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摆渡船
家乡的摆渡船
家乡有条江,蜿蜒在离家不远最低的沟壑处,是到对面乡场集市上必渡过的,需要摆渡,俗称过河。这江当地人称它叫南江,是嘉陵江的二级支流。这摆渡在我儿童、少年时光中,还有着较深的记忆。
江面不窄,最宽处有四百来米,过渡就在这靠近较宽处,属静水流深的区域。没有建桥之前,渡过这条江只有坐船,祖祖辈辈都这样。贫富也罢,高贵平庸也罢,赶集、赶班车也好,都经这摆渡船到达要去的彼岸。
摆渡船的样子现在还记得:木船体、桨、舵、篙、锚,还配有麻绳与牂牁。船大约有二十米长,后方顺着船舷的弧度设置有小的食宿间。摆渡主要靠摇桨和掌舵。两支桨的把手通过有力的双手交叉用力从前摇到后,带动桨片拨动江水;舵在船尾吃在水里,人扳动它转不同方向。
这摆渡人或叫船主,从我记事起是一位何姓中年人,他从何时起开始这职业已记不清。他是临近乡镇的,有着漂亮的八字须,面带微笑,作为最适宜的职业表情也好。他一个人是忙不过来,常有家属来帮忙。我因父辈的关系也和他相识,我还记得,他一般见着我都逗几下;父亲上了船,就时常帮船主摇桨,虽这摆渡不是他的职业,听他说少年时就练就了这熟练的手艺,算是作为爱好乐于去做吧。帮摆渡,船费自然给全家免掉的。
热天赶集,大多在上午,中午人基本就少了。一上午摆渡至少十个来回。船上人有坐着的,大多站着,还有背大背篓东西挤着站位的,远看是黑压压一片人头。船一到岸,不待先下完,就有人就快速涌上来,几下就装满一趟,立即又驶往对岸。靠中午时段则是另一番光景:船停在靠乡场这岸边等客人,人稀疏坐在舷边的长凳子上,有的打着瞌睡,有的吃着干粮,孩子们有看水玩水的,大人们大都吹牛聊天,各路消息在这里交会、传递……。等人到得差不多了,开始摆渡到对面,后又载着少有的几个折回,这之后还要去来几个回合至到天黑。夜里想是偶尔也有人喊过河的,睡梦中能喊醒船主,靠的是后者的职业敏感吧,也不得而知,毕竟那年代没有其他方式可传递信息到他枕边的。夜里遇到或喜或悲的事,过渡人也有不少的吧,只是我当时因为年龄尚小未曾向船主请教过。还有涨大水时,不能摆渡的焦急,主客都不得已,要安全第一。
到我上初中那年,河上漫水桥投入使用,这船主就另寻他处去生活了,之后我也常年在他乡,就至今未曾见着了,但愿人各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