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读后感大全
《红楼梦》是一本由曹雪芹著作,三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129.00,页数:189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红楼梦》读后感(一):本可及格,但歌词暴露出新世相简直胡搞
名著是需要宣传,但是大家看看戏台的歌词:押着韵,作着词,最后沦落成婊子。历时三年就弄出这么个东西?这书是红楼还是青楼?贾宝玉是在大观园还是窑子?这是传播吗?明明是对经典的亵渎!起码读过一遍原著再来做这个事好不好?!这种不良的传播比不传播还要糟糕,用这样低俗的理解来圈钱,简直可恶!!!
《红楼梦》读后感(二):有意思的创新,但貌似只是为了销量
小开本很支持,但这类,呵呵呵了,设计太无语了,《红楼在》一大批红学家和毛主席的加持下本来就已经很沉重,你这么浮夸,是想闹哪样啊。可以试着做《金瓶梅》,毛主席也很喜欢,还是内部刊物呢,搞经济用的。如果来个青春版,应该销量更高的,坐在地铁上,公交上,想想看,是不是很嗨啊,三五成群也是可以的,然后坐过站。。。。
《红楼梦》读后感(三):想卖书方法千千万,却选了最恶心的一种。呸!
在这本书推出的时候,大家骂是消费主义对名著的亵渎,我没骂。我认为漂亮的装帧带来读者面的扩大是好事,不需要上纲上线。但是今天我不能忍了,新世相推出的陈粒主题曲,还洋洋得意地推送说陈粒写了一个婊子,还是怀着怜惜写的,主题是世界无情,东拉西扯放屁啊。不过想追个热点罢了卖书罢了,想卖书方法千千万,却选了最恶心的一种。呸!
《红楼梦》读后感(四):新世相的过错
销售者有销售者的过错,书和读者都是一样纯净的,请不要染指。有人乐意买,只要愿意静心细读的,都是好的。不一定买它的都是拍照作秀,请不要用一种绝对强行甚至粗鄙的语言一概而论,从此成为善恶标准灌输者的傀儡。流不流行,关注者只会是商人和那些买书作秀的庸人,请相信还有很好的人去细细读它,用一种新的心态,和方式。
《红楼梦》读后感(五):价格虚高
封面设计很漂亮,很小女人,但是因为封面设计漂亮,赠送一个书皮,这么小开本的书,就能卖129元吗?太虚了,半价的话考虑入一套。其实就是脂砚斋重新包装了一下。
封面设计很漂亮,很小女人,但是因为封面设计漂亮,赠送一个书皮,这么小开本的书,就能卖129元吗?太虚了,半价的话考虑入一套。其实就是脂砚斋重新包装了一下。
《红楼梦》读后感(六):红楼梦并不会因为哪种营销策略就变差了。就算装B又何妨呢?
不要再喷这版《红楼梦》了,请看一下它的价格,原价129,电商129,无折扣销售。人民文学的是好,原价60,电商最低卖到38。什么叫失败?人民文学就叫失败。各位捧正典的人,你们中又有几个是花了不打折的价钱买人民文学的《红楼梦》呢?我保证,就算是卖到129,依然有很多粉丝愿意掏这份钱买这版书。那么问题来了,谁才是真正支持中国图书页发展的人呢?
.S.红楼梦并不会因为哪种营销策略就变差了。相反,只会传播的更广。
《红楼梦》读后感(七):流着纯种血的人
我之前没读过红楼梦,打五星是因为确实好看。
因为关注的公众号卖,我就买了。说实话是俗。耐不住豆瓣网友说“一星不送”,还说“红楼梦自己会选择读者,不读书没必要硬读”,而且还不止一个。
面对这一群被选中的孩子,我也无话可说了。数码宝贝世界,霍格沃茨,一概不选我,我看红楼梦也不会选我。
买这个是因为我俗,读这个是因为我俗,我一个俗人读了纯种血的书,就像犹太人占了德国地盘似的,让一些人不痛快。无脑黑也好,跟风黑也罢;不如说就像抗日的砸穿国人的脑袋,读多少书也是暴民。
《红楼梦》读后感(八):读书还是看封面?
