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星哥拉斯》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
《妖星哥拉斯》是一部由本多猪四郎 执导,Ryo Ikebe / Yumi Shirakawa / Takashi Shimura主演的一部科幻 / 惊悚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妖星哥拉斯》观后感(一):某些人请看完电影再来黑
说到妖星格拉斯,我第一次看是儿时买的盗版vcd,因为我把哥拉斯 看成了 哥斯拉 ,买回去我傻眼了,但还是看完了,人小不懂事但大致剧情还是看懂了,尤其是海啸那一段尤其深刻。长大后我也成了一个资深特摄迷,再看这部作品,只感叹时过境迁,可能永远不会有人再提起它了……
多了我也不想说 我认为不存在谁抄袭谁 某些人请不要为了黑而黑,
《妖星哥拉斯》观后感(二):这可能是互联网上第一篇关于《妖星格拉斯》的详细介绍
请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认真研读《伯尔尼公约指南》、《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美国《著作权法》第104条、中国《著作权法》第二条和第三条,充分领会“思想(创意、概念)不属于著作权法保护范畴”这一国际公认的法理,努力加强法制观念,参与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队伍中来。
《妖星哥拉斯》观后感(三):关于流浪地球和妖星格拉斯
本来想自己写的,算了,转载吧
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E83CK346052597OI.html
这部电影有些年头了,于1962年由东京宝冢映画株式会社出品,导演是本多猪四郎。电影的剧情大致是这样的:
在宇宙中有一个不断前进的妖星哥拉斯,从土星方向飞来,质量是地球的6100倍,将在45天后与地球相撞,一旦相撞地球上的所有将不复存在。 于是日本的科学家们采取了一个大胆的计划,以避免地球与格拉斯相撞,在南极建造好了喷射基地,让地球成为一个大火箭偏离太阳系轨道。 虽然这个计划受到了阻碍,但最终实施顺利,全世界各国在国联的带领下在南极建立了基地,摆脱了哥拉斯的撞击,成功脱险。
而《妖星格拉斯》中,推动地球并不是要脱离太阳系,而仅仅是偏离轨道不被灭顶之灾格斯拉撞上而已,其实和放冲天炮没什么区别,并不会考虑持久性。
而《流浪地球》中最扣人心弦的莫过于,拼尽所有去力挽狂澜的“点燃木星”计划,避免地球被木星吸引,《妖星格拉斯》中并没有相同的情节点对应。
以上内容皆为转载。
说真的,我几年前看过《妖星格拉斯》的生肉,可能有些细节回忆起来有出入,但是整体和《流浪地球》根本不一样好吗,一群人连片子都没看过就来指点迷津是不是太可笑了?
一个把地球移开再移回去,一个直接开着地球跑路,除了都用到了地球以外,这两故事是一码事吗?更不用说妖星里还有打怪兽的场景。
短评某些人能不能没看过别出来装逼了好不好,本多猪四郎的经典sf片不是你们拿出来尬黑的好不好啊。
顺便微博那边扒了原剧情,结果被人拉黑删除就应该知道某些人是什么屁股了
不过就事说事,《妖星格拉斯》这部作品的在那个时代说是超越想象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尽管相应行星推动的理论早就有人提出过,剧情上紧张刺激,扣人心玄,要不是看过海报,突然海象怪兽出现会让人有点突兀的,但整体还是不错的。
而且这部作品对后世的奥特曼系列也有影响,《妖星格拉斯》中的 海象怪兽马古玛 皮套被应用到了后来圆谷的《奥特Q》中的第27集的中变成了四次元怪兽托托拉
