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和她的群岛经典读后感有感
《她和她的群岛》是一本由易难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5.00元,页数:43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她和她的群岛》读后感(一):《她和她的群岛》:控制让人变成喧嚣中的孤岛,而放手让爱变成群岛
“住在岛上是不是离陆地好远好远?那多孤单呀。” “你站在陆地这一边,看不到那边的小岛。但是呢,要是赶上大晴天,就看得很清楚啦,有好多好多小岛就在不远的地方,其实离得都很近,只是起雾的时候看不到。所以啊,一点都不孤单。” ——《她和她的群岛》
这是一个关于控制与放手、个人发展空间变化的故事。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同时也和身边的人形成群岛。每个人的内在空间都在持续发展变化中,这也促成了生活中爱与被爱着的人的自我突破和成长。 故事的开头像是一部电视剧的开场,热闹的除夕家宴,主角们陆续登场。姥姥和她的是三个女儿,三个女儿和自己的丈夫及女儿,妥妥的女性群像的展现。 而贯穿主线的第一主角李衣锦,正坐在和男友周到去“准婆家”的火车上。 对于李衣锦来说,这趟旅行最大的意义是让她体会到生平第一次逃脱妈妈管束的兴奋与恐惧。 李衣锦的妈妈孟明玮就像是生活中常见的妈妈形象,对孩子无微不至地照顾,小到吃喝拉撒睡,大到上学工作找对象,什么都要知道,什么都要插手。这或许就是她的亲子养育安全感的来源。 在她的眼里,自己的女儿李衣锦还有很多不足,需要她这个妈妈经常地提点和指导。 比如学业一直不如表妹陶姝娜,工作又是一个普通儿童话剧团的职员,找个男朋友一无是处还是杀人犯的儿子。在妈妈的眼里,自己的女儿衣锦还是个没长大的孩子,她不管根本就不行。 殊不知,妈妈的关爱无形中已经成为隔在母女之间的障碍,慢慢将李衣锦的心逼进了孤岛。在一次次压抑之后,终于爆发了冲突,让她喊出了憋在心里多年的心里话: “我们不要再互相折磨了,做你的女儿是我的错,我对不起你,你放过我吧。我没能报你的恩,是我不好,下辈子换个你喜欢的孩子当你的女儿,行吗?” 妈妈越关心越想掌控女儿的人生,而女儿越发感受不到母女之间应有的亲昵,更多是回避、恐惧和厌弃。 所以,当避无可避,李衣锦便开始了自己的“反抗”之路。 和男友一起去他家过年,是反抗的序曲,只是在那边的“奇遇”让李衣锦遭受了人生中的一次重挫。 得知父母之间真实的关系,得知母亲内心真实的状态,让李衣锦更加地痛苦。 她不想成为妨碍母亲追求幸福的枷锁,不想因为自己而无法让母亲追求心灵的自由。 当她勇敢地向母亲表达自己的愤怒和委屈,表达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结果让她很意外。母亲竟然改变了以往对她的那种态度。 其实,在母亲孟明玮的人生中,何尝不是被困于一隅的孤岛。找不到自我,感受不到婚姻中的美好,看不到人生的希望。 这又是一曲女性生命的悲剧故事。从小懂事的孟明玮,早早放弃学业成为父母的帮手、妹妹们的照顾者。 因为身体的残疾委屈着自己的情感,听从父母的安排嫁给了没有感情的丈夫。默默忍受着多年的精神摧残。哪怕结婚没多久,丈夫已经暴露出丑恶的嘴脸,对她进行暴力。 即便自己的母亲出面压制了丈夫的暴行,但是从那之后的冷暴力依然如影随形。孟明玮满心为了自己的女儿有一个看似完整的家而隐忍着。 只是她自己也没有想到,自己辛苦营造的安全的生长空间,却成为了女儿李衣锦的成长枷锁,让她和女儿渐渐活成了两个孤岛。 好在,女儿的抗争和成长,起到了连锁反应,让母亲的生活,也泛起涟漪,母女之情,慢慢消溶着曾经冰冻的感情。 一次袒露心声的交谈,一次对女儿新生活的考察,一次属于一个人的旅行……慢慢让母亲感受到复苏的自己,想要好好生活的自己。 她学会了放手,给女儿自由,也解绑了自己。新的人生开始了。 