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30周年纪念版)读后感1000字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30周年纪念版)》是一本由著作,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30周年纪念版)》读后感(一):效能(而不是效率)
很早以前看到这本书的书名,“高效能”,误以为是如何成为一个高效率的人,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的书,读了第一章才发现原来这是一本教我们如何做人的书
此前在读《掌控习惯》(atomic habits)的时候第一章就花了很大的篇幅讲到了养成习惯和丢弃坏习惯的首要事物是改变自己,而本书在开篇也强调由内而外改变的重要性。要以原则为中心,掌控事物,而不是被外界琐事压倒而只能被生活“安排”
紧接而来的就是关于“思维定势(paradigm)”的概念引入,的确如此我本身也体会过类似的情形,以前在读到鲁迅所写的“从来如此,便对吗?”的时候深有感触,不仅仅是生活中一些教条化的规则与我们潜意识中形成的惯例。思维定势几乎无处不在,生活总是平淡而又重复的,20年初疫情最严重的时期,常常听到有人抱怨每天生活有多无聊枯燥,做着同样的事情甚至吃着相同的一天三餐。在那个时候我就有尝试想过这么一整块的空闲时间,可以干太多事情了,比如一家人一起做一顿晚餐,留下纪念性的照片;去看一部收藏了好久却没有看的电影;尝试一整天脱离网络,捧上一本书读下去;又或是戴上耳机细细的听音乐;生活中能够治愈我们的有东西太多太多,然而大多数人却没有意识到,更多的是抱怨社会和环境,正如书中所说的“犬儒文化”。
这里我想到了书里写到的“个人精神重建”的场景,来到幼年时最喜爱的地点度过一天假,但禁止说话、阅读、写作或收音机,——仔细聆听——设法回头——检讨动机——把忧愁埋进沙子里
下次再有emo的时候,可以尝试这样做吧
习惯一是目前影响我最深的,时刻记着习惯一,当遇到不顺心事情的时候总能够有 positive mind-set,
**empathy not sympathy:**这一点是我需要改正的,书中的例子好像刚好戳中了我,我在与朋友聊天的时候经常控制不住一味地输出自己的经历和经验,仔细想想,这样的沟通方式的确不讨喜,从今往后,我应该注意多倾听他人,就像苍鹫对蛤蟆先生那样,知彼解己,引导他人去说,了解他人之后往往才能到达触及灵魂的共鸣
同样,双赢的思维也非常重要;人往往是自私的,比起合作,竞争在我们的文化中似乎更加常见,然而这种零和游戏总会有一方受伤,多思考,发生矛盾遇到thrones时候如何寻找the third way,彼此双赢。
读书前,我觉得自己就应该独立,应该享受孤独,读完后,我对作者的观点共鸣,依赖——独立——互赖的过程是符合自然社会规律的。虽然说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但是仅仅只是独立,总会在某个时刻体会到不完美的感觉。
寒假看完哥大的一个毕业生lecture,亲密关系在人生中的地位是不可以缺少的,我们应该在独立的前提条件下尝试寻找一份真挚的亲密关系。
但是也要在浮躁的社会下保持一颗冷静的心,这样真爱到来之时才能辨清并握住。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不必对当前的不完美感到遗憾。记住书中的七个习惯,将其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在这个春季,随着绿芽一同向阳而生。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30周年纪念版)》读后感(二):精华内容和生活影响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是我“300天计划内韵修行之路”Library里的第一本书,花了5天时间,阅读总时长2h20min,迎来了小阶段胜利。接下来我想分享给大家这本书的精华内容和对我感情和日常规划上的影响。
这本书如书名所言,主要讲述了7个高效能习惯: 1.积极主动:**采取主动**。个人行为取决于**自身的抉择**,而不是外在的环境,人类应该有营造有利的外在环境的积极性和责任感。积极主动的人专注于“**影响圈**”,他们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他们的能量是积极的,能够使影响圈不断扩大。**使用积极的语言**:我能,我要;扩大影响圈。 我一直以来都经常秉持着一种观念“我是一个容易被环境影响的人。”,以至于很多拖延情况我都会找借口说“头发该洗了”,“桌子太乱了”等等。但我并不反对“环境不影响人”,所以我在年初一开始就**规划一个量性系统的计划和大目标**,并在实践时内心嗨一句“我能!”
