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知行力》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知行力》读后感100字

2022-06-25 09:0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知行力》读后感100字

  《知行力》是一本由何伊凡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9.80元,页数:24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知行力》读后感(一):每天一点

  我知道我应该早起锻炼身体,可我总是舍不得舒适的被窝;我知道我该努力工作,可我总是陷入"在表演努力"的怪圈;我读了太多的人生格言,似乎恍然大悟,然而,生活依然一团糟!如果你和我一样,有太多的"知道,但就是做不到",那么看看何伊凡老师的这本《知行力》,你会有一些想法。不要指望一本书就能改变人生,但至少可以前进那么一点点。

  《知行力》读后感(二):致知于行

  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疑问?懂得很多道理,生活依旧一团乱麻;嘴上说着减肥,但却无动于衷…… 《知行力》的作者何伊凡,本身就是一个践行知行合一的人,他用16年的时间,观察了上百位成功的企业家、创业者、职场人,发现造成这样的局面是根本原因是知和行分裂造成的。他还发现,把事情做成的密码是知行力,是这是一种把知识变成力量、让力量反哺知识的能力。 如何构建个人“知行力”,仅靠勤奋的阅读是不行的,需要知行并行。举个简单例子,培训,这个方式看似简单,其实是读、讲、写一体化训练,也就是知和行并行。 最重要的是,作者把知行力一系列基本的能力和工具,总结出知行力公式:知行力=一元×故事×复盘=(提纯力+拆解力+简化力)×(共鸣力+结构力+结晶力)×(自省力+提问力+螺旋力)。

  当你以为这只是一本强调知行合一,致知于行的提升认知的书时,其实这还是一本写作书,如何做读书笔记,如何从阅读中发现案例,如何拆解一本书,如何输出,如何讲好故事….方法简单,操作性强,正在学习读书写稿做自媒体的朋友推荐读一读。

  知行力

  暂无评分

  何伊凡 / 2022 / 人民邮电出版社

  《知行力》读后感(三):《知行力》:新东方董宇辉凭什么爆火?原来出口成章的秘密在这里

  东方甄选董宇辉最近爆火直播间,他如一股清流,凭己之力引领了“文化直播”潮流。

  卖鲥鱼,他脱口而出的是张爱玲曾说人生有三恨:一恨横海棠无香,二恨鲥鱼无刺,三恨红楼未完……

  接着他拿出小白板侃侃而谈怎样用英文怎表达恨和遗憾。

  这哪是在卖产品?这分明是在传播知识和文化!

  他没有声嘶力竭地介绍产品和引导下单,而是安静地用带有诗意的话语,或讲述一个故事,或讲人生道理,或讲了一堂课。

  其实,很多句子都是我们曾听到或见过的,却被他惊艳地搬到了直播间,以这样一种别开生面的方式呈现。

  让人在惊叹知识就是力量的同时,也为他的才华折服。

  他之所以那么多诗词散文信手拈来,是因为他每年会阅读大量的书,更重要的是他具有把这些知识迁移和运用的能力,他做到了“知行合一”。

  而我们很多人却是“懂得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懂得很多知识,却不知道如何应用”。

  那么如何能像董老师一样把所学的知识运用自如,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呢?

  《知行力》这本书就能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它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让我们获得如何把知识变成力量,又让力量反哺知识的能力,让我们拥有“知行合一”的能力。

  本书作者何伊凡,是盒饭财经创始人,现任《中国企业家》杂志副总编辑。

  同时,也是一位“知行合一”的践行者,他创办的灯塔知行社,带领很多不能将知与行结合的困惑者走出迷雾。

  如果你也想从梦想家变为实干家,具有知行合一的能力,那么不妨来看看这本书。

  1 你懂得的知识,未必是真懂

  很多人会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明明自己学习了很多道理、知识 ,生活却依然一团乱麻呢?

  在职场中,要么是“背锅侠”,要么是“透明人”;定下的目标总是半途而废。

  其实,这是因为我们的行与知处于二元对立,也就是说,我们并没有把知和行结合起来。

  这怎么理解呢?我们来看一个故事。

  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每天奔波于学校和各个社交场合演讲,他常常在车上练习演讲,时间长了,连他的司机都对演讲内容了然于心。

  于是,司机开玩笑地说:“我都会了,不如下次我替你讲?”,普朗克觉得好玩,欣然答应了。

  到慕尼黑的一次演讲中,普朗克果真让司机上台替他演讲。

  只见那司机侃侃而淡,与自己讲的可以说是一模一样。

  然而,意外出现了!

  当有听众提问时,司机却答不上,不过他幽默地说:“这个问题很简单,让坐在台下的我的司机来解答一下”。

  你看,这个知识并不是司机的,他只是知其然却不知所以然,所以他并不知如何应用知识,他就是把知识和行动处于二无对立了,并没有把两者结合来应用。

  想想看,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也会遇到与这位司机同样的情况。

  很多人每天看似忙忙碌碌,实则却是在“表演”和自我感动。

  自以为在努力地学习新知识,却从未把它们与实际结合起来,并未实践起来,这又怎么会带来改变呢?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需要做到把知与行一元化,建立自己的核心认知拼图,它就像是一种思维模型。

  而知行力就能帮助一个人完成自己的核心认知图,那么具体怎么做呢?