和解在慢慢产生,这个大家庭里每一个人的成长故事,又相互成为他人改变的动力,就像大海里的潮水,一波一波的涌动,促成了海潮的发生。 姥姥的睿智和开明,成为女儿们挣脱束缚追求幸福的动力; 大女儿不再受困于对女儿的爱而牺牲自己的自我感动; 二女儿不再因为面子委屈自己的真爱,勇敢说不抓住自己的幸福; 三女儿也学会用心感受真正的爱,最终把握住差点遗失的爱人。 《她和她的群岛》像是一首首女性的诗歌。故事里的每个人都被生活的海浪逼成了孤岛,但是在自己的不远处,也围绕着很多看得见的孤岛,大家一起成为群岛,各自独立又相互守望。 爱,因为控制而让人变成孤岛;爱,又因为放手而让人们成为群岛。大家的幸福,都在各自的生命里美丽着。
《她和她的群岛》
《她和她的群岛》
《她和她的群岛》
《她和她的群岛》读后感(二):是糖还是玻璃渣?作为普通女性我们该如何过好这一生
在生活中你是不是一直都是那个默默无闻,不爱出头的女孩。虽然很努力但不得不承认自己真的很平凡,做着普通的工作,拿着不算高的工资,过着平淡如水的生活。
然而虽然自己很平凡,但身边总有那么几个学习好,工作好,生活好的亲朋好友。这时平凡的你会被自己的父母拿来做比较,总觉得你不如别人好。
作为父母还老是喜欢用为你好的名义,替你做主,上什么学校,做什么工作,甚至找什么样的对象。都要给你一一安排好,让你必须按照她们所希望的去做,去实现人生的价值。
这样的生活让你觉得很压抑,甚至都怀疑自己正如父母所说的那样,什么都不如别人,自己做什么都不对,是个一无是处的人。
那么作为普通女性的我们到底该如何实现自我价值,对父母的安排要如何抉择。今天这本《她和她的群岛》就能给我们很好的答案。
这本书的作者易难,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斯坦福大学,她是一名编剧兼职写作。她的文字成熟、叙事结构精巧、情绪饱满,善于描写女性内心世界的探索,聚焦都市女性的焦虑与突围、迷茫与抉择,并试图赋予这些新女性更深刻的时代意义。
今天这本书中她就通过描写一个“非典型母系氏族”家庭里的几个不同年龄女性人物各自的生活和困境,来引出一个让人能够引起人共鸣的话题:“没有吸血鬼父母,也没有白马王子和金手指,仅仅作为一个平凡不过的女性,我们怎样才能过好这一生?”
文中描写了收集废弃瓶子当宝贝的平凡女孩;自身软弱却对女儿掌控欲强的病态妈妈;定制“除夕夜三个女儿必须回娘家过年”家规的强势姥姥;一生爱美、爱浪漫、无条件信任支持女儿的摩登二姨;有魄力、有胆识、事业心强的潇洒小姨;从小就是“人生胜利组”的天才表妹。三代女性之间如藤蔓般的纠葛、紧勒、相扶相持与共生。
女主是一个平凡普通的女孩,她从小就不是特别聪明的孩子。以至于考研考了三次都没有过,最后只能放弃,去了儿童歌剧院上班,拿着不算高的工资,过着平凡的生活。
但女主的妈妈是个对女儿控制欲很强的妇女,从小到大,女主做什么,穿什么,上什么大学,学什么专业甚至是吃什么都要听她的。
女主在妈妈这样的控制欲下,变得很自卑,经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甚至觉得自己都不是妈妈亲身的,因为妈妈每次回家或者打电话都是在数落她,说她这不好,那不行。还经常拿她跟天才表妹比较。
这让女主在大学毕业后就毅然决定在离家很远的城市漂泊,也不愿意回家。也不愿意主动给她妈妈打电话,因为她知道只要和她妈讲话,就是数落她。
女主唯一的爱好就是搜集各种各样的玻璃瓶,就连这个爱好,都是因为她在上学时收到一个喜欢她的男孩送的玻璃瓶。结果被她妈妈知道后把瓶子摔得粉碎,还跑到学校当着老师和同学的面非要把那个男孩揪出来。
这件事给女主留下了很深的阴影,也让她的心里落下了心结,自此后她就开始收集各种各样的玻璃瓶,这是她对妈妈无声的反抗。她只有看着这些瓶子的时候心情才会放松,从小到大都是她妈妈一骂她就边哭边认错从来不反抗。直到有一次她又被妈妈数落,这次她忍无可忍终于爆发了,她对妈妈说:“你不配做妈妈”。
