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枪炮病菌与钢铁》经典影评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枪炮病菌与钢铁》经典影评有感

2021-04-01 23:03:3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枪炮病菌与钢铁》经典影评有感

  《枪炮病菌与钢铁》是一部由Tim Lambert执导,历史 / 纪录片主演的一部美国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枪炮病菌与钢铁》影评(一):续集:塑料,药丸与电脑

  曾经遇到一个巴基斯坦小哥,本科电子工程,成绩很棒各种获奖,然而毕业后在国内找不到对口工作,于是做了跨国快消公司的管理培训生,因为那已经是应届毕业生能够拿到的薪水最高的offer了。他问我,在中国也是这样吗,大家争先恐后去做快消公司的管培生?我说是的,不过是十多年前了。

  在枪炮的硝烟散尽之后,新一轮的不平等已经悄然降临,让我来取个名字,就叫”塑料,药丸与电脑“好了。

  《枪炮病菌与钢铁》影评(二):地理决定论

  实在很难看出,除了地理决定论以外,还有什么理论能够统领性解释文明的分野。特别是在我这样的人性不变论者看来,地理几乎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唯一的变量了。

  Diamond老师的一个重要结论,事关文明的开放性。多样和交流是人类演进的最主要动力。亚欧大陆同处北纬30-40度,大河邻旁的几处地点,绽放着人类最早的文明成果,而在这个区域的西方,由于与四邻交流的极端便利,它的文明也在现在显出了最大的优势。中国的早熟与不幸,也正是由于他孤坠东方,既能尽早产生古文明,又囿于西山脉东海洋之困而居中世纪长达两千年。她的幸运之处,在于其位置尚不至于如澳大利亚与北美大陆那般隔绝,终于没有限于灭绝。

  《枪炮病菌与钢铁》影评(三):如何逆向思考

  本书运用多学科的知识来回答“为什么是欧亚大陆的人征服非洲、美洲、大洋洲的人,而不是反过来?”

  结构就是:提出议题—议论半天—未解决;再提出议题—再议论半天—还是没说清楚;依次往复最后得出答案:不同民族的历史遵循不同的道路前进,其原因是民族环境的差异,而不是民族自身在生物学上的差异。

  我觉得这么看的话,中国地处相对独立的地域,没有那么明显的外族竞争,所以一直到近代还在维持着自己那不紧不慢的发展,这点是中国与欧洲列强所处环境的最大不同。

  不过现在的地球已经变成地球村了,没有哪个地域可以置身事外,在全球竞争的大环境下,用作者书中的条件,即人口密度、地理面积、政治组织来看,似乎在今后的世界,中国更有利~~

  《枪炮病菌与钢铁》影评(四):大神

  在过去和可以预见的未来,地球上的主宰势力及其可能的挑战者,全部来自亚欧大陆或其后裔国,人类最主要的宗教、哲学、科学、艺术形式和经济创新也全部来自亚欧大陆,其他大陆的人类社会即便在这些方面有所成就,也在与亚欧大陆的舶来品较量中一触即溃,而且从此一蹶不振。究其原因,同亚欧大陆相比,其他大陆科技落后,居民的免疫力又差,只能成为全球化浪潮的牺牲品。一切文明的经济基础都是农牧业,但只有少数动植物适合驯化,而只有亚欧大陆才具备一个适宜全面发展农牧业文明的野生动植物组合,其他大陆的居民不具备这个条件,因此注定了其社会发展速度缓慢,甚至停滞。现存的文字与科技中心有两个主要的发源地,即地中海东部和中国。世界上其他地区要么只作出次要贡献,要么在这两个发源地的创造基础上进行改进。这是由于亚欧大陆的形状东西长,南北窄,各地气候相似,便于人类互通有无,而非洲和美洲大陆南北长,东西窄,各地气候差异大,人类交往少。

  《枪炮病菌与钢铁》影评(五):关于核心思想的一些理解

  这本书探究的是从农业文明起到工业时代的世界格局塑造,在这种相对宏大简单的历史发展中,地理决定论是合理的,毕竟在农耕文明下地理所代表的自然本就是人类最大的资源,也自然起着绝对的支配作用。但是在枪炮病菌与钢铁变成互联网与货币的今天或者量子与基因工程的未来,关于文明先进的解释或许需要另一些别的因子。

