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自我与无意识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自我与无意识读后感摘抄

2022-05-24 09:4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自我与无意识读后感摘抄

  《自我与无意识》是一本由[瑞士]卡尔•荣格 著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24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自我与无意识》读后感(一):个人与集体,无意识但有逻辑 -----评荣格的心理学书籍《自我与无意识》

  无法想象,这本从初稿开始计时已经超过一百年的心理学书籍,至今依然在发挥着专业影响力。

  心理学的常识告诉我们,人们大部分心里活动或心里过程,都是无意识的。

  作者作为心理学专家和心理医生,结合其所诊治过的病案,对无意识的心理行为进行了剖析。两个代表性病案中,患有精神官能症具有恋父情结的女子(父亲已经去世)在治疗过程中,对作为治疗者的作者发生了在无意识情况下的情感转移和情感依赖,然后最终在作者的引导下,结束了这种依赖而实现精神康复。

  另一个病案则更具备社会学意义----一个年轻锁匠学徒妄想自己是一个圣人,而实际则是处于失智状态。而我们曾经看到或得到印证的是,一些所谓领袖,可能自命为哲学家,但事实上并非如此,作者坦言:“只有那些有能力把处于原始阶段的、纯粹自然的观点,提升为抽象观念以及人类意识里的公共精神资产之人,才算是卓越不凡的哲学家”。更多的时候,领袖们的自我意识,其实是“自我心理膨胀”而已,是集体无意识“捧场”的一种造神或造孽的结果。

  作者尖锐地指出:“相当高度的心理膨胀会导致人格的彻底消解。这种人格消解是一种精神疾病,也就是‘心灵分裂’、或‘精神分裂’。”

  在当今社会,我们还有机会发现比较典型的无意识现象,譬如“内卷化”现象。“内卷化”是在群体无意识下的行为,属于为求自保而产生的不良竞争。集体无意识地盲从和跟风,使得事物的价值发生重大扭曲。又譬这次奥运赛场上,两位中国自行车运动员在领奖台上佩戴某已故领袖像章遭到国际奥组委质询的事件,也是典型的集体无意识行为在年轻运动员身上的“变态”反应------那个领袖在世时,她们还没出生呢,她们并不真正了解那个领袖曾经做过什么,多半是受家庭的“集体无意识”污染的结果。

  作者还在本书中作出了一个令人惊叹的论断:“全部由优秀人士所组成的大型团体在道德和智慧上的表现,其实与愚蠢而残暴的大型动物无异”。这是作者在心理学范畴内,对所谓的集体无意识行为、那些经常被包装成“集体主义”行为的尖锐批判。这大约是因为作者在集体无意识概念下,早早地透视到作为某些领导者个体的野心或自我膨胀现象。历史似乎并不会开玩笑,人们可以看到,如嗜血的“领袖”希特勒或斯大林等,其自身都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或精神疾病。

  从这个意义上,我们不能不向诞生于1875年的卡尔.荣格,投去赞许的一瞥。

  《自我与无意识》读后感(二):无意识深海的能量转化

  “我的一生是无意识自我实现的故事。无意识中的所有存在都寻求外向的表现,人格也是如此,期待着从其无意识状态脱颖而出,以整体性来体验自身。” 这句话正是出自当代最有影响的心理学三巨头之一的卡尔·荣格,也深度概括出荣格分析心理学的关键。

  意识与无意识是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的重要理论,弗洛伊德对于荣格来说,亦师亦父,并希望荣格可以继承他的衣钵。 然而,事与愿违,两人最终因为对力比多(性)解释的巨大分歧而分道扬镳。1912年荣格出版了《无意识心理学研究》,这标志着他与弗洛伊德的彻底决裂 ,此后荣格独自进入了无意识领域的探索,发展出他的分析心理学。

  在荣格看来,弗洛伊德有关“无意识”的主张仅仅局限在因为本身的不协调性而备受潜抑的婴儿期倾向,这不仅不全面,也可以说是错误的。荣格在1916年发表了一篇名为《无意识的结构》的讲稿,试着总结了无意识心灵的转变过程。此后又经过12年诊疗经验的积累和研究,尤其是荣格更加确信了自己最初对于无意识的的想法,重新修改了这篇讲稿,并将研究成果集结成书,名为《自我与无意识》。