女主妈妈听了这话后,流了好几天的泪。她一直认为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女儿好,管她的学习管她的工作,甚至交什么样的男朋友,都是希望她以后不要吃苦,能过得好点。因为她自己就因为不够聪明没能考上大学,没有好的工作,连嫁人都不能找个自己喜欢的,她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女儿身上,她不希望女儿成为她这样的人。
在女主妈妈世界里就只有女儿,她的大半辈子都在为了女儿而活。她何尝不是一只被困在牢笼里的鸟,怎么也飞不出去。她从小就有点破脚,老公嫌弃她残疾,憎恨她的父母让他做倒插门女婿,又怪她没有生出儿子给他延续香火,对她整天冷嘲热讽,没有好脸色。
她也很想逃脱这个牢笼可是为了女儿她一再忍让,自己没有勇气跟老公离婚,唯一能做的就是全身心的培养女儿,以至于控制欲太强,迎来女儿心底的厌恶和憎恨。
在这次爆发后女儿彻底想清楚她想做自己,不想在做妈妈心中的女儿。她第一次反抗了她的妈妈,并一点点地尝试改变自己。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去过自己的人生。
女主的妈妈最后也通过改变,和丈夫离了婚,尝试着去理解女儿,放女儿自由。也让自己重新开始生活,不再以女儿为中心,最后母女俩冰释前嫌,都活出了自我。
这本书中的每一个女性都个性鲜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衷。看这本书中的每个女性角色就仿佛在看现实中的我们,看了后你会感觉其实我们自己就和她们一样,做为一名平凡的普通女性我们到底该如何过好这一生。
看了这本书后让我明白在生活中,我们既需要独立,也需要彼此的相助和守望,让我们都变得更加自由和强大。
《她和她的群岛》读后感(三):所有经历过的苦难,终有一天都会笑着和解
人的一生会经历两个家庭,一个是原生家庭,也就是你出身和成长的那个家庭,有父母,有兄弟姐妹;一个是我们长大后结婚组成的家庭,有配偶,有子女。
原生家庭对人的性格养成、心理塑造有决定性的作用,并且会造成深远的影响。网上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我们痛恨自己的懦弱、胆小、平凡,羡慕别人的勇敢、洒脱、独立,更残酷的事实是这种差距可能从出生就开始注定了。
你的家庭条件限制了你的眼界,你的生活环境塑造了你的性格。更可怕的是,这些都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你,当你意识到的时候,已经来不及做出改变。
《她和她的群岛》写了一个家族三个家庭的故事,在这本书中,我们能够清楚看到家庭带给子女的影响。生活总是充满苦难,但我们依然要学会和解。
张爱玲在《天才梦》中写道:“生命是一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这就是生活的真相。但罗曼·罗兰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主人公李衣锦是当代普通人的缩影。千万个北漂中的一个,没有出众的学历,没有显赫的家世,干着可有可无的工作,谈着不温不火的恋爱,背负着家长高大的期待,却始终难以满足期望。
这就是大部分人的生活状态,站在金字塔尖的永远只有极少的一部分人,绝大部分人能够成为普通人就已经耗费了很大力气。
李衣锦说她不知道自己的梦想是什么,前三十年不知道活着是为了什么。为了满足母亲的控制欲?为了能够逃离家庭的束缚?总之,不是为了自己。
后来她想明白了,她成为不了自带光芒的人,那就做一个普通人,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去当志愿者,去支持父母离婚,去和妈妈说清楚她的平凡,去找自己的爱情,就这样,做一个普通人。
很多人都会有一个不堪的过往,甚至想回到过去掐死当时的自己。时间不会为我们停留,更不会倒流,我们能做的,就是好好审视曾经的自己,告诉现在的自己,你已经浪费了那么长的时间,接下来要好好地过好自己的日子。
