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时间的灰度的读后感大全
《寻找时间的灰度》是一本由安逸著作,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57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寻找时间的灰度》读后感(一):从我找到了你,到我们找到了彼此
背景设置为流感疫情之下,对于疫情期间的人情冷暖,抗疫人员的无私奉献,网络暴力和娱乐圈之混乱,在2020这样的情景下,实在是生动形象。虽然情节谈不上跌宕起伏,也和科幻搭不上边,但是真的是一个不错的故事,很好的诠释了很多人相处不久却能刻骨铭心,尤其是那句“虽然只爱了你一年,如果这一年一生都难忘就是爱了你一辈子”,对于心里有这“一年”的人来说恐怕心里会激起不少波澜吧。
《寻找时间的灰度》读后感(二):穿越时间空间的爱
在《独立思考》之中陈永明对“黑白灰”的解释是这样的——在灰色中分辨黑白,在混沌中判断是非。……世事如果老是黑白分别,做人可容易多了。但世事往往是灰色的,在暧昧的灰色世界里决定哪些较黑,哪些较白,这就是人生。
《寻找时间的灰度》读后感(三):应该抱有希望还是相信命运
因为看《信号》在前,所以可以很好的理解作者安逸的构思。这几年最热门的平行时空的话题,让这本所谓的科幻爱情小说得以脱颖而出。不过可能真的是已经过了看言情小说的年纪了,阅读过程流畅轻松,但总觉得情节节奏不够给力。由SARS而衍生出来的恐怖变异病毒,因为《釜山行》里的僵尸让人记忆深刻,本书中描写“僵尸病毒”的文字也就很轻松的在脑海中转换成了生动的画面。 这是一个封闭的循环,他们永远被困在和病毒斗争的这个时间段里,区别在于很可能他们每次实验的时间点和手法不一样,从而导致了不同的结果,同时激发了不同的病毒。但对于平行空间封闭循环,我一直都抱着悲观的态度,许多事件的顺序和结果会不同,但个体死亡的命运是不会轻易改变的。 比起希望我更相信命运。
另外,在流感季里看到这样貌似非常专业的对流感病毒的大胆预言。被害妄想症感觉又要发作了。
《寻找时间的灰度》读后感(四):《灰度》书评
之前写的书评不好,其实那不是书评,女王说的对,那是剧情梗概。剧透得…我都不忍直视了!还有很多小伙伴们没看完书,为了能让没读完的小伙伴们顺利地读完书,重新补个书评给女王大人,晒书的时候答应女王写书评,说话算话,作为真爱粉,我不能忍受自己写的那个书评。
文章文笔流畅,故事整体读起来顺畅,故事很吸引人,尤其是肆爷的职业,酷酷的个性都超吸引人。
女王的书反映现实生活问题,让我们读起来就像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样。《寻找时间的灰度》不光可以看到爱情,也看到了梦想、人性、娱乐圈、病毒、偶像等等,这些跟我们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
书中写到“梦想”,徐教授的梦想是研究出抑制病毒的疫苗,把病毒关进小黑屋,世界上没有病毒。很喜欢徐教授在追求梦想的路上的毅力、坚强还有不服输的劲儿。因为我也是追求梦想的人,徐教授追求梦想的精神值得我学习。
还有,娱乐圈和偶像,对于我们追星的人来说,是最感兴趣的话题。我觉得娱乐圈是个大染缸,绯闻的好坏直接影响明星偶像的名气,绯闻的真假往往都是我们谈论的话题,真相是什么只有明星本人清楚,而且有的真相是不能被揭露的。而在肆爷的身上都能体现出来。
女王的《灰度》真的写得超棒!值得好好品读!值得深深地体会书中的精髓!
祝《寻找时间的灰度》新书大麦!