  荣格在这本书里描述到,他曾经治疗了一位由恋父情结引发障碍而患神经官能症的女士,这位女士由于对亡父的感情格外深厚,一直无法与生活中的男性建立稳定的平衡关系,生命的发展因此受到阻碍,她的神经官能症状正是体现了她的内在不协调性。她的心理能量无法在有用的方向释放,而导致了神经性的肠胃或心脏疾病,最终超出了意识的阈限,而干扰了意识。 荣格与病人工作她的梦境,让她的无意识发展自动显现。荣格发现病人在无意识中将他移情为父亲情人,并逐渐让症状得到缓解。事实上,病人在意识层面也能觉察到如此,那些被触及到的无意识材料进入意识,得到发展。她将荣格视为半人半神的幻象,而在理智上能够区辨这个幻象并非现实里的真实性。病人的超个人目标在无意识里的发展帮助她最终减轻了病症。

  由此,荣格完成了他在无意识领域的重要开拓,并进一步看到,在个人心理之外,也有集体心理存在。集体无意识是荣格对弗洛伊德个体潜意识的发展,更是一种全新的创造。集体无意识、“炼金术”思想、人格、原型等重要理论也构成了荣格分析心理学框架。

  在《自我与无意识》这本书里,荣格也提到,虽然个人心理含有高度的集体性,要保持个体性不完全被集体心理所扼杀仍然相当重要。

  荣格的一生都在追求自性、发展自我,他让我们看到:无意识就像深海,等待着被开发和探索。里面也蕴藏着强大的生命力,当我们透过对无意识的分析,转化为有积极作用的集体驱力,整合、纳入自我个人意识人格所产生的心理功能,就会得到有意义的收获。

  《自我与无意识》读后感(三):《自我与无意识》初读

  我一直都提鼓励大家多读心理学的,原因之一在于尼采曾说:“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我们一生中很多时候会陷入痛苦之中,那份难以自拔的痛苦,无不有这一个缘由,你不懂自己。

  荣格作为弗洛伊德的弟子之一,其理论在弗洛伊德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理论,“无意识”就是其中之一。荣格的集体无意识指由遗传保留的无数同类型经验在心理最深层积淀的人类普遍性精神。弗洛伊德将潜意识分为前意识和潜意识,“一种是潜伏的但能转化为有意识的”潜意识——前意识,“另一种是被压抑的且不能用通常的方法使之变成有意识的”潜意识——无意识。在这样理解之后,对荣格的《自我与无意识》就更容易理解了。

  第一部分荣格给出了一个恋父情结的女性案例,以她梦中总是出现的亦人亦神的父亲形象表现出了她对父亲的绝对依恋。在移情治疗的过程中,作者得出结论:梦为何如此坚持?其目的何在?我确信,梦的坚持必然含有某种目的性意义。毕竟真正充满生命力的东西,必定含有某种目的性意义。

  如果你不是心理咨询师,那作为普通人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是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读的。以我个人的经历来说:我从小到大都总是在做一个梦,在不同的场景下,因为不同的理由,以同样的方式摔倒,而且是直直的一脸拍到地面上。

  这个梦为什么这么坚持?它想告诉我什么?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和我妈说起这件事,我妈才告诉我——她在怀我八个月的时候,一个雨后的下午,她在院子里散步,然后脚下一滑,摔了一跤。从那之后,我再也没做过摔倒的梦。

  再回到上文女病人的案例,在心理医生的治疗下,病人对医生的移情开始减弱。所以作者指出病人的转变,起因于她的超个人目标在无意识里的发展。也告诉大家——梦不仅仅是幻想,而且还是无意识发展的自动显现。

  无意识里的某个层面区分出来,而且应把这个层面称为“个人无意识”。就像我说的自己做梦摔倒的事情,这件事是从我出生之前就已经埋在我的意识里的。后来,又因着某种缘由开始从无意识里浮现出来。

  也就是荣格理论里:婴儿最早记忆的程度,是由冲动、愿望、模糊的知觉以及经验组成的无意识。

  到这里,我们可以总结一下荣格理论的优点,那就是对我们了解自己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当然,随着时代进步,大家的理论也是会被论证其有失偏颇之处,我们可以辩证的来读这本书。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