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算法》读后感锦集
《人生算法》是一本由[美]托德•戴维斯著作,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页数:2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生算法》精选点评:
●微乳嚼蜡
●这个世界充满浮躁,所有人都想直接到达顶端。但从来没有捷径,也无法省略其中努力的过程。让自己变得更好才是王道,才更可能抵达心中的目标。对于常常自我否定、不认为自己可以改变、不认为团队可以变得更好的我,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思维,并且每当我陷入错误思维中时,我能听到它的提醒。https://u17602800.pipipan.com/fs/17602800-293684688
●以为是万维钢老师推荐的那本书,看了几章果断弃
●没有让我留下特别深刻印象的点
●1.很会用讲故事的方式讲道理。所以,很好读。写法值得借鉴——基本上每一部分都是一种“三明治”的写法:开头通过故事,提出一个典型的问题情境,使人有共鸣和代入感;接下来,正文部分,给出解决方案;最后回到故事,告诉结局,同时也复习解决方案。2. 15个“套路”,基本上每一个都可以延展成一本书。所以,大多是纲要性质的点到即止,如果真想借助“算法”发生改变,还需要进一步阅读和实践。不妨看做一篇指南。3. 这类书读成什么样,很大一部分,要靠自己的践行。鸡汤也是它,宝典也是它。“讲学而不身体力行,正如不懂佛理而只会念经的口头禅”。共勉
●不要有受害者思维,这是职场大忌。要用积极的眼光看待他人,会让合作更加顺利。等等,太多观点让我收益!
●人生不论什么套路,其基本立足点是谦逊和责任,是内心的永不逃避的勇气,知行合一!
●其实比较鸡汤,还是美国职场书籍的典型写法
●深圳自助图书机书籍 《高效能人士七个习惯》所在机构书籍 了解相关维度 了解最重要概念:信任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有效方法
●算法是指解题方案的准确而完整的描述,是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清晰指令,算法代表着用系统的方法描述解决问题的策略机制(百度百科)。那么对于我们人生的算法,我理解就像是内置在我们身体内的“软件”,输入到我们个体这个系统中的信息,通过我们的“软件”输出到“硬件”上进行执行。那么作为“软件”的算法帮助我们分析处理接收到的信息,通过一系列的系统方式,输出我们的行为,是我们每个人最需要去内观改进的“核心”。好的算法,输出好的行为,带来好的结果;劣的算法,输出劣的行为,带来劣的结果。成长型思维、人际关系、团队、信任、谦逊这些老生常谈的话题在书中出现了多次,其实也能够说明这些“算法”对于好结果输出的有效,同时更能够说明我们大部分人做得还非常不到位。
《人生算法》读后感(一):看最后一页就可以了
大概就是需要看下每章的标题,一共15章,每个标题都能概述每章内容,下面的表格是最后第二页的一张表,最后一章叫做保持谦虚,前面的14章节都是和最后一章有关系的,所有的这些套路如果大家勤加练习,效果应该还是不错,好了,反正最后的第二页,也就是下图,就是标题和总结,大家看看这个就足够了吧
我也不知道我到底要写些什么,因为豆瓣发文章不能少于140个字。
《人生算法》读后感(二):通过改变思想和行为,进而改变结果
这本书讲的相对比较通用的15个“套路”,是我们惯常所熟知但没有付诸到行动上的观念,书籍采用“理论+例子”的形式去讲述这15个套路,核心宗旨是:通过改变思想和行为,进而改变结果。
列举几个对我感受比较深的点:
1.戴上正确的眼镜:审视我们看待自己及他人的方式是否正确,停止否定自我与他人的限制性思维定式,采用一种有助于个人与他人成长的思维定式。我们常会以先入为主的看法,进而去影响事件的结果,因而以正确的眼光去看待可能会使事情往另一个方向发展;
”所有重大的突破都是打破旧有的思维方式。“
2.掌控自己的心理状态与情绪,不让外界因素决定我们如何思考。
”在生活的风暴中,能否找到平静?“
3.扮演好你最有意义的角色:平衡工作、生活、家庭。
”我希望我一直都有勇气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而不是活在别人希望的生活中。“
4.少说,多听:先寻求理解对方,再让对方了解自己。
”人心最深刻的需要是感受到被理解。“
感触最深的是书中的最后一个观点:
从谦逊做起。谦逊的人有一种安全感,他们对自己的认可不是来自外界,而是来自其内在。
”谦逊让我后退一步,确保每个人都能得到荣耀,而不仅仅是我自己;
谦逊告诉我,不管我多成功,我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谦逊提醒我,我已经唠叨了三十分钟,需要给别人留点时间了;
