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家乡节日的进今与昔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家乡节日的进今与昔

2021-12-16 10:27:29 作者:骑驴流浪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家乡节日的进今与昔

  家乡节日的今与西

  说起节日,据说起源秦,兴起于汉,到魏晋南北朝就逐步完善了。有时候,那些动物,像牛啊,羊啊,兔啊,还要撒欢,尥蹶子,释放身体里的能量,何况终日忙碌的人呢?人也要释放压力,亲人团聚,庆贺,调节生活,要日子有盼头,我想,这时候节日就应运而生了。

  家乡的节日有春节,一年开头的第一天,大年初一。随后是这个月的十五日,正月十五节,元宵节,也叫小年。随后有清明节、端午节、六月初一节、八月十五中秋节、冬至节、腊八节,俗话说:“腊八扎花,祭灶年下,”这一年也就到头了。

  春节

  新年,大年初一起五更,下饺子放鞭炮。那时候是吃不上白面饺子的,包饺子有时候用杂面,有使用红薯片面。当时村子里曾发生过一件事,不妨说一说。一家人有一个小孩,身体一直不好,营养不良。除夕的傍晚包饺子时,妈妈和了鸡蛋大小的一块白面,包了一碗白面饺子。起五更和黑面饺子一起下了锅。盛碗时,由于点的是煤油灯,再加上腾腾的蒸汽,看不清,把一个白面饺子盛到了公公碗里。公公吃饺子时,发现自己碗里只有一个白面的,便疑心一家人都是白面的,只给他一人包了一碗黑面的。就用一根线把那个白面饺子穿起来,挂在门头上,以此对儿子媳妇提出抗议。村子里来拜年的人看到了,都忍不住暗笑,心说这老头也真会折腾。这说明那时候的人穷到了什么程度,大年初一连一碗白面饺子都吃不上!饺子煮熟,盛上碗,一家人并不能吃,有主妇先端起一碗,到大门前倒地上一些说:门神吃。再到天井里倒地上一些说,老天爷吃。最后倒到灶下,说:老灶爷就锅吃。这叫“浇天。”“浇天”之后,还不能吃,要端起一碗碗的送。有时还要带上几个馒头和菜馍,送遍一条街。晚辈孝敬长辈要送,长辈疼爱晚辈也要送。送饺子不说送饺子,说我给“什么什么”拜年来了。儿子和老子吵架,老子常常会骂:养活你这不孝的儿子!大年初一吃你一碗饺子没?

  亲族街坊大年初一拜完年,初二日就开始走亲戚了。第一是闺女走娘家,也可以说是孩子走姥姥家,然后走姑姑家,姨姨家,朋友家。带什么礼物呢?按那时候的话说是“㧟馒头篮子,”竹篮子或其他什么篮子里装上白面馒头,上边放两封点心,用毛巾盖严,扛着或㧟着走亲戚。到了亲戚家,亲戚自然要热情招待,孩子到姥姥家,姥姥舅舅还要给压岁钱。家家户户都要互相走亲戚,这样往往一直持续到初五六。有的人家有七大妗子八大姨,亲戚多,走亲戚走到了初七八。至今还流传着这样的说法,“拜节拜到初七八,蚀气豆腐老豆芽。”主人家节日里给客人准备的菜肴都吃完了,只能用发霉的豆腐和老去的豆芽来招待。

  现在,春节还是照样过。贴春联,大年初一起早下饺子放鞭炮,走亲戚,还一样。但有的地方就不同了,发生了翻天地覆地变化。人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平时都忙着为财富奔波,压力大,难得有闲暇,新年到,正好休息放松一下。所以,守岁啊,起五更啊,满大街跑着拜年啊,这些基本上都看不到了。有的连精彩的“春晚”节目都看不完,就提前休息了。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㧟馒头篮子”走亲戚,也早日成为历史。天天都是白面馒头,白面饺子也成了家常便饭,比那时的黑面馍和黑面饺子还要丰盛,你拿它走亲戚,拿它去送人,谁稀罕?现在走亲戚拿礼品,都是“正经的礼品,”成箱成件。所以,春节,超市的生意特别火。年前,他们把货物堆积得像小山。春节,货物摆在当街,一街两行,任顾客挑选。

  以后,人们的物质生活还要一天天富裕,未来的春节该是一个什么样子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