当然更重要的是这个,《初代奥特曼》中科学特搜队的主要战力——喷射威托,正是根据这部作品里的国联军威托模型改装换色而来
《妖星哥拉斯》观后感(四):分析《流浪地球》其实不构成抄袭、侵权《妖星哥拉斯》
本文大量资料转载来源:
https://www.gcores.com/articles/105932
https://weibo.com/1762645362/HfAD3si2a
从科幻史脉络来讲,“流浪地球”的概念属于“世界之船(world ship)”的范畴,也就是人工移动的天体或者天体规模的人造飞船,可供亿万人在其中生活。 早在百年前就有制造行星规模的飞船的设想,甚至还有“光速行星”的神奇想象,今天这样的作品已经很多了,翻译成中文的都有好几部。 如《与罗摩相会》《移动火星》《星髓》《飞城》,并不是《妖星哥拉斯》最早开创。
“世界之船”(world ship)的描述《与罗摩相会》[英]阿瑟·克拉克 《移动火星》[美] 格雷格·贝尔 《星髓》[美] 罗伯特·里德 《飞城》詹姆斯·布利什根据世贸组织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协定,版权保护只保护表达方式,不保护思想、程序、操作方法或数学概念本身。这是因为创意和灵感的互相交流和影响是文化发展的必经之路,保护知识产权是为了更好地创造文化发展的软环境而非遏制文化之间的交融与发展。这种将思想与表达区分开来,保护作者的表达(作品),但不对思想、方案、原则、方法加以保护,法学界称为思想/表达二分法。
思想/表达二分法于1879年被正式提出,并且于1894年的一桩英国案件的判例中得到明确。美国于1976年将思想/表达二分法纳入本国著作权法。1978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伯尔尼公约指南》中明确规定“思想不属于伯尔尼公约保护范围。”
美国、日本、中国大陆作为伯尔尼公约缔约国和世贸组织成员国,其著作权法均将保护范围限定于法人或自然人的作品。放到影视作品领域,只要不整段搬用(人物关系、剧情脉络、分镜、场景),仅仅模仿作品的核心创意,不属于侵权。放到游戏领域,大的玩法概念相同,具体实施细节不同,不算侵权。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妖星格拉斯》中,推动地球并不是要脱离太阳系,而仅仅是偏离轨道不被灭顶之灾格斯拉撞上而已,其实和放冲天炮没什么区别,并不会考虑持久性。
而《流浪地球》中最扣人心弦的莫过于,拼尽所有去力挽狂澜的“点燃木星”计划,避免地球被木星吸引,《妖星格拉斯》中并没有相同的情节点对应。
《妖星哥拉斯》《流浪地球》《与罗摩相会》《移动火星》《星髓》《飞城》都是使用了同样的“巨型发动机推动星球”的创意,是思想方式相同,但表达方式存在很多不同,所以他们不存在谁侵权谁的说法。
《妖星哥拉斯》观后感(五):网络碰瓷真可怕!
丨本文首发于皮皮电影
皮皮电影 / 每天一部精彩电影推荐
微信搜索:ppdianying 关注皮皮电影公号,获取更多内容
《流浪地球》春节档大爆,截至今日上映超43天,票房也已突破46亿,距内地电影票房历史总榜第1位《战狼2》(56.39亿)仅差不到10亿。
实话实说,虽然刘慈欣的原著故事本身存在一些技术漏洞,但电影讲得整体还算流畅,人物鲜明,特效给力,虽不能说十全十美,能做到这样的完成度已经非常不容易。
而2月8日后《流浪地球》也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等国家上映,同样引起不小的反响。
虽然目前还没有在日本上映,但也早已经引起日本网友的讨论。
有人便翻出1962年的一部名叫《妖星哥拉斯》的日本电影,说《流浪地球》中推动地球的情节与之有些相似。
此传言也迅速在内地网上传播,一时间令内地网友不安。
到底《妖星哥拉斯》和《流浪地球》有多少相似?
