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丁的名句_关于但丁的名句
●到了炼狱的山顶,维吉尔突然不见.但丁在贝雅特丽齐的引导下,游历了一重又一重的同心圈,直到最外面的一重,也就是第一动力圈,与此同时,他们每上新的一重天,贝雅特丽齐就越来越美丽.恒星都在他们脚下,恒星之上是最高天,但已不是实体,而是完全由光组成的永恒的天国了..他们登上了最高天,在那无限的领域,远处的景色仍同尽在咫尺一般清晰.但丁看到了高处的一条光河,看到成群的天使,看到由正直人的灵魂组成解体剧场似的天国的玫瑰.突然间,他发现贝雅特丽齐离开了他.只见她在高处一个玫瑰圈里.正如海底深处的人抬眼望雷电区域一样,他向她崇拜祈求.他感谢她的恩惠慈悲,求她接纳他的灵魂.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博尔赫斯谈艺录》
●但丁为了让我们感受到箭离开弓命中目标的速度,他这样说,箭射中目标,它离开了弓,离开了弦。他把始末倒置,以便显示这一切发生得有多么快。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七夜》
●在一出悲剧的终场,
辛博尔斯卡写道
所有的角色——死去的和活着的——
一同出现,手挽着手
向观众致意。那些相互仇恨
或爱恋的角色,此刻
仿佛忘记了剧中发生的一切
这是否向我们暗示出
人们死后的情境——
没有了尊贵荣辱,忘记了爱和仇恨
但在但丁的诗中,情况却全然不同
在地狱,仇恨的灵魂依然仇恨
一颗头颅咬住另一颗
我不知道哪一种说法更接近真理
同样不清楚
哪个是悲剧,哪个是喜剧 ----《新城市文学2013年夏季号》
●但丁说的好:“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名人都不能免于挨骂的命运,何况我们普通人呢?我们应继续自己的理想,直到它实现的那一天。
●爱上一个人就像是创造一种宗教,而那种宗教所信奉的神是靠不住的。但丁对贝雅特丽齐的感情达到了偶像崇拜的程度,这是无可反驳的事实,她有时嘲笑,有时忽视但丁,这些事实在《新生》里已有记载。有人主张那些事实是别的事实的象征。果真如此的话,我们更确信但丁不幸而迷信的爱情。贝雅特丽齐死后,但丁永远失去了她,为了缓解忧伤,便虚构了同她相遇的情节。我认为他在《神曲》中采取了三部曲的结构,目的就是把那次邂逅穿插进去。他想起了常常梦见遇到障碍的伤心情况。 ----博尔赫斯《博尔赫斯口述》
●上帝给我光明的双翼
加百利把我欢迎
而我坚持但丁的原则
徒步向着地狱
●人心是妄念,贪欲和阴谋的污地,梦想的舞台,丑恶意念的渊薮,诡诈的都会,欲望的战场。在某些时候你不妨从一个运用心思的人的阴沉面容深入到他的肚皮里去,探索他的心情,研究他的思绪。在那种寂静的外表下就有荷马史诗中那种巨灵的搏斗,密尔顿诗中那种龙蛇的混战,但丁诗中那种幻想的萦绕。 ----《悲惨世界》
●匍匐于泥泞之间 我含泪问你 一生中到底能有几次的相遇 想但丁初见贝德丽采 并不知道她从此是他诗中 千年的话题 也并不知道 从此只能遥遥相望 隔着地狱 也隔着天堂 ----席慕容《夏夜的传说》
●贝雅特里齐(选段)
“你真的决定了吗?”我和瑟瑟站在舱外望着那个女孩。她不知道她已经和我们去之前一样被改换成了贝雅特里齐的脸庞。
“开始吧。”她说。我和瑟瑟叹了口气,关上了舱门。
表示那个女孩的坐标的红点在屏幕上闪烁。我知道但丁会在遥远的佛罗伦萨等着她。微风吹拂着他的白衣,他像一个极易受伤的孩子。月光如水,我仿佛又听到了他的声音:
“是你吗,我的贝雅特里齐?” ----李玉哲《贝雅特里齐》
●西方的四大诗人:荷马 但丁 莎士比亚 歌德 ----何兆武《西方哲学精神》
●熟悉的房间,熟悉的不眠之夜,
或是一个陌生的面孔,一次新的旅行,
都会勾起一次回忆、一首小诗——
漫游者在异乡的水面看见往日天空的倒影。
漫游者迷失在生活的地狱,
但丁有导师引导,有贝德丽采庇佑,
但丁有天堂,有永生的希望,
他却只有心理医生,闪着窥探性的目光,
“要学会爱,要真诚!”他看看这个
面相贤慧的女医生,她的家窗明几净,
走廊上挂着大幅婚纱合影。
她从未受到魔鬼的蛊惑和惊吓,
她的内心从未有个恶毒的声音
放肆地嘲笑起这个幸福之家。 ----徐芜城
