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记忆改造的我们:脑科学的秘密读后感100字
《被记忆改造的我们:脑科学的秘密》是一本由[德]鲍里斯·尼古拉·康拉德(Boris Nikolai Kon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26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被记忆改造的我们:脑科学的秘密》读后感(一):锻炼记忆力的三个方法
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力好像越来越差了,的总是忘东忘西,这也记不住那也记不住。 身边的人好像也是一样的,总是丢三落四。 要说没有原因,那也是不可能的。可能是年纪大了,也可能是因为自己已经开始了摆烂状态了。 记忆其实也是可以训练的,经常用脑,锻炼大脑,通过一些方法可以让我们的记忆力变得更好,最近看的这一本书《被记忆改造的我们,脑科学的秘密》,是由作者鲍里斯.尼古拉.康拉德写作的,他是德国神经科学家,记忆培训师,记忆运动员,讲师。曾获得世界记忆力锦标赛多项冠军,也是多项吉尼斯世界纪录保持者,像这样多重身份这么厉害的作者,写的书肯定也是有很多的干货的。 我们认认真真的看完了这本书,看完之后对于我们的大脑以及大脑怎样工作,记忆和记忆训练都有了一个充分的了解。 关于培训记忆的三个方法,我感觉也是很有用的。 一:小时候自己上学的时候也尝试着背课文,当看到那些生硬的文字记不下来的时候,就会把那些文字想象成了一个场景一个动画来记忆它,这样记忆好像更加的深刻了,也能够更巧妙的记下来。 原来这个就叫做图像化思考,就是设想出一个场景,然后把情绪化的内容与自身的自传性记忆和情景记忆里的东西连接起来。 这样内容好像变得更加深刻起来,让我们能够把它运化开来,对于记记忆来说是非常好的,也算是非常简单的了吧,只要会有想象力就可以了。 二:就是故事记忆法,把需要记忆的概念用故事方法联系在一起。这个其实也差不多,要有想象力,会编故事,我们要记住几个事件,我们可以把几个事件连接在一起。 比如出门要带钥匙,眼镜和伞,那么我们就可以想象起来,钥匙得了近视眼它也必须戴上眼镜,而且不能沾水,沾水会生锈,所以必须带上伞,钥匙离不开眼镜和伞,我们只要带钥匙就会记着戴上眼镜和伞了。 三:很出名的记忆方法就是位置记忆法,找到一条路径或者地点顺序,把要记的东西用图像的方式一个个对应进去。 这个在很多的记忆大师里面的课程应该都听过,就算没有了解,也大概听过这样的话,它就是著名的宫殿记忆法,当你打开门左边是什么?前面是什么?房间是什么?把你最熟悉的场景牢记,然后把你想要自己的事情一个一个的放在那里,把它串联成一个故事,这样就可以从第1件第2件完完全全的从头说到尾,就可以完全的记住整个事情了,这个方法也是非常厉害的,而且也是很多记忆大师运用的方法。 如果记忆力衰退了,想要锻炼一下自己的记忆,这些方法是可以尝试着学习一下的,我已经在开始学习了,我的记忆感觉都快提前进入老年状态了,不得不锻炼一下了。
《被记忆改造的我们:脑科学的秘密》读后感(二):被记忆改造的我们
记忆本身就是很奇妙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正是因为存在着记忆,我们此刻的存在才变得有意义。没有记忆,意味着过去不复存在,这是一种极致的可悲。
在电影《寻梦环游记》中讲到,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遗忘。如果说人生有终点,那么不会是死亡,而是人们永远的遗忘。记忆,不仅是对自己,还是对别人来说,都是重要的。
最近我读了《被记忆改造的我们》这本书,从科学的角度对于记忆有了更加深刻,全面的认识。
这本书的作者鲍里斯·尼古拉·康拉德是德国神经科学家、记忆培训师、记忆运动员、就职于荷兰奈梅亨的唐德斯脑、认知和行为研究所,曾获世界记忆力锦标赛多项冠军,也是多项吉尼斯世界纪录保持者。作为在记忆力方面有很多突破的人,自然也会更有发言权。