《寻找时间的灰度》读后感(五):现言里最不耽于情爱的女主角
上部权当小说的铺垫,下部是小说的精华和高潮。
如果只着眼于上部的话,除了女主角超级犀利的科学家设定,并不算吸引人(而且并不难推理出预言家的身份),但因为下部里作者行文熟稔的节奏,使整个作品都得到了质的升华。
看完整本书,对个人印象最深刻的不是难以抗衡的时间,反而是充当了重要角色的“舆论”。尽管,男女主角对这一角色都不甚在意,但是它们的存在却无时无刻不令人注意到。舆论促使了书中几大转折点,但可能是因为情节原因吧,感觉书中的几个反转都不太能令人脑洞大开。
然后关于“时间灰度”这个梗,不算新颖,换了个名词,但文艺许多。但作者也算是玩出了一些新花样吧。
私以为,即使历史其中细节变化了,譬如沈更早地爱上了徐,譬如徐也在这一次人生中“移情别恋”,但历史的大致方向还是难以有所改变的,所以在徐和沈的“第二次人生”中,纵然他们相较之前,多出了一年的相处时间,但最后仍以一方的死亡而收场。
尾声展开的“第三次人生”里,通用流感疫苗早出现了十几年,一切前景都十分美好,可谁又知道,这一次他们是否能够改变既定的命运?
感觉把故事放在偏悲剧的时间背景里,总是更能烘托出两人之间伟大的爱情。在现代背景中,符合上述条件的,除去中东地区的战争(偏向人为),就是世界末日。毫无疑问,来势汹汹的病毒也算是末日的一种吧。
所以,当大明星身份的男主角做出自爆“无法唱歌”、自愿暴露在病毒之下的种种举动,毫无疑问,这是我十几年来看过的最伟大的明星身份的男主角。其他关于娱乐圈的情节,皆曾经看过雷同,当然,娱乐圈文也难以写出什么新意
最后说一下女主。最近一两年,感觉言情文开始喜欢了“女科学家”这一设定,而且往往都是有着徐这样的性格。不过,可能由于整本书有一般的情节都是病毒研究和娱乐圈部分,爱情描写不算过多的情况,徐知宜是小言里有史以来最能不耽于情爱的女主角,沈肆甚至成为很难得的、比女主角更早暴露出内心那点小心思的男主角,不过与性格设定也有很大关系
《寻找时间的灰度》读后感(六):爱让他们找到彼此
这半年来,疫情当下,朋友之间都会聊到“疫苗”这个话题。读《寻找时间的灰度》会有很感触。因为故事里的女主是病毒学家,她研制疫苗。这是一部爱情故事,但也是一个探讨生命的故事。
故事带着科幻的色彩。时间有了多维的交互。常理上我们认为时间非黑即白,但是有人却固执地想要寻找其中的灰度,打破时间的界限,只为寻找爱人。
故事从一封来自五十年后的预言师的神秘邮件开始,因为这神秘邮件的安排,大明星沈肆要去接近女科学家徐知宜,也就是那位高冷的病毒学家。故事的细节里,读者能读到来自病毒研究领域工作者的工作情景,徐知宜的工作室,她工作的情形都描写得真实细腻,如果对这个领域好奇的读者正好可以在书中一探究竟。
科研人员的工作是有点枯燥的,需要他们严谨,以致于徐知宜生活范围都显得那么局促,不像大明星生活在闪光灯下那般精彩。可是这冷峻严肃的工作又何尝不是另一种精彩。倘若这世间没有这样的兢兢业业的病毒学家,我们遇到的很多病毒灾难就无法抵御。所以,读者在读这个言情小说时,也会不由对病毒学家这个职业的敬佩感油然而生。
二十九岁的徐知宜是生物科学圈里的佼佼者,穿着密封的防护服在封闭的严严实实的细胞室里,培养病毒细胞,甚至会拿起一支铅笔,给试验用的小白鼠安乐死,看到这情景又觉得很残忍,读到这,我在想徐知宜是不是心理有点问题,她的学生背地里称她是“女魔女”,这样的女人能遇到好的爱情吗?
可是偏偏她还是遇到爱情了,虽然这份爱情的起端是那么地不情愿。在娱乐圈红了十四年的大明星沈肆很不甘心,但是又迫于预言师的“威胁”。他觉得自己搞不定这个“女魔头”,但事实上这个表面冷峻的女子其实内心是柔软的,她是个极其简朴的人,而且她的心中有喜欢的人,沈肆真的能走进她的心,替代那个被她喜欢的师兄吗?
