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广陵散》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广陵散》读后感锦集

2022-07-06 09:0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广陵散》读后感锦集

  《广陵散》是一本由郭平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46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广陵散》读后感(一):广陵散

  最初看见《广陵散》这本书,我以为讲述的是那个经典的历史故事。历史上的《广陵散》即古时的《聂政刺韩傀曲》,魏晋琴家嵇康以善弹此曲著称,刑前仍从容不迫,索琴弹奏此曲,并慨然长叹:“《广陵散》于今绝矣!” 在这本书中,两个年轻学生背景不同、性情有别,但成为了知音挚交。他们在青春的艺术旅程中走进了传统琴人的世界,也以不同的生命遭际与抉择拥有了自己的悲欢。

  琴棋书画一般被看作是文人雅士的爱好,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在这些方面上施展才华。 这本书用现代的故事讲述方法,向我们展示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纠葛,把古琴,古曲这样的文化元素融入其中。琴终有老朽喑哑之时,而只要情在,只要青春的热望在,生命就会在天地间永久地振响。 所谓“高山流水遇知音”,通过琴棋书画结识的人,往往真的能够心有灵犀。人与人之间的相遇,相识,我渐渐认为都是缘分使然。缘分到了,便不得不离去。不过还有一些永恒的事物,比如回忆,可以留给我们怀念。 家徒四壁,爱琴如痴。从悟远和尚习琴后,琴风大变。擅弹曲甚多,尤长于打谱——倘若有幸,我们也会遇到这样的人,他们有了自己的爱好,并且愿意始终享受其中。

  古人有摔琴以明志,或者用以纪念逝去的友谊的故事,在这本书讲述的故事里,“长清哑了”,“然后,他弃琴兀立,久久地凝望大雪,仿佛将会有人从浩茫的漫天风声中,踏雪而来。”同样留给我们无限的遐想。 这个故事本身就如同一曲古曲,余音绕梁,发人深思。

  《广陵散》读后感(二):《广陵散》:琴哑诉心声,曲终人未散

  作为“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嵇康,既是文学家,也是音乐家,他留下了“广陵绝响”的典故,被后世广为传颂。《广陵散》更是成为中国十大古琴曲之一。 而今天要说的这部小说《广陵散》便是一个关于古琴的故事。 周明、徐大可和余韵这三个年轻的学生,由于对音乐的热爱,在音乐学院相遇。 天生爱古琴的周明来自城市,父母都是普普通通的人 ,并不懂音乐。他性格沉稳,理性,属于内向型,不善言语表达,但善良纯朴。他是个专业的古琴爱好者,骨子里的音乐人。主动去了解琴人的喜怒哀乐。 擅吹唢呐的徐大可虽来自农村,但他的父亲是音乐学院毕业,母亲擅长唱歌。只不过父亲因为性格与人不合,阴差阳错留在了农村,只过了两年幸福生活就觉得生活没有意义,而使得妻子精神失常,儿子徐大可也痛恨他。这样的家庭导致徐大可羡慕城市,不停地寻找自己的落脚点,努力地奋进。 第三个主人公是弹古筝的性格孤傲的余韵。原生家庭给她的伤害,使她离群索居,始终保持表面的淡定,虽屡遭感情的不幸,还是跟徐大可结合。后来因为徐大可热心帮助别人花光了积蓄,徐大可提出离婚。 他们三个人有着不同的背景和不同的性格,却成为了一生的知音。他们在青春的艺术生涯中,展现出不同的魅力,他们也以不同的生命遭际与抉择,拥有了自己的悲欢。 小说读起来极具现实性,也颇具感召力,在结尾时则叫人悲痛欲绝。 多才多艺的徐大可因白血病去世了,而他想尽办法让周明拥有的唐朝“长清”琴。可是,当周明抚琴一弹,那古琴竟然哑了。 虽然古琴老朽无声,而同学间的感情还在,他们之间的青春的热望还在,他们具有永久的生命力。 作者:郭平在南京师范大学任教,既是小说家,诗人,还是古琴家。 用作者自己的话说,琴只是一座桥,一条船,弹琴,是要到彼岸去看风景 到心里去找源头。

