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儿女》经典影评集
《风云儿女》是一部由许幸之执导,袁牧之 / 王人美 / 谈瑛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风云儿女》影评(一):一般般
沉沦于酒色财女性温柔乡中的有志青年,因为同志的牺牲而觉醒,决定投身于解放民族的伟大事业中…故事一般,这就是主题先行吧 然而辛白华实在是个渣男…把阿凤接过来,然后又随便把人家抛弃…富婆也好可怜,人家让你白吃白喝还带你旅游,你始终没给人家一个好脸色看过…对于这个人喜欢不起来,他的觉醒也让人感到很程序化,就知道他最终会觉醒,难以产生同情…可能历史背景不同吧,三十年代的观众看到片尾他们唱《义勇军进行曲》大概会鼓掌欢呼吧 辛白华和阿凤的情感也不明不白,他们之间哪来那么深的感情,人家把你甩掉住到富婆家去,阿凤过来找他,白华还故意和富婆秀恩爱,这种渣男 演的最好的还是谈瑛的富婆,风情万种然而情感生活空虚,妖媚但又让人心疼 镜头总是对错焦 找了半天找不到周璇在哪…那个歌舞好出戏,为什么要穿牛仔服,民国怪诞风 大概是小公司的原因吧,片尾的战争场面好假,比不上《小玩意》
要不是有国歌,这个电影绝对不会有这么多人去看…今天电影资料馆都快坐满了
《风云儿女》影评(二):聂耳的明天
1935年7月16日,23岁的聂耳在日记写到:
明天开始新计划,随时不忘的是,读书拉琴。
然而第二天, 年仅23岁的聂耳在日本神奈川县藤泽市鹄沼海滨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 。
命运总爱与你开玩笑,命运也从不与你开玩笑。
你才开始畅想美好新世界,不过那最终只是你昨晚的一场梦。如果您能多活十几年,会有多多少扣人心弦的旋律在我们的国土上飘扬。 世事本就无常,人生有谁能料?可是啊,聂先生
您可听到我们都面对国旗,高唱《义勇军进行曲》!
高唱着我们的国歌: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起来!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前进!前进、进!
《风云儿女》影评(三):《风云儿女》:原来中国银幕第一次吻戏在这里
《风云儿女》:原来中国银幕第一次吻戏在这里
首先进行道歉,前边一直强调1937年4月的沈西苓的电影《十字街头》里出现了中国银幕第一次吻戏,这里进行纠正,应该出现在1935年的,这部由许幸之导演、田汉编剧、袁牧之、王人美等主演的《风云儿女》之中。
表现民族反抗的主题是田汉这时期电影剧本创作的中心。正如中影史书上所说,田汉在30年代完成了由激进派到革命浪漫派的转变,尽管他骨子里还是有一股难以平复的激情存在,当然这点我们应该庆幸,如若不然,就不会创作出鼓舞人心的,后来成为我们国歌的《义勇军进行曲》。
电影讲述了青年知识分子辛白华得知同伴在抗战前线牺牲的消息后,猛然觉醒,从艺术和享乐的圈子里摆脱出来,走上抗战前线的故事,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剧中有一段很有趣的段落,用一篇影评的话说:“被富婆包养的文艺青年”。
影片中出现了很多新鲜的事情。那个年代的电影也总能不经意间表现旧上海的摩登之气,在电影中,那时候就可以用电话订购船票了,很是摩登。还有一点,在表现市井人物生活的时候,总离不开房租问题,原来现在的房子问题,从那时候就一直存在着了。电影中还出现了简陋的战乱、炮火的场面。
电影之外,扮演医生的配角是陆露明,真是惊艳,有点盖过女主角风头的感觉,前段时间也刚好看了她主演的1939年翻拍的电影《少奶奶的扇子》,所以对她印象深刻。
《风云儿女》影评(四):风云儿女联想开国大典
疫·强国
岁月沙漏,与书为伴。尤其是在今年新冠病毒肆虐,居家期间,在手机软件,职工书屋中浏览到了一本好书《回首开国大典》。说起开国大典,无人不知,确是不曾详情。在书中游走,我被带入其间,看到了许多未知的内情。仿佛身临其境,动荡的时局,披荆斩棘,惊心动魄,全国人民万众一心。
毛主席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新中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前冉冉升起。
人民的1949终于来了,振臂高呼,所有国人为之骄傲自豪!