说到记忆训练,我自己也曾学习过一些,可以很负责任的说,让自己的记忆力在某些方面(比如记数字,记单词,记地名)变得更好,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讲都是可能的。当然在这一方面,年轻人的表现会更好一点。我曾用记忆宫殿的方法记过圆周率(3.1415926535......),可以比较轻松地记住前500位。
在这本书中,大致上可以分为两部分的内容,一方面是关于记忆的一些科学的研究,发现与解释。对于我们大脑系统,我们的神经元,我们的记忆能力,近些年来一直都会有很多很多的研究出现,也会有一些具有突破性的研究发现。另外一方面是关于记忆的方法,并且用具体的例子来展现记忆训练的方式。
从记忆时间长短的角度来看,人类的记忆可以分为长时记忆,短时记忆和瞬间记忆。而短时记忆经过某些重复,某些练习则很有可能变为长期记忆。
从大脑神经元的工作角度来看,记忆意味着信息的输入和传递,并且这种链接是可以通过重复来进行巩固的。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些事情自己是很难忘记的,比如说自己的名字(因为我们常常会想到这一点,来确认自己的存在,尽管这并非刻意),比如说知道去上班该走哪条路(因为经常走)。
但在一些情况下,我们也会发现有些事情不管自己如何努力也都想不起来了,比如有的时候我会试图去想自己背过的某篇文言文,或者是某一个化学方程式,但都以失败告终。
对记忆相关的知识了解的越多,我们便能愈发的肯定其实几乎每个人都能够成为记忆大师,只要在合适的时间做足够多的练习。尽管有的时候我们会觉得自己的记忆力好像很差劲,但那很可能是错觉。
我们不必过于高看某些记忆大师,但也不要忘记他们也曾付出很多努力。倘若我们愿意去做一些训练,总是会有很多益处的,尽管有些人可能觉得在信息化时代不需要去记住太多事情。
尤其是当我们觉得疲惫,困倦的时候,我们的专注力在下降,记力当然也会觉得没那么好。在这本书中也特别提醒我们,良好的睡眠状态有利于我们的记忆系统,能够让我们更好的记住那些我们觉得重要的事情。
埃里克·坎德尔说,记亿是我们的一切,失去记忆,就失去了所有。这样说一点也不夸张,留意自己的记忆状态,看看被记忆改造的我们会走向何方吧。
《被记忆改造的我们:脑科学的秘密》读后感(三):原来神秘的大脑是这么回事
读书可以使人变得充实,讨论可以使人更加机敏,笔记可以使人更加严谨;因此不做笔记的人必须有过目不忘的特殊能力,不经常讨论的人必须有守恒变通的天赋,而不常读书的人必须有善言巧辩的能力,这样才能用真知灼见掩盖自己的无知。——摘自《论人生》
不做笔记的人必须要有特殊的能力,你觉得是什么呢?我觉得这是一个人的记忆力。
说到这,不能不提一下我最近看的这本《被记忆改造的我们:脑科学的秘密》。
这本书真的是给普通人打开了一扇门,是所有人都可以阅读的,且读了后能让我们不仅对记忆力有所了解,还能够提升我们的记忆力。
作者是德国的鲍里斯·尼古拉·康拉德,曾多次出现中国《zui强大脑》录制,他身为神经科学家,常年研究人脑记忆机制。
作者以其神经科学家的经验,为我们介绍记忆的种类、运行机制,以及众多脑科学领域的经典实验与案例,带领读者探寻记忆“是什么”“如何运作”。
那么让我们一起认识下什么“脑科学的秘密”。
说到这,我想告诉大家一个事,每一年的电视综艺《zui强大脑》我都看了,有时候看得心情澎拜,有时候感动得稀里哗啦,有时候为一个人的失败觉得惋惜……
因为喜欢,所以热爱,关于记忆力以前只因为喜欢和崇拜,而通过阅读这本书,我终于找到了关于记忆的答案。
记忆力的定义是生物神经系统中接收和调取信息的能力,且对我们十分重要。
从而讲到了记忆的演化是从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细胞到现在人类的脑已经经历了6.5亿年左右。
这么一个漫长的岁月,很让人惊讶,却又不得不相信。
很多人对自己没有自信,觉得记忆很差,就更应该先认识下什么是记忆,而不是自认为。
那么记忆的秘密到底是什么呢?
记忆可以帮助我们学习,然后把学到的经验和信息存入大脑,形成新的技能和知识;也可以帮助我们掌握周围世界的原则,就像人的反射心理一样,做错了事挨了打就长了记性……
回忆和遗忘也是记忆的一部分,两者都不可或缺。几年,几十年过去了,回首过往,我们没回忆起什么呢?又遗忘了什么,真的想不起来了吗?