悔恨和愧疚往往于事无补,很多时候成为了逃避的借口。我们不是天才,做不到每一步都完美。
接纳曾经的自己,但告诉自己那已经成为了过去,接下来,为自己而活。
书中描写的三段婚姻,都不算是世俗意义上幸福的婚姻。
老大孟明玮和李诚智互相迁就结了婚,相互折磨了半辈子,最终艰难离了婚;老二孟菀青和陶大磊心照不宣地维持着表面上的夫妻关系,婚姻带给他们的是卑微和委屈,最终也以一纸离婚协议收场;老三孟以安和邱夏经历了结婚-离婚-复婚,虽然最终圆满,但过程曲折。
我们见过或听过太多互相折磨了一辈子的两个人,明明分开了对两个人都好,可就是相互纠缠。
口口声声说是为了孩子,可是在一个缺爱的家庭里,孩子真的能得到很好的成长吗?就像李衣锦,很难凑齐一家三口在一张桌子上吃饭,即使在一起了,伴随着的是无尽的争吵。
幸运的是,最终他们都迎来的对于他们而言最好的婚姻结局。
婚姻不应该成为限制自由的牢笼,而是遮风避雨的港湾,如果婚姻给不了幸福和安全感,那婚姻已经失去了本来的意义。
看过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喜欢这种东西,捂住了嘴巴,也会从眼睛中冒出来。其实,如果不喜欢了也是。
开始一段婚姻很难,放下一段婚姻也很难,但我们要知道我们对于婚姻的期待以及婚姻带给我们的意义,这是对婚姻本身的尊重。
和解不一定要重归于好,还可以放下。
一颗种子,生长在石头缝里只会长成一颗矮小的树;如果长在肥沃的土地里,就会长成参天大树。
小孩子就是一颗种子,家庭就是生长的环境。有的家庭像石头缝,种子艰难地发芽、成长;有的家庭土地肥沃,种子可以健康成长。
李衣锦和她的表妹陶姝娜就是两颗生长在不同环境下的种子。
李衣锦是在一个常年争吵、极度缺爱的家庭长大,爸爸无所事事,热衷酗酒;妈妈自身软弱,有极强掌控欲。在这种家庭下,李衣锦没有朋友,没有自由,活在别人的期待中,一心想逃离家庭。其实在这种环境下,能够成为一个思想正常的普通人,已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陶姝娜不一样,家庭条件优越,对孩子充满鼓励,给予自由,支持个性发展,大家都喜欢。她成绩优异,从小就是“人生胜利组”成员,后面博士毕业,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凡事一帆风顺,以至于表白失败竟成为了她人生中遇到的第一个重要的挫折。
之前看过一本《原生家庭》,作者是美国一位著名的心理治疗师苏珊·福沃德博士。写的是原生家庭对于孩子的伤害,以及如何摆脱原生家庭带来的负面影响。相对于外国人来说,国人家庭观念更重,因此摆脱原生家庭会更加困难。
最终,李衣锦支持父母离了婚,开始成为妈妈的依靠,依然赡养不称职的爸爸。我们摆脱不了原生家庭,那就以自己的方式达成和解。
一生说短不短,我们能彻底摆脱和反抗的东西其实很少,要学着与无能为力的事情达成和解,这既是一种妥协,也是一种智慧。
一生也说长不长,我们没必要纠结一件事,非要分个对错不可。当我们回头去看的时候,那些当初无比在意的事,其实就像是石头落在水里溅起的一圈圈波纹,渐渐趋于平静,就像从来没有东西掉进去一样。及时和解,享受当下。
在《她和她的群岛之中》,李衣锦最终和曾经的自己达成了和解,明白了自己就是个普通人;和父母、家庭达成了和解,两个不相爱的人是无法撑起一段婚姻的,更无法承担起一个家庭的责任,分开是更好的选择,
愿我们所有经历过的苦难,终有一天都会笑着和解。
最后,以李衣锦和姥姥的对话结尾:“小孩子家家的,叹什么气。”姥姥说。“我又不是小孩了。”李衣锦说。“大人也别叹气,”姥姥说,“天又没塌。”
《她和她的群岛》读后感(四):永远别把自己活成一座孤岛
文/夏小忧
发现没有,国产电视剧里的女主,要么被男一男二万般呵护,遇到天大的困难都有他们帮忙解决;要么就是自己能力超群,靠着一股狠劲大杀四方,成为妥妥的大女主,无人能敌。这样的人生,实在是让人羡慕。
但回到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拿到电视剧女主这样的爽剧剧本呢?
