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家乡的腊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家乡的腊肉

2021-12-20 11:15:08 作者:唐高翔 来源:方水水.推荐 阅读:载入中…

家乡的腊肉

  又快到冬日,到了农村腊肉烘烤的季节,笔者来到零陵乡下农村,看到乡亲们的火炉上的横梁上烘烤的腊肉,就让我情不自禁想起儿时家乡烘烤的腊肉,昔日的往事一幕幕呈现在眼前……

  记得儿时,时令到了农历12月中下旬,村里就杀年猪了,在那缺衣少食、经济匮乏的年代,家里杀一头年猪是孩子们期盼很久的大喜事、大乐事。记得儿时,家里杀年猪时,父母亲要我们提前告诉爷爷奶奶,并把外公外婆接来,一起吃“血汤”。血汤就是用猪肉(多是猪脑壳肉)和着血在火炉上煮起吃。血汤吃过以后,父母亲还挑一些好的肉分别送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感谢他们生育养育之情。 那时,农村没有冰箱冰柜,甚至连电都没有,对于剩下的猪肉基本都烘烤成腊肉。

  记得儿时农村烘腊肉时,父母亲享受着丰收的喜悦,心里头非常高兴,父亲吸着旱烟,面带着微笑,用刀子把猪身下成几大块,再将几大块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父亲细致又认真如庖丁解牛,似妇女绣花。母亲则为每小块腊肉抹上盐后,将之小心翼翼放在缸里,倒些米酒,然后反复揉捏,使盐水渗透到肉中,我们兄弟姐妹围在傍边看着,幸福在屋子里蔓延。过1一2天后,父亲将盐水浸泡后的肉拿出来,用刀将一块块肉穿一个小孔,然后用棕叶系着,悬挂在竹杆上凉晒,吹出肉上的水份,再放在火炉上的横梁烘烤。

  在儿时家乡农村,没有煤也没有电,家家户户烧的是木柴,木火烘烤腊肉最好不过。但是木柴特别是荆棘、树叶等灌木和乔木的枝叶燃烧会产生大量焰雾会将腊肉薰黑,甚至那上窜的火苗还会接上腊肉烘烤滴下的油连着把腊肉烧焦。因此,农村烘烤腊肉时,腊肉离火炉的距离都较远,还得守着。记得儿时,有一年,村里的一户乡亲因为腊肉离炉火太近,家人有事出去了,那炉中燃烧的火焰连着架上的腊肉引发了火灾。

  家乡的腊肉一直挂在火炉上,日积月累,腊肉经过火焰的薰烤颜色由白变黄再变黑,形态也不断的浓缩,由大变小。吃腊肉时,将其取下,用水多次清洗。家乡的腊肉由于本质好,猪是吃百草养成,虽然表面不好看,但无论是炒着还是用火锅煮着都特别好吃,它熏香扑鼻,腊味醇厚,且肥而不腻,瘦不塞牙。闻一下,有淡淡香味和辣味沁入心扉,咬下去,一阵微微的辣味在你口中久久回荡,让你吃了还想吃,念念不忘!

  腊肉好吃,但由于稀少(一般也就几十斤),在那贫穷困难的年代,除了家里来了客人、节日或家里人实在劳碌辛苦了,煮点吃下,平常是母亲是舍不得煮起吃的,腊肉挂在火炉上对儿时我们来说也只是一种奢求和无限的向往……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北风呼啸,雪花纷飞的夜晚,客人到来,父亲从炉上取下一块腊肉,放些水,做一个火锅,拌一些萝卜、白菜,饮几杯米酒就是最好的待客之道,我们也可以沾客人之光吃一两块腊肉(母亲经常再三叮嘱我们夹一块就算了,要留给客人吃)。而在“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忙碌的四月,餐桌上有一碗放几片腊肉和着大量大头菜的菜就是最美的佳肴,让我艳羡不已,做事的劲头也是倍增。

  我兄弟姐妹多,平时免不了争吵打闹,经常不是弄得这个哭就是那个哭,但止住哭声的灵丹妙药就是母亲说一句,别哭了,等下我煮腊肉吃,哭的兄弟姐妹马上就破涕而笑…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觉一幌已是三十多年,三十年过去,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早已驾鹤西去,父母也离开了人间,兄弟姐妹各奔东西。父母亲离去后,家里早已没有烟火味,哪里还有腊肉,儿时家乡的腊肉也早已成为永恒的记忆,但它却刻在我心里,永远难忘!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家乡的腊肉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