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讲故事的故事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讲故事的故事读后感锦集

2022-04-25 00:4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讲故事的故事读后感锦集

  《讲故事的故事》是一本由王倞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讲故事的故事》读后感(一):《讲故事的故事》:好玩,新鲜,大杂烩!

  能为自己的孩子编故事、讲故事的家长是令人佩服的,不单是对孩子的爱,还有那充沛的想象力和阅读量。

  这本书来自“爸爸写给女儿的故事”,组合成为这一本书,成为“不一样的儿童文学”。作为“楔子”的《讲故事的故事》就极为有趣,说是一个不会讲故事的爸爸被七个孩子包围要求讲各种各样的故事,超级英雄、公主、恐龙、巫师、僵尸……就是一个大杂烩,真难想象这样的故事会是怎样。但正好,有位人工智能科学家发明的自动写故事机解决了编故事、讲故事的难题。孩子们围着故事机一直听一直听,然后,爸爸发现自己变孤单了。为了夺回孩子们的关注,爸爸开始为孩子讲故事了。

  本书总共包括三个部分(篇)和一个尾声,共20个故事(不算《讲故事的故事》的话),每个故事的标题都是以“……的故事”构成。第一篇“神奇的事情在发生”包括七个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是独立成篇;第二篇“谁来大战僵尸”包括六个故事,是六个相互联系的故事,其中五个故事的标题带有“僵尸”二字;第三篇“故事之外还有故事”包括六个故事,也是相互独立的,但是最后一个故事却是与前面“僵尸”的故事有关系。尾声只包括一个故事,但是有着“套娃”的巧妙结构,想象力爆炸。

  读罢全书,我发现“讲故事的故事”有那么几个特点:

  第一, 与时俱进。

  故事一开始,就有“人工智能”出现,在之后的《自动喂食机的故事》、《科学家兄弟的故事》都有出现“人工智能”。一种技术类(或理论类)的新鲜事物出现在童话中,并且这一新鲜事物本身还有着强大的潜力,就更能在童话中发挥想象力的作用,并且又能在想象中让孩子感到一抹“现实”,感到亲切。

  另一种“与时俱进”就是“疫情”的反映,比如《动物飞起来的故事》就讲到了“传染病”,唯独强壮的狮子自持强壮,得了病之后还不戴口罩,最后酝酿了一个大大大喷嚏,把其他戴口罩的动物都吹上天了。

  接着是“语言”的与时俱进,里面的用语有些生活化,比如《老大爷街的故事》,里面一些孩子挑衅一位老大爷,“第二批小孩的嘴皮子一个比一个利索,每分钟能说好几百个字,对着老大爷一通猛唱……第三批孩子说着,用手里的工具在铁丝网外的空地上理出一块光滑的地面,然后搭配着哟哟哟的说唱音乐,跳起舞来。”这里对说唱的描述写得极为生动又“热闹”,尤其那个“猛”字。还有诸如“粉丝”“水遁”这样的用词,既然利于表达又生动,孩子也懂,那就是可以使用的。

  最后就是对“故事”的与时俱进了,这点可以和另一个“互文”的特点结合起来说。这本书除了因为事物、语言与时俱进而有新鲜感,另一个就是对熟悉的人物在不同的故事登场而来的新鲜感。比如《自动喂食机的故事》出现了罗密欧与朱丽叶,比如《王子和僵尸的故事》出现了白雪公主、睡美人、灰姑娘、小美人鱼和天鹅公主,又比如,在《棒呆和棒呆弟弟的故事(三则)》的第三则《棒呆弟弟的故事》中出现了《变形金刚》、《博物馆奇妙夜》、《冰雪奇缘》、《超级飞侠》、《超人总动员》……就像是一个影单,直到最后出现了《哪吒之魔童降世》这一“新”故事为止,这里面的人物聚集在一块保护地球,真是个超级大派对了。

  串起不同故事组合成一个故事显然是作者的拿手好戏。除了《王子和僵尸的故事》,还有《龙的故事》,将“画蛇添足”、“画龙点睛”以及“叶公好龙”组合在了一起,也是极有趣的。

  另外,除却“互文”元素十足的故事,也有几个故事饱含深意,比如《芭蕾舞团的故事》、《咖啡杯的故事》、《养羊女王的故事》等,这些故事都在第一篇“神奇的事情在发生”中。看后我就想,作者不仅能让童话“好玩”,还能让童话有“现实隐喻”,相信让孩子开怀大笑的同时,也能留一点反思现实的种子给孩子。

  《讲故事的故事》读后感(二):讲故事只能找故事机?那孩子会叫故事机爸爸妈妈的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故事。也许你会给孩子买书看故事,也许你会给孩子用任何电子产品放故事。但是真正的能够跟孩子们亲子交流的,还是你给孩子们讲故事,不信你来看。 有这样一个爸爸,家有女儿,应女儿的要求给他讲故事。这种情况,相信大家都能有。小孩子在想要探索这个世界的时候,就会缠着自己的爸爸妈妈。可是有的爸爸妈妈工作比较忙,也可能忽略了孩子这方面的需求。