普通女性的生活,往往既没有帅气多金的男一号保驾护航,也没有靠自己一路顺风顺水升职加薪的能力加持,更多的是一路默默无闻,或学习一般,或工作不顺,或恋爱多舛,再不然就是婚姻一地鸡毛……
这样的女性,是你,也是我,更是我们身边千千万万个女性的缩影。
然而,当我们陷入困境时,却总是误以为只有自己在遭遇不幸,不由自主将痛苦无限放大,为了不让别人笑话,明明没有能力独自面对,却依旧选择咬牙坚持,直到自己溃不成军……
为什么非要把自己活成一座孤岛呢?为什么不学着在无助的时候向人求助呢?你又怎么知道,别人的生活就没有一堆问题要处理呢?
女性群像小说《她和她的群岛》通过描写家族里三代女性各自生活的困境,告诉我们:即便没有白马王子和金手指,作为平凡女性的我们,也能过好这一生。前提是,别把自己当作一座与世隔绝的孤岛,我们要像群岛一样,彼此独立,守望相助。
《她和她的群岛》是豆瓣阅读第二届长篇拉力赛观察团综合评分女性组第二名的作品,作者易难用她那成熟的文字,精巧的叙事结构,为我们讲述了不同年龄段女性各自的困境,以及她们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纠葛。
一、天之骄女也会有烦恼
对于普通女孩来说,有烦恼太正常了,成绩不好,总被父母念叨,会烦恼;长得不够漂亮,永远不被人关注,也会烦恼;工作很普通,既不是铁饭碗,薪资也不高,还是烦恼,就像书里的李衣锦。
不像那些家境优渥、长相出众,学习成绩还好的女孩,这样的女孩应该不会有烦恼吧?如果你这么想可就错了,就像书中的陶姝娜和小姨孟以安。陶姝娜的烦恼在于,男神根本不care自己;孟以安的烦恼在于,没人能永远理解自己。
为了得到男神的关注,陶姝娜用尽了浑身解数,又是投其所好加入航天俱乐部,又是特地买来火箭模型送给对方、大方表白,结果却被男神以学业繁忙给拒绝了。
孟以安呢,当年她和邱夏在一起,被所有人看作是天造地设的一对,然而,当婚姻、育儿、事业搅和到一起后,曾经那么相爱的他们,终究也难逃互相厌弃、埋怨、疏离的命运……
相比较之下,好像身为普通女孩的烦恼也没什么大不了了呢,毕竟,每个人都有烦恼,再优秀的人也不能例外。
二、妈妈也有妈妈的烦恼
书中,李衣锦和妈妈孟明玮的关系一直很拧巴,就跟很多母女一样,从小开始,李衣锦就在妈妈的控制和絮叨之下成长,她习惯了被妈妈安排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今天要扎什么辫子,大到大学要填什么专业,妈妈爱着她,护着她,管着她,她呢,既依赖妈妈,又想逃离妈妈的控制。
在李衣锦眼里,妈妈就是妈妈,妈妈注定成不了自己的朋友,尤其是在恋爱这件事上,她的烦恼和疑问,都是注定不能和妈妈倾诉的,她羡慕表妹陶姝娜和妈妈孟菀青那样的母女关系:什么都能说,什么都不会招来妈妈的指责和谩骂。
但是无论是李衣锦眼中絮叨的妈妈,还是陶姝娜那开明的的妈妈,她们其实各有各的烦恼,跟女儿们的烦恼不同,她们甚至已经被烦恼困扰多年。只是,不同于对待女儿的事情时的干脆利落,面对自己的困境,她们同样手足无措、乱了阵脚。
幸运的是,哪怕已经成为别人的妈妈,遇到困境时,她们还有自己的妈妈守望相助,替她们指点迷津,寻找难题破解的方法。
三、老了会有老了的烦恼
小说中,最睿智、最冷静,最有话语权的当属李衣锦和陶姝娜的姥姥了,姥姥当了一辈子女强人,是别人眼中的狠角色,家人眼中的好长辈。曾几何时,她也是凡事“为你好”的妈妈,替女儿们的终身大事伤透了脑筋。
当女儿们发现所托非人时,她既能拿出霹雳手段,替女儿们讨回公道,也能在深思熟虑后,客观地给出自己的意见,鼓励女儿离开不幸的婚姻,重新开始自己的新生活,而不用去管自己是50岁还是60岁了。
只是,就是这样强势了一辈子的姥姥,也免不了会有自己的烦恼。比如:丈夫在遇见她之前的那段婚姻及其衍生的一系列问题;自己慢慢老去,谁来替她保继续护她的女儿们?有关老大的身世秘密,要一直瞒下去,直到带进棺材吗?