皮哥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将两部电影做了细致的比较,但在对比前,先让我们来看看《妖星哥拉斯》到底讲的是怎样的故事。
提起本多猪四郎和円谷英二这两位大神,喜欢《哥斯拉》系列电影的影迷一定非常熟悉,《妖星哥拉斯》正是出自他二人之手。
因此可以想象电影中一定少不了以假乱真的缩微模型道具和特摄怪兽。
电影的故事发生于未来的(相对1962年来说)1979年9月29日晚8时,一艘日本载人宇宙飞船JX-1隼号从富士山麓的宇宙基地发射,去执行探测土星的任务。
飞船在接近土星时却遭遇了一股强大的引力,原来是一颗名为“哥拉斯”的黑矮星正在将它吸进去。
飞船无法逃脱妖星哥拉斯的强大引力,被吸过去之后在妖星表面爆炸,包括船长田园在内的所有船员都领了便当。
位于美国加州圣迭戈的巴洛马天文台对外宣布发现了黑矮星“哥拉斯”,它的体积是地球的四分之三,而质量是地球的6000倍。
哥拉斯正在接近地球,如果地球无法避开,也会被吸进去。
日本宇宙物理学会的河野和田沢两位博士将发现报告给日本政府。
于是一个关系地球生死存亡的紧急会议便在联合国召开了。
河野和田沢在会议上提出了在南极建设一个核动力推进装置,用100天的时间把地球推出40万公里以改变地球的公转轨道,躲避哥拉斯的移动地球计划。
联合国最后同意了这个计划,且由日本主持,美国和苏联等各个国联合在地球的南极建设一套大型的火箭推进器。
据说这一段镜头都是在摄影棚里拍摄的,以本多猪四郎和円谷英二的精湛技术,制作这些模型自然不在话下。
而那些车子和飞机都是会动的,就像我们平常玩的火车模型,真的非常有趣。
施工的现场不断有塌方事故发生,造成了人员和时间上的一定损失。
一次大事故之后虽然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洞穴,里面的一头怪兽被释放了出来。
在联合国的强烈要求下,日本又派遣了JX-2凤号宇宙飞船前往哥拉斯星执行探测任务。
宇航员金井达磨驾驶一艘胶囊型的探测飞船对哥拉斯进行探测,又差点被它吸过去,好在有主角光环也不用领便当。
火箭推进基地终于如期完工了,所有的核动力火箭推进装置都在同一时间启动,而地球也按照预定的那个速度开始飞离原来的公转轨道。
一个远景镜头我们能看到那些集中在一起的火箭只是产生一点光……
和《流浪地球》中半个地球都有推进装置不可同日而语。
特摄电影当然少不了怪兽,我们的大海象已经饥渴难耐了!
在这个推动地球的关键时候它却跑出来捣乱。
而我们的河野和田沢两位博士可是文武双全,他们驾驭一架能发射激光的飞机,三两下就把这头大海象炸成肉饼。
这时候哥拉斯也越来越接近,连彗星和土星的光环都被吸了过去。
当它出现在天空中时,宛如世界末日降临,那血红的大球挂在空中真的让人不寒而栗。
当它接近地球时,终于引起了强烈的海啸。
这是全片的重头戏,那些精心制作的缩微模型就是等待在这个时候被摧毁的。
皮哥非常喜欢这一段,贴多几张图片让大家欣赏。
不过最后地球并没有被哥拉斯毁灭,而是刚好与它擦身而过。
地球终于逃过一劫,全世界人民都High翻了!
天灾过后,被淹没的大阪地渐渐露出水面,又是一个新的开始。
1962年,在没有电脑特效的年代,拍摄这部《妖星哥拉斯》可谓困难重重,
为了拍摄出逼真的效果,剧组工作人员也是煞费苦心。
譬如拍摄火箭喷射的场景时,剧组就同时点燃了200瓶液化石油气。
为了防止受到风力的干扰,这个镜头全部在室内拍摄完成,我们可以想象在当时的条件下拍摄这个镜头有多危险。
而在拍摄最后水淹东京和大阪的画面时,剧组又将东京城区的缩微模型沉到河水里拍摄。
剧组此前曾为另一部电影《大阪城物语》制作过大阪城的模型,拍摄本片时正好直接拿来用。
这些模型都是木制的,很多都泡坏了,另有一些在拍摄时被水冲走了。
《妖星哥拉斯》的制作非常精细,就算是57年后的今天看来都很有趣。
但是这部电影除了推动地球那一点和《流浪地球》有些相似之外,全片的故事再找不到和《流浪地球》有一丝一毫的共同点。
所以从刘慈欣的小说原著也好,从电影拍摄也罢,我们都不能说《流浪地球》对《妖星哥拉斯》有过借鉴。
其实推动地球这种点子,1978年的《超人》也用过,在女友意外死亡之后,悲痛欲绝的超人把地球往回推,从此令时光倒流,最后“逆天改命”。
难道《超人》也借鉴《妖星哥拉斯》吗?
哎!网络碰瓷可耻
文/皮皮电影特约作者:热血丹心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