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家庭都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原因
音乐 | If Heaven - Gretchen Peters
麦家陪你读书
20年的约定,1000本好书,每天清晨6点30分,都有好书唤醒你。
在昨天的共读中,我们了解了本书的主人公布卢姆在6月16日这一天上午的活动轨迹。
当他参加了朋友迪格纳穆的葬礼,并为客户的广告奔波了许久之后,时间已到了中午。
中午时分,布卢姆依然在街头游荡。
他接过基督教会派发的传单,看见西蒙·迪达勒斯的女儿迪丽站在拍卖行外面,衣服破破烂烂,看上去营养不良的样子,想起他家一共有十五个孩子。
他们的教义鼓励生育,反正神父不用养家糊口,他们享受着丰足的生活,却不管教徒们一贫如洗的生活。
布卢姆站在奥康内尔桥头,将传单揉成一团,朝着海鸥群扔过去。买了一便士的点心去喂那群贪婪的海鸥,他扫视河面,内心却在思考着有关哲学的问题。
人不可能真正拥有水,因为它不断地流走。我们在流逝的人生中追溯着它的轨迹,因为生命就像水一样,是流动的。
当他看见河上一艘划艇上打的广告时,作为一个广告商,他认为任何场所统统适合登广告。
然后,他又想到半夜里偷偷摸摸张贴在公共厕所里的性病广告,由此联想到博伊兰有没有可能将性病传染给妻子摩莉。
一群胸前背后挂着广告牌的人向他走来,他想起刚结婚时,曾经在这家商店打工。
在失去儿子鲁迪之前,他与摩莉度过了一段田园牧歌似的幸福岁月。但自从十年前鲁迪夭折之后,他们就再也回不到过去了。
一声招呼打断了他的回忆,原来是他过去的情人乔西。曾经的美貌已经荡然无存,结婚之后的她看上去既俗气又不修边幅。
因为鲁迪夭折,布卢姆对生孩子产生了反感,也与妻子摩莉在感情上产生了隔阂。
这种关系最终使他离开了家,在外流浪。但妻子温馨丰腴的身体时常浮现在他的脑海中,他感到如饥似渴,在心中默默地渴望着热烈的爱。
这是一天最慵懒的时刻,已是午饭时分,布卢姆决定去伯顿饭馆吃饭。
但饭馆里那种狼吞虎咽的场面使他厌恶,于是他又来到了伯恩酒吧,遇到了大鼻子弗林。
在聊天中,弗林又提起摩莉即将出去演出的事,布卢姆想到博伊兰再过两小时就要到他家里去了,心里十分痛苦。
他思念摩莉的心情变得更为强烈了。在这一章里,这种心情一直萦绕在他的脑海。
吃过饭后,布卢姆打算去图书馆。在半路上,他帮助一位年轻的盲人过马路,还很小心的不让盲人的手杖碰到那匹正在打盹的马的腿上。
他甚至在想,一个什么也看不见的人,他的梦里都会出现什么呢?这些细节很自然地体现了布卢姆的热心、善良的性格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快到图书馆时,他看到了博伊兰,赶紧躲开了。
斯蒂芬也在图书馆里,他并没有按照早晨与穆利根的约定去船记旅馆,而是给他发了一份电报,后来穆利根在图书馆找到了斯蒂芬。
这时,斯蒂芬正在和几个管理员还有散文家约翰·埃格林顿,诗人拉塞尔一起进行学术探讨。
他提出自己的想法,并敢于对一些守旧的观点提出挑战,特别是对于《哈姆雷特》,他有着自己的见解和论述。
不过,海恩斯因为去书店买书,没能听到大家关于莎士比亚的讨论。而这正是他早晨想向斯蒂芬请教的。
斯蒂芬不仅把莎士比亚和哈姆雷特等同起来,而且把他和哈姆雷特父亲的阴魂等同起来。此外,莎士比亚有一个叫哈姆奈特的儿子,在十一岁夭折了。
假如布卢姆的儿子鲁迪活到那个时候,他的年龄正好也是十一岁。从这个意义上讲,布卢姆和莎士比亚也有相对应的地方。
在这里,作者乔伊斯同时以斯蒂芬和布卢姆这两个角色,进入他所创造的《尤利西斯》的世界里。
莎士比亚常思考着妻子的不忠,因此在《哈姆雷特》这部剧中,他把妻子当作有罪的王后,让她受到了审判。
莎士比亚还有三个兄弟,对他来说,撒谎的、篡位的、通奸的兄弟,以及从心里被放逐、从家园被放逐,是创作中常用的题材。
就在斯蒂芬以讽刺的口吻,分别把上帝和莎士比亚比作圣父和受难的圣子的时候,布卢姆也来到了图书馆。
当他与图书馆管理员对话时,大家只看到他的侧影。穆利根却认出了他这个犹太人,并告诉斯蒂芬,布卢姆认识他父亲。
随后,穆利根和斯蒂芬离开图书馆时,布卢姆的身影再次出现,他从他们两人中间穿过去了。人们看到他黑色的脊背,迈着豹一般的步伐走了出。
