”系列绘本,如《我好难过》、《我好嫉妒》、《我会关心别人》等,着重描述出现某种感觉时的情境。
米雷娅的《儿童情绪认知与管理绘本》将不同情绪以完整的故事呈现,并具象描绘,给出应对方法和设计活动,让孩子们能更深入理解、表达情绪,从而独立解决情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