●“有件事但丁没有说,但是在整个故事过程中能感受到,也许更使其增色。但丁怀着无限的同情给我们讲了这两位情人的命运,以至于我们感到他羡慕他们的命运。保罗和弗朗切斯卡留在地狱,而他将被拯救,但是他们俩相爱,而他却没有得到他所爱女人贝雅特丽齐的爱。这里也有一种虚荣,但丁应该感到这是很可怕的事,因为他已经离开了她,而这两个被打入地狱的人却在一起,他们不能讲话,毫无希望地在黑色旋涡里转悠。但丁甚至没有告诉我们他们俩的苦难会不会终止,但是他们在一起。当她讲话的时候,她用nosotros(我们):她为他们俩说话,这是他们在一起的另一种方式。他们永恒地在一起,共享着地狱,这对于但丁来说简直是天国的佳运。”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博尔赫斯谈艺录》
●我真正要说的文学的力量就在这里,在但丁的诗句里和博尔赫斯的比喻里,在一切为大作家的叙述里,在那些转瞬即逝的意象和活生生的对白里,在那些妙不可言同时有真实可信的描写里……这些都是由那些柔弱同时又是无比丰富和敏感的心灵创造的,让我们心领神会和激动失眠,让我们远隔千里仍然互相热爱。因为淡定告诉我们:人是承受不幸的方柱体。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物体能够比方柱体更加稳定可靠? ----余华《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
●但丁:我们是斯巴达之子!我们体内都流有斯巴达的血,但更重要的,是他的灵魂!而现在我的灵魂在说必须要阻止你!
维吉尔:很不幸,我们的灵魂并不一致。我需要更强大的力量! ----《鬼泣》
●对于但丁,贝雅特丽齐的存在是无穷无尽的。对于贝雅特丽齐,但丁却微不足道,甚至什么都不是。我们处于同情和崇敬,倾向于忘掉那但丁刻骨难忘的、痛苦的不和。我读着他幻想的邂逅情节时,想起了他在第二层地狱的风暴中梦见的两个情人,他们是但丁未能获得的幸福的隐秘的象征,尽管他并不理解或者不想理解。我想到的是结合在地狱里、永不分离的弗朗切斯卡和保罗。怀着极大的爱、焦虑、钦佩和羡慕。 ----博尔赫斯《博尔赫斯口述》
●年轻人要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思考
例如酒该不该戒
但丁说过:“不能”
例如什么时候能偷懒
莎士比亚说过:“现在”
例如我为什么会喜欢上你
因为荷马和但丁说过:“你好” ----猫左瞳《微博》
●你是这世上最美的诗,有着最杰出的音律和完美的格律,有着天使般的温柔和恶魔般的诱惑,有着但丁般的宏大和波德莱尔般的柔美。我却只想成为最冷血的焚书官,由衷的憎恶文字与艺术,在一切美好的灰烬上狞笑,在每位诗人的咒骂中开怀。但我唯独藏下你,放在我占满鲜血的大衣中最接近心脏的的口袋里。如今你是世上唯一的诗。
●蕾蒂:你在哭吗?
但丁:不过是雨水罢了。
蕾蒂:雨早就停了。
但丁:恶魔从不哭泣。
蕾蒂:我明白。或许在某处,当一个恶魔失去他所爱之人时,他就会哭泣吧。你认为呢?
但丁:也许。 ----《鬼泣》
●本来她是可以成为他的缪斯的——就像贝阿特丽采之于但丁、劳拉之于彼特拉克。但爱情就是这样不公平,你倾尽所有心力去爱一个人,有时却得不到任何回报。用东方的说法,这叫“业”;用西方的说法,则叫“命运”(fate)。 ----《“只有你未曾爱过我”那些个顽固的单相思》
●宋代历时三百二十年,这期间西方仍然陷落在中世纪的漫漫荒路中,只有意大利佛罗伦萨那几条由鹅卵石铺成的深巷间,开始出现一点社会的清风。在南宋王朝最终结束的那一年,被称为欧洲中世纪最后一个诗人的但丁才十四岁。直到一百七十年后,文艺复兴的第一位大师达芬奇才出生。
可见宋代的辉煌,在当时的世界上堪称独步 ----余秋雨《中国文脉》
●我如但丁所说,“已至人生的中途”,有时却仍是个迷惘的人。在生活中失去事物当中,那些小的我还算清楚,比如爱情。如今人们终于发现了这个秘密:情是不存在的。绝对意义上的爱情是中世纪骑士的发明,其实近乎臆想。在我活的年代中,大约有5年,人们相信爱情是个真事儿,在那种爱的范式中,物是非常次要的,痛苦则至为甜蜜。在那之前和之后,人们都要现实得多。那个代就像磷火偶然一闪,很快就消失了,对此我并无真正的惋惜。可是,那些在火中失去的,或者说缺少的重要的东西,都是些什么呢?我并不总是知道。 ----李海鹏《佛祖在一号线》