谦逊让我为他人的成功感到高兴;
谦逊让我保持探索欲,孜孜不倦学习;
因为谦逊,我对待前台和首席执行官一视同仁;
谦逊提醒我,要对自己和他人保持耐心,要知道我们都在不断变得更好;
谦逊告诉我,尽管自己很重要,但我只是全局里的一部分。“
《人生算法》读后感(三):掌握领导的艺术:不要只见幼苗,不见大树
有个不太循规蹈矩的学生,常常在课堂讲笑话。他的希腊语言教师约瑟夫·德根哈特对此很愤怒,他不仅把这个孩子从学校给开除了。他写曾写下一个毁灭性的断言:“你将来会一事无成。”
结果,那个学生是爱因斯坦。
不过,这个故事继续进行着。因为这样的不良断言,爱因斯坦差点儿没法进入大学。不管怎样,在大学里,他遇到了一个高年级的学生,他在爱因斯坦身上看到了巨大的潜力。那名学生的名字是米开朗基罗·贝索,他也学习物理学。他们的友谊成了爱因斯坦生活中最亲密的友谊。贝索不仅帮助处境艰难的爱因斯坦得到了一份工作,而且还经常与他进行一些有关科学的讨论。爱因斯坦发现贝索是一位真诚的听众,是他的那些关于宇宙的各种想法的积极倾听者。贝索后来说,“爱因斯坦老鹰携着贝索麻雀翱翔,因为麻雀它能飞得高了一点。”现在几乎没有人记得贝索,但没有贝索相信爱因斯坦这只“老鹰”,这个世界可能就错失了一位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
我们在工作与生活中,是戴着什么样的眼镜看待周围的人呢?是约瑟夫·德根哈式的眼镜还是贝索式的呢?
不妨回答以下问题:
1. 你是否总是只看到他人的弱点,而无法关注他的优势?
2. 你对他人是否有能力做好某件事感到怀疑?
3. 你是否曾因只看到某个人的问题,就认为他无法胜任工作?
4. 你是否陷于微观管理,事无巨细都亲自过问与控制?
5. 你是否会在他人第一次有失败迹象时插手纠正,不会给予他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来看看他们能做成什么?
如果回答都是肯定的,那说明你是戴着约瑟夫·德根哈式的眼镜。你常常看到的只是幼苗,而无法看到幼苗未来长成大树的前景。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作者史蒂芬·柯维博士生命中有一个人,那是一个开启了他的人生之路最终成就了他毕生事业的人,柯维博士是这样描述他的:“他有能力看到比我自己了解的还要更多的我——他信任我,愿意委托我承担责任,这一切帮助我开发了我的潜力——开发了我内在的许多能力。”这个重要的经历引出了史蒂芬·柯维博士经常重复的一句话,“领导艺术就是明确地告诉人们他们的价值和潜能,并让他们自己能够看到这一点。”
我们看到他人的潜力,无论是同事、直接下属、朋友、伴侣,还是孩子,是指:
我们能看到那是棵有潜力的“幼苗”,并设想它可能长成大树;
我们能认识到成长不会在一夕之间发生,这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
我们相信人们从根本上是有智慧、有能力和全面的,而不是破碎、无能,或需要被修复的。
我们不是只说希望他们能够成功,而是相信他们具有无限的天分、能力和增长的机遇。
正如史·蒂芬柯维博士的重要观点:思维定式,将决定我们如何思考、感受、行为,乃至最终的结果。简单地说,我们选择如何看待自己和他人,会对我们的想法、感受和行为产生连锁效应。
当我们能看到并告诉人们他们的价值与潜能,相信他们是有能力的,我们就能够释放他人的潜力,让他们成为最好的自己。
而当你不相信他们的潜力,你不仅限制了他们的潜力,你们彼此之间也无法建立深厚的关系与彼此的信任。有一个人曾经描述过他的领导给他的一些感受,感觉他的领导就像是一路跟着他跑,不断地告诉他该如何骑自行车:不要忘了戴头盔,记得看两边的路,注意车——你要撞上了!虽然感觉上这位领导是在帮助人,盯着员工可能跌倒的地方,以防他们掉链子,但其实这位领导并没有真正起到帮助作用。真正领导的艺术,是看到他人的潜能,相信那颗种子,在合适的营养条件下,将成为一棵强大的橡树。
如果我们像这位领导一样,常常去催促,去控制,去干预,进行微观管理,那你的潜意识里就是不相信你的员工能够成功、不相信他能把事情做好。这种思维定式,是无法带来令人满意的结果的。事实上,员工所具备的潜力、能力远远超出你的想象。所以,请不断告诉自己:不要只见幼苗,不见大树,并同时向你的员工传达信任,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价值与潜力。
《人生算法》读后感(四):让我的思维发生本质改变的一本书
我曾经在一个心力交瘁的工作日下班后,发了这么一条朋友圈消息:心里要每日默念无数遍:不要那么较真,睁只眼闭只眼,多装装糊涂,只管好自己……也许就能有一个太平世界了。
有一位朋友回复:似乎是操心命呢。
那时候的我,常常眼里看到的都是他人的问题,然后反复提出意见,要求他们改变,没有改变,那好,和领导反馈,仍然没有改变,于是整个人都泄了气,因为你似乎看不到变好的希望,我是选择屈服于命运,还是选择逃离这个团队呢?
