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加帝国的末日读后感1000字
《印加帝国的末日》是一本由[美] 金·麦夸里(Kim MacQuarrie)著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2,页数:69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印加帝国的末日》读后感(一):无
印加的文明在建立的过程中,必定也有征服和杀戮,只是印加人没有想到,自已还会碰上更野蛮的征服者,发生在印加的屠杀给今天的人们留下了很多迷团,也有很多的警示意义!但这些,谁来为此负责呢?要不要赔偿呢?自以为是文明的推动者,却成了杀戮者!上帝怎么这么不开眼!找了这样的追随者,爱世人,却要世人的生命献祭,这又是什么样的上帝?
《印加帝国的末日》读后感(二):这书看得特别累
1.这书看得特别累,这几天晚上都会做梦在安第斯山区打仗,累死了。
2.钢铁武器和骑兵是印加人无法逾越的技术鸿沟,一百多个西班牙人可以把几万印加勇士打到崩溃。看法同钻石教授的《枪炮,钢铁与病菌》。
3.接上,想到科幻电影里外星人入侵,人类虽然技术落后,但团结一心,终于打跑了侵略者。太天真了。
4.印加帝国灭亡了,印加人没有。至今仍有一千四百万人使用古老的印加语言,安迪斯山的农民依然延续着四百年前的信仰。
5.印加帝国建立到灭亡,只有90年。这个事实很惊人。
《印加帝国的末日》读后感(三):评《印加帝国的末日》
征服者以上帝之名用西班牙文向原住民宣告统治权,而在印加人的口述历史里,领土扩张战争中的印加皇帝“如此强大以至于被征服民族的首领认为只有太阳的后裔才具备这样的能力”;
强大的太阳后裔最终以十万印加人口征服了千万人口的帝国,直到新的征服者带着钢铁火药马匹和瘟疫跨洋而来,于是曾经的征服者又变成了卧薪尝胆抵御外敌的起义领袖;
五百年后的今天,人们开始反思殖民时代的暴行,却也记住了马丘比丘这座由服徭役的占99%人口的被统治阶层建成的印加皇家园林;
作者在结语里说,虽然印加是一个专制帝国,但他们保证了数百万帝国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但退一步问,没了百分之一不事生产的印加精英的数百万人口难道就满足不了自己的生活需求么?
《印加帝国的末日》读后感(四):关于本书的一些思考
1.作者对于教皇子午线和西葡自定的划线区域非常不清楚。书中第45页中提到教皇亚历山大六世宣布佛得角群岛以西三百七十里格为西葡两个大发现的分界线。但事实上教皇宣布的是一百里格,西葡在一年后自己签订条约修改为370里格。 2.印加和阿兹特克帝国的内乱对于西班牙征服者是很有利的因素。印加就是在两个王子争夺王位后被皮萨罗攻破的。 3.西班牙征服者并不是如后世流传的故事中一般所向披靡,他们在攻灭印加帝国时心中还是比较忐忑的。 4.印加帝国的治理模式与埃及有点类似,国王集神权军权王权司法权立法权于一身。 5.在看书时一直想的一个问题是:印加统治者对于被统治的民族和人民来讲与西班牙的统治有什么实质性区别吗? 同样是征服者,同样赋税强加于人民,所以他们的区别到底在何处?宗教?很有可能,但这绝不是最基本的点。
《印加帝国的末日》读后感(五):读《印加帝国的末日》
小时候在漫画上看到的关于黄金国的传说依然记忆犹新。国王被俘,强盗要求装满一个屋子的黄金。当要求得到满足后,国王依然被杀。如今再读印加帝国的故事,唏嘘不已。这是一本厚书,但故事性极强,文笔流畅优美,几天内就读完了。感慨很多。首先是人类总是跨入同一条河流,犯同样的错误。印加人在付出惨痛代价后,一次又一次选择相信西班牙殖民者,最终导致了帝国的悲剧。究竟谁是野蛮人?一边是有成熟文字、有法律、掌握高超航海技术和军事知识的殖民者,另一边上依靠结绳记事进行沟通、以传统弓箭、石块作为主要武器的土著。双方互相都认为对方是野蛮人。野蛮究竟如何定义?除了叙事和学术性的完美结合,我认为本书最高明之处是揭示了以下一点:无论是印加人,西班牙殖民者还是耶鲁大学教授,都不可避免地具有相同的特征,就是对权力的渴望。印加人内部的争斗、与殖民者的抗争,在21世纪的世界每天还在以不同的形式反复上演。
《印加帝国的末日》读后感(六):突发奇想:如何拯救印加帝国?