有点像校园爱情,毕竟,她是一个在象牙塔试验室里成长的女子,沈肆本是自私的人,他找她是为了活下去,八十多岁的他以预言师的身份给五十年前的自己发了信,两个人的生生世世就这样缠绕在一起。时间的灰色地带,说不清道不明的时间交叉,如果未来,我们也能改变,能让信件穿越时空,那一切都会被改变。
但是当他找到她以后,他爱上了她,一切真的都变了。很有看头的一部小说,告诉你我生命值得珍惜,爱情同样需要珍惜。“她说——我会找到你!就像你找到我一样。”原来,爱上的人,都会想方设法去找回自己的爱人,不愿失去。
《寻找时间的灰度》读后感(七):寻找时间的灰度有感
读《寻找时间的灰度》有感 前几天第一次读安逸大大的小说《穿过月光之境》,喜欢大大塑造的活灵活现的人物,以及那种所处的环境下的各种迷茫无力感冒。现在用了1天半的时间又读了安逸大大早期写的小说《寻找时间的灰度》,这本小说与当下的所处的环境有非常相似的地方,故事里的一切与现实世界高度重合。今年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我们看过了生命在病毒面前是多么的脆弱,不堪一击。在病毒面前人们各种恐慌无措的心情,令人深思,经过医护人员等各方面的力量全国上下团结在一起,攻克难关,一步步控制住病毒的蔓延,让社会重新走上正轨。所以我们要珍惜当下,珍惜身边的没一个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许需要一个徐教授那样的科研工作者,敢于冒险,敢于尝试,有着超前的想法,带领人们在研究的道路上大踏步的向前,有一个质的飞跃,质的提升。徐教授的这种对待科学研究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不能仅仅拘泥于当下的问题的研究,要着眼于未来,从长远的角度看问题,从事情的根源开始解决问题。 沈肆一向以为他足够了解自己。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认为,自己想要的就是永远闪耀在聚光灯下。仅此而已。一封突如其来的五十年后的神秘邮件,令他原本的生活失去了控制,邮件中可怕的预言一一应验。他不得不“奉命”去接近一个冷峻如岩石的女人——世界首席病毒学家,徐知宜。如宿命般无助,人类的灾难正步步紧逼,一场不合时宜的爱情,亦悄然而至,与生命残酷的浩劫,跨越时空,生死对决。 《寻找时间的灰度》里面另我感触比较深的句子有许多。例如:时间非黑即白,可是有人却固执地想要寻找时间的灰度。那灰度,让所有的错过,变成了相逢。只是为了与她相遇。那灰度,让所有的‘得不到’和‘已失去’,变成了珍惜。其实,在时间无边无涯的荒野中,究竟是谁找到了谁,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们找到了彼此。人性的灰度,是夹在善恶的中间地带,一面向善,趋于光明;一面向恶,比邻黑暗。谁也猜不到,它会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选择行善,还是作恶。 作者的文笔从来没有让人失望过,大大的问色彩鲜明,对人有一股很大的冲击感。借助一个大环境,深度剖析人性的丑恶,在灾难面前,人性的弱点。这绝不仅仅是一篇简单的带有科幻色彩的描写关于徐知意与沈肆的三生三世爱情故事!现在读到《寻找时间的灰度》这本书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在如今新冠疫情这个状态下,读到安逸的这本书,让人有种不期而遇的感觉。希望新冠疫苗尽快普及,疫情防控更加完善有效。
《寻找时间的灰度》读后感(八):生命的宽度和长度
