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岛经济学》经典读后感有感
《小岛经济学》是一本由[美]彼得·希夫 / [美]安德鲁·希夫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2016-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小岛经济学》读后感(一):先多捞一条鱼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有个人冒着一天挨饿的风险发明了渔网,从而让一切开始。其实他还有另一个方法,就是每天只吃一部分鱼,这样几天下来,他也会有时间去做渔网。
但回看我们现在的生活,是不是也过着每天捞一条鱼吃一条鱼的处境那?要想从0到1,那么我们要么冒险,要么积累,或者是身边有个成功了的人。
《小岛经济学》读后感(二):一本适合所有读者,让你明白中美关系的好书
一本适合所有读者,让你明白中美关系的好书。读者这本书你就会明白,美国根本不会跟中国开战,不是中国需要美国,而是美国需要中国,不知道国产书什么时候可以有这么浅显易懂的,但是从另一个方面,为了说明白这么一个浅显道理就出本书“骗钱”(^-^),还是觉得不错啦,对于不懂经济学的人来说,也能看得懂,并且很透彻明白,
《小岛经济学》读后感(三):入门书籍
买了很久,却经常读到一半就继续不下去了。虽然用了故事性的隐喻 以及 简化了很多因素,但对于经济学门外汉来说,还是有点云里雾里。这周找了天 心比较安静的时候,好好从头读完了,但也有很多新的问题产生。如何平衡消费与储蓄间的比例,如何应该用政策来引导市场,如何避免民主背后的愚昧盲从,如何应对繁华后的泡沫 。怎么解决了?
《小岛经济学》读后感(四):所思所想,不知所云
本书虚拟了一个鱼,渔网,小岛,鱼邦储备券,帝国来阐述美国的经济,金融政策,从物物交换开始,到货币来源,到借贷问题,国际贸易,经济危机,挺浅显易懂,虽然现实更复杂。
明显作者是站自由经济,反对凯恩斯主义,反对政府过度干预。因为政府的过度干预,让政府、企业都将亏损转嫁走,那最后就是民众要为他们的贪婪和鲁莽买单。
一家之言,有片面之处,但也还是值得思考的
《小岛经济学》读后感(五):值得一读
这本书值得点赞。再给大家推荐一本企业类的书籍《华为营销基本法》,这本书以华为集团为研究对象,通过100多个案例,分析总结出营销管理方面的一些实用的工具,对经营管理、营销体系都有探究,想给大家推荐一下。里边的案例也都很有启发性,值得探讨。这本《华为营销基本法》不管对于资深学者还是对于企业经营管理者而言都是一部经典教科书和营销行动指南。 此外,书中也描绘了华为在激烈竞争中得以绽放的生存之道。
《小岛经济学》读后感(六):从原始人理解经济
1. 要有储蓄,是健康经济的命脉
2. 储蓄的使用 a)不做处理 b) 储蓄消费 c)储蓄外借 d) 储蓄投资
3.对外贷款,要评估偿还能力
4. 一笔备用的储蓄会防止经济崩溃,可以迅速重建受损的资产
5. 最低薪资的定义,损害了的受雇佣者的权益,会使得他们寻找工作的难度加大
6. 低利率会刺激借贷,抑制储蓄
7. 房屋贷款泡沫
《小岛经济学》读后感(七):小岛经济学
令人心生跪感的奥地利学派著作,全书结合历史和当下时局,将美元比做“鱼邦储备券”,将现实中复杂的经理生产活动简化为捕鱼这一行为,将中国化身为岛屿中的另一个捕鱼岛-“中岛帝国”,简化了经济主体的模型,非常通俗易懂。 全文满满地对美国现行的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的嘲讽,用诙谐幽默的方式阐述了经济增长、贸易和储蓄及风险的重要性。文中的贸易模型和逻辑十分融洽,其中用另类的方式解释了为什么中国要买那么多美国国债等问题。 值得一看的经济学通俗读物。
《小岛经济学》读后感(八):批判精神
满分,本书的指导思想是 自由,独立的思考。而且勇敢而有理有据揭露他人错误和批判他人的人是值得敬佩的。没必要苛求一本书告诉我们的事是不是真的,对的,而是作者给我们的思想方式和批判精神。其实至少我们能学习一下如何去写书。(由于字数不够,书否定对经济领域的分化,强调作为一个统一的学科。肯定剩余价值理论同时,辩证地看待剥削问题,提出工具和生产力(智慧)的提升使人获得储蓄,并有能力得到(运用)货币资本(储蓄)获得更多的财富。见解颇多,值得一读。)
《小岛经济学》读后感(九):从叙述来说,这书是失败的
以鱼作比喻,演绎经济的发展和运行,这是本书最大卖点。但是一事一喻容易,要想用一条鱼成体系地比喻一整套经济学原理,显然有点捉襟见肘。所以前面轻松明快的文风,到了后来解释复杂原理时,除了名词替换外,已然味同嚼蜡,既模糊了学科应有的知识性,又失却了比喻原本的生动性,也是这书最大问题。另外,作者学派倾向太明显,喜用批判叙述,可似乎并没有对解释原理有所帮助,提出的解决方案是纯经济的、不是社会的,就权当是畅销书吸人眼球的惯用手法吧。形式有余、内容不足,三分吧。
《小岛经济学》读后感(十):2019.8.4《小岛经济学》坑填上
例子举得浅显易懂,从原始人一人打一条鱼勉强裹腹开始讲故事……抗一天饿编渔网之后一天能打两条鱼——借鱼给编渔网挨饿的人获取其完工后的双倍返还——完成口粮的储备建造自动捕鱼机解放人工——资本积累的同时开始提升生活品质——吸引更多落后民众前来移居——完善城市基本建设——产生政府、议会——生成政治把控下的经济政权…… 不错的书,我觉得这个与其说是在讲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不如说是在讲社会学。当然,从故事里隐隐约约看到些美国政权针对其本国经济操控的把戏,不禁莞尔:呵,原来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