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闲话书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闲话书生

2019-08-28 10:05:28 作者:洛洛历险记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闲话书生

  书生顾名思义,是指那些为书而生的人,这些人天性爱书,酷爱读书,把书视为自己的另一“恋人”。

  书生大多有点点“呆气”,有的还有些“酸气”,甚者变为“迂腐气”。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就具备这三种“气”,并因之而受尽了世人捉弄嘲讽。成为人们取笑的对象作为这类书生的代表,也堪怜。

  书生可以“呆”,可以“酸”,但不可以“迂”,不可以“腐”。书生一旦“迂腐”,不是受书之益,是反受书之害了。

  “迂腐”之人,大多是“尽信书”的人,不会变通,死搬教条,死守规矩。遇事不懂得权衡轻重利弊,不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三八二十四就是三八二十四,永远不会有等于二十三的时候;由于不通世故,仅会以己度人,一切中规中矩,不越雷池半步,只求合于度,不求合于理。虽是“好学生”,可惜缺少了圆通的智慧,守成有余而创新不足,不是理想读书人。对这类书生,人们雅称为“书呆子”,一般人不大喜欢。

  深爱书,且喜好读书的书生,还喜欢借书,买书,藏书乐此不疲,不能挣钱还费钱。由于爱书,便不大去考虑如何获取物质财富,有时虽也会做做发财梦,但让你做梦的那一个枕头,总容易被人轻易就抽走,因而物质方面大都比较贫穷,于是人们便称这些书生为“穷书生”。书生穷到生存底线之下后,世人一般便不大看得起了。

  普通书生因为穷,因为爱讲理,因为要面子,有时还恃才傲物,所以一般不大能干成什么大事情

  书生大多有正义感,在需要讲理的地方,在需要文化人出面的时候,书生会受到应得的尊重。但如果书生不能找到一门养家糊口的正当职业的话,就常常易被有钱嘲弄,被一般人瞧看不起。大家会认为他的生存能力太差而不大与他来往,遇困难时也难有慷慨解囊之人。因而书生往往容易落魄,“穷愁潦倒”一词,就是用来形容书生的落魄相的。

  “十有九人堪白眼”,书写的是落魄书生所处的艰难困境,“百无一用是书生”,则是这类书生面对现实生活时的无赖感叹。清朝著名诗人黄仲则先生写下的这两句诗,可以说是他一生遭遇真实写照心酸感慨。胸藏安邦之良策,心怀治国平天下壮志才华横溢却无处可用,连谋生都成了问题,其心的凄楚落寞可知。黄先生大约可算古代落魄书生的杰出代表吧?

  不过,书生也不是没有发迹的机会生路,有些还有似锦的前程。否则,这世间也就没有人肯读书,读书的种子岂不就要绝了?

  书生最好的生路是做官。

  帝王们打下天下之后,需要有人来替他管理天下。打天下需要的主要是武夫,搞管理工作需要的却是文化人。只要你肯为我所用,我就派给你官做,替我管理一片小天地。当官员职数有限而可供选择的人多时,就选贤与能。选贤与能的最佳途径,便是荐举与考试科举考试制度于是应运而生。这一制度,既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上岗的机会,又把贤能之人笼络在了统治者的身边,这些人不去聚众闹事,还替你管事,天下不就太平了?帝王们的统治地位不就巩固了?于是,科举便成了一项长期存在的制度,被历代统治者所保留,长达一千多年。

  于是,参加科举考试获取功名,便成了激励古代的书生们努力读书的兴奋剂,成为书生们的共同理想。虽然“十年寒窗无人问”很寂寞,但前边有“一举成名天下知”的欣喜诱惑着。即便是悬梁刺股,也要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改变自己的人生命运。当然,这些勤奋苦读的书生大多是小民,既要“谋道”,也要 “谋食”,便只得半耕半读。一边读书,一边种田为生,以期有朝一日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宏愿。

  此外,书生的生路还有两条。

  一条是到官府幕僚,又称师爷,主要是做些秘书参谋之类的工作。古时候的绍兴,出了很多师爷,清代官场谚语云:“无绍不成衙”,可见其出师爷之多。由于绍兴文化比较兴盛,读书人也多,这些读书人没机会做官,便出外去做人家的师爷,以作养家糊口之业。不过做师爷得有朋友或乡谊援引,否则不大容易端得到这个饭碗

  还有一条就是教书,当孩子王,做私塾先生。这条路可能待遇最差的一条,也或是这条路走起来有些艰难,不大好走,所以古人才会说,只要“家有三斗粮”,咱就“不当孩子王”。不过,教孩子们读书,若遇运气好,能得一位英才而教,并把他教成了一个状元郎的话,那这当老师的,后边的日子也就不用发愁了。

  书生们有这些生路在,读书的种子便始终保持着。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闲话书生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