当我看到《人生算法:已被证实的使个人和团队变得更好的15个套路》中的这段描述时,觉得诧异,这不是说我呢吗?“我们在与他人相处时,常常也是存在着一种受害者心态,认定自己是受害者,不是为自己负责,而是诋毁和责备他人。我们或者选择放弃、决定向命运投降,或者本能地寻找逃离的路径。这可能意味着离开一个团队、一个公司,甚至是一段婚姻。有一种强烈的让人难以抗拒的诱惑,就是去寻找外部的改变来让事情重新好起来。毕竟,一个新的更好的地方(和更明理的人)就在隔壁 !但我们去了之后会发生什么呢? 我们经常发现自己在一个新的房间里,有一些新人和我们之前认识的人一样带着固有的一些缺陷,而我们现在必须学会与他们相处。我们穿棱于一个个房间,但我们的本质还是原来的我们,受我们原来的思维所限,被长长久久地困住,无路可逃。”
作者似乎说中了问题的要害:
当我们情绪失控地和他人争执时,
当我们眼中看到的都是问题对同事各种抱怨指责时,
当我们因公司各种问题感到灰心丧气时,
当我们因同事的言行暴走愤怒时,
我们多半时候是在把重点放在修复他人上面,我们也在让外部因素控制着我们的思考、情绪与感受。当我们去改变外部,改变他人,当我们去尝试去改变我们根本无法控制的事物,这种失控感将导致情绪失控。
聚焦外部属于人的本性,人倾向于去改变外部。比如华为那一引起争议的事件:华为的一名新员工,是北大高材生,到华为后,就公司的经营战略问题,写了一封万言书给任正非。这名新员工原以为这封万言书能得到任正非的肯定和赞扬,没想到结果却出乎意料。任正非看了他这封万言书后,批复为:此人如果有精神病,建议送医院治疗;如果没病,建议辞退。
不管这封万言书的内容如何,可以确定的是,这位新员工拥有的是外部聚焦的思维定式。他关注的是外部的环境、问题与他人。
“我们穿棱于一个个房间,但我们的本质还是原来的我们,受我们原来的思维所限,被长长久久地困住,无路可逃。”但是,该书的作者提出:我们有一个可以脱身的办法。我们可以换一种新的思维定式。我们不是别无选择,我们可以掌控自己的心理状态与情绪。
虽然我们很自然地倾向于把重点放在“修复” 他人上面,但当我们首先从改变自己开始时,总会得到最好的结果。作者引用了已故的史蒂芬·R. 柯维博士的一句话,“所有有意义的改变都是由内往外而来的。”这绝对是一个具有颠覆性的观点。这一观点,将引起本质的改变。
这一思维定式的转变,意味着你的焦点的转变,之前是外部聚焦,你现在是内部聚焦,是关注自己可以做什么来改变,自己可以控制的是什么。当遇到问题时,也不再意味指责外部,而是向内观,寻找自己的原因,自己能产生影响力的行为是什么。
那些劝你在愤怒之后数30秒后或者把它写下来,然后隔天再考虑是否要把这些话告诉对方的方法,虽然也是情绪管理的有效办法,但从外部聚焦到内部聚焦的思维定式的转变,是掌控自己情绪的根本性方法。
正如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幸存者《活出生命的意义》的作者维克多·弗兰克尔所言,“一个人身上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拿走,但最后只有一样东西是拿不走的,那就是人的自由——在面对特定环境时选择自己态度和自己所走的路的能力。”
正如备受尊敬的主教富尔顿·J. 施恩曾说过这样的话:“在我们所处的情感世界中,每个人都在营造自己的天气,决定着自己天空的颜色。”
正如史蒂芬·柯维所说,作为人类,我们拥有自我意识这一独特特质——观察和评价自己想法的能力。它让我们有能力停下来,后退一步,看看我们自己,以及我们采用和践行的思维定式。实际上,它给了我们主动选择如何去回应的自由。
自由选择是关键,当我们不去做选择,受到刺激后就反应,我们就是像一个受害者般被动地应对外部世界。但当我们决定矢志不渝地坚持自己的内在信念,我们怎样去思考和感受由自己所看重的东西决定,不管外面有什么风风雨雨来打扰,我们选择如何回应,那么我们就能够控制自己情绪天气。