我的2022年目标
2.以终为始:以终为始说明在做任何事之前,都要**先认清方向**。我们做任何事都是先**在头脑中构思**,即智力上的或第一次的创造(Mental/First Creation),然后**付诸实践**,即体力上的或第二次的创造(Physical/Second Creation)。 2021年的规划里最值得让我反思的就是我没有在一开始就制定明确的目标,直接就从量性的任务开始做起,想着,反正肯定有意义,坚持了几个月却发现,漫无目的的完成任务终究让我失去了兴趣。所以2022年的300天规划,**在一开始我就立了目标和具体任务,俗称Flag!
量化任务(节选)
3. 要事第一:实质的创造,摒弃不重要的事情。这一条讲真对我而言没有醍醐灌顶的影响,对它更多的是赞同。 4. 双赢思维:就是从“我”变成**“我们”**,双方都开心地不吃大亏,都有利益。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主要问题及顾虑”,然后确定大家都能接受的结果,最后找到这个结果实现的各种可能路径。 5. 知彼解己:倾听+真正理解对方。 我觉得4和5可以和非暴力沟通结合起来。先**认真倾听**,同时,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主要问题及**顾虑**”,然后确定大家都能接受的**结果**,最后找到这个结果实现的各种**可能路径**。然后**表达**客观**事实和情感**,诉说他人的主要**问题和顾虑**,最后提出大家都接受的**结果和实现路径**。 6. 统合综效:1+1>2,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遵循你的方式,而是创造第三种更好的办法。我发现我和我bf在出现意见分歧的时候,我总是会说服他选择我的观点—这样不太好,选择“统合综效”,**找到第三条路**—这一点他(男票)做的比我好,嘻嘻嘻嘻。我觉得这一点对**男女感情**上面益处最大。 7. 不断更新:在四个生活基本面(**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情感**)中,不断更新自己。这一点与我一开始做的300天目标不谋而合,我们一起努力加油实现自己的目标!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30周年纪念版)》读后感(三):开启以原则为中心的人生之旅
这本书如雷贯耳,基本提及“效率”“时间管理”推荐书目里必有其一席之地,基本都是高居榜首。也因此,很早的时候我就知道了作者大名,前不久,还拜读了《要事第一》,那次真的是读伤了,虽有所收获,但与作者在外声誉不相匹配,一度怀疑是不是营销包装出来的“成功人士”,差点儿连这本书都不想看了。
架不住最近时间管理着实混乱、需要一些工具书来帮助脱离困境,于是还是打开读了,仅仅看了开头一章,我就怀疑这和之前的那本《要事第一》不是一个作者,要不就是翻译的锅。这本书无论是可读性还是逻辑性,都远胜那本,读来通俗易懂又极有启发,堪称时间管理的至高心法了。
书中比较有用的摘录都已经通过微信读书笔记导出了,在书摘里专门有列。这里就简单梳理下主体框架(就是微信读书上评论的内容)。
个人:
1.积极主动:养成主动去改变环境的观念,并付诸行动,把自己的影响范围尽量扩大到关切范围。
2.以终为始:了解并确立自身价值观以及由此而来的人生目标,并将此贯穿至所有选择。
3.要事第一:以周为单位制定计划,学会对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说不,尽量将时间投入第二象限。
关系(外界):
4.双赢思维:纠正“零和游戏”思维,找到双方需求联结点并推进合作,如果真的在某项事情上做不到,还有下次,勿损人利己。
5.知己知彼:抛开自以为是的价值判断,真正去倾听去理解别人的想法,先诊断,后开方。
6.统合综效:沟通基于信任和了解,最高级的沟通是彼此都对事不对人,可以就一共同目标坦诚表达观点,双赢互惠。
综合:
