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近日,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坚持党管人才,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为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好人才基础。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事实上,不管是硬实力还是软实力,其归根到底还是要靠人才的实力。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就和经验表明,只有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大力培养造就一支能够站在世界科技前沿、勇于开拓创新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为科技创新提供强大智慧源泉,为事业发展提供强大人才支持。事实一再证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兴旺发达,真正强大起来,关键在人才。占领人才高地,涵养好人才“蓄水池”,才能铺就强国之路。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的特征和作用更加明显”,如果说物质资源越用越少,那么人才资源则会因为聚合而产生“1+1>2”的化学反应。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截至2020年,我国技能劳动者超过2亿人,高技能人才超过5000万人,成为全球规模最宏大、门类最齐全的人才资源大国。
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面对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加快建立人才资源竞争优势,比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如何从“人才大国”向“人才强国”迈进?既要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也要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弘扬科学家精神。
“用人主体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服务意识和保障能力,建立有效的自我约束和外部监督机制,确保下放的权限接得住、用得好。用人单位要切实履行好主体责任,用不好授权、履责不到位的要问责。”从某种层面上来看,这也是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的一次深度改革,也正说明,在人才培养上下了“硬功夫”。
值得一提的是,从“人才大国”向“人才强国”迈进,要把培养造就青年人才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这就需要关心青年人才培养,大力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观念,不拘一格、广纳群贤,在实践中发现人才、培育人才、锻炼人才、使用人才、成就人才,在全社会形成爱护青年、关心青年和鼓励青年成才、支持青年干事业的良好氛围。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广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打造大批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下大气力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用人才铺就“强国路”,我们在这条路上昂首阔步,一往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