当天安门前,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时候,所有人都应该知道他背后的故事。可我却很惭愧,看了书才知道升国旗的士兵是要跳过栏杆来升国旗的,并且从1949年一直跳到了1991年。对于国歌,我刚刚去补课一场迟到的电影,田汉为抗日救国而写的《风云儿女》还有聂耳那慷慨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在抬眼望,有谁会想到天空中受阅的飞机,竟然有四架是带弹的,一架飞机载1800枚弹药,低空飞过天安门城楼。翻开的历史如波涛汹涌,向我倾泻而来……,想当年天空上的一只鹰,我们杯弓蛇影。而今天,东亚雄狮的觉醒,惊叹了世界!
今年突发世之罕见的传染病,象花冠一样的病毒肆虐荆楚大地,染者万计,从雷神山,火神山,看中国效率,疫情期间生产口罩每秒1343只,这就是中国速度,无能匹敌!如总书记所说: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回看新冠节点:首发病例:2019.12.12日,检测确认2020.1.7日,确认人传人2020.1.20日。2020年4月6日早8点止,一共确诊83005例,治愈77348例,死亡3340例,治愈率高达93%左右。目前绝大部分病例是境外输入而来。我们国家遏制住了它的吞噬和蔓延,这是人民的力量,国家的力量,是强国的标志。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的速度,资源和罕见的中国办法。
中国人的方式,独领风骚。就像当年建国时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在所有公民中征稿,千人参与,这就是我们的独一无二。
放眼全球确诊病例120万之多,死亡人数6万不止,惨不忍读,我害怕正视那鲜活的生命数字的飙升。惊骇疫情在欧洲和北美洲的吞噬和泛滥。原来的强国极盛而衰了吗?对突发的疫情不知所措了,无能为力了吗?也许在这之前没有人认识到中国到底有多强大。当看到各国疫情数字在不断攀升的时候,也看到了全世界为中国之侧目。
在病毒面前真的是钟鼓馔玉不足贵,只有无冠才平安。
从大家到小家,今年春节异地上学的女儿回来,老公本命年,准备团圆畅饮。却是女儿第一时间在网上发现疫情,然后看到钟南山的权威发布。从此我们的春节就是天天上网关注武汉,关注疫情,不在想醉。在我们的小家里,还有一个有意思的事,就是除了自己上网浏览以外,还有一个每天不定时的自家发布会,交换疫情第一消息。我们关注了微信,微博,抖音,知乎,豆瓣,新闻,几乎是所有的媒体。看到口罩的紧缺,我们全家决定不多买口罩,尽量紧缩使用,不是必须出门,绝不浪费口罩。不能只为自己的的方便而浪费疫情期间的重要物资。出门卡放在那里,形同虚设,主动打电话到社区进行女儿异地回来的外来人口登记。所有的新冠素质,从我做起,从家做起。不让自己和家人有任何的不妥行为。
我们每个人的素质,就是国家的素质,民强则国强。
回看1949年的开国大典一路走来,岁月的磨难,则是给国人许多的经验和智慧。面对疫情,敬畏生命,发扬大国精神,中国又派出了医疗团队去支援国外重灾区,把自己的经验和技术分享给全世界,共同抗疫。这就是中国精神!为我中之大国的精神.点赞!!