7.不断更新:不断学习坚持,以睿智而均衡的方式,更新我们天性中的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情感这四个要素。
顺带附上作者在书中对七个习惯的简明定义:
习惯一:积极主动(BE PROACTIVE)积极主动即采取主动,为自己过去、现在及未来的行为负责,并依据原则及价值观,而非情绪或外在环境来下决定。
习惯二:以终为始(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所有事物都经过两次的创造——先是在脑海里酝酿,其次才是实质的创造。
习惯三:要事第一(PUT FIRST THINGS FIRST)要事第一即实质的创造,是梦想(你的目标、愿景、价值观及要事处理顺序)的组织与实践。
习惯四:双赢思维(THINK WIN-WIN)双赢思维是一种基于互敬、寻求互惠的思考框架与心意,目的是分享更多的机会、财富及资源,而非敌对式竞争。
习惯五:知彼解己(SEEK FIRST TO UNDERSTAND,THEN TO BE UNDERSTOOD)当我们不再急切回答,改以诚心去了解、聆听别人,便能开启真正的沟通,增进彼此关系。
习惯六:统合综效(SYNERGIZE)统合综效谈的是创造第三种选择,即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遵循你的方式,而是创造第三种更好的办法。
习惯七:不断更新(SHARPEN THE SAW)“不断更新”谈的是,如何在四个生活基本面(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情感)中,不断更新自己。这个习惯提升了其他六个习惯的实施效率。
正如作者所说,他并非是“创造”了这些习惯,而只是归纳总结出了这些原本就存在的“原则”。这本书告诉我们,在刺激与回应之间,还有一个距离叫做选择,而当我们在做选择时,除了选择以自我、家庭、事业 、名利、享乐为以中心外,还有一种选择叫以原则为中心。原则就像灯塔,人生就像航船,而七个习惯就是可以绘制出地图的原则,人类正是因为有了地图,有了指引,才能更好的探索这世界,才拥有了真正的自由。
知易行难,本书值得常翻常新。
以上。
阅读日期:20211101-1115
阅读介质:电子书
阅读来源:微信读书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30周年纪念版)》读后感(四):十年前,这本书改变了我的人生
Hello 大家好,4月23号是世界读书日,想和大家分享在过去10年里对我人生影响最大的一本书。
书的名字叫《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作者史蒂芬柯维被《时代周刊》评为“影响美国历史进程的25位人物之一”,本书在美国的影响力仅次于《圣经》,在中国则入选为“中国60年来最具影响力书籍”。书的内容教我们从自身做起,以原则为中心、以品德为基础,由内而外地成为更好的自己。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8.7
史蒂芬·柯维 (Stephen R.Covey) / 2015 / 中国青年出版社
柯维在书里把人的成长分为3个阶段:依赖期、独立期、互赖期。依赖期以“你”为核心,你照顾我,你为我的成败得失负责;独立期以“我”为核心,我可以做到,我可以负责,我可以靠自己,我有权选择;互赖期以“我们”为核心,我们可以做到,我们可以合作,我们可以融合彼此的智慧和能力,共创前程。
“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是从依赖期走向独立期的前3个习惯,也可以看作在个人领域的成功,“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则是从独立期走向互赖期的3个习惯,最后是通过这六个习惯不断平衡更新自我完善的4大层面: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情感。
23岁是我来上海的第1年,在一家500强美资企业的新员工培训上,老师把这本书当作给获胜小组的奖励,隔壁同学拿到书后顺势送给了我,当时的我并不知道这么薄薄的一本书在将来会给我带来多么巨大深远的变化。