  作者将文明与文化视为社会生产与生活的结果,这点我是认同的,生产力是构建社会形态的基础。但是此片着重进行南美 非洲与欧洲白人间的对比,似乎直接地把地理因素认作生产力及文明水平的全部原因,而忽视了同样土地肥沃的印度中国以及部份自然条件贫瘠的北欧地区为何能有不同的结果。在世界性的对比中存在着诸多变量,是否有地理之外的因素被忽略了?关于这种地理的塑造作用,我觉得国内的城市和区域分析会因为缩小了文化种族政权等无关变量而更易理解。

  联想起另一本研究的时间更短,尺度更小的书--专注于珠三角社会经济史的《虎、米、丝、泥》。实际上岭南本身就是一个地理概念,这本书连名字也和本书有点像,读起来会更具实际价值。

  《枪炮病菌与钢铁》影评(六):地理决定论可以衍生出的观点之一

  地理决定论。 巴布亚新几内亚,作为一个很早就有了人类活动的地方,相较美国为什么这么穷?原因之一:因为他们的农作物和家畜品种太少,且农作物营养价值太低,肉类也太少。 为什么美洲文化传递这么慢?相对新月沃土可以东西向地传播先进技术,美洲只能南北向地传播技术,可是南北向的地形与植被差异太大,因此不好传播。旧世界的人已经有了对天花等疾病的抗体,但是美洲人民没有。美洲人也没有驯化很多动物,也没有步入铁器时代(因为他们的羊驼不需要配铁具,且这个大陆原本没有马)…欧洲人(西班牙征服者)凭借其枪、病菌和钢铁(剑和蒸汽火车)赢得了美洲。 非洲殖民篇: 荷兰人移民非洲南部,因为他们种的大麦小麦都是温带作物,他们越往内陆迁徙,粮食产量越少,牲畜也大量死亡。移民者不堪疟疾侵扰,死了很多人,因为他们喜欢住河边,但是河边以及潮湿的地方容易滋生蚊虫。而非洲人则是在高原地区群居的。 非洲南部有很多部落,他们的语言差不多,只是音调不一样。据语言的研究,非洲人应该是从西非的黄金海岸象牙海岸附近,向西向南迁徙的。 非洲历史悠久的国际贸易,例子:在博茨瓦纳(非洲南部)发现了来自印度洋的玻璃珠子。 这几年好多历史普及畅销书都是对一个概念的阐述,这些作者发现了一组对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点,然后深挖相关方面的史实来佐证自己的观点,而如果看过几本不错的历史专著,则会发现,实际上这些畅销书真的只是某部巨著中的一个小点而已,很多畅销书作者着重强调的可以撑起整本书的观点,实际上都是史学界早已提及过的观点。 这些科普读本的作者所做的就是深化自己的观点,伴着各种不知道从哪找来的史料,用一本书的厚度来阐释明明用一篇论文就可以浓缩出来的内容。

  《枪炮病菌与钢铁》影评(七):人类不平等的生存史延伸的商业思考

  

为什么有些国家还停留在农业文明时期,而有些国家已经从工业文明进化到信息文明时代,为什么有些地方在用锄头生存,而有些地方只要动动手机,就能叫来餐食。在这个纪录片,就揭示了出现这种种不相等的现象,根源在于地理位置的不同。

“地理为欧洲人提供产能最高的作物、动物,使他们能开发出枪、病毒和钢,塑造人类历史的三大征服力量。”

你难以想象到,一个种芋头和一个种大麦的地区,未来会产生这么大的不同,只因种大麦需要的人力比种芋头要低太多,使得只要一小撮人就可以养活一大群人,就多了很多剩余劳动力,有更多时间去思考如何改善生活。这给我带来了启示,

1、就是要提高生产效益,一个小时作完原本三个小时的工作,多出的两个小时可以去做更多的事情

2、地理位置选择的重要,就像你在大城市和小乡村,机会都不一样;就像南京的互联网基因弱,在南京和在深圳招技术工就有很明显的差距,所以深圳这个地区能产生这么多互联网企业,也是有原因的。选择天花板高的地方,也有助于企业扎根、成长

3、打好基础,就像是解决了农业,即生存问题,你才可以想更多发展问题。现有一个原始雏形,并产生效益,能够覆盖成本,你再演化更多的商业模式

“欧洲人离开本土,寻求征服世界...已经拥有丰富的驯化作物和动物,驯养动物给欧洲人完全没意识到的一个优势,生活在牲畜附近,他们已经感染这些动物的病毒细菌,产生抗体。”

