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绘梨读后感100字
《再见绘梨》是一本由藤本タツキ著作,200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2022-5-15,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再见绘梨》读后感(一):一个影迷对《再见绘梨》的拙见
我并不是一个漫画迷,虽然自己也会混混二次元,但资深程度并未到b站6级号用户。写下这些的原因是在一份课程作业中,我选择了藤本树作为主题(他的meme实在太火了,想借此了解一下他的作品),看了《再见绘梨》、Look Back和部分《炎拳》及《电锯人》。
的确,电影自诞生之初就看似站在视觉艺术的顶端,即便在面临新技术的冲击下,电影院依旧被一些人奉为圣殿。但我们不能用电影的优点或它的特征去评判其它视觉类型的好坏,就算是和电影最为相似的电视剧,也是不能这样去评价与衡量的(这几年多少带有“电影感”的国剧扑成什么样就不用再赘述了,不如每天多刷刷甄嬛传
《再见绘梨》读后感(二):《再见绘梨》是一封与死亡的和解信
第一次爆炸是优太对身边人死亡的意难平,而第二次爆炸是优太对于死亡的释然与解脱。 前二十页是《爆亡母》,以母亲为主角;中间是《吸血鬼之恋》,以绘梨为主角;而真正的故事是整篇漫画,也就是《再见绘梨》,是优太这些年间的心路历程。《爆亡母》是对母亲的怨恨和没有见上最后一面的遗憾,也正如片名一样;而《再见绘梨》则是对绘梨的挥手告别。 就像优太爹说的一样,优太有着天赋,他能在脑中“剪辑”对逝者的回忆,只记住他想回忆起的故事。妈妈和绘梨在电影中都是完美的形象,优太也是像是一直在度过快乐的时光。但实际上如何呢?母亲和绘梨实际上都是自私的人,优太也没有和绘梨交往过,幕后的辛酸苦楚,只有优太自己一个人在默默承受。但是在身边人离去后,他还是将他们剪辑成了自己心中最完美的形象。电影就是这么一个东西,一个让你能够永远留住美好回忆的东西。 藤本树在这部漫画中,用各种电影化镜头和巧妙的节奏拿捏着观众的情绪。这部作品不像《炎拳》《电锯人》那样的商业作,就算你看不懂藤本树想表达的浪漫和空虚,也能在精神病情节里找到乐子。而《再见绘梨》更像是一部文艺电影,也许没有商业电影那样卖座,也会有许多观众看不懂,但是它更能表达藤本树的思想,也更值得回味。
我是从《炎拳》的十几话开始追连载的,喜欢藤本树的几年里我只是同作为一名电影爱好者和cult片爱好者对上了藤本树的电波。我曾经只觉得他是一个鬼才,一个资深的影迷。但是现在,我认为他是真的有拍电影的才能。 《蓦然回首》和《再见绘梨》让藤本树证明自己能够跻身于日本t1漫画家的行列,也让我我彻底爱上了藤本树。他对于电影的喜欢并不只是嘴上说说的,尤其是《再见绘梨》里有很多很有考究的电影式分镜,也能看出来藤本树是有着摄影基本功的。
《再见绘梨》读后感(三):和藤本树一起看电影
有条目了,那就把之前写的评论搬过来吧。
首先检讨一下,八百年前我写的look back评论简直就是一篇拙劣的用语文教辅书中的那一套生拉硬拽出来的的初中生水平读后感。
如果说look back是“有画面的文学感”,那再见绘梨的“电影感”实在是不能更明显了。漫画确实是一种表现形式,但是没有人规定漫画就一定要像漫画的样子。无论是除部分重要分镜之外贯穿全篇的每页四格21:9的横框分格,还是模仿手持镜头摇晃感的线条虚化,抑或是为凑齐有特殊意义的200页所使用的大量固定镜头,如果是爱好电影的人,可能会在意识到“这是在模仿电影的常见表现手法”之前就先产生了无端的熟悉感。我想特别提一下这些“固定镜头”,也就是一系列内容十分相似或甚至完全相同只有对话框不同的漫画分格。固定镜头在表现心理状态或情绪的内在变化时非常常用,但是电影本身是流动的,长镜头无法永远凝固,短镜头又浮光掠影,不能让迟钝的观众体会到细微的变化;但漫画不一样,除去作者可以决定分格的数量以此估量阅读时间外,读者也可以在某一页自行停下按翻页的手,让endroll永远停在放尽之前。对,说的就是那足足水了两页的全黑分镜,只要我愿意,绘梨就还在电影里活着。得亏这是单行本,要是商业连载漫画……说不定商业连载漫画他还真敢这么画。
而相对look back的尚且不脱离漫画本源的讲故事并给读者带来某种情感体验,再见绘梨的故事性则显得不那么重要,甚至可以说是为表现形式的探索而服务。现实生活是单行线,我们从来都知道自己不能是观众,只能尽力表演;但电影不同,在剪辑手法的加持下,现时的观众完全可以下一秒就发现自己才是被观赏的那个人,现时的主角下一秒也可以在后台比着耶看着观众对自己的电影抽抽噎噎。如果只有电影中才能实现这种流畅的视角切换并且给观众带来震撼的话,不如就写一个关于拍电影的故事吧,也许藤本树真的就是为了那格”其实这都是他拍的电影“才扩展出了整篇漫画也说不定。
虽然不重要,不过多少还是说说对故事的理解吧。……有什么好说的,不就是不死的电影恶魔献给电影的情书嘛。给很多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中年悠太与片中绘梨-绘里与片中年轻悠太的两格对比,是不需要看台词也能明白的意思:即使过去有不美好的一面,但是作为拍摄及剪辑者,怀着对被摄对象的爱意筛选而出的美好回忆却可以一次又一次地被记住,直到能被记起的只有这些美好的回忆。吸血鬼绘梨像是被冻结了的永驻的青春,即使现今生活失意、家破人亡,美好的过去不减光芒,闪闪发光。不过,片中……哦不,漫画中的两次爆炸无疑都不是真正的爆炸,更多地说象征着一种毁灭过去并对过去告别;真男人从不回头看的爆炸了的废旧大楼,给这场告别更增添了一抹奇幻的色彩。
电影本身就是造梦的艺术,而动画电影因其几乎完全不需要现实的拍摄基础——或者说只需要画画画不需要做特效搞道具,尤更如梦。相比今敏将人性画作鬼魅魍魉或者是汤浅政明的视觉致幻剂,藤本树的这个短篇则并没有过于看重绘画对非实在内容的独特表达形式,而是尝试通过电影语言的运用来营造一种”真人电影感“。仔细想想,如果它不是藤本树的漫画,而是电影学院的某个学生绘制的分镜册(事实上我个人认为这篇漫画真的就是被当作分镜册在画),我们又会怎么评论它呢?
总之期待一波新人导演藤本树短片处女作好了。
以及2022了我还是没看炎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