《人生算法》读后感(五):人生算法,看似鸡汤
如果缺乏对人生的认真审视, 如果没有惨痛经历和相关阅历,看这本书和别的鸡汤书不会有什么分别。
1、戴上正确的眼镜——审视我们看待自己和他人的方式是否正确
否则
你基于不正确的信息行动
你得不到你想要的结果
当你意识到你对真相的看法是片面且不准确时,你会觉得自己很愚蠢
2、掌控自己的心理状态与情绪——不让外界因素决定我们如何思考与感受
否则
你被生活牵着鼻子走,而不是主导生活
你限制了自己积极影响他人的能力
3、行事为人,让他们能够信任
否则
人们会根据你的行为,而不是你善意的意图来评判你,你会因此有挫败感
你会觉得自己必须向他人证明自己,你因此被激怒
随着时间的流逝,没有人信任你,或对你有信心
4、扮演好你最有意义的角色
否则
不断感到生活失衡,常怀有内疚感
你可能忽略某个重要的角色太久,导致一些关系受到了难以弥补的伤害
生活最终是一无所获
5、 不要只见幼苗,不见大树——看到并明确告诉人们他们的价值与潜能
否则
你局限的信念变成了现实
自己和他人的成长发展受阻
你在不断的寻找可能已经在你面前的人才
6、避免弹球综合症——紧急事务与待办清单不再让步于重要的事情
否则
你意识到大局已定时,已经为时已晚
你一直忙于到处救火,却不知道花时间从源头上阻止火灾发生
你从来没有真正赢得比赛,但活的就像那可不停歇的球
7、考虑我们,而不是我
否则
你生活在一种恐惧中,害怕资源、奖励等是不充裕的;也许当别人成功时,你会对他们产生怨恨
你以真正的,长期的成功未代价实现短期的胜利
人们想要尽快离开你的房间,因为他们不想与殉道者一起生活或工作
8、建立并维系强大的情感储蓄账户
否则
你会困惑为什么有人会不喜欢你提供帮助的行为
修复一个错误所需要的时间比正常情况多很多
你无意中失去了身边重要关系的信任
9、审视你的真实动机
否则
你会被卷入无意识的习惯和惯例,忘记内在的价值观与目标,导致无效的结果
你可能在没有愚弄他们的时候觉得自己愚弄了他人,你的动机比你的言语或行动声音更大
你开始忽略你的价值观以及那个你真正想成为的人
10、少说,多听
否则
如果他人在说一个问题的时候,你几乎无法触及问题的核心
你将失去影响他人的机会
那些原本尊重和信任你的人,变得与你疏远
11、恰当使用你的优势
否则
你不知道人们为什么会对你的优点作出负面反应,这也动摇了你的信心
人们误解你的意图,然后开始避开你
优势过度使用的杀伤力,可能会限制你的职业发展与信誉
12、向他人传达信任——一种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改变一切的力量
否则
你失去了他人对你的热情,也很难让他人对你的事全力以赴
你确信你需要对所有事物进行微观管理,也因此,你失去了宝贵的时间
你限制了各种可能性,并最大可能减少了你在工作和家庭中建立良好关系的机会
13、让别人感觉到向你说真话是安全的
否则
你无法意识到自己不了解的情况,可能看不到自己对其他人的影响力,也失去改变这种影响力的机会
你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不太融洽,无法建立起深厚而值得信赖的关系
你不仅发现皇帝没穿衣服,还可能发现那个皇帝就是你自己
14、让输入与输入相匹配——选择正确的引领性目标以达成目标
否则
不管你多么努力工作,结果都一样,甚至变得更糟
你开始怀疑自己
你眼睁睁看着别人超过自己
15、从谦逊做起
否则
你的自尊心驱使你不断寻找外界认可,却用不知足
你会成为别人私下聊天的谈资
你会错过学习的机会,因为你很少倾听他人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