病毒对人类带来了近乎灭亡的影响,但也对人类进行了筛选。就像创业失败的有很多,能够生存下来的,都是对失败总结经验教训,产生了抗体,才最终走向成功。

在赞比亚,儿童有5成是感染了疟疾,从微观看,疟疾对这个家庭带来不幸,宏观来讲,却对国家产生了极大的经济负担,因为孩子生病了,母亲只能守在身边,没办法出去工作,这导致半个世界非洲1%的年负增长。总有各种 不起眼的原因,会影响经济发展,要寻找影响生产力的根本原因,并解决掉它

  《枪炮病菌与钢铁》影评(八):不看Guns, Germs and Steel,将会是一种人生的遗憾。

  蒙幸运之神眷顾,年轻的我在北美Blackcomb(碰巧后来成了Windows 7的Code Name)的满天雪风中滑过山脊,在西伯利亚的冰冻三尺太平洋洋面钓过鱼,也在热带丛林缭绕的Beng Mealea Angkor遗迹中咏叹过文明的转瞬即逝......

  更令我impressive的是,无论在哪里都遇到的,都蕴含那似曾相识的特征:从Saigon天主教大教堂每日弥撒的万人膜拜,到香港Causeway Bay闹市旁的维多利亚女皇庄严铜坐像;从加国卑诗首府令人赞赏的现代农业到上海外滩的“万国”建筑群;从俄罗斯Владивосток(“征服东方”城)的一艘艘战舰,到澳门街道僻静处的一幅幅百年历史航海青瓷砖画;这些地球村上不同地区的记忆,不断一片一片地汇合起来,犹如一块一块的拼图,在我的脑海里构成一个一个的问号:

  不平等的世界贸易是如何形成的?我又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我在地球不同角落遇到的同龄人又是如何生活的?是什么构成了这些区别?

  我们是否不曾知道,近在眼前“我国”澳门,是决定日本乃至东亚历史的重要一环?

  更不曾知道这里曾发生过葡荷战争?

  我们是否不曾知道,泰国没有城市治理规定,而且对Vendor实行零税收?

  更不曾这里也曾大量割地赔款但后来却走向现代的黎明?

  我们究竟有多无知?

  是哪些因素塑造了我们今天“平的地球村”生活?五千年的历史传说?或应该是从15世纪开始的巨变?

  这些疑问促使我近期只要一有空闲,就开始从全球化的角度着手了解从1600年起至今的历史,因为那是形成我们今天生活方方面面的[真实]源头,其中的惯性也许揭示着将来的轨迹 ———— “以史为镜,可知兴替”。

  这些地球村上不同地区的记忆,不断一片一片地汇合起来,犹如一块一块的拼图,逐渐逐渐地完整起来,而Prof. Jared Diamond的这部作品Guns, Germs and Steel,可以说正是雪中送炭。

  看完了Guns, Germs and Steel原著+有声书+National Geographic的纪录片,我在此简单评论下这个系列,希望可以节省大家的时间。

  纪录片:National Geographic的纪录片Guns, Germs and Steel,摄制时间明显完于原著,其中对新几内亚土著生活的生动影像纪录和作者Prof. Jared Diamond近期对非洲的观点是原著所没有的新内容。所以两者不是相同内容,而是互为补充。建议先读原著,后看纪录片;但对如果一下子无法读完几百页英文教课书的朋友,建议先看纪录片,后读原著,这样读原著时理解可以轻松很多。

  原著+有声书:Guns, Germs and Steel说是一本巨著;不但是1997 Pulitzer Prize作品,而且还是美国California等州历史课的必读教科书。读过此书,我们原来很多的观念都会改变,从此我们看世界会更明白,更清晰。更有益的是,它的行文不仅是典型Thesis写作手法的好材料,而且能使我们学到辩证逻辑思辨的方法。

  近期有中译本出版了,这是好事。但对有能力的朋友,还是建议读原版。因为中西迥异思维方式,是无法翻译的。而这才是大部分近代的发现和进步,包括本书和纪录片,的来源。不看Guns, Germs and Steel,将会是一种人生的遗憾。

  我的脚步让我了解了我们昨天有多无知,但关键是我们是否今天,甚至明天,还是同样的无知呢?

