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画里浮生》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画里浮生》读后感精选

2022-07-09 09:0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画里浮生》读后感精选

  《画里浮生》是一本由金哲为著作,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86.00元,页数:34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画里浮生》读后感(一):厚积薄发 水到渠成

  文风朴实、娓娓道来;

  文笔老练、情景交融;

  文史底蕴、阅读积淀;

  解读严谨、合乎情理;

  装帧精美、读者至上。

  无论是阅读作者的正文,还是看看书中的注解和所列的参考文献,我们可以想象,作者写出这部著作的背后一定有专业化、项目化的海量阅读。所谓厚积薄发,有了这个基础,再加上作者的专业功底、独立思考,将历史知识与古画艺术有机融合,一本好书就水到渠成了。

  《画里浮生》读后感(二):静观落花的宇宙旅人

  在翻开书前,没有想到一本讲古画的书,能给我带来看侦探小说般的乐趣。

  读两句,翻到画处对照一番,再读。

  看了细节要回完整的画作那里重新审视,还会时不时翻到注释页去核对线索的来源。

  读《刺杀韩熙载》一篇时,脑内演了一整部跌宕起伏的剧,画里一钗一环一丝神情中的草蛇灰线竟给自己带出了种紧张刺激,似乎就蹲在顾周二人旁边,从屋顶向下窥视着

  体感读书大抵就是如此了hhhhh

  但最爱的还是沈周一篇

  (文衡山这个笨蛋先生在我这属于评委席的暂不参赛)

  作为一个科幻爱好者,忍不住夹带私货

  79岁的沈周让我想到了一位博士。在以万计的漫长岁月里一次次重生,游历于宇宙的不同角落不同时刻之间的博士。

  看不到尽头的生命,让他经历了无数次相遇,以及或许无法认真说出口的告别。

  曾经一同看过地球的消亡,从奇形怪状的外星物种手下死里逃生,催莎士比亚交稿跟狄更斯斗嘴的那些同伴,最终也会重新回到太阳轨道上第三颗行星上,流回形色人群构成的江河中,甚至记忆都不再,仿佛一切都不曾发生过。

  ...逐渐跑题

  不过沈周的这幅《落花诗意图》给我的确实是这种感受。

  超出同时代人的寿命,使他遇到太多也告别太多,更有太多无人可分享的思绪,故此凝结在画中。

  看过了世间万物,也便成了万物,才有这哀而不伤的观察者的超然。

  化作花木水石和风云

  只静静地看,做这浮生中的旅人

  ------------------

  一本书,不谈好坏,且说值不值得一读

  在我看来是,无论你是哪种人,目的为何,都能从中得到自己的意趣来。

  画作的初尝者们可以从本书中得到灵感,将来看到一幅画时,不至于无处下手(比如我自己,过去看到一幅画时只能看到大致的样貌,有一些模糊的体会。但书看到过半时,已经学会先自己找出感兴趣的细节再去比对作者的解谜思路跟自己有何异同了。)