  而这个爸爸,在给孩子讲故事的过程当中。居然写出了一本书。爸爸说不会讲故事,女儿不依,那么就编出了这本《讲故事的故事》,这个爸爸就是王倞。  说起这本故事书的故事啊,真是让人意想不到。但恰恰就是这种意想不到,却让人欲罢不能得继续看下去。  一起来看看这个故事吧 大家都知道给小孩子喂饭,是一个让人很苦恼的事情。爸爸想了一个办法,发明一个喂食机器人,这个机器人啊,可以根据孩子嘴巴的高度。自动去定位,当小孩张开嘴的时候,自动喂食机就把好吃的送进孩子的嘴巴。

  有趣的是速度不快也不慢,力度不大也不小,刚刚好。这样一个自动喂食机很神奇吧。之后呢,有一个人把自动喂食机带走了,他居然要教会这个自动喂食机一个不好的功能,就是下毒药。  罗密欧与朱丽叶你知道吧?他们因为不能够在一起,相继离世,而送他们走的,居然就是自动喂食机。在两个家族看到这伤心的一幕后,决定冰释前嫌,就是遗憾了这两个相爱的人。 而这个时候,罗密欧与朱丽叶居然依次醒来了。原来呀,反转在这里。自动喂食机说,我是一个智能喂食机,有更高级的思考能力,下毒药可不行。

  所有人都知道了自动喂食机的智慧。拥有优秀的品质,才是最宝贵的智能。 这才是第一篇故事,后面还有很多故事。每一个都让人流连忘返。对于孩子们来说,爸爸妈妈给他们讲故事,本身就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更何况讲的是这么有趣的故事呢! 

  时代在变换,岁月在变迁。给孩子故事不只是丑小鸭,三只小猪那些。孩子们需要更加与时俱进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可以自己来进行创造。如同这个爸爸给女儿讲故事一样。把那些曾经熟悉的故事角色,重新组合。  《讲故事的故事》让我们知道了故事,原来可以这样讲。好玩又有趣,还可以有充满现实隐喻。让孩子们知道故事的同时,还能够学习到很多有用的生活哲理,并且一点也不说教。 给每一个孩子一双想象的翅膀吧!让他们能够在故事的世界里翱翔。 

  《讲故事的故事》读后感(三):学会混搭编故事,做个快乐的家长

  《讲故事的故事》

  读之前一定要看一看《自序》,那是整本书的魂灵所在。 一个当爸爸的人为了摆脱孩子们对自己不停的纠缠,找朋友帮自己设计了一个可以帮自己给孩子们讲故事的智能机器,由于孩子们对这个讲故事的需求越来越高,这个机器出了好多个新的版本,最后终于可以替代爸爸了,可是爸爸这个时候才觉得,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是最快乐的时光,他不想被机器剥夺自己的快乐。

  他希望天下的父母都能够认真地陪伴孩子,那不仅是给孩子最好的童年礼物,也是对自己的最大褒奖。 其实,再好的人工智能也比不过家人的真正陪伴,注意哦,是陪伴而不是陪着,只把肉体放在孩子身边是远远不够的,你得把精神放过去。

  这本书就是这位爸爸王倞陪伴自己女儿过程的一个忠实记录。女儿特别爱听故事,于是爸爸就竭尽全力给她讲,当不能满足女儿的时候就编。 这本书里的故事天马行空,想象力几乎不受拘束,读起来特别有味道。你甚至能从每一个故事去反推孩子对父亲的要求,能感受到那不断增加的情节里面有孩子的不停推动。 最明显的可能就是《芭蕾舞团的故事》。这故事一听就是《天鹅湖》的衍生品,你甚至可以脑补当初这位父亲讲这个故事的时候,估计孩子一直在追问:后来呢?后来呢?后来呢?于是这个父亲就不停地在这个故事中增加新的元素以满足女儿的需要,于是,群众演员来了,导演来了,交响乐团来了,灯光师来了,大家热热闹闹快快乐乐地为同一件事情而忙碌,我们能感到父亲的竭尽全力,也能感到孩子的不停要求,这种环节对于每一个曾经给自己家小孩讲过故事的人来说,是多么熟悉呀…… 在把这位父亲给女儿讲的故事讲给你自己家的宝宝的时候,你也可以和孩子来一个亲子互动,你们可以继续着这个父亲的故事,往后继续编,一定会乐趣无穷的。 当然你们更可以仿照这位父亲的思路,给自己熟悉的故事加上自己喜欢的元素。比如罗密欧和朱丽叶可以加上“自动喂食机”,比如植物大战僵尸里的僵尸可以配上美人鱼……

