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通投诉建议渠道 提升营商环境满意度
时间:2021-04-09 来源:湛江文明网
4月8日,笔者从湛江云媒上看到一则《我市开设“营商环境整治提升年”活动投诉和建议渠道》的报道,报道中展示了相关公告及办理流程图,里面有一行字很是亮眼——“营商福地看湛江”。
《关于设立湛江市“营商环境整治提升年”活动投诉和建议渠道的公告》中提到,湛江市“营商环境整治提升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立投诉建议总台(简称投诉总台),并设立了专门的电话号码、传真和电子邮箱,受理时间从即日起至2021年12月31日止。此后,相关投诉和建议统一转由12345市民热线办理。而在《湛江市营商环境投诉建议办理流程图》中,则突出展示了“四流程”“两回复”,里面不乏“承办单位3个工作日内主动联系投诉建议人,了解详细情况,听取投诉人建议”“对责任不清、涉及多个部门的问题,由督导督查工作组牵头协调办理”“投诉人对办理结果不满意,并提供新的证据和理由的,可发回重新办理”“对处理完毕的事项,按照一定比例回访,核实办理结果,了解投诉建议人对办理结果的满意度”等干货。这一“硬核”举措,彰显了我市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投诉建议渠道的畅通,对于更好服务企业和群众、充分发挥社会公众监督作用,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优化营商环境,敢于正视不足才会做得更好。畅通投诉和建议渠道,能帮助各地各部门迅速精准找到工作中存在的短板,更加有的放矢地为企业和群众服务。曾有学者直言,如果机械地把营商环境的打造理解成“试卷答题”的话,那么很有可能掉入“应试教育”的陷阱,甚至可能出现“考什么就学什么”的“应试策略”,就会偏离这项工作的初衷。这一提醒很有现实针对性。在优化营商环境中,相比起“得高分”,或许我们更应关注“哪里失分”,因为这恰恰是不足、是痛点、是企业和群众的不满意。如果大家都只看到自身的“亮点”,满足于“60分合格”或“80分良好”,那就永远没有可能推动营商环境冲击更高的“100分满意”。如此一来,“营商环境整治提升年”活动一过,所谓的优化营商环境或许只能带来“物理变化”,而无法产生“化学反应”。
营商环境有没有优化、优化到不到位,企业和群众最有发言权。如痛点仍在、堵点横亘、难点不除,那么自以为是“亮点”的举措又有何意义?在“营商环境整治提升年”活动中,一些地方和部门想了不少办法,有的是对标先进学经验,有的是自我改革谋创新,这很值得鼓励。但是,营商环境的提升不能只看过程不看效果。学先进,也要看怎么学,是真心学还是走过场;是“真亮点”还是“耍花招”,这是有区别的。向发达地区学习先进经验,也不能简单模仿、原本照搬,而要坚持问题导向,真正从解决企业和群众的实际困难出发。从这个角度来看,畅通投诉和建议渠道就更有必要。就如看病治疗,如果不能做到望闻问切,不察痛点病根,何谈对症下药?人家明明是个痛症,硬是开一大堆补药,就能药到病除?
优化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要打造更优的营商环境,就必须有“请人挑刺”的果敢和勇气、“听进忠言”的胸襟和智慧。在畅通投诉建议渠道过程中,《湛江日报》等主流媒体应有积极作为、发挥监督之力,为营商环境的“化学反应”添加“催化剂”。(湛江日报 龙飞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