  《广陵散》读后感(三):一曲广陵散,雅意古琴,知音难寻

  《列子·汤问》中有一则知音故事,俞伯牙弹琴,钟子期倾听。每次子期都能在伯牙的琴声中听出他的心意。子期去世后,伯牙把琴摔断,世上再无知音。

  琴棋书画,历来是古代文人雅士必修的技能,而琴乐之美在于陶冶性情。古琴清、和、淡、雅,恰好符合文人超凡脱俗的心态。

  闻琴识雅意,中国古典名曲《高山流水》《阳春白雪》《梅花三弄》《广陵散》等,都在琴声的悠扬变幻中传递着不同的情感。其中的《广陵散》包含聂政和嵇康的故事,尤其以“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弹奏的千古绝响为后人称道,一曲慷慨激昂的悲歌,一段意难平的往事。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古琴家郭平所著的小说《广陵散》讲述的是当代琴人的艺术世界和命运抉择,他们奏起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悲壮。

  青年古琴家周明初三那年的夏天初识古琴,收音机里播放古琴名家钟鸿秋演奏的乐曲,他瞬间就体会到了琴中画,冥冥中与古琴结下了不解之缘。

  虽然姑父和琴家陆近春一再向他强调学琴曲高和寡,也许吃饭都成问题,但是周明还是义无反顾地考进了音乐学院的古琴专业,成为陆近春的学生。

  周明苦练琴技,在五平米的琴房里孤独地追寻心中的梦想。本以为周围人都是和自己一样的雅士,但是唯独例外的就是吹唢呐的徐大可,他性情粗犷,健谈,怎么看似乎都和高雅的艺术不沾边。

  真正让周明震惊的是徐大可对《观书有感》的独特见解,“为有源头活水来”,源头活水是大千世界里的生活。

  虽然从读书的数量上来说,周明远胜于徐大可,但若论对所读书的理解力,徐大可又略胜一筹。原来徐大可真正地把书读透了,读书走心了。

  在日后的接触中,他们成为伯牙子期般的挚友。

  周明期待用唐代的古琴“长清”弹奏《无题》。在一次拍卖会上,他如愿购得古琴,不料,这把传承千年的古琴却失音了,就在徐大可故去之后。

  在漫天的风雪中,周明用失音的“长清”,弹奏了《无题》,心中的琴声归于孤寂。他梦想着徐大可踏雪而来,倾听他的演奏。

  高山流水,知音难寻。一曲《广陵散》,道尽了琴人的意境。

  《广陵散》读后感(四):喑哑的琴声,更有故事和灵魂!

  很少有一本这样的书能打动我连夜一口气看完!《广陵散》----一本写尽当代琴人的抉择和命运,展现国人俯仰自得的大境界的书!

  这本书,真不愧是凤凰文学奖的获得者,让人读得荡气回肠,百转千结;作者郭平也不愧是一位货真价实的古琴家,他的专业与素养,让这本小说成为中国古琴题材的扛鼎之作;这本长篇小说更不愧是琴人的江湖,千帆过尽,知音虽陨,情义却永恒。

  这部小说,周明是古琴天才,正身正能量的主角,是徐大可音乐与灵魂的栖息,面对社会现实的鞭笞,人情世故的嘲弄和裹挟,求真求实求本我过程的顿悟,有了适应社会的改变,但他的初心还在,情怀还在,质朴还在……面对社会种种虚浮,作为最具才情和实力的琴人,走出苑囿,努力捍卫……

  周明的老师陆近春,淡泊名利,守住琴心大半辈子,晚节不保,终究败给了时间,败给了孤独,败给了世俗……这是这部长篇小说写得若隐若现、不猛烈,但却最扎心的、最真实的老一辈艺人的身不由己的沦陷。 周明的知音徐大可,旷野孤独,唢呐赋予他灵魂,贫穷却剜割他的才情与纯朴,幸好没带走他善良、质朴的心,他是周明社会生活的指引者,坚守着音乐人的底线与规则,他是行侠仗义的化身,却是生活爱情的悲情者,他的结局,是读者内心真实的痛。

