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病者生存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病者生存读后感精选

2021-03-10 03:44:3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病者生存读后感精选

  《病者生存》是一本由[美]沙龙·莫勒姆(Sharon Moalem) / [美]乔纳著作,中信出版集团·见识城邦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3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病者生存》精选点评:

  ●4.5 一本不错的科普书,科学就是不断修正,我们在批判前人结论的基础上建设。进化只是解决当时一个问题,并不是全面的。我们体内遗留的一些基因只是保障我们明天不死,而不是40年后不死。就像那句话“那些杀不死我们的,迟早会杀死我们”。David M·Buss的《进化心理学》也可以借用一起来看这本书。

  ●比较有用的几个内容: 基因突变与超变中跳跃基因来源于人类内源性逆转录病毒,作用机理与病毒逆转录一致。 表观遗传学说专注基因甲基化,证明了基因相同条件下,基因甲基化表达产生差异。 端粒与端粒酶控制人类细胞衰老的原理。 全文从进化的角度探讨生病基因存在的意义,比较有意思。

  ●干货满满,写得也很有趣,生命是一套极其复杂的体系,充满了妥协、博弈,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为《自私的基因》提供了很好的范例。不过,最后一章中提到的“水猿假说”,目前还是充满争议,无法证实的假说,书中却没有提及反对这一假说的证据。可能是为了保证阅读的连贯性,这样一来,书中提到的假说、理论的可靠性,应该打个问号了。 这本书最大的缺点是:书中很多的假说都没有实验数据的支撑,但是作者说起来都跟真的一样……对于这样一本写科学的书,这样的态度显然是不合适的。因此阅读这本书的时候不能把作者说的太当真,真感兴趣的话应该去找一些可靠的文献来读。

  ●有意思是挺有意思的,只是不知道其中的联系是否符合专业要求中的充分

  ●卫生科普畅销书

  ●#2019年第三本书#生命是一种奇迹,是在不停创造性的过程,现在我们厌恶的疾病,也许若干年前曾救过我们一命。存在,并遗传下来的基因性状,必有合理存在的道理。 阅读途径:电子书,类别:社科 日期:2019.04.19

  ●非常好看!只看目录会觉得是一本普通的科普书,实际上很有料,挖的很深,内容体现着遗传学、进化论的较新进展,对我的相关知识结构进行了很大幅度的修正,简言之,作者指出一些外部环境的、较短历史(最短可能只需要一两代人)内发生的、突发性的事件,都有可能改变进化的进程,将某种遗传特性从某一种群的基因库中孕育或清除,而不是像我原来所认为的,进化是在非常漫长的时段内发生,以及基因一旦确定就是绝对的等等。比如亚洲人喝酒红脸我知道是缺乏一种酶,作者会指出这是东西方饮水习惯不同导致的;比如出生前营养不良的胎儿,环境会促使他长大后容易储存营养从而更易发胖;比如人有可能曾有过水栖或半水栖的历史,才会没有浓密的体毛等。昨晚在餐桌上我把这些“故事”讲给了家人听,大家都认为很有道理并且问我为什么我喝酒从不红脸。

  ●只要记住一句话:基因的目的在于生存和繁殖,无论人、动植物、微生物,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或者用道的一句话,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后面几章介绍了获得性遗传的新解释、表观遗传学的研究进展,看注释好些内容来源是两千年出头的论文,对非专业读者来说真是太新鲜了,不只是新鲜了,被爱抚新生小鼠会改变其基因表达这个实验震撼了一晚上......当下很多科幻故事传达的理念,也许已经落后于现有的科研发现了

  ●2019年14本。 这本书可以称作我一直想读未读书籍榜单TOP1。终于再找到资源以后一口气看完了,内容挺少挺集中的。 我们所嫌弃的一些疾病或是缺陷有时候其实是保护我们的法宝。防晒霜会阻挡维生素D的合成,从而使人患克罗恩病,看来活得粗糙也不一定是一件坏事。胆固醇也能保护我们的身体。看来,真的科普会让人们少走弯路,减少愚昧,拥抱自己身体的不完整。

  《病者生存》读后感(一):关于疾病和人的科普读物

  这是一本简单的科普读物,作者讲述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引出一些疾病与人类生存或者进化的关系。我觉得比较有趣的是法国人的浪漫与寄生虫的关系,癌细胞与端粒之间的关系。其他有很多章节感觉就是为了凑字数,扯了很多不相干的东西,而且扯得很远。总的来说作为一本科普读物还是可以的吧。

  《病者生存》读后感(二):四分半

  一年前读过《人们为什么会生病》和《消失的微生物》后对于遗传和微生物很感兴趣,就主题而言,这本并没有提出新的概念,但却举了许多对我而言很新奇的例子。

  对于甲基的说法,是我之前没有听说过的,这种有几分类似于拉马克的获得性遗传的思想,让我有几分怀疑其真实性。我在注释里看了文献出处,好多文献都是零几年的。

  《病者生存》读后感(三):进化留下的基因都有双面性,纯负面早被淘汰了。

  让我们来看一下微生物在宿主之间进行传播的三种基本途径: (1)宿主之间距离较近时,通过空气或身体接触进行传播,以这种方式传播的疾病包括普通感冒和性传播疾病(STDs)等; (2)以其他的生物,如蚊子、苍蝇或跳蚤为中间媒介进行传播,这类疾病包括疟疾、非洲昏睡病、斑疹伤寒等; (3)通过受污染的食物或水进行传播,通过这种方式传播的疾病包括霍乱、伤寒和甲型肝炎等。

  《病者生存》读后感(四):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看这本书的目的就是为了更长寿、更健康。

  书中讲到了很多我还不知道的东西,铁是不能乱补的,它需要一个平衡;蚕豆是不能多吃的;植物雌激素会阻止生育能力的;环境的改变,会导致细胞的甲基化,导致生病等等。总之,生命处在一个持续创造的状态,进化永远不会停止,而我们为了生存,自然选择会做出妥协。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我们还处在不断学习的阶段,对很多疾病还缺少认知,比如这次的新冠。

  在生命的道路上,我们要不断学习健康之道,并不断完善。

  《病者生存》读后感(五):伟大的坚持

  这部科普著作带给我最大的启示是:作为一个人,虽然你继承着自然选择所带来的劣势(比如亚洲基因对酒精的不耐受),但是当前你有意识的选择,却能给你的后代带来巨大的优势。在“DNA 甲基化”的影响下,作为父母,尤其是母亲,如果你能保持匀称的体型,哪怕你有着有利于艰难时期生存的“肥胖基因”或者你的父母,祖父母都是超重的,你的后代依然会因为你坚持保持匀称的体型而收益。从而你的后代把匀称的体型写入他们的DNA,与易胖体制说再见。所以,当我们不断和自己的肥胖基因作斗争,抵抗高热量食物的诱惑的时候,我们万万没想到,这是份伟大的坚持,因为它不但改变了我们,让我们变得更加自信的同时,也将永远改写我们子孙后代的DNA 密码。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