历史真是比小说还精彩,一百多人的西班牙人能打败数十万军队,控制上千万人口的大帝国。
大航海时代很多激动人心的时刻来自这些冒险者,他们在本国一无所有,凭借勃勃野心登上航船开始未知的旅程,很多人死于疾病、事故、战斗,但也有少数人一举成名,成为一国总督。
但我更同情那些被大航海时代毁灭的古老文明,也许来自于古老中国的感同身受吧。
设想了一下,如果我是印加帝国国王,如何对入侵者开展反击:
1、任命有才能的人开展政治和军事改革,这些新人要易于接受新生事物。
2、用储备的黄金聘用西方人担任改革顾问,要来自不同宗教信仰、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互相竞争且制衡。
3、军事上要改变策略,以游击战和山地战为主,在狭窄地形中不断袭扰,减少西班牙人的骑兵优势,让其失去补给且疲于奔命。
4、政治上要巩固帝国统治,团结大多数人,打击少数异己分子。
5、经济上要优先发展军工,然后是造船、手工业、畜牧业,用黄金储备从西方进口先进的设备和技术,然后再搭建本国的特色产业。
6、外交上要把自己打造成文明国度,派出使节与西方各国建立外交联系。
7、少数敌军头目要定点清除,比如皮萨罗。
如果这样依旧救不过来,那就是天意如此,认栽吧。
《印加帝国的末日》读后感(七):草稿
十五世纪初,〔印加〕为〔库斯科川〕蕞尔小国,其王曰〔维拉科查•印加〕。西有大国曰〔昌卡〕,发兵讨印加,王弃国亡走。其子〔库西•尤潘基〕盟邻部族,合兵拒敌,大败之。于是废其父王而自立,曰〔帕查库提〕,为天翻地覆之意。令国中修大道,筑石宫。
王募乡勇为师,讨四夷八荒。从则遣吏往监政,域其民而赋之,抗则尽诛之。南向略地两千里,过〔的的喀喀湖〕乃还。王征西北,诸部族邦国居于〔安第斯山〕者莫不臣服。〔安第斯山〕之西有古国〔奇穆〕,世居海滨,王携其子〔图帕克•印加〕越山而攻灭之。时〔印加〕地跨四千里,北至今〔厄瓜多尔〕,南至今〔玻利维亚〕,西至海,地广民众,而风俗语言各异。王既为四方之君,乃取国号〔塔万廷苏尤〕,为四境归一之意。
盖〔帕查库提〕崩,子〔图帕克•印加〕立,东越山而征于〔亚马孙林〕湿热之地,亦征南北益远,战无不胜,南向复略地两千余里,逾今〔圣地亚哥〕。
及其子〔瓦伊纳•卡帕克〕立,征讨止于四极,逾安第斯之连天万仞,北至今〔哥伦比亚〕之南,南至〔智利〕之中,西至海,东至〔亚马孙林〕。普天之土,率土之民,皆为王有。王土之外唯余烟瘴之地与化外之蛮夷矣。王北征于今〔厄瓜多尔〕,既胜,闻疾疫至,乃斋戒以避之,未果,亦染。闻怪船从北来,泊于〔通贝斯〕王令诸公卿卜,祥则立子〔尼安•库尤切〕,不详则立子〔瓦斯卡尔〕。诸公卿立卜,二子皆不详,往欲告之王,而王已崩。欲立〔尼安•库尤切〕,及至,亦卒于疫。〔〕〔〕〔〕〔〕
《印加帝国的末日》读后感(八):血腥的创业者与文明鸿沟
1492年 哥伦布来到今天的巴哈马群岛,这是他前往新大陆四次航行中的第一次
1516年,印加君主曼可.印加出生
1521年,明武宗朱厚照因荒淫无度,暴毙
1524年,弗朗西斯科.皮萨罗开始在哥伦比亚沿岸的探险
1544年,曼可.印加被刺杀,印加人的起义失败
1553年,葡萄牙获得澳门居住权
毕竟过去了几百年,历史只剩下星光一样记录者留下的只言片语,但大致的脉络就是上面那个样子:铁器时代的入侵者掌握了钢铁的刀剑、1000磅体重的战马、极其低效的火绳枪、狂热的信念。抵抗者们有上百倍入侵者的人口基数,石器时代的武器,血肉之躯的军队。战斗的结果往往是几十人把上万人打的屁滚尿流,无论印加人派出多么睿智勇敢的将领,多么数量巨大的军队,只要平原上遇上骑兵,一样的被砍瓜切菜一样毫无胜算。
这种战争和伯罗奔尼撒之战不同,虽然那也是古代时期的残酷战争,但毕竟爆发在生产力接近的两个文明中,且最后赢家并没有彻底毁灭失败者。
这种战争和布诺战争不同,虽然那场大战的最后迦太基人被彻底消灭,但毕竟汉尼拔们让罗马军团流了很多实实在在的热血。
这种战争和发生在不久前的海湾战争不同,虽然相同之处在于一边倒的结果,一方以微弱的可以忽略不计的代价打倒了一个地区强国。有B-2的美国空军和萨达姆的共和国卫队之间的差距相当于皮萨罗带领的骑士和那些武装和古埃及军队差不多的土著勇士们。但是毕竟那会人类文明世界的基本规则还是差不多的。
450年前发生在南美洲的,其实是一小群(一百来号人)在本国混不下去的土鳖成立了一个科考探险公司(小股东VC方有国王)在遥远的大陆一不小心征服了一个帝国。两种完全不同,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文明碰撞倒了一起,先进文明只使用了一点点的力量彻底消灭了落后文明。到是西班牙人内战中死掉的同胞远远多于几十万土著奋力抵抗的战损。
