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教育不能总想着花钱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教育不能总想着花钱

2019-08-11 07:11:23 作者:春水煎茶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教育不能总想着花钱

  一天,我遇见昔日的同窗好友,他如今是某中学校长所在学校规模很大,二百多教师,两千多名学生,好歹我们十多年没有见面,这次,他非要和我小聚,于是,我们选了一家比较僻静饭馆,吃过面,随便要了两个菜,我们谈论最多的还是关于教育这点事。

  关于办学,老同学句句总是离不开如何花钱,他说,曾经到江苏、上海、广州等城市学校参观,首先,那些学校的硬件设施是一流的,而我们本地相比起来差远了。为之,老同学总结出这么一句话:办好教育,首先就要琢磨如何把钱花在点子上。

  对之观点,我很不赞同

  我认为钱只能解决了教育的硬件设施,至于教育的软件建设,钱丝毫起不了根本性作用。恰恰,教育的主核心就在于软件。固然,教育有时需要花钱,比如学校的水电费、办公费支出,不花钱就会瘫痪,但,校长不要总是想着花钱。北方的校舍建设赶不上南方,但我们可以就地取材,发掘地方教育资源变废为宝。我去过一所乡村小学,只有五十多个学生的学校,让我充分地能够感觉到浓浓的校园文化氛围教室窗台上摆放的盆花都是学生自制花盆,花也是学生从野外移植过来的原生态的,教室楼道,画着格子状的图案,课间学生在上面做游戏或者练习书法,这些东西没有花钱,但是,教育效果比较明显。从中我得到了这样一种启迪——生活中处处有教育,教育资源随处可见,只要有心,就会出现有益的教育。

  可,为什么有的学校偏偏要把花钱作为半学的主要渠道呢?花钱至少可以捞到外块,做官为的什么?出了名誉之外,得到实惠也是其中之一,这一点并不是我说得太庸俗,或者说我的觉悟道德水准不高,其实,很久之前,我也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最近几年,我越来越感觉——教育其实不需要花太多的钱。

  教育是思维传导的一种过程,也是知识因子从一个脑移到另一个脑,在传递的过程中,或增加,或删除,即使脑外的环境是多么的华美,知识这东西根本在意,在意的只是人的认知上的反应。如此之说,我们把教育的心思放在脑和脑的传导上,而不要总是想着如何把楼房整新,把条件改善充裕完美,有时,环境美了,反倒会起一种否面效应。人不太容易把握自己,往往艰难困苦才会使一个人时刻警惕,充满积极旺盛力量

  我曾经在一次教育研讨会上这样说:“衡量一个好校长的标准,依我之见,就是不爱钱。”当时,台下舆论一片哗然。当时,有几个校长直言指责我这种低调看法。真正地“不爱钱”,不太容易做到。三岁小孩看见钱,立即挥动着小手,看来“爱钱”是属于每个人的本性之列,纯粹不爱钱也不好,这样,被人认定傻子,爱钱爱死了更不好,人死了还要钱干什么。校长不爱钱的内涵,我认为就是“不该属于自己的,一分不拿。”花钱容易,几百万有可能几分钟花完,但,我们时刻要警惕自己——需要花钱吗?不需要的尽量不去花钱,否则,花钱会惯坏自己的,一次、两次,没有什么,次数多了,坏毛病就会出来,贪污、受贿,不是一开始发生的。教育是清贫买卖,如果从这种清贫中向得到什么,就等于从活人眼里挖珠子,这是很残暴的,起码教师不能这样做。

  既然钱会惯坏一个人,我们就重新来个角色定位——把教育放在尽量不花钱的位置上。思维的付出总是不会有麻烦的,教育尽管关注孩子们的思维,让孩子们想好、玩好,掌握必要科学知识,何必我们非要苦苦哀求环境的舒适呢?孔子生活时代,环境基本上是自然的、原生态的,但,孔子的思想即使到今天也有广阔前景深远历史价值。这就说明教育的好与坏,不仅仅限于花钱改变环境和条件。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但,相对之中蕴含着绝对性,教育思想并不是因为只是条件的改变而改变,当然,条件、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但不是主要的、唯一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