●以人心为题作诗,哪管只描述一个人,哪管只描述一个最微贱的人,那也会将所有史诗汇入一部更高最终的史诗。人心是妄念、贪婪和图谋的混杂,是梦想的熔炉,是可耻意念的渊薮,也是诡诈的魔窟、欲望的战场。在某种时刻,透过一个思索的人苍白的脸,观察后面,观察内心,观察隐晦。外表沉默的下面,却有荷马史诗中的那种巨人的搏斗,有弥尔顿诗中的那种神龙怪蛇的混杂、成群成群的鬼魂,有但丁诗中的那种螺旋形的幻视。每人负载的这种无垠,虽然幽深莫测,但总是用来衡量自己头脑的意愿和生活的行为,而且总是大失所望。 ----雨果《悲惨世界》
●祝遥果然一字一句的说出了自己的名字:“我叫……爱因斯但丁克服斯里兰卡尔恩密丝特别林卓越不凡夫俗子孙万代江山自有人才出云战记 名字吊吊分不清 有种你给我记住啊 呵呵 念得出来我就叫你祖宗什么的 你个串戏败类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为毛要用西幻设定 搞毛线的名字绑定 又不是人民币绑在身边有个屁用 好了再说下去读者要以为我在凑字数了 所以后面就用省略号代替点点点点点 以下省略五千字 斟句酌酒足饭饱暖思尔摩托乐夫斯基。”
不就是要个名字嘛,我给你!只要你记得住。
男子:“……”
芝麻:“……”
众兽:“……”
“需要我再重复一遍吗?”祝遥特真诚特善良的建议。 ----尤前《我的徒弟又挂了》
●记住,活好自己就好!不必在乎他人的目光;正如但丁所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生于1917年的美国小说家卡森·麦卡勒斯(Carson McCullers)显然来不及沾1920年代的荣耀,对普通读者而言,她活在海明威、福克纳乃至菲茨杰拉德这些名声显赫者的阴影里;然而无论是《伤心咖啡馆之歌》还是《心是孤独的猎手》,都要在“伟大的美国小说”这个队伍中占一席之地。美国文学批评家哈罗德·布卢姆在评论“伟大作家和不朽作品”时写道:“莎士比亚或塞万提斯,荷马或但丁,乔叟或拉伯雷,阅读他们作品的真正作用是增进内在自我成长。深入研究经典不会使人变好或变坏,也不会使公民变得更有用或更有害。 ----戴新伟《许多张脸,许多种情绪》
●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理由不珍惜其传统古典,因为传统古典是民族血脉之所禀承,也是民族自尊之所依托。故每一个国家的大学里都有他们的“国文系”或“国学科”,以维护其传统古典于不坠不灭。尽管今天全世界的人都想在文学创作方面有更好的表现,但希腊人决不会让荷马死去,意大利人绝不会让但丁死去,英国人决不会让莎士比亚死去,德国人绝不会让哥德死去。我们中国人当然也热切希望能产生足以令后代崇敬骄傲的伟大作家;不过,我们同时也有必要让屈原陶潜李白杜甫,以及其他许许多多古代的伟大作家和他们的作品永远活在我们,以及我们子孙的心中。而这一份文化的薪火传递工作,中文系的人应有“舍我其谁”的责任感才对。 ----林文月《三月曝书》
●对亚里士多德而言,收取利息不仅不恰当而且还违背了自然法然法则。在《政治学》—书中,他认为,收取利息的做法也极其让人厌恶,这种厌恶是完全正当的,因为获利直接来自货币本身,而非货币所换取的某物品的产出品。m他详细分析了希腊语中的高利贷一词——tokos,我们前面就解释过的,这个词意为子嗣。正如每个动物都会生出跟其相似的后代一样“利息也是货币生出来的货币”。他发现“这尤其有悖自然”。我们应该还记得,在但丁的《地狱》篇中,维吉尔认为是因为放贷者违背了自然的本性才令上帝把他们放到了地狱:的第七层。维吉尔只做了两处引用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一《创世记》和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 ----卡希尔《教皇与银行家》
●文艺女青年啊 比如说布鞋 帆布鞋是她的最爱 书籍呢 爱用安妮 村上 张氏爱玲与恨水 入世稍深一些的呢 就偏向与欧美了 但丁薄伽丘 拉伯雷 追忆似水年华之类的 再深一些的呢 抛开国外转战内地 元词昆曲等 电影呢最好是欧洲的小国的小众电影 比如捷克 匈牙利 爱照相 相机起码是单反或者莱卡 音乐呢喜欢民谣 爵士 钢琴曲 一切非主流音乐 咖啡绝对不能速溶 星巴克也是极其庸俗之物 即使去不了左岸 蓝山是必须的 她们的人生啊一半是忧伤一半是明媚 一半是念念不忘一半是似有似无 不过结局都是一样的 孤寡 拉拉 出家 当人家孩子的后妈 ----《小野兽花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