最后作者借助记忆运动选手的经验,为读者介绍多种提高记忆力的训练方式。比如让我们去记一些关键词、编个离谱的小故事、在你熟悉的环境中找一条记忆路线..…
通过事例讲解与示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开发大脑无限潜能,体会记忆带给我们的无穷乐趣。
《被记忆改造的我们:脑科学的秘密》读后感(四):了解记忆的运作模式,可以这样来锻炼记忆力
《被记忆改造的我们:脑科学的秘密》一书中写道:我们所知、所能、所回忆的一切都是建立在记忆接受信息的能力上。
记忆既然如此重要,那么记忆的载体和存储空间又是哪在哪里呢?
鲍里斯·尼古拉·康拉德,不仅是记忆运动员、记忆培训师还是德国神经科学家,他认为我们的大脑一直在疯狂学习,不断优化。他在《被记忆改造的我们:脑科学的秘密》中,探讨记忆是什么,记忆如何运作,为提高记忆力,我们能够做些什么?
在这本书里,我们可以跟着作者一起探询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寻找记忆的产生方式和储存途径。
作者通过层层提问,引用科学研究案例,拨开大脑的神秘外衣,带读者探寻记忆的诀窍。
如果您关注记忆方面的科学研究,那么你可能听说过海马体。海马体位于大脑皮层的下方,形状类像海马,所以叫海马体。科学研究表明,海马体相当于公司的收发前台,先将要储存的信息收发收进来,然后分类归档暂时存放,大脑认为无效的信息就会扔掉。
那么大脑如何判断信息是有效的,什么信息是无效的呢?这就与大脑的训练有关了。
学霸们在谈及得高分的秘籍时,对错题本总是情有独钟。因为对错误的题型进行观察、思考、总结,那么大脑对这一类型的题也就有了印象,随着看的次数增多,海马体就将这类信息归纳为有效的信息。
那么海马体是在什么时间段处理这些信息的呢?大部分是在睡眠时间,这段时间也就成了巩固阶段。
海马体只是负责辨别有效信息,暂时储存,需要长期记忆的信息会被海马体分发到哪里呢?开发区将收集到的信息有效信息提交到前额页,然后信息在前额叶继续被整理归纳,形成一种模式。
研究发现记忆选手的额叶和海马体的连接更加紧密。这并不是说他们的脑容量增大了,而是说他们修建了更多的道路,可以有效储存信息。
那么怎样才能使大脑活跃起来,提高记忆力呢?首先保证足够的睡眠。信息的传输一般发生在前半夜,而信息整理一般发生在后半夜。所以为了有好的记忆力,要好好睡觉。多做脑力活动是锻炼记忆力的一种好方法。
在现在的社会,我们认识到学习非常重要,更新自己的技能很重要。无论学习的知识还是技能,都能传递吗?研究发现知识不能传递,而只能在大脑中建立新的知识链接,也就是说学习是大脑的一种整理行为。
在这里作者提供了学习的一个新的认识:学习使大脑把单独的经验和信息整理成新的知识和技能。既然大脑在不停的通过感官学习,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刻意练习,锻炼出自己的知识网络结构。
刻意练习,并不只在重复练习,更重要的是反思。反思相当于情景重现,反思的过程不仅呈现在大脑中发生了什么,还会反复提取要练习的信息进行存储,从而实现长时记忆结构。
除了反思以外,还有哪些方法可以用来提高记忆力呢?
通过对比记忆单词,研究发现提问的方式要比单纯背诵效果好。适当的间隔复习,会让大脑认为这是重要的信息来标记。
学习和动力密不可分。而动力又分为外部动力和内部动力。适宜的奖励可以推动学习和记忆力。在奖励自己的时候提供的奖励,最好与自己所进行的项目有关,这样能够起到相互强化的作用。
研究发现能够触动情绪的东西会记得更牢。校正情绪,学习加入乐趣和创意,信息情绪化,让大脑更容易接受。
每天喝2~3升的水,户外运动,吸收优质蛋白质,都是健脑的好方式。就健脑食品来说基础营养是关键:足量的水,碳水化合物,健康的脂肪,不同来源的氨基酸。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被记忆改造的我们脑:科学的秘密》,作者通过层层抽丝剥茧的方式揭开记忆的传输载体、储存方式和途径。在我们认识大脑,了解记忆力运作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合适的方法来锻炼记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