这是一本讲病毒的书,从广州开始,普通流感病毒变成可以禽传人,人传禽,人传人的超级流感病毒。在经历过新冠肺炎后,我不觉得这是一本科幻小说了,因为太真实,真实到难过。 病毒会无差别攻击人类,不会因为你是科学家、大明星、富豪就手下留情,因此病毒是我们共同的敌人。病毒很可怕又很弱小,它们无法独立存在,只能依赖宿主。安逸说病毒就像爱情,离开了人就无法存在。这个比喻太有意思了。有些人为了爱情死去活来,脱去一身皮,还要奋不顾身;有些人经历过爱情后就看淡了,有了抗体,百毒不侵。 当病毒最开始出现时,没有人知道它是什么,没有人知道怎么治疗,那就没有人管它吗?那就让那些感染者自生自灭了吗?不是的,是一批又一批医护人员挺身而出。他们知道接近感染者就是接近死神,自己随时有可能被传染从而致命,他们比任何人都知道病毒的厉害。他们也是恐惧的,也可以选择置身事外,但是他们没有,在生与死之间徘徊时,他们没有犹豫,全身心放在了心心念念的病人身上。我不由得想到了武汉,想到了那些逆行而上的身影。我的家乡也有一批这样的勇士,看到送行的视频时,我的眼泪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心里默默地对他们说:加油,一定要平安回家。 病房的暴动就是人们对病毒太害怕了,看着自己的亲人一个个倒下,看着自己的病友一个个离开,没有人能保证下一个死亡的会不会就是自己,他们把对病毒的憎恶、恐惧、怨恨,都发泄在了医护人员身上。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行动,昔日费尽心思抢救他们的医护人员成了病人的发泄口,要多么绝望,才能让踌躇满志的医护们集体罢工,都是脑海里抑制不住的恶魔。 科学家和明星对于我都是一个陌生的行业,我在小说里旁观着他们的生活。每一个光鲜亮丽的身影,背后都透露着辛酸和龌龊。徐知宜长期顶着布满血丝的眼睛,穿着极普通的衣服,还要靠药物保持清醒,在实验室不敢吃东西,不敢喝水,因为不能上厕所。娱乐圈更乱,要应付娱记偷拍,要担心你的对手给你做局,别人随时都可能爆料你的私人事情,让你的粉丝脱粉,让你遭受网暴的攻击。舆论的力量太可怕了。当他们站在领奖台上时,一个微笑就把这些伤口都抹平了。 我们现在还没有“时间灰度”,得不到的是宿命,得到的要珍惜,在时间无边无涯的荒野中,每一个擦身而过的路人都是上辈子积攒的缘分。我有幸拥有的一切,都值得好好去感受,享受生命的宽度和长度。 今天又是新年了,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但是还没有消失,还需要我们一起努力。想起去年这个时候,难忘又悲痛,愿我们再也不会“被关在笼子里”。
《寻找时间的灰度》读后感(九):《寻找时间的灰度》读后感
周末在家,闲来无事,便随手拿出了一本小说。本来是用来打发时间的,没想到却入了迷。小说的名字是《寻找时间的灰度》,是安逸小姐写的。 我个人是比较喜欢看言情小说的,然而这本书有种半科幻的感觉,本来我以为可能提不起我的兴致,没想到却越看越入迷。它主要讲的是病毒大爆发后研究病毒的故事,与我们的疫情挺相似的。 女主角徐知宜是一个拥有怪癖的天才科学家,男主角沈肆是一个特别火的巨星,这两个职业让我觉得它们就像处在两个平行线,永远不会相交。然而因为一些早有的“预谋”让本该在自己的职业上各司其职的两个人,擦出了爱的火花。 小说开始就是男主角沈肆被“预言家”威胁着去接近女主徐知宜。本来看到这里我还以为那个“预言家”是想要伤害徐知宜,后来我才知道“预言家”只是想让徐知宜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在研究出病毒抗体后不会死于心脏病。这本书有太多的转折,总是让人意想不到。 其中有过一个片段就是在病毒二次爆发的时候,身为鸡、鸭、狗、猪、鼠等身上可能带有病毒的动物被人们赶尽杀绝的时候,一个老太太用自己的善意喂一只流浪狗食物,然而在下一秒她却招来的别的人对狗狗痛下杀手,这已经是她用过往积累的善行诱杀的第五只流浪狗。书中有句话是这样写的:“人性的灰度,是夹杂着善恶的中间地带,一面向善,趋于光明;一面向恶,比邻黑暗。”就如这个老太太,在没有威胁到她或家人生命的时候,每每对流浪狗展现善意。