  《枪炮病菌与钢铁》影评(九):《枪炮病菌与钢铁》笔记:地理如何影响文明

  病菌: 农业文明的一个标志,人类的病菌由家禽家畜而来 枪炮、钢铁: 工业文明的标志 三者都是作者认为的欧洲人征服美洲和其它大陆的决定性力量 【一】核心观点:地理影响文明 这本书到底在研究什么问题?用作者的话说就是:导致人类的不平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由此可以看出,也正如作者所说,研究这个问题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人类不平等这个问题(自由、平等,是人类文明的共同追求。这本书体现了作者对人类平等信念的追求,我对作者表示深深的敬意)。 根据层次,不平等可分为:个体间不平等、群体间不平等。本书研究的是群体间的不平等,更准确地说是“文明之间的不平等”,比如“为什么是欧洲人征服了美洲人,而不是相反” “为什么是白人发明了直升机,而不是新几内亚的耶利人”。 文明间不平等的根本原因,有人说是基因、政治、宗教、文化,而作者认为都不是,真正的原因是"地理"(环境)。正如达尔文说环境造就了生物,戴蒙德也说环境造就了文明。 【二】地理影响文明:内在逻辑 1)农业文明 人类要形成高级文明,首先要进入农业文明,因为农业使人类获得更稳定、充足的食物,将很多人、很多时间(劳动力)从食物的生产/获取劳动中解放出来,得以发展更多技术知识。你能想象我们那些每天忙于狩猎和采摘野果的原始人祖先,会在星空下思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那里去这种问题吗? 进入农业文明的的一个最基本条件是:要有合适的农作物。这可不是靠一个民族中出现一个绝世天才获得的,而完全是撞大运!都说农业是靠天吃饭,其实最重要的还是靠地(理)吃饭。虽然一个地方发现了一种农作物,通过文明交流可以扩散到其它地方,但也仅限于同纬度地区,所以还是不能摆脱地理的束缚。 2)工业文明 要从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科技知识必须有足够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靠的是一点一滴的积累。科技知识的数量积累速度,影响因素很多(以下为我个人观点): 1)首先,肯定与当前生产力发展阶段有关,生产力越高,解放出来从事知识生产的劳动力就越多。 2)其次,与文化有关,有多少人愿意从事科研工作,不论职业还是业余 3)其次,与教育水平有关,解放出来的劳动力需要通过合格教育才具备研究科技知识的能力 4)再次,科研者数量有了,还要有好的科研体系,促进交流协作,避免整体损耗 5)最后,整体因素好了,剩下就是个体因素,其中积极性是可控制的,天才因子是基本平均、难以控制的 总体科研效率 = 总人数 * 劳动力解放率 * 从业意愿率 * 教育合格率 // 科研从业总数 * (1 ± 协作/损耗因子) // 团队倍乘因子 * 积极性调动率 * (1 + 天才因子) // 个体效率 以上公式只考虑文明内部因素,没考虑文明外部因素。在交通通信发达的今天,全球文明几乎一体,所以不存在内外之别。但在古代,交通通信困难,外部文明的影响程度是一个很大的不确定性因素。文明间的碰撞,可以对文明内的经济、思想、科技发展产生突变影响。与外部文明接触机会,突变机会就越大。文明间的接触机会,是受地理限制的。 所以,地理交通条件好的地方,科技发展就更快。 【三】地理影响文明:案例分析 1)新几内亚 新几内亚没有好的农作物,主要是芋头、香蕉,少蛋白质 也没好的动物可以驯养,所以不能形成农业文明 2)美洲 美洲是纵向大陆,也没有太好的农作物,农业文明程度不高 中美地峡很窄,不利文明交流 美洲与亚非欧大陆隔绝太久,对天花没有形成群体免疫 欧洲的枪炮、文字、造纸、印刷、钢铁铁技术都是其它文明传来的 3)非洲 南非维度与欧洲差不多,所以适合欧洲人 但中非热带气候,很多土地不适合农业发展 且原始病菌多,有很多疾病,不利于人群大规模聚集 4)中东文明 水资源少,农业衰败 地势不险,容易入侵 5)东方文明 地理闭塞,缺乏交流,孤岛文明 【四】关于文明的更多讨论:《人类简史》 一幅广阔的人类历史画卷: 不仅讲文明,也讲史前 不仅讲农业文明,也讲工业文明 不仅讲科技,也讲经济 不仅讲地理原因,也讲宗教政治原因