首先一本书的价值绝对不是来源于价格。一本书看内容 。看着封面就大放厥词不是读书人所为。
读过再议才是尊重。不喜可不读。粉色封面我也不喜欢,但这是个人选择问题。不是可以抨击别人的点。
从多面看待问题、包容性高一些。虽然红楼梦会选择读者,可是佛家也结缘,万一因为一个包装遇到了一个知己,并且开启了读书之路也未尝不是一件乐事。
我还是比较乐观的人,喜欢快乐的角度。当然、因为它的宣传我不了解,不做评价。但和书本身好劣没有联系吧。
人文出版社也是不要太愤怒。没有必要,毕竟经典在人心,无需挂怀。书是快乐事。
《红楼梦》读后感(九):一读再读,方解其中味
读完第二遍《红楼梦》,用了大半个月。读第一遍还是学生时代,那时读什么都不明白,迷糊读,只觉得香菱学诗那段是真好。
现在读,依旧喜欢香菱,她的身世坎坷,从出场走丢,被拐、被卖,好不容易能在大观园里过些快活的日子,到后头还是受折磨。不解的是,除了写诗,其他园内的游戏没有她的影子,难道是她的才华还不够?或是封建时代有什么规矩?
如果要再评一个女子,或许会喜欢选晴雯,估计这是许多女子喜欢的角色,她符合当今女子的观念,哪怕是丫头,在那样一个世俗的社会里,活得真实。然而就是这样一种真实的性情害了她。或许每个女子心里都有一个晴雯,但每个女子注定活不成她,看看晴雯的下场就明白了。
王熙凤是许多人的反面,我起初不喜欢,继续读下去,发现世间如王熙凤的何其多,那些手段、伎俩,不过是谁更王熙凤一点儿罢了。
林黛玉的性情、脾气影响了不少人,遗憾的是,东施效颦的太多。无法想象她和宝玉在一起会怎样?也不会知道了。
整部《红楼梦》,我最觉得惋惜的是秦可卿,出场时间不长,倒是个穿针引线的人物;妙玉的结局最为惊奇,这是多少现代剧的翻版;刘姥姥的人物角色可爱至极,读起来让人欢喜……
其他人就不一一细说了,这本书还要一读再读,方解其中味。
《红楼梦》读后感(十):有质感的纸质书籍(我期待的“中式文库本”)
粉红(青春版)《红楼梦》网上骂声一片 我读了几篇文,发现骂声集中在 “流行”和“青春” 难道让经典流行起来不好吗? 经典本来就是每个时代的畅销书 至于“青春”,蒋勋先生也说过 《红楼梦》是青春王国的故事 大观园就是青春王国 我找了半天也没看到对书本身的评论 所以自己买来看看 尽管我已有了很多版的《红》 因为对TA的热爱,还是要买 说实话真的还是有惊喜 因为有那么多版,愿意为之再买 装帧的原因自然必不可少 首先是“纸” 纸质书重要的当然是“纸感” 宣传方说这次的纸是——瑞典轻型纸 瑞典不瑞典的倒是不重要 只不过我买过很多简装外文原版书 发现简装外文原版书的纸质特点是: 轻,纸不白,眼感柔和 这次我们国内的书做到了 图片里有我找的三类300多页的书 称了重量,最轻的是《红》 当然《红》的大小略小 再来说大小 说说日本文库版 多年前书中偶然发现 日本有一种文库本的书 起先多为厚重的经典文学名著 因为携带不便和阅读不便 再加上精装价钱昂贵,不适合学生党 多个出版社都推出了相同尺寸的文库本 可以放在兜里、包里 随身携带随时随地阅读,价格还低廉 (据说当时的日本街头,不是在掏钱包就是在掏文库本) 一本厚重的砖头书名著会分为 一套多册,然后一本读完换一本慢慢读 我觉得这个点子真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