布卢姆就是海恩斯梦中的黑豹。这是斯蒂芬第一次遇到布卢姆,他们却擦肩而过。
时间指向了下午3点到4点之间。
在第十章里面,乔伊斯记述了人们的活动,在很多场合迅速地捕捉到一些次要角色的行动,有些人物是在前面的章节中我们听说过或遇到过的。
差五分三点的时候,康米神父走出家门,他要到位于都柏林北部的阿坦去行善。
他惦记着善良的马丁·坎宁翰给他写信的事,打算把迪格纳穆家的一个男孩送到阿坦的孤儿院去。
一位在战场上被炸断了腿的水手向他乞讨,由于康米神父身上没有零钱,只能在阳光下祝福了水手。
一路上,神父还遇见了议会议员的太太、当铺老板娘,走过了丹尼尔的酒馆和奥尼尔殡仪馆,遇见了葬礼的承办人科尼。
上午为迪格纳穆举行葬礼时,他就在现场。当他在祷告的时候,他看见林奇和女朋友涨红着脸从庄稼地里走出来。他庄重地祝福了他们。
在这一章里,乔伊斯采取了穿插叙述和场景并置的手法,犹如电影切换镜头一般,为我们展现了同一时段不同人物的活动。
当康米神父跨上一辆驶向郊外的电车时,科尼正在跟一名警察寒暄。
而在同一时刻,那个断了腿的水手正在布卢姆居住的那条街上乞讨,他的妻子摩莉从窗口伸出一只胳膊,丢下了一枚硬币。
博伊兰在水果店为摩莉订水果,并给秘书打了个电话。秘书告诉他,利内翰 约他四点钟在奥蒙德饭店见面,但这正是博伊兰和摩莉约会的时间。
与此同时,布卢姆正在一个书摊上为摩莉选书,最后他选了一本《偷情的快乐》,认为这更合摩莉的胃口。
利内翰和麦科伊从他的旁边经过,利内翰炫耀地谈起他曾和摩莉挤在一辆马车里的情景。
在圣玛丽修道院,内德·兰伯特正带着一位神父参观会议厅。这座修道院就是西尔肯·托马斯于1534年宣布反对英王亨利八世而造反的地方。
迪丽在街上找到父亲,并向他要了一点钱。当迪丽正在书摊买书时,又遇到了哥哥斯蒂芬。
斯蒂芬对处于贫困生活中的妹妹深感同情,认为他的父亲正是一切痛苦的根源。
穆利根和海恩斯在饭店见到了巴涅尔的弟弟,现任市政典礼官,正在专注地下棋。他俩谈到斯蒂芬的文学创作前景,认为他十年内一定会写出点什么来。
海军上将和他的夫人乘坐马车,在骑兵队的护卫下通过都柏林的街道,沿途遇到许多人物,有的向他们恭敬行礼,有的神情十分冷漠。
在奥德蒙饭店,两位酒吧女侍杜丝和肯尼迪,从窗外看到总督的马队奔驰而过,,兴奋地谈论着车上的人们。
斯蒂芬的父亲西蒙·迪达勒斯先生走进饭店时,布卢姆正在街上游荡。他买了信纸,准备给玛莎写信。
这时他看到博伊兰的马车朝着饭店的方向驶去,他疑惑地想博伊兰是否忘记了和摩莉的约会,于是便跟了上去,差点忘了付买信纸的钱。
这时他遇见了在律师事务所工作的古尔丁,两人一起走进饭店吃点东西。
利内翰与博伊兰约在这家饭店见面,此时已经是下午四点,几分钟后,博伊兰便撇开利内翰,匆匆坐上马车朝布卢姆家的方向驶去。
这时,多拉德陪着正为高利贷苦恼的考利神父进来了。多拉德走过去坐在钢琴边上,请西蒙唱一首歌。
这首古老甜蜜的情歌把人们的感情引向高潮,布卢姆满怀柔情的回顾了他和摩莉一次相遇的情景。
他沉浸在伤感的思潮中,而此时此刻,博伊兰却正向着他的家而去,一心想着和他的妻子进行一次性的冒险。
这的确是一种讽刺。同样具有讽刺性的是,布卢姆拿出纸笔,给玛莎写了一封回信。
多拉德接着又唱了一首《推平头的小伙子》,这首歌讲的是有关背叛的事。甚至就在唱歌的时候,博伊兰敲响了布卢姆家的门。
走出饭店,布卢姆在一家商店橱窗里看到一张罗伯特·埃米特的画像,他想起这位为民族捐躯的爱国者在法庭上的名言:
“等我的祖国在各国之间占有了一席之地,直到那时,只有到了那时,方为我写下墓志铭。我的话完了。”
眼睁睁看着情敌走进了家门,布卢姆却无能为力,只是选择在外游荡。就如同爱尔兰摆脱不了英国的侵占一样。
今天的共读到这里就结束了,下午四点之后,布卢姆又会走到哪里?
让我们一起期待明天的共读。
上期回顾:
领读人:文叶儿,以我手写我心,以我心传我情。愿做一个墨香女子,在书本和文字的熏陶下,于尘世中获得一份安静和从容。
主播:简宁。声音控,电台主播。世界如此喧嚣,愿用声音给你这一刻心灵的安宁。个人。
责编:胡杨
文末歌曲:If Heaven - Gretchen Peters
欢 迎 分 享 文 章 到 朋 友 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