一旦损坏了自己的利益,便能痛下杀手。人类都是趋利避害的生物,对人们有利的生物人们会竭尽全力的保护;有人们有害的人们亦会竭尽全力的破坏。 然而正中我泪点的确实肆爷为了徐知宜不会劳累过度,故意感染病毒为徐知宜提供血清。生命中能遇到这样的一个人那是有多幸运啊!只因为徐知宜劳累过度导致心脏病复发,肆爷就能用命去保护她,这得要多么深的感情才能做出来这样的事情。沈肆临死之前对徐知宜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不能再依赖药物了。你也不能死。你只有改变自己的命运,才能改变我的命运。你死我死。我死你也要活。答应我。”直到死沈肆还是想让徐知宜好好活着。 有时候我会想:如果没有“时光灰度”那么沈肆与徐知宜会怎样?会不会还是和上辈子一样。一个英年早逝,一个抱憾终生…… 我们这一辈子,遇到的人太多太多,我希望你们都能珍惜眼前人,小说中主人公后悔后还可以用“时光灰度”沟通过去与未来。我们呢?可以么?或许未来有一天可以,但现在一定不行。所以不要做可能让我们后悔的事情,抱憾终生……
《寻找时间的灰度》读后感(十):寻找时间的灰度读后感
疫情宅家期间,发现了《寻找时间的灰度》这本宝藏小说,这本书有两册,它们的封面各有一句话,分别是“时间一向黑白分明,可他为了她,他执意要找到其中的灰色地带。”和“他曾以为,他对她的爱,就像被夜裹住的光,永远都没有机会亮起来了。”嗯,就是这两句话让我对着本小说起了浓厚的兴趣,。 小说是以沈肆被“预言师”威胁着去接近徐知宜开始。在我看来后来“预言师”近似于平行时空,这个时空不能相守便在另一个时空相逢。起初对“预言师”的目的有过不少猜测,看着看着才发觉“预言师”在拯救徐知宜不让她研究出病毒抗体后死于心肌梗死。在这本书中有很多让我茅塞顿开的点,就像在病毒二次爆发时,有记者提到“僵尸病毒”,可能携带病毒的动物被人类赶尽杀绝的时候,一个老太太照常喂养那些流浪狗,待狗狗放松警惕后找人痛下杀手,至死也没想通,前一刻还含情脉脉的老人会一转眼招来恶魔。 人性的灰度,是夹着善恶的中间地带,一面向善,趋于光明;一面向恶,比邻黑暗。谁也猜不到,它会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选择行善,还是作恶。 沈肆故意感染病毒为徐知宜提供血清便于研究,“不能再依赖药物了。你也不能死,你只有改变自己的命运,才能改变我的命运。你死,我死。我死,你也要活。答应我。”这句沈肆一个字一个字缓缓说出来的话给了徐知宜力量,但这也是他对徐知宜说的最后一句。两个沈肆加在一起,总算换她活一回了。真是赚足了眼泪。一个在很长时间里,都认为自己想要的就是永远闪耀在聚光灯下,仅此而已的沈肆为了徐知宜做到了如此这般。 看完小说不经意想到,时间灰度是否可以称之为“后悔药”,没有时间灰度,沈肆和徐知宜是否还是一个英年早逝,另一个抱憾终身呢? 除了感人至深的故事,我还读到了其中关于人性的善恶以及折射出来的社会现象。现在的新冠疫情反反复复,其中的医患关系,志愿者和居民的关系,甚至一些国家舍弃老年人,让他们自愿放弃救治机会,不就如同小说中那些成为宿主的无辜动物一样被迫承受人类的暴行吗? 时间非黑即白,可是有人却固执地想要寻找其中的灰度。那灰度,让所有的错过,变成了相逢。那灰度,让所有的“得不到”和“已失去”,变成了珍惜。其实,在时间无际无涯的荒野中,究竟是谁找到了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找到了彼此。双向的奔赴和珍惜更有意义,沈肆和徐知宜的故事未完待续… 在微博看到,《寻找时间的灰度》的作者安逸讲到,“我无比希望现实世界里也有一个徐知宜教授,带领我们走出黑暗,让人性的光芒跨越人性的灰度,照亮希望!”期待作者带来更多好作品,也祈祷疫情早日被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