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典典》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典典》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2-06-01 09:0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典典》经典读后感有感

  《典典》是一本由徐明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8,页数:22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典典》读后感(一):爱,给予再多都不为过

  我是带着想要知道如何育儿的心去购买这本书的,但没想到看到这本书后,我呆住了,原来与孩子的相处不只是有教育,还有一直的凝望。

  教育学家说:“好的教育,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之上的”。

  这句话正好应验了这本书的价值。

  古典是一位才华横溢、乐观温暖,又非常风趣的人,他志立于助人事业,希望通过职业规划帮助更多的人找到自己的幸福人生。如此优秀的人背后,站着的是这样的一位母亲。

  徐明女士用对孩子的爱来养育着典典,疼爱再多都不嫌多,抱再多都不嫌累,但她要继续自己的学业,圆自己的大学梦。

  虽然面对典典与她学业的争分夺秒,但她依然挺过去了。而在这个过程中,是她止不住的眼泪,还有道不尽的“对不起”,她愧对孩子。

  每日的生活忙碌不停,但她始终都挤时间来关爱着典典,看着他的成长。书中记录了他不同阶段的成长故事,很普通,很自然,却能让你不停地咀嚼,品味。

  在徐明女士生病住院时,典典的乖巧和安慰,给予了她无数的安心和温暖。在儿子差点走失时,母亲不知所措的撕痛,再到成年后,面对荒唐至极的儿子,她的严厉与急切。

  这无数个故事背后,都是妈妈用爱在浇灌着,用爱的眼神来凝望着,其实,无数个妈妈不都是这样的吗?只是很多孩子成年后并没有看到而已。

  如果你也被这本书所打动了,不妨回首看一看自己的母亲,给予她一个肯定而有爱的笑脸,这对于母亲来说,一切的苦和痛都抵消不了这莫大的幸福了。

  如果你也很喜欢这种书信的方式,不妨也给你的孩子写上成长记录,有一天成年后,让他知道,原来他也是一直被深深爱着的孩子。

  爱,终其一生都是在促进一个人成为更好的自己,而这更多来源于母爱。

  《典典》读后感(二):读《典典》想对徐明阿姨说的话

  周五上午收到了徐明阿姨的处女作——《典典,重要的是给孩子很多很多的爱》,周日晚上读完了第一遍。合上书的那一刻,心底涌出很多话想和徐明阿姨说。想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谢谢徐明阿姨和古爸爸,谢谢您们一家人养育了古典这个好孩子。我是古典老师的学生,我比他大13岁。他是对我的人生产生了重要影响的人之一,不夸张地说,如果不是遇见了他,我的人生不会像今天这样充实、幸福、丰盈。职业规划、生涯教练、如何做培训、做咨询,古典都是我的启蒙老师之一。我们还在“生涯委员会”共度了一段专业学习的时光。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十年前,我的人生遇到一个艰难的挑战,是古典老师的几句话点醒了我,让我在被激烈的情绪控制时,恢复了理性,重获了智慧。谢谢徐明阿姨!

  当我得知《典典》即将出版的消息时,满是好奇,特别想知道像古典这样的一个人是怎样长大的?他的父母给了他怎样的教育和影响?所以,我在第一时间订了书,也在第一时间拿到了这本书。随着一个个故事的展开,我慢慢寻出了答案:那是很多很多的爱,是言传身教、耳濡目染,是理解、宽容、信任、支持,是批评,是唤醒。古典能有您们这样的父母,实属他的幸运。所以,我想对徐明阿姨说的第二句话就是“我要好好地向您们学习!”

  《典典》这本书里写了很多故事,虽然每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也会经历生病、挨批评、和同学发生冲突甚至走失,但不同的父母在和孩子一起应对这些困难和挑战时,采取的态度、做法就千差万别了。徐明阿姨真的是“挚爱与理智完美结合”的典范,您的很多做法对当今的家长仍然有很好的参考价值。我的儿子已经31岁了,孙子也近4岁,我将把在徐明阿姨这里学到的东西应用在和儿子、孙子相处的过程中,希望他们父子继续健康成长。

  我想对徐明阿姨说的第三句话是“我很敬佩您!“这句话缘于我对您在《大学毕业后给儿子的信》中表现出的境界、格局的欣赏和赞美!一封平平常常的家书里藏着一个伟大母亲的殷殷期望:“妈妈希望你能继续发扬这些优点,树立远大的理想,更加努力地完善自己,做个心怀壮志的好青年!”“做个对社会、对人类有用的平凡人。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留给祖国、社会、人类哪怕是一星半点儿有用的东西!!”徐明阿姨在儿子22周岁前写下的这些话,我想早已刻在儿子的脑海里,流淌在血液中,体现在一言一行上。他的儿子——我们的古典老师,也用自己20多年的不懈努力给妈妈交出了一份值得欣慰的答卷!此刻徐明阿姨的内心一定充满了自豪和幸福。

  祝福您们全家人,永远幸福安康!

  古典老师学生、朋友:于翠霞

  2022年5月30日

  《典典》读后感(三):《典典》的爱的传承与合一

  哈哈哈,最近对古典老师的相关作品有点儿上头,啥原因?