  我们大家熟悉的作者三毛在游学的时候就曾经干过这样的混搭,她在后期散文集《闹学记》里有一篇《如果教室像游乐场》,里面就有自己和同学对名著的各种改造,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和这一本书放到一起来看。学会了这样本事,不仅可以娱乐孩子,还可以娱乐自己。

  当然你更可以跳出名著的圈子,把自己手头的熟悉元素和孩子的要求或者你对孩子的要求任意组合,去创造一个只属于你们的世界。比如《“不知道”小孩的故事》,你就能明显地看出来作者家的小孩特别喜欢说“不知道”,给父母造成很多困扰,于是父母就编了这个故事给她,希望小宝宝能明确告诉大人自己的喜好。作者说这本书里有一篇作品是自己的妻子编的,让读者来猜一猜,我猜是这一篇,不知道对不对。

  《讲故事的故事》读后感(四):跳出爱与纠缠的圈子,让故事更像故事

  跳出只讲故事的窠臼,让故事更像故事

  作为人类进步的阶梯,名著阅读是每一个孩子认识这个世界的时候必然的步骤,在不同的年代,我们对待书籍有不同的态度。但是对待孩子的阅读,却是出乎意料的一致,几乎每一个父母都是从故事开始给自己的孩子以阅读的启蒙。这是几乎人类阅读的基本特点,但是像《讲故事的故事》自序里面所说,一个爸爸为了摆脱给孩子讲故事的纠缠和无奈,所以自己和朋友合作,设计了一个讲故事的智能机器人,这就带有一点科幻的色彩了。

  看到这里,你是否觉得《讲故事的故事》其实就是一本鸡汤书籍?其实不是,因为这本书还带有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东西——故事新编。一个社会人又兼职爸爸的王倞,为了陪伴自己女儿,于是决定以故事的方式来讲述,在讲述的过程他充分利用了自己与孩子的想象力,对经典的作品做了全新的解读,并且将之会中成了一个忠实记录。一个和其他孩子一样特别爱听故事的女儿,一个宠溺女儿想要陪伴孩子成长的爸爸竭尽全力搜肠刮肚地讲故事,最后发现给她讲已经不能满足女儿的求知欲了,所以在必要的时候就开始在原作基础上现编。想想都觉得有趣。

  故事的核心,虽然还是关于和孩子一起分享的快乐,但却是借助故事的改编来呈现的。这就有点莫名奇妙了。然而继续读《讲故事的故事》,你又可以发现,其实王倞在讲完故事之后,其实是希望全天下为人父母者都能够在自己的生活之外,找到自己的孩子的亮点,在生活中可以认真地去陪伴孩子,或者阅读,或者玩耍,因为书籍里给予的力量,不仅仅是在和孩子还可以亲近的时候,给予孩子的最好的非物质的童年礼物,也孩子的童心,其实也是对自己生活在大人世界里的最大褒奖。

  《讲故事的故事》这本书里真正让人深有感触的,其实是故事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孩子童真,没有大人世界的约束,所以他们的想象力几乎没有任何特别的拘束,读起来你会发现,原来这个世界并不是我们所认知的这样,重新审视大人世界就觉得特别有味道。甚至,只要你愿意,你都可以从每一个故事去反推,看看孩子对大人的期许是什么,他们提出的要求为什么这么稀奇古怪,为什么这些不断增加甚至脱离原来情节的故事可以让人读得津津有味,我想,故事的情节里面必然有孩子天真心灵的不停推动,才有了这么古灵精怪的想象和叙述。

  讲故事嘛,当然是可以随心所欲的,只要你愿意,你甚至可以以跳出名著的圈子为自己的目标,将熟悉的那些故事完整地颠覆掉,或者把自己脑海里或者手头上那些非常熟悉的生活元素和孩子的要求结合起来,或者,可以更好的开发孩子的大脑,或者,你可以根据孩子的要求提炼出对应的元素,可以任意组合也可以随意幻想,只要你可以去创造一个只属你和孩子的童话世界,那就足够了。像可爱的《芭蕾舞团的故事》,这个名字是不是你只要看一下,就知道这个故事和《天鹅湖》里面的天鹅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呢?很明显,这是舞蹈之外的文艺衍生品,我们完全可以看到当时的场景,也可以看到怎么给孩子讲故事。我们能感到的不仅仅只是“脑洞”,还有一个父亲竭尽全力在把故事讲好的努力,当然,也能在故事的讲述中感到孩子的要求在这里不断呈现。

  然后你就发现,原来,《讲故事的故事》可以这么有趣,一个父亲为了满足女儿听故事的欲望而不断增加新的故事元素,好了,需要群众演员,群众演员来了;但是还是太不够了,需要一个人指挥全局,于是,导演来了。可是还不够热闹呀,那就让周围热闹一点吧,交响乐团来了,紧接着灯光师也来到了现场,大家快快乐乐地为了一件事情而忙碌着……

  读书,可以读出一种快乐和忙碌的感觉,也真的是让人喜悦了,希望你也能在这本书里读出生活的热闹和快乐。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