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中国诗词意象之千古明月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中国诗词意象之千古明月

2022-02-08 19:10:59 作者:春水煎茶 来源:春水煎茶推荐 阅读:载入中…

中国诗词意象之千古明月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材内容来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课后题

  教材内容:《古诗四首》

  课时:1课时

  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

  设计者: 晨阳路学校 赵艳娜

  课标要求:朗诵诗歌,想象诗中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课标细化:理解古诗中意象和情感的联系,解月这种意象在古诗中的作用

  教材分析:历代诗人对月亮都有一种独特的情感,咏月的诗文也因历代文人墨客的情有独钟而在璀璨的文学星空中割据了一片蔚为壮观的领地,并盛开出一朵朵绚丽的奇葩。本文从中学语文教学的角度浅要品谈一下古代文人咏月诗中所蕴含的某些情结。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在赏析诗文上还不够成熟,需要引导,积累。我国是诗的国度,中华文明史册上优秀的诗歌,灿若繁星诵读古代优秀诗歌可以让我们心灵得到滋润和净化情感变得丰富,从而激发起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学习目标:1、理解古诗中意象和情感的联系。

  2、解月这种意象在古诗中的作用。(重难点)

  课型:新授课

  评价任务:

  通过课堂讨论,让学生能深刻理解月亮这一意象。

  学习过程:

  导入:

  翻阅我国古代的诗集,我们可以清楚的发现历代诗人对月亮都有一种独特的情感。他们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得失成败、相思情愁溶进月光里,注入明月中,从而使月亮这一无生命的事物变成了情感的载体,释怀的媒介,成为一种意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中国古代诗歌意象之千古明月

  新授:

  一、意象。“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象”是指诗人感受到的客观物象,“意象”即意中之象,指诗歌中融入了诗人情思,寄托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

  二、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常见意象

  忧愁类意象 :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的客观物象。例如梧桐、杜鹃、流水、蝉、笛等。

  思念类意象 :抒发思乡怀人的情感或离愁别绪的物象。 例如月亮、杨柳、长亭、南浦、鸿雁、浮云等。

  爱情类意象 :表达爱恋、相思之情的物象 。红豆、莲、鸳鸯等。

  节操类意象:表现高尚品质的物象。例如梅、菊、竹、松、冰雪等。

  三、讨论交流:

  提到月亮直觉的想到了什么?

  教师总结:

  (一)以月喻人,歌咏恋情

  学名———太阴 象征女性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诗经·陈风·月出》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韦庄

  (二)借月抒发吊古伤今之情

  “青天明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李白《把酒问月》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 《水调歌头》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李白《把酒问月》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四、合作探究:

  月亮与太阳有什么不同?这种不同又赋予月亮怎样的深意?

  教师总结:

  (三)以月映人心,烘托澄澈情怀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 花未全开月未圆 ” ——佛语

  “天边一钩残月带三星”——宋词

  (四)以月寄托思乡之情,抒发怀人之感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杜甫《月夜寄舍弟》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五、作业布置:

  古诗中借月抒发思乡怀人之情的诗句还有很多,课外再搜集一些,并说出所表达的情感。

  六、板书设计:

  千 以月寄托思乡之情,抒发怀人之感

  古 借月抒发吊古伤今之情 意象

  明 以月映人心,烘托澄澈情怀

  月 以月寄托思乡之情,抒发怀人之感

  七、课后反思: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