  《枪炮病菌与钢铁》影评(十):枪炮 病菌与钢铁

  很早就想看这本书了,一直拖着。

  看到纪录片推荐,再加上最近的肺炎,就看完了。

  单纯从这个纪录片角度,有些内容感觉有点重复,总感觉自己是不是又后退看了一遍或者看错集数了,整个逻辑线可以更清楚一点。

  其实看到第三集中间,我还有种感觉觉得这本书没啥,也有点疑惑为啥会在西方国家引起轰动。但后面看到他对小孩子生病难受的场面,才突然明白这位作者的不凡之处。在一个西方主导的世界,利用自己的优势去掠夺其他国家的财富,把别人当作奴隶,把自己的繁荣建立在其他国家肉体和生命之上,还要贬低其他国家为劣等民族。这位作者却能够破天荒提出,民族没有优劣,欧洲发展的更好只是占据地理优势,成功殖民其他国家靠的也就是枪炮,病菌,钢铁,这是多么难能可贵。

  能在西方国家引起争议,甚至有些人觉得他太过绝对,甚至有些人还反驳是因为文化,宗教等等,更是凸显了西方话语权主导下的霸权。因而,来源于内部的反省才让人争议。可能,如果是国人来写这本书,就没这种效果了。

  这两年一直在说中国崛起的意义,更在于让其他民族,文明也重新自信,而非由西方所说的低贱民族。

  根据纪录片逻辑重新梳理一下:

  (一)不平等的起源

  作者是从新几内亚国家开始观察的,这个国家比较封闭,种植单调,纯人工种植,延续几千年的发展。

  •为什么会贫富间的分化?

  •是什么造成贫富差距?

  •为什么有些社会发展比其他社会快?

  是地理优势。

  1.农业是转折点。

  人开始第一次种植农业,改变了自然选择。

  因为地理环境不同,种植的类型也不同,种植的产能也不同,影响不平等。比如,新几内亚种植物种就缺乏蛋白质。

  2.畜牧业,提供蛋白质,皮毛,更重要改变生产力。

  通过驯化大型,温顺的动物,提高生产力。几千种动物中,被驯化成功的只有14种,绝大部分来自中东—新月沃土地区。因此,中东开始发展。

  3.新月沃土没落、荒废(因为过度开发,导致优势丧失),导致移民,农业传播,作物动物扩散,所到之处文明爆炸发展,比如埃及、欧洲…

  生产力的提高,让这些有更多时间发展社会,研发先进技术,而不是花太多时间喂饱自己。

  4.火的出现,导致后面钢铁炮弹等出现,才有了先进技术。

  因此,欧洲文明发展的更快,只是地理优势。文化差异不是最终差异,其他文明发展缓慢只是缺少其他原材料。

  (二)征服

  •为什么有些民族可成功征服另一个民族?

  殖民成功的原因不是欧洲人更勇敢,更聪明,只是因为三个因素:

  1,疾病。欧洲人因为家畜养殖,感染天花,但通过几代人遗传,比原著人更有抵抗力。殖民时,把天花传染给原住民

  2,农业和畜牧业更先进,有更多时间发展社会

  3,枪炮。

  (三)地理理解

  •为什么欧洲没能让非洲变为美洲那样的殖民地?

  欧洲殖民非洲,刚开始地方气候与欧洲接近,但随着殖民推进,靠近赤道,出现欧洲人生病(天花重新感染,热带病菌,疟疾),动物死亡,农作物无法耕种。

  原来欧洲的三个优势之一,病菌重新反过来阻止欧洲殖民非洲。

  欧洲人之后靠走私财富、矿产资源,非洲奴隶等等,回到自己熟悉的地理环境,重新获得优势。

  •泛非文明

  非洲黑人比其他非洲白人更早建立国家

  非洲建立热带文明

  •如何理解现代非洲?

  现代非洲人离开原本躲避蚊子多的环境,随着人口移动,来到城镇,原先的保护失效了,疟疾重新影响非洲,使他们贫困

  但是,这种地理因素是可以改变的。比如,新加坡马来西亚,通过理解环境来改变自己,消灭疟疾,发展技术。

  没有宿命论。

  关于原文疾病的论述

  不知道是不是这个作者第一论述的

  【人类疾病普遍都源自动物;因为我们对这种喜爱,让我们成为动物身上携带的病菌演化过程中寻找新宿主提供了有利条件】

  【病菌同我们一样都是自然选择的产物;病菌的演化同其他物种没什么区别:演化所选择的,是那些繁殖后代和帮助后代向适于生存的地方传播方面都是最有效的个体。】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