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未读这本书以前,狼在我心中地位是很尴尬的,对狼的认识是感性的,猥琐、狡猾、贪婪、多疑、甚至有愚昧,总之是一些小客观也很负面的评价。第一次读这本书是在刚参加工作时,而后又读了《小狼,小狼》,读后对狼这种动物有了重新的认识。当然我的这种认识也许同样片面,但不可否认,在狼的身上有让我们学习的地方团队精神,众狼一心。
小时候听过“五狼神”的故事,说一个狼还好应付,但要是五条狼聚到一起那就是神了,是战胜不了的。且不去推究这故事究竟有无道理,但至少说明狼是崇尚团队精神的统一指挥,进则同进,退则同,协同作战,无往不利。比如围捕黄羊的时候,有狼去寻找大雪坑,有狼去骚扰,有狼去伏击,在总攻的时候也是井井有条,狂而不乱。更让人称绝的是,狼群即使在撤
退的时候也井然有序,猛狼冲锋,狼王靠前,巨狼断后,完全没有鸟普散的混乱。
谋而后动,不打没把握的仗。狼是智慧的,这一点在草原狼捕杀猎物的时候体现的淋漓尽致,它们的每一次进攻都堪称经典,它们不打无准备之仗,踩点,埋伏、攻击、打围、堵截,组织严密,很有章法。好像在实践孙子兵法,“多算胜,少算不胜”·在狼与人的争斗中,这种智慧也随处可见为了不使狼群暴露,独处而被人发现的狼,往往逃向与狼群相反的方向。牺牲自己,保全群体。这绝非聪明,而是智慧。
有危机意识,狼的本领、狼的智慧也不是从来就有的,它们也是在几千年艰苦的草原生活中质炼出来的。变幻莫测的草原气候、恶劣的草原环境、各种动物的逃生本能,还有来白人的巨大威胁,使得狼始终生活在险境之中,随时都处在被饿死、冻死、打死的境遇中。不可否认的,的确有很多的狼被饿死、冻死、打死了,但活下来的狼经过那么多的磨难就变得更加顽强而可怕,广阔的草原危机四伏,狼群不能有丝毫的放松,始终处在一种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中。因为气候的变化,狼群要学会给
自己储藏食物,更进而利用气候去捕食:因为环境的恶劣,狼群要时刻警惕大雪窝、大泡子等危险地
带;动物的逃生促使狼群去观察去研究对于,从而采取最有效的食方式;而人的威胁更大一些,狼得学会选时间、选地点生育,得学会避开人的锋芒,得学会如何和人周旋,甚至狠狠的反咬人一口。
当狼逃生时,它甚至可以咬断伤腿,刮骨疗毒是治伤,而狼是自伤,颇有壮士断腕的壮烈。当袭击马群时,它甚至可以选择最恐怖的自杀式打法。当搬迁时,小狼宁愿被勒死也不屈从,让人感训老虎易,训小狼难。狼与生俱来的血性和傲气,帮助它们在恶劣的草原环境中生存下来。草原上也有老虎等其它动物,之所以只有狼独存,原因就在于此吧!有的国家只是一个小小的弹丸之地竞然现在也在世界强国的地位中,正因为他们体内流着海洋游牧民族的血液,狼性的血液,无论在都会有很好的体现,无论商场屮的商狼,还是海洋狼、草原狼、森林狼,甚至土狼都有着很强的学习力。
“富贵不能涇,威武不能屈”。狼不会为了嗟来之食而不顾尊严的向主人摇头晃尾。当看到作者为研究狼观察狼而驯养的小狼因搬家拒绝被托运最后致死,便会真正理解“若为自由故,生命皆可抛”的理念了。
狼的视处如归和不屈个挠,狼群中的友爱亲情无不震撼着我们的心灵。狼在捕食时表现的确极为
残,但狼只有在饥饿时才捕食,只有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才会攻击牲畜和人。狼天性怕火、怕光、
怕人,唯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狼的狡黠与智慧,使它具有天生的军事才能。狼顽强不屈的性
格,狼的团队精神和家族责任感,使它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强大的战斗力。我们理解了狼性,也就会
明白为什么成吉思汗的铁蹄能够扫荡千军万马,横跨欧亚大陆,就会明白中国近代屈辱的百年历史
人不是狼,狼的种种策略也是在艰苦的斗争中磨炼出来的,但我们的确可以从狼身上借鉴很多东西。
当然,草原狼是在几千年的与天与人与草原的斗争中成长起来的,我们也必须在实战中磨炼自己。光有一腔热情和美好的想法是不够的,要放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去。纸上谈兵是行不通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算失败了也不要气垒,失败是成功之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