《风云儿女》影评(五):导演说
上世纪30年代各电影公司培植的女影星中,来自明月歌舞团的几位尤其引入注目。由黎锦辉创办的这个歌舞团培养了中国最早的一批现代歌舞演员,这些演员还纷纷走上银幕,成为影星,其中的代表人物当属黎莉莉、王人美和周璇。一部《渔光曲》让观众记住了饰演渔家女“小猫,,的女演员王人美,健康活泼、青春焕发的形象一反当时充斥银幕的“病态美”。
“她的成名与不幸”王人美虽经历过两次婚姻,但遗憾的是没有留下后代。我们找到王人美生前的一位知交老友,现年83岁的吕恩女士,她是北京人艺第一版《雷雨》中繁漪的扮演者。她同王人美有着40多年的友情,从黑发走到了白发,老^动情的讲述使我们走近了银幕背后那个倔强而孤单的女人。
她就像一个女学生在30年代王人美“最红”的时候,她还不认识我,但我认识她。我那时候还是青年学生,也在上海,经常看她拍的电影。当时对于这个入印象是很深的,因为她跟当时潮流中其他女明星是迥然不同的,总觉得她和我们是一样的青年学生,非常的朴实,脸上从不施脂粉,而且经常出演善良的悲剧性人物。
抗战的时候我到了重庆,1938年在重庆的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学戏剧表演。到了1943年,我开始在重庆的戏剧舞台上演戏,那个时候人美也来到了重庆。因为大家都在一个圈子里,她那时候也在重庆演话剧,我们就认识了,但是真正成为相熟的朋友应该是在1948年左右的香港。那时候人美已经和金焰离婚了,她一个人,没有固定的职业,也没有朋友,孤孤单单的,我们就成为了好朋友。
~段悲剧婚姻王人美还在“明月歌舞团”的时候就和金焰认识了,那时金焰经常去歌舞团找她,他们两个人也是真诚地相爱的。1934年,人美刚刚20岁的时候就和金焰结婚了。在后来的几年他们生活得很幸福,两个人也都拍摄了许多电影,直到战争的爆发。
人美跟我回忆过当时的情况,抗战爆发后,她和金焰跟着一个电影商人来到了昆明,就住在那人家里。人美那时候很有骨气,并不愿依附人家总想自食其力,她又很能干,就尽可能地帮人家带孩子,照顾家务。
但是时间住久了,男主人对她不怀好意,入美觉得总是寄入篱下实在待不住,就想出去找工作。因为人美英文很好,就去了美国的一个救济总署去做打字员,后来就是因为这件事情,“文革”的时候她挨批斗很厉害。也正是那时候她和金焰的婚姻裂痕越来越大,到了无法弥合的状况。
1945年夏,两个人离婚了。金焰后来和秦怡结婚,而人美孤单单一个人,直到10年后和叶浅予结合。人美离婚后从来没有说过金焰一句不好,心底里还是很爱他的,到了晚年回忆起以前的事情还是对金焰念念不忘。
也许是因为年轻时的第一次恋爱,留在心里的是苦涩却依然美好的记忆。
“两个好人走到一起”新中国成立后,我回北京,人美去上海,和秦怡、金焰都在上海电影制片厂。后来运动一个接一个,人美那个时候心情很抑郁,非常难受。当时,周璇在发病,精神方面的病,人美和周璇在歌舞团时就是好姐妹,就很热心地去照顾她,不过她也受到了刺激,自己的精神也出现了问题。
文化部的同志见这样的状况就把人美调离上海,调到了北影,当时我和黎莉莉都在北京,觉得她一个人也真是可冷。当时上海那边的电影人也经常来北京,我们说那是“上海帮”,他们一大帮人总是热热闹闹的,人美就一个人坐着,我拉着她一起吃饭,骑自行车到外面散心。
人美和浅予两个人是我给介绍的。这对夫妻是我做的媒,也是唯一一次给人做媒。我和叶浅予是“忘年交”,我和他很熟,他离婚后单身,我们就想为他找个伴,想到了人美,但是也有担心,就是人美病过一次不能再受刺激。
后来浅予找到我说他和人美以前也认识,30年代的时候两个人都在上海,人美演戏、他画漫画,年龄大了,希望有个稳定的家。人美也同意了,结婚的时候她已经41岁了,婚后两个人到了上海,过了几年的平静日子。
到1957、1958年的时候,因为一次运动,人美又发病了,而且很厉害,后来就被送到北大医院,也吃了很多苦。“文革”来了,浅予在监狱里关了八年,但是非常的坚强。我觉得这真是两个很坚强的人碰到了一起,更是两个好人走到了一起。当然他们夫妻之间也经常拌嘴,其实是人美对浅予爱得太专、太过火了。
孤单的谢幕人美成为植物人是因为一次意外,她走路不小心摔了一跤。结果脑溢血,什么也不知道,只有呼吸。她在医院的时候我去看她,她不会说话睁着眼睛,想起三四十年代时她多么辉煌,她在《风云儿女》里唱《义勇军进行曲》,在《渔光曲》里唱那么好听的主题歌,后来这首歌在日本还被改成了交响乐。
1987年,她去世了。我们都去了,浅予没能去。1991年浅予回老家桐庐,他曾指给我看山边的一块地,说他死后要葬在这里,入美和他葬在一起,他心里面是有人美的。1995年,浅予去世前,他才跟我说人美追悼会时他突发心脏病也进了医院,医生不让他离开,他站在窗口对着八宝山的方向站了半天。想起这两个人的感情也真是善始善终。
人美晚年,出了一本自己口述、别人帮她整理的回忆录,叫做《我的成名与不幸》。回想起入美命运多舛的一生,只希望她能够在另一个地方好好的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