正义、普世价值、根本不存在这种东西。尤其是在国与国之间,强者可以为所欲为,弱者只能忍受其必忍。
感谢科学家发明了核弹,虽然世界本质上没有变过,但至少大家终于有了底线。
《印加帝国的末日》读后感(九):200人vs500万人帝国?解析《印加帝国的末日》
短评:首先是南美游猎征服农耕土著,篡其宗教,集君主专制-部族特权-神权-统制赎买-农奴制于一身,似前清。此古典1984+动物庄园+美丽新世界,无民族,唯散沙,故半封半农的西班牙探险家能各个击破。前者金字塔使内部继位仍恃武力,后者则积聚资本、掠夺内讧,此亦玻利瓦尔后,大地产制仍在的原因。
讲座视频:
200人vs500万人帝国?解析《印加帝国的末日》
摘要
1.西班牙探险家真的是以200人不到,征服了500万人口的帝国吗? 2.为何多数人被少数人征服,这种剧情不断上演? 3.秘鲁印加帝国真是一个民族吗?是否跟羔羊一样束手就擒? 揭晓:西班牙探险家“以少胜多”,征服秘鲁印加帝国的真正奥秘。15分钟,点阅:
【历史的真相】200人vs500万人口的帝国 ?西班牙征服印加帝国的真《印加帝国的末日》读后感(十):血淋淋的征服史
看这本书并不轻松,阅读体验类似于看《利奥波德国王的鬼魂》,西方殖民史是用鲜血和生命著写的,极野蛮,极贪婪。
这本书的前五分之四讲述了印加帝国覆灭的故事,后五分之一关于印加遗址重新被发掘的故事。16世纪的西班牙因哥伦布的地理大发现而兴起了航海探险的热潮。皮萨罗家族起于草莽,急切的想在这一轮探险热潮中发现属于他们的新大陆。一群乌合之众,怀揣去新大陆追求财富和地位的梦想用马匹和枪弹砸开了古老印加帝国的大门,西方文明、基督教文明在那一刻显露出狰狞的脸孔,尽情的践踏并摧毁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古文明,哀哉。
1532年的9月弗朗西斯科.皮萨罗带领着一百六十八名西班牙人来到安第斯山脉面对由印加帝国国王阿塔瓦尔帕所带领的至少五万名印加勇士。人数的悬殊并不能决定战争走向,皮萨罗使诡计捕获国王并以此要挟得到大量的黄金白银,西班牙侵略者在印加的扩张历史就此展开。眼睛可见的黄金并不能填满侵略者的胃口,他们对于财富的需求无穷无尽。印加帝国最后这四任国王有的选择做傀儡、有得选择起义,无一例外,在铁蹄面前,死亡和被占领成为了唯一的结局。
极少的西班牙人为什么可以打败并统治广袤地域范围内的印加人?书中提及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原因有:西班牙人有马,而印加人没有,第一次在战场上目睹未曾见识过的坐骑对于印加人来说心理上的震撼极大;西班牙人能够通过书面文字更有效的交流,且船只能够进入国际贸易网络获得定期补给,而印加帝国一直沿袭自给自足、缓慢而稳定的建设并发展自己的帝国,他们的结绳语与农业文明在西方的扩张主义面前毫无抵抗力;最重要的是,西班牙人还带来了欧洲天花,几乎可以轻而易举的消灭一大片原住民。相比之下,印加人的武器还停留在青铜、红铜和石器上,从理论上讲,16世纪西班牙人在秘鲁发现的文明是一个青铜器时代的文明相当于公元前1000年的埃及。
我们这一代是地理大发现的受益者,是从那个大航海时代开始,人类加快了上天入地的步伐,也是从那个时代开始人类思想得到了解放,地球最终成为了一个共同体。但是我们无法忘却的是在这个进步的历程中人类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野蛮战胜文明,贪婪击败和平。曼可.印加曾视西班牙人为伙伴,却被扶植为傀儡,在不断的被欺凌压榨之后他带领他的子民在丛林里吹响了起义的号角,这是属于印加帝国最后的余晖,壮丽而悲壮,即使装备悬殊、即使古文明面对高科技的军事进攻毫无招架之力,但谁说弱者只能被欺凌呢?宁愿死的像一个帝王,不能活的如刍狗,帝国可以被摧毁,但文明的痕迹永远不可能被掩盖。
征服就是一群人不惜一切代价寻找不依靠劳动而养活自己的途径。归根到底,征服秘鲁就是为了给自己找一个舒服的地方安度余生。但这种寻求个人幸福与国家财富的过程却建立在牺牲破坏别的个体与国家的基础上,人类的自私由此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