  文史爱好者可以从线索证物中总结出一长串书单来应对书荒(也是我

  作为闲来无事随手翻阅的读物,悠然中能获得有实质性内容的趣味

  至于观画的老饕们,也不妨放下点身段,沿不同的视角看看。

  毕竟古画是有定的,腌拌炖煮煎炒烹炸都无外乎这些食材

  有人轻火慢煎为保留食材本味,有人精雕细琢每味食材出处都要有章典可循

  同一道菜里终究难同时用到多种做法,又众口难调,珍馐美馔也无法得到所有人的喜爱

  但不得不说,跟着吃画人一起,品到的这口滋味

  的确是独一份的

  《画里浮生》读后感(三):《画里浮生》,一书一画一人生

  我觉得学艺术的人都比较有气质,可能最直接地体现在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比较优雅吧。 学艺术的人里面,我觉得会画画的人是我最向往的,因为我不会画。我觉得能够把自己心里的情感绘画出来的人,很有才华,那是一种别人无法体会的感受。 放假的时候,我会去各种艺术展看看,看各种各样的绘画,看各种各样的艺术。但是夏天太过于炎热,去艺术展也成为了一种不慵懒的生活。 我就是在这个时候发现《画里浮生》这本书的,首先吸引我的,就是它淡蓝色的水墨画封面。在天气炎热的日子里,看这种风轻云淡的图片,我会觉得整个人都能够得到平静。 再加上对中国画的一种喜爱,我觉得这本书是一本非常适合我的书籍。更何况,这个封面上的绘画小卷,看上去也挺有意思的。 一个坐着看书的人在打盹,他的梦境里,自己去了山丘之上。从这幅画里,我可以大胆地去猜测,这打盹的人,一定是在倾听风吹过的声音。 想想都觉得舒服,站在山丘之上,听风声感受山林之间的凉气,夏天什么的忽然就觉得也不是那么难熬了。 收到《画里浮生》这本书,除了封面觉得惊艳以外,内容也比较丰富,至少在我这个只知道自我感觉好看与否的人的眼里,它是美好的。 我可以随意地去翻看这本《画里浮生》,因为随意翻看的内容,有可能是名家名画,也有可能是对那个时代画作的一个解说。 没有学过绘画并且不了解中国画历史的人,可以通过这些解说去了解对应的故事。也可以让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去大概地明白每一幅画作在当时的处境。 当然了,想要全面地了解一幅画作,并不是简单的几句解说就能够通透的存在。但这可以大大地增加我们看画时的兴趣,在我看来也是非常友好的选择了。 《画里浮生》这本书,一共有六个章节,第一章讲盛世,可以感受到这个章节里的绘画都是比较纸醉金迷的存在。 第二章节讲的是角落,属于自闭和自愈的时代,在这个章节里,主要的人物可能是苏东坡的。 第三章节是宦海,讲述了得失与臣服,感觉上像是我们的人生,也许在这个章节里,我们能够寻找到一些人生的真谛。 第四章节是寒江,主要属于清冷与寂寞。这个章节里,“画个寂寞”让我觉得有时候画家也是一种需要独自品尝寂寞的存在。 第五章节,和漂流还有停泊有关,简单的说也算是人生的一种生活方式。毕竟在那个过去的年代里,是漂流还是停泊,有时候真的不是自己能够选择的人生。 最后一个章节,讲述的落花与流年,也算是对所有人的人生的一个总结吧。感觉,看一个中国画绘画集,却从中看透人的一生,这本《画里浮生》也算是一本精品书籍了。 《画里浮生》这本书,我觉得适合一个人享受孤独的时候看,因为这既是一本书的一生,也是一些生活在古代的艺术家的一生。我们去了解一个艺术家的过去,必定不适合一个太过于嘈杂的环境。 翻看《画里浮生》,我开始了一种新的读书习惯——对着书本里的图集先去思索一遍这个图集里能够让我看到的都是一些什么信息。当然了,图的不同,我能够想象的内容也是不同的。而我在思索不出来的时候,便会开始看看这幅图所在篇章的文字,去了解这些图背后的故事。 所以,在这本《画里浮生》,我认识唐朝诗人寒山,也看到了关于他的画像,也去了解了他背后自号“寒山子”的故事——寒山三十岁那年,隐居在翠屏山。翠屏山山高谷深,积雪当暑不化,被称为寒山。于是,隐居在寒山的寒山子自号“寒山子”。 好像,隐居成了一种大家的生活习惯?不知道,如果是在现代生活的他们,会不会舍得城市的纸醉金迷,继续隐居在深山之中自修呢? 100幅画讲述了22段隐秘的过往,这本《画里浮生》在我看来,真的不仅仅是浮生若梦的存在,他更是一部历史,让想去了解他的人仔细而认真的翻阅。 总的来说,《画里浮生》这本书,不论是书名还是内容,都是一本让我觉得非常欢喜的书籍,因为它给了我一种人生需要自修的感慨。 这本书我翻看得很慢,毕竟它的内容还是比较多的。一幅画、一个故事、或者一段历史,这都是我需要去自己理解并且记忆的存在。《画里浮生》,是所有人的一生,既在画里也在梦里,更在人生之中,正所谓一书一画一人生。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