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树 爸爸树经典读后感有感
《爷爷树 爸爸树》是一本由敖德 著 / [波兰] 伊娃·波克莱夫斯卡·科齐耶洛 绘著作,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022-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爷爷树 爸爸树》读后感(一):让爱传承下去
家谱,又名族谱,是一种以表谱的形式,记载家族世系繁衍及人物事迹的书。在古代,家谱对维系家族关系有着重要的作用。
当孩子们牙牙学语时,“爸爸的爸爸叫爷爷,爸爸的妈妈叫奶奶”这样的童谣更是耳熟能详,这是孩子们对家族人物关系最初的认识。但即使这样,孩子们对家族、氏族这样的词还是略显生疏。甚至常常混淆亲戚的名字,搞不清辈分,闹出不少笑话。
那么如何才能让成长中的孩子对家族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呢?相信我们在《爷爷树,爸爸树》这本书里可以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本书的文字部分是由敖德编纂,他是耕林童书馆创始人,全国十大新锐出版人,策划引进了数千本畅销书,致力于用童书推动教育,引导孩子阅读。本书的图画作者是伊娃·波克莱夫斯卡·科齐耶洛,波兰插画师,创作超过50本图画书,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这本书的插图沿袭了作者一贯的创作风格,色彩明亮悦目,充满童趣,治愈风浓烈,能给小读者带来不同的阅读体验。本书的封面以绿色为主,一个小男孩和爸爸站在树下,而一大一小两棵树正预示着家族的传承。而翻开绘本,能看到错落有致的农田,建筑和动物,呈现出了一幅美丽而大气的田园风光。
绘本带给孩子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感受,更多的是内容和情感上的链接。在贵州某地有一个传统:父母在孩子出生后会种下一棵树陪伴他成长,后辈在先辈去世后也会种下一棵树表达自己的敬意。而这种颇具传承精神的传统也是《爷爷树 爸爸树》这本书想要表达的主要内容。
本书的主角是一个叫做小敏的孩子,有一天,他发现自家院子里的那棵爸爸树枯萎了,而他的爸爸也因为身体原因住了院,从而引出父与子之间感人至深的故事。
感受爱,传承爱
这是一个令人动容的亲情绘本,以孩子的视角讲述家族之树的故事,让亲情在孩子的心中慢慢萌芽,明白家族的重要性。也能够让孩子在内心升起对父母的爱心和敬意。
以树喻人
这本书里的树代表着人,象征着生命,而大小不同,年限不尽相同的树则代表着家族中的不同成员。就像本书中的爸爸树枯萎时,小敏的爸爸身体也出现了异样而住进了医院。当爸爸树枝繁叶茂重新恢复生机之时,爸爸也战胜了病魔,回归家庭。
探讨亲子关系
这本书除了家族之外,还给孩子和家长带来了很多不同的启示:如何面对死亡,如何和家族成员之间相处。这不仅仅是一个讲述家族关系的书,更是一个打开人与人之间亲密链接的启蒙读物。
《爷爷树 爸爸树》读后感(二):爱的力量和延续
在贵州的岜沙,世代延续的一个传统。每出生一个孩子父母都要为孩子种上一棵树,因此这里的每一个人一生都与树木有着密切的关系,神奇的习俗形成了独特的"树文化"生命树是岜沙人命的象征。“生也一棵树,死也一棵树”。岜沙人崇拜树神,过年过节要祭古树,而且实行树葬。每一个岜沙人在出生后,他的父母就会为他种下一棵树,寓意他生命的开始。当这个人死后,寨子中的人会把这棵陪伴他一起长大的树,砍下来做成他的棺材,裹着遗体埋在密林深处的泥土里,再在上面种上一棵小树。没有坟头,没有墓碑,只有这么一棵长青的树,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在岜沙,一棵树就是一个灵魂,越是古老的树就越有神性。岜沙人敬畏这些魂灵,这些魂灵也庇护着岜沙。 耕林童书馆创始人敖德邀请了波兰著名插画师伊娃·波克莱夫斯卡·科齐耶洛一起创作了《爷爷树 爸爸树》。树在许多文化中象征着生命。这是一个感人至深的亲情故事,表现了父子之间的爱与尊重,对家族文化的传承与理解。文字简练优美,情节曲折动人,以小主人公小敏的口吻讲述“家族树”的故事,在孩子的心底埋下一颗亲情的种子。
