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时宜的广场舞
《快乐的知识》,不一定就能我们带来快乐——尽管它是“超人”尼采所著!毕竟,读他的书的我们,毕竟不是超人罢;否则,不是你或我,虔诚地捧读尼采——而是尼采反过来读你我的书了——呵呵,如果可能的话,还得加上时空的穿越……
与这同理的是,心灵鸡汤。心灵鸡汤的反滥之愈演愈烈,以至于浑浊——那还是鸡汤吗;且还要冠之以“心灵”!最初的我,读到这类的文章,着实是有一些的感应的吧:哦,确实触动了我些许的情愫;但,见得多了,终究是会眼倦了的;再过之,便是愤愤不平了。不是嘛?
再叩人心扉的的情节,总有高潮退去;再激荡人心的演说,必须有嘎然而止的一瞬——哪怕是掌声雷动!唐诗宋辞,乃至元曲,现代的文人还会去作它吗?它们是中华文明的熣灿明珠,登峰造极——也就是说,当下的写者,可以休矣;班门弄斧,是要闹笑话滴!
鼓噪情愫的心灵鸡汤,在我的记忆中,也有几十个年头了吧?它们嘣出来的时候,确实是属于“闪亮登场”!文化沙漠时代,流行歌曲确实震撼了年青人的心灵,以至于盛行起争论来(印象中我记得)——流行的就一定是好的吗?那流行感冒如何——那样的话题来?
那时的我,又是怎么想的呢?好听就是了罢——必竟年轻哦。也就是在这样的岁月蹉跎中,所谓的心灵鸡汤的文字,成了年青人的“文化大餐”!捧一份《读者文摘》在街溜跶,或许是一幅让人欣赏的图画呢!不瞒您说,我的抽屉的最低层处,有好本《读者》呢——其中还有一本厚厚的合订本,页面都泛黄了耶(由”读者文摘“至”读者“这当中还有一段故事呢)!
鼓噪情愫的心灵鸡汤,其本身并没有什么是与非;人们将它们捧为心灵鸡汤,也并无什么不妥。我一而再的戏说之,也没有什么别的企图罢。毕竟,呈“核裂变”式增长的心灵鸡汤文章,或许是一声”市场经济“所决定的?
我的意思罢,说穿了也就二:无穷反复的心灵鸡汤,还能炖出新奇的味儿吗?唐诗的几个大家的诗作,也就是三四岁小孩子的”功课“罢了——宋辞的诵读,其实还要有韵味呢!再者,着迷于其中,不跳出这个”圈“外,终究是成就了”井底之蛙“那样的故事罢了——这样的状况似乎更令人担忧?
譬如新冠重”燃“下的中老年人的广场舞,或清晨或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