  2 通过“读讲写一元化”做到知与行的灵活运用

  由知而行,才是真知,知而不行,只是未知,一定要“事上磨”,要落实到身心上受用。

  而要“事上磨”,那就需要将“读、讲、写”视为一体,既是输入,也是输出。

  那么应该如何输入和输出呢?作者就为我们介绍了一个非常好用的方法——三环套月笔记法。

  三环指的是案例、金句、知识点,这是我们平时演讲和写作时重要的素材,而月是应用。

  一个人的表达是生动还是枯燥,案例占据非常大的作用。因此,我们在阅读中要注意提升自己的案例收集能力,在表达时选择适合的案例,会让你的表达提升好几个档次。

  董宇辉便是如此。

  在卖鱼时,他用诗意的话语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场面。

  他说:“当你背单词时,阿拉斯加的鲟鱼正跃出水面;当你做数学题时,南太平洋的海鸥掠过海岸;当你晚自习的时候,地球的极圈正五彩斑斓......”

  这段话让直接击中了很多人的内心,画面感油然而生,让人心生向往。

  其实,这段话正是董宇辉善于收集和活用案例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这段话改编于一个非常经典的旅游文案:

  “你写PPT时,阿拉斯加的鳕鱼正跃出水面;你看报表时,梅里雪山的金丝猴刚好爬上树尖; 你挤进地铁时,西藏的山鹰一直盘旋云端;你在会议中吵架时,尼泊尔的背包客一起端起酒杯坐在火堆旁......”

  生活中不是缺少好案例,而是缺少发现好案例的眼睛。收集好案例,再通过改编灵活应用到表达和写作中,你也能像董宇辉一样出口成章。

  关于金句也是一样,董宇辉之所以金句频发、信手拈来,都是平时在阅读中留心积累金句的结果。

  比如他说, “人类皆生如蝼蚁,但却美如神灵”,这句话出自诗人顾城。

  他说:“在土豆上花的时间,让它更得珍贵”,这句话改编自《小王子》里的金句:“在玫瑰上花的时间,让它变得珍贵”。

  关于知识点,想要把它变成自己的自己知识,就需要我们掌握“连点成片”的能力。

  投资家查理.芒格就是示范。他曾在访谈中透露自己一周读20本书。照这样算,一个月就是80本,一年1040本。

  如此高的阅读速度,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其实,芒格不可能做到每一本书都精读,他的方法是平行阅读多本书,让知识连点成片,互相打通,成为一个网络,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用“读讲写一元化”做到知与行的灵活运用,把学到的知识点、案例、金句举一反三,内化成自己的东西,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才能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

  3 复盘,掌握知行合一的按钮

  有一句话:“如果还没有把复盘反思当成习惯,也许你的人生还没开始。”

  通过复盘和反思,我们可以形成“实践——思考——知识——能力——实践”的完整体系,来实现知识的螺旋上升。

  晚清名臣曾国藩就通过复盘反思把烂牌打成王炸。

  天资平平的曾国藩历经7次考试,终于高中进士,随后幸运地进入翰林院。

  然而到30岁这一年,整日工作清闲,无所事事的曾国藩痛定思定,立下做”圣人"的大志,他给弟弟的家书中写道“不为圣贤,便为禽兽”,没有中间路可走。

  然后,他开始坚持记日记,并且事无俱细,对自己的方方面面进行反思和总结。最狠的是他还公开自己的日记,让别人监督,让自己毫无退路而言。

  几年坚持下来,他的认知与思维、行动力都得到了大大提高,与当初那个懒散的自己判若两人。

  曾国潘之所以能取得巨大进步,离不开他在复盘中坚持四个步骤:回顾目标、评估结果、分析原因、总结经验。

  回顾目标就是常常回想自己当初做这件事情期望的结果是什么。 评估结果就是对照原来的目标,检查完成度。

  比如,曾国藩为自己设定的目标就是做圣人,他也常常检查自己的行为是否合乎圣人标准。

  接着他进行复盘的第三个步骤分析原因,就是分析事情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最后就是分析得失,总结规律。

  比如,1857年,46岁的曾国藩被免职,郁闷不已的他重读《道德经》,却让自己有了醍醐灌顶的顿悟,通过分析和反思,他渐渐地打开了心结。

  他反思自己在中年时“胸多抑郁,怨天尤人”,官场上的不顺,其实与自身的脾气、性格缺陷不无关系。

  他与同事之间格格不入,这其实与自己刚愎自用、心高气傲有关系。

  意识到这些问题后,他致信各位亲朋好友,虚心地请大家向他多提意见。其中一位叫罗汝怀的幕僚果真来了长信,毫不客气地指出曾国藩的各种缺点。

  曾国藩虚心接受朋友的意见,写下自己4大缺点和4条对应的改进行动。

  待他再次出山时,朋友们惊讶地发现,之前那个袁喜欢简单直接、不讲俗套的曾国藩,变成了一个和气、周到、谦虚的人。

  他新上任后还会主动拜访大小衙门,对皇帝也不再直言不讳,而是沉稳谦逊得多。

  由此可见,复盘是提高知行力的必要按钮。

  正所谓内向的反思多一分,成长就多一分,曾国藩就是在“事上磨”,一点一滴地反思复盘,让自己的人生实现了质的飞跃。

  4 写在最后

  不管是董宇辉,还是芒格、曾国潘,凡是能取得成就的人,无一例外都是知行合一的高手。

  他们能成为知行合一高手的秘密也都在《知行力——重新定义成事逻辑》这本书里。

  它是我们可以参照练习的实用手册,通过一元、故事与复盘,我们也能掌握提高知行力的九种能力和对应的十几种方法。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愿我们都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把懂得的知识、道理真正运用到实际中,改善我们的生活。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