波兰著名插画师伊娃·波克莱夫斯卡·科齐耶洛画面色彩鲜亮,让人眼前一亮,画面细节丰富,错落有致的农田、木制的建筑、农家动物、孩子的玩具和不同的人物等,绘者通过简洁的图像设计赋予故事象征性的意义,通过线条的变化和色彩的叠加,呈现出一幅美丽而辽阔的田园风景,呈现出富有生机的乡村风光。 书中首先展示了小主人公小敏和树一起度过的春夏秋冬,春天有了树是五颜六色的美,夏天有了树很阴凉,秋天有了树是丰收,冬天有了树感觉进了仙镜。
爸爸带着小主人去看爷爷树。一切来自自然,一切回归自然。小主人公小敏摸了爷爷树,感受到了温暖和力量,也向我们展示了有了爷爷树,家族树,让人与人之间有了延续的爱的联结。
不好的事情发生了,爸爸突然进了医院,院子里的爸爸树也变的不好了。小主人公找不到依靠和支持的时候,想到了爷爷树,爷爷树给了小主人公小敏力量,好像在说加油啊。
有了爷爷树的鼓励和力量,爸爸回家了,到了第二年春天,光秃秃的爸爸树冒出了新芽,爸爸树也活了。爸爸树和小主人公小敏的树,可以一起健康的成长,小主人公小敏和爸爸又可以肩并肩迎接挑战。
书中以树喻人,展示人与大自然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每个人都扎根家乡土壤中,每个家庭成员都是独一无二。在这本书里,人即是树,树即是人。大自然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以及延续传统的意义。
《爷爷树 爸爸树》读后感(三):在爱里去看成长的勃勃生机与暖意
在童年时,你是否看过这样的一段话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曾在童年时,看着学校的树木,结合着那句话,有着某种深深的思索,它究竟有怎样的内蕴呢?或者就是这份不自知的省思,在看到敖德的这本《爷爷树 爸爸树》一下子联想起来,对于树木而言,它的成长,随着时光,再让我们切实可见地去看见枝丫的茂盛与繁密,而对于人而言呢?
当我们从管子·权修 第三中去看到那句关于教育的话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而透着这孩童的绘本去看《爷爷树 爸爸树》则让我们看见在隐喻之下得了人与人之间以爱联结、以心相交的重要性。
走入其中一起看看这个绘本带给我们怎样内心触碰:
透过绘本的画面,在封面里,一棵绿色的大树,在目之所见的撑起绘本的左上角,画面里的爸爸和孩子,穿着蓝色系的衣服,宝宝手里拿着一片绿色的树叶,爸爸的手似乎抚摸在宝宝的玩具小马上,和孩子相向而视,选用的拼贴画而成插画页面,它没有一般线条的流畅,但是却有着某种质朴的杂糅,就好像孩童的纯真与天然 ,有着某种一笔一划的细致与认真。
进入绘本里,现实一堆的房子所促成的某种社区样子,正如开头的话语:“不管你什么季节来我家玩,一定会怀疑自己走错了地方。”让我们在好奇的同时,也更注意到一个个方块与别致线条构成的画面。孩童和家长在其中嬉戏游走,一派祥和美好。
在开始描绘的画面里,无论是社区的呈现,还是绘本里的小敏院子里的场景,在描绘春夏秋冬的画面里,这院子也带着一种温暖的美好。而小敏发现了院子里的两棵树,它们是谁呢?
带给我们疑问的同时,也开始引出我们绘本所要描绘的主题爷爷树和爸爸树。而爸爸给小敏讲述着树的由来,也让我们更看见它的隐喻,以树喻人,又以人来呼应树,这在主题和内容里,构成了我们思考的触发点,随之而来的是如何面对它们。
这树木如何的生长,如何的陪伴,如何呵护,在一幕幕的画面里,而爸爸生病住院了,爸爸树的树叶变黄了,小敏祈祷爸爸赶快好起来,这期待的是爱,也是家人间的期盼,简短轻快的语言,将原本悲伤的事情带着一种孩童纯净的希冀,而结尾的肩并肩,沐浴阳光,迎接风雨,也让我们看见透过树木而折射的小敏的内心,亦如我们每个成长中的人儿!
绘本的简短与精练,让文字无法以更细腻的表达传递给我们那种情愫,然而在画面与文字的配合里,我们所能触发的恰恰就是这种在亲子里的暖意,它有互动,有期盼,有希冀,有太多让我们可以和孩子讲述的内容,绘本以一种精练而平面的方式去折射立体复杂的情感。
就着插画所构成的一瞬间定格,让我们在其中看见人与树,情感与温暖,爸爸与孩子之间的对话与处境,人物的感知与心灵触碰,就着它,我们在小敏的欣喜里,看见生命的成长与坚毅。
《爷爷树 爸爸树》看似在写树,却是在写人,在写生命与成长的勃勃生机,在写孩童内心的柔软与爱意,在写爸爸爷爷宝宝成长过程里的繁衍与传递,传递那份爱与暖,喜与乐,化解悲伤与忧愁,让爱在人与人互动中流动与链接,走入幸福的生命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