3个月后,我陷入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抑郁低谷期,工作中的一次突发事件让我感觉自己做什么都是错的、每天上班不停的一次次自我怀疑,甚至走进公司大厅时,在一楼来回踱步一个多小时都不敢进电梯;那阵子我满脑子都想着“自己不适合这份工作”、“我很差劲”、“我每天在拖大家的后腿”、“我想辞职回家”,我还试过旷工,希望公司能主动把我开除;那时候我刚从广州换城市来到上海,之前工作攒下的积蓄在倒腾往返中已经花掉了一大半,家人也不支持我辞职回家的决定,感觉走到了人生的至暗时刻,非常绝望。
我已经不记得自己是什么时候开始看这本书的,但是对书里的一句话印象特别深刻——“人一定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这句话来自于第一个习惯“积极主动”。当时我对书里的很多内容都还看不懂,按照书里的说法,我过得这么惨都是我自己造成的,简直无法理解;但神奇的是,这本书的确让我从无止境的抱怨和觉得自己无能为力的想法中跳脱出来,开始去思考“我现在还能做些什么来改变现状”,刚开始的确很难,渐渐的过了半年之后我终于走出了低潮期,收获了工作以来的第一份自信,也开始变得独立起来。
26岁我搬到一个走路10分钟到公司的人才公寓,快下班前收到一些同事发来的着急要帮忙的请求,总让我感到头疼,一方面想早点下班回去做自己的事情,另一方面一想到要拒绝别人就觉得一个头两个大。这一次我再次翻开了这本书,书里的第二个习惯“以终为始”告诉我要建立起自己的人生使命和衡量标准,第三个习惯“要事第一”则教会我在全盘考虑了解当务之急后,对其他事情不卑不亢、有礼貌的说“不”。看完书后我明白了“接受”或者“拒绝”都是我可以做的选择,重要的是想清楚整个决策过程,明确这是自己的主动选择,而不是心里觉得无奈嘴上不情不愿地答应,减少了不必要的心理内耗。
32岁我从一家不到10人的小微企业离职,不满公司内部混乱无章法的管理,入职10个月都没签过劳动合同,气愤地提交了劳动仲裁申请。走到调解阶段时,我依然非常生气,觉得一切都是公司的错,公司应该承担相应后果。
这时,我看到了书里第四个习惯“双赢思维”的案例,富兰克林柯维公司和一家小型科技公司合作几年后起了冲突,数次谈判没有结果,闹上了法庭,在开庭前柯维再次单独约科技公司的领导出来谈话,这一次他采取了不一样的做法,先开诚布公的说“目的是找出双赢的方法”,然后耐心的倾听对方的所有想法,等到完全理解对方的情况后,再开始分享自己这一方的观点和看法。在双方完全互相理解的前提下,展开了头脑风暴,并在不到30分钟的时间里想出了双方都满意的方案。
这个例子让我不由开始反思“劳动仲裁真的是最好的解决方法吗?胜诉并拿到赔偿金真的是我内心想要的吗?”在一周多的思考中,我观察到自己对公司领导某些行为不满的愤怒情绪,在放下情绪后,我开始慢慢看到公司领导平时工作中做得好的一面,努力维持公司的正常发展经营、为社会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等等,再回过头来想,简直就是被愤怒冲昏了头脑,满眼都只能看到公司不好的一面。
几经思考,我认为调解阶段时公司诚恳的认错态度是我最想要看到的,最终选择了主动撤诉,获得了内心宝贵的自由。
这些就是这10年来,这本书陪我走过的几段印象深刻的故事。我们平时看书,有些书是打发时间的消遣,有些书也许在某个点上会带给我们启发,能为生活带来真真切切实际改变的书少之又少,而这本书却能做到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带给我不一样的启发并且推动我用行动做出改变,实属不可多得的好书。
这十年我从依赖期走到了独立期,最近也开始更多的关注公共领域的人际交往。我也非常期待下一个10年它会给我带来什么样的改变。
你有遇到过让你印象深刻的书吗?它们给你带来了什么呢?
如果你觉得这篇内容对你有帮助,欢迎点赞、收藏、转发、评论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