  余韵,这个让人不可琢磨,穿不透心思,让徐大可放不下的古筝才女,总恰到好处的出现在人群中,又不着痕迹的拒人于千里之外。她和徐大可一样,人群背后无尽孤独,灵魂深处无所依着,没有安全感。所以,凡事以自己为中心,所以,才会毅然决然的带着女儿离弃徐大可。

  思及整本小说,真实的体味到,衡量一个人的价值,社会的真实性判断就是你能给予社会实实在在的价值。 于此,这就让小说中另一条暗线,唐琴“长清”与“名子日记”,自然而然的成为整个小说的精神之线,然后,现实与之的绞合,最后融凡圣于一体。

  大可消陨,“长清”老朽,周明弹奏的喑哑琴声,更有故事和灵魂!

  《广陵散》读后感(五):以古琴之力,一字一句,喊出人性深处的真挚情谊

  两位八旬老奶奶约饭,把酒言欢,老闺蜜的幸福生活。看了这个视频,特激动,接着发给我闺蜜,说咱们老了也这样,她说何需老了,随时可约,一直约到老!

  高山流水遇知音,我有此闺蜜,也算小幸运! 今天我读了《广陵散》,满满的感动。这是一个关于古琴的故事,更是一段关于友情的佳话。

  《广陵散》讲的是四个音乐生的成长故事,情感纠葛,并追忆传统琴人,尽显人世真情。 对古琴情有独钟的周明,性情内敛,单纯。学唢呐的徐大可,看似粗豪大方,快乐豁达,实则孤独,内心无依无靠。他俩家庭环境不同,性格迥异,却成为了知音挚友。徐大可爱上了孤傲,让人猜不透的余韵。还有学二胡的季风,……他们经历着不一样的生命遭遇,开启着自己生命的旅程,滚滚滔滔而又宁静深沉。

  书中以古琴为主线,周明追求古琴,寻找古琴。书中大量描写了古琴,琴声,琴文化,琴谱,大大丰富了我们的知识,让我们对古琴有了全新的认识。古琴文化几千年历史,那么多巨匠神人打造出来的东西,博大精深。同时,琴的变化也映射着抚琴人的精神变化,很奇妙!

  通过周明寻琴,拜访琴人的后代,慢慢引出老一代琴人的传承,以前生活的悲苦和真情。正如书中所说:“琴这东西,酸甜苦辣悲欢离合什么都有,并不是人们理解的那么简单纯粹。” 然而老一代琴人的感情又是非常纯粹的,他们多才多艺,为人质朴。以前老先生们什么事都互相谦让,在一起玩得那叫有情分有境界。

  周明和徐大可,经历了生活的种种,相互理解,帮助,支持。周明着迷的并不是要从札记中获得什么古琴秘要,而是发现有一种与挚友同行共在的感觉。徐大可最懂周明,一直想帮周明买下古琴“长清”……直接被他们深深的情谊所感动。 阿德勒说:“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而不幸的人用一生在治愈童年。”原生态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周明出身普通家庭却还幸福,人生可以尽情追求自己喜欢的事业。徐大可父亲对他们母子两人打骂,导致徐大可内心孤独,渴望温暖。从小父母离异,没人爱,没有安全感的余韵……可见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

  《广陵散》是当代古琴题材长篇小说巅峰之作。作者郭平老师是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小说家,诗人,古琴演奏家。出版著作《古琴丛谈》《魏晋风度与音乐》《在异乡》等。 《广陵散》写古琴写的精彩绝伦;讲故事讲的太入心。正如书中所写:琴只是一座桥一条船,弹琴,是要到彼岸去看风景,到心里去找源头。

  你有没有想起你的挚友,高山流水遇知音,好好珍惜身边的友人,亲人!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