  可能有很多共通的经历,我们都是2000年大学毕业,古典老师大学学的是土木工程,我学是土木工程的互补专业房屋设备安装;古典老师攻读心理学、职业规划、创办新精英生涯规划,翻译玛丽莲·阿特金斯博士《唤醒沉睡的天才》是教练入门的必读推荐,而我从去年开始精进ICF认证教练,读了三次《唤醒沉睡的天才》,才与这本书和教练的连结有了更深的理解;去年想有持续的有质量的文字输出,古典老师的个人发展共读会就来了;一切的到来似乎都不是偶然,刚刚好。

  在个人发展共读会母亲节专辑直播的时候,听说古典老师的母亲给他写了38封信,而这38封信竟然集成一本书,叫《典典》;在直播的时候,古典老师给观众们说,如果妈妈还在,那真幸福。其实那一刻,我的眼泪就下来了,戳中泪点。我在想,一个和我妈妈同龄的人会给自己的孩子写些什么呢?带着这份好奇开启了与《典典》作者徐明女士古典老师的妈妈的心灵对话。

  01. 典典妈妈的心路历程

  作为妈妈,特别能感同身受第一次做妈妈的诸多感受:痛彻心扉的分娩;全身心地倾注所有的爱给孩子,似乎想把世界上最好的东西都给孩子;在自己成长的同时如何陪伴孩子是妈妈们逃不过的选择;孩子一天一天长大,看着他的聪明、乖巧、活泼好动、可爱的捉迷藏,时时注意着他的安全;还有应对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所有孩子的儿时经历给了妈妈很多的惊喜、担心、滋养,幸福,可谓五味杂陈。

  生命的陪伴很短暂,当孩子读高中、上大学就是孩子开始跟父母分离之时,典典大学毕业有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却辞职了,曾经那么聪明、懂事、乖巧的孩子如今怎么能为了个人情感而颓废呢?作为妈妈痛心疾首,作为妈妈怀疑曾经的身教重于言教,作为妈妈渴望跟孩子有一个朋友般推心置腹的交谈……

  30岁典典的生日祝贺,看到一位平和、放心的妈妈,这时的妈妈对孩子有了更多的信任、疼爱和怜惜,全然相信自己的孩子能够过好自己的生活,看到孩子不断尝试做着自己想做的事,并且做好自己想做的事,尽力帮助所有需要帮助的人,为社会贡献着自己的价值,妈妈是喜悦的,妈妈是欣慰的。

  38封信,说短也不短,说长也不长,但对于典典和妈妈而言却是他们之间一辈子的事。我从典典妈妈的信件中看到了作为妈妈成长的三个阶段:儿时的亲密无间、20出头时彼此不理解、而立之年的信任和放下,似乎都是人生要去经验的。

  02.给我的启发是什么?

  想到周末参加教练工具的活学活用,用到一个工具是“感知位置”,当时我选择的是跟儿子之间的关系,分为五个位置来感知:自我、对方、时间、摄像机和宇宙视角。

  我体验的第一个位置就是对方,就是站在儿子的视角来感受我们之间的关系,我感受到儿子需要妈妈给予他自由的空间、足够的信任和恰到好处的支持,没想到儿子听到后从隔壁出来给我竖大拇指点赞。

  我体验的第二个位置是时间纬度,一个时间是回到儿子小时候,幼儿园毕业之前,我给了他足够的空间和足够的信任,然后我站在十年后回看当下我们的关系,会发现那都不是事儿;那为什么当下的自己就没有办法给他足够的信任和自由呢?

  我体验的第三个位置是摄像机,我发现儿时的信任也好、现在不能全然放手也好,似乎都是成长的经验,没有对与错,如果没有这些磕磕碰碰,就不是真实的生活,没有彼此相互的成就,那一刻似乎释然了。

  我体验的第四个位置是宇宙视角,哇,视角太开阔了,我和他都是宇宙空间独一无二的存在,就像星辰大海里的两颗独立的星星,彼此照耀,彼此独立。

  最后体验的位置是自我的视角,我发现自己还不那么情愿回到自我的视角,我自己都忍不住笑了,为什么就不想回到自我的当下呢?或许这就像《典典》妈妈在经历的第二阶段,我需要学习的是全然信任,我要相信改变是必然发生的。

  03.给我的触动是什么?

  从古典老师写的序和来自典典的信中,给我的触动特别大,热泪盈眶,几度鼻涕眼泪一把一把的。

  是什么让我这么触动呢?

  一是看到书里的照片,看到典典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那种放松、自然、自在,我觉得只有父母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和安全感,才会让孩子如此放松自然。

  二是看到古典老师在回顾自己成长的历程看到了对父母深深的爱和感激,童年的故事里,藏着未来的人生密码。成长只是一条回家的路。在这条回家的路上,我就是我,我不需要什么人设,与别人相比是没有意义的。

  三是古典老师帮助妈妈与阿嬷离开的和解,感受到生命的传承,他就是彼此生命连结的纽带。

  四是古典老师写给弯弯的信,生命是一种期许,好的生命不是完美,也不是安全,而是值得,愿你过上我从未看见与理解的生活。

  如果用一句话来说说这本书的感受,那就是爱的传承与合一。

  感恩古典老师的推荐,感恩徐明女士涓涓细流的文字,促使我记录着我自己的生命故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