小说的最后,这些烦恼有的被姥姥解决了,有的还悬而未决。但不论怎样,姥姥用自己的睿智,将一家人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虽然姐妹之间、母女之间,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矛盾,但关键时刻,她们始终守望相助,不离不弃。
《她和她的群岛》通过一家三代、各个年龄段女性克服各自困境的故事为载体,让我们明白:无论你有多平凡、多普通,多不起眼,都不要妄自菲薄,更不要把自己活成一座孤岛,勇敢向前,所有的困境都将迎刃而解!
《她和她的群岛》读后感(五):如同冬日深潜般的阅读体验,一边咬牙切齿,一边热泪盈眶
这是来自是新锐作家易难的长篇女性叙事作品《她和她的群岛》中,二姨孟菀青的一句话,给足了多少女孩做自己的勇气。
当你还在“生为女孩,我很抱歉?”的时候,希望这本书能够鼓舞你前进。
《她和她的群岛》
书中没有通过背景设定将矛盾聚焦在某一个人物身上来表现女性的苦难,也没有渐趋脸谱化的“樊胜美”,而是讲述一个非典型“母系氏族”家庭里的6个不同年龄女性人物各自的人生故事。
收集废弃瓶子当宝贝的平凡女孩;
自身软弱却对女儿掌控欲超强的病态妈妈;
制定“除夕夜三个女儿必须回娘家”家规的强势姥姥;
一生爱美、爱浪漫、无条件信任支持女儿的摩登二姨;
从小就是“人生胜利组”的天才表妹;
有魄力有胆识,事业心强的潇洒小姨;
她们彼此之间的碰撞、温情、共生,构成了一则冰与火的人生篇章。
初碰沁凉,实则温暖。
李衣锦(女主),一个有着原生家庭阴影的普通大龄北漂女青年。
外表木讷寡言,实则内心丰富柔软,从小到大,无论是学业、样貌还是工作,在大人眼中,她就是一个样样都普通的乖乖女。
活了这么多年,她从来没有一刻在做自己的事。收集瓶子成了她仅有的信仰与寄托。
她按部就班的活在她妈妈替她养成的习惯里,剥离那些习惯,她便成了无法直立行走的寄生虫,自己都不知道能不能活下去。
那种极度”望女成凤”般窒息的爱,让她封闭自己,无法喘息。
她究竟喜欢什么事,她根本不知道。她只想逃离这个被控制的原生环境。
她成功了,她第一次忤逆母亲,在除夕这天缺席了姥姥八十大寿的家宴。义无反顾的跟着男友去他老家过年。
但精心准备的礼物,满腔欢喜的热忱,终究抵不过“八字不和,命里带灾”的封建思想。
她被男友家人逼迫喝鸡血、跨火盆、又以八字不合为由赶出家门,除夕夜一个人在异乡街头漂泊……
咽下了爱情的玻璃渣之后。关于自己以后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想过怎样的人生?她现在想知道了。
即便她没有表妹陶姝娜那样优秀,没有小姨孟以安那样洒脱,她也想试试看,并在自我认识中不断找寻着平衡以及生活的方向,希望努力做好一个普通人。
孟明玮,作为李衣锦的母亲,三姊妹的大姐。
强势、固执是对她的第一印象。
她会在女儿未成年时收到同班男生情书时,不在乎女儿的颜面,不管不顾地去学校大闹;
在女儿已经成年后,向她解释吃短效避孕药是为了治痘痘时,不留情面的骂女儿不知羞耻。
只要跟女儿成绩挂钩的事,总少不了对女儿的一顿打骂。
