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杨氏里村心得
在出发前,因为从来没有来过也没听说过,所以通过百度粗略了解了一下这个村子。这是距离我们所在地比较远的一个村子,本以为会很荒凉,但来到这里还是令我大吃一惊。穿过宏伟大气的村牌,我们便走进了杨赤里村。红砖白边是整个建筑的整体构造,独具东方气息又带有现代元素的风格一下就吸引了我的眼球。正中央的大石上刻着“瑚琳赤里村”这几个大字,这是一个超越我平常认知的一个村子。一开始我以为这些雄伟的建筑都是村集体建造的,因为文化楼的占地面积非常大,大到站在门口基本上就只能看到文化楼,看不到村民到底住在哪。于是,我们首先便参观了文化楼。通过游览了整个文化楼后,我觉得这条村子的文化氛围是很浓重的,相关人士非常注重文化的培养。墙上到处都是一些诗词、二十四孝图、家规祖训。在这里我还认识了杨时这位古代的伟人,他们这个村子是有很深的历史渊源的,从古至今有很多的名人便是出自这里。如此种种,无不令我咋舌。在这里我学到了很多自己原先不知道的事情,而且视野也得到了开阔。同时,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如果要振兴一条村子必先要新其思想观念,物质基础还归次要。没有想要改变的想法,再强的经济也拯救不了贫穷。了解到这条村子的这些建筑都是大老板出钱统一建造的,我不禁感叹于他的远见。他把村里的主要设施都用来培养村子里的文化氛围,没有非常奢华的享受类设施,只有古色古香的凉亭、他从前的旧居、风能和太阳能结合的发电装置、绿化、便利的村路和楼房。把整个村子都改旧换新是件耗时耗力耗钱的事,但他就这么做成了。在远处的凉亭看着整个村子的风貌,如果你不说这是山村,还会以为是哪个山清水秀的别墅区呢。
他的所做作为不正是先富带动后富的典型案例么?如果说有人对“先富带动后富”有所怀疑,那么杨赤里村便是最好的例子,先富的人不会忘记从前的艰苦,也不会忘了与自己一起走过艰难的乡亲父老们,先富带动后富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正确路子,互帮互助才能一起走向繁荣富强。通过对卖药老爷爷的采访我们了解到,即使村里每人的老房子都能免费改建成我们所见到的别墅,但人们依然没有选择坐享其成,而是靠自己的力量去生活。老爷爷即使岁数大了,也坚持每天早上早早地采药、切药、问诊治病。老爷爷还向我们展示了他自己种的药材、茶叶和辣椒。在走访的路上我们还有幸遇到了同样来参观的党员小组,他们是小学教师过来进行党史教育的学习。我们互相交流了有关党史的知识,并拍照留念。他们佩戴党徽,手党旗的身影,令我肃然起敬。党,在我心中一直是高大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形象。而党的成就离不开每一位无私奉献鞠躬尽瘁的党员、党员干部……正是因为他们永远守护在我们前面,我们才能平安健康、幸福快乐。感谢每一位党员的努力,让我们一起拥抱祖国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