但是在强势激进的外表下,孟明玮隐藏着一颗脆弱的内心,一辈子寡言又自卑,女儿是她一潭死水的婚姻生活中唯一的精神寄托。
她强势、固执,是因为她对原生家庭的牺牲,帮衬父母的隐忍懂事,以及照顾姊妹的委曲求全,形成了性格上的偏执。
她对女儿“望女成凤”的沉重期盼,是因为她当年高考落榜,被迫留在小渔村。所以她有着“不希望女儿也跟自己一样没出息”的执念。
她妒怨、自卑,是因为无所事事的丈夫卷走了她多年的积蓄,丧偶式的婚姻让她卑微到尘埃。
回顾孟明玮的一生,她曾经是这样的女儿,如今也是这样的妈妈。
但这样的一个妈妈,也会在走过半生后,像个孩子一样迷茫地问:“一个人想离婚,到底是因为什么?”
《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
纵观全书,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课题。
“人生胜利组”的陶姝娜(表妹)。
开朗活泼的天才美少女,有梦想也有与梦想相匹配的天赋,敢想敢做。
有话就直说,喜欢就出击的她,打破偶像爱情的滤镜,平衡爱情和事业是陶姝娜的课题。
一生爱美、爱浪漫、爱自由的摩登女士孟菀青(二姨)。
是和女儿从小如姐妹般相处,无条件信任支持女儿的“超酷”妈妈;
是年轻时不顾父母反对非要找穷小子恋爱的任性丫头;
也是和丈夫关系破裂却仍不得不维持表面婚姻的可怜人。
对于婚姻的抉择是孟菀青的课题。
坚毅洒脱的孟以安(小姨)。
有魄力有胆识,事业心强。
雷厉风行的女子闪婚闪离,离婚后一手担起事业,一手抚养女儿球球。
对女儿的教育和关爱,是孟以安的课题。
……
或许,从始至终,老太太乔海云(姥姥)才是那个真正做自己的人。
她性情坚毅果敢,一生无畏、勇往直前。
她敢在她们那个年代和教书先生私奔,走出小渔村自己创业。
她也敢说一不二地定下三个女儿过年必须回娘家的家规。
她从一开始就是自己人生的主宰者。
年轻的她对生活一往无前,年迈的她对死亡也豁达开朗:
整本书以老太太八十大寿“家宴”为序章,又同样以“家宴”作为最后篇章给她们各自的人生画上句点。
每个人都在这海上浮沉,一切都在改变,又好像什么都没有变。
在《她和她的群岛》一书中,作者的文字细腻,情绪饱满,叙事结构精巧,对于女性内心世界的描写,如同“春雨润物”般让我们产生强烈共鸣。
谈及三代女性亲情、友情、婚姻、事业等各自生活和困境,延伸出一个共同命题:
“没有吸血鬼父母,也没有白马王子和金手指,仅仅作为一个最平凡不过的女性,我们怎样才能过好这一生?”
《82年生的金智英》
书中聚焦于都市新女性的焦虑与突围、迷茫与抉择,在面对那些婚姻里的情感勒索、父母强势又窒息的爱,不被认可的自卑,以及容貌偏见时:
愿你能勇敢向前,远离伤害和樊笼;
愿你能坚定沉稳,明知前方命途多舛却也能无惧无畏;
愿你能活出自我,冲破束缚也要做自己岛上的主人;
你我本是一座又一座的孤岛,
因为彼此的相助与守望,
让我们变得独立、自由且强大!
《婚姻故事》
我的女孩啊!
最后我想告诉你,
喜欢什么,想做什么,
将来都是由你自己决定,
不要因为别人的偏见而改变。
主宰了自己人生的人啊,
也值得一个自己最满意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