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39岁陈冠希:别迁就这个世界太多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39岁陈冠希:别迁就这个世界太多

2019-09-16 22:30:08 作者:末那大叔 来源:末那大叔 阅读:载入中…

39岁陈冠希:别迁就这个世界太多

  图 / Pexels、网络

9月16日| 见字如面第16“ 每周我会从留言中挑选一位  读者来信 写一封专属回信,替他解决困惑回信,是仅次于见面的仪式感“你都32岁了,不结婚吗?” 大家都在追这个剧,你为什么不看?” “这个人孤僻,从来都不参加聚会。” 从什么时候开始合群成为了我们人生必备技能呢?今天的信回给独自在外地求学的@蜜儿。刚到新的环境,谁都不认识,很多事情只能一个人做。没有朋友生活习惯,找不到节奏的时候,应该怎么办?如果为融入集体有意讨好,势必会放弃一些自我,你又会怎么选? 先别急着回答,可以先看看陈冠希的这段23秒的采访陈冠希每次穿搭出新风格,都有大批年轻人争相模仿而当被问起“穿搭心得”时,他却这么回应“他们不应该学我的衣服,应该学我的心态就是很随意地穿自己喜欢、觉得舒服的衣服。每个人对好的定义不同的。”他还颇为调皮地反问道:“那如果下周我开始穿裙子,他们也会学吗?”好看的衣服,如果自己不喜欢,穿上会快乐吗。同理,再受欢迎人际关系,如果维持特别费力,自己也不会舒服。这个世界有各种条条框框,就是告诉你不必格格都入。跟别人一样没什么骄傲的,厉害的人早就开始做自己了。哲学家三木清说过:

  孤独不是在山上,而是在街上;

  不在一个人面前,而在许多人中间。”

身边不同频的人越多,越觉得没劲。像看舞台剧盲人,听得到周围人在笑,却不知道他们在笑什么。一个人为了“不孤独”而合群的样子,才最孤独。同样是身处陌生的环境,读者@徐宏伟是这样做的:迎合与讨好,只能换回短暂交集三观格局才能建立起长期的关系

  你如何成为“你”,如何让别人记住你?

《小欢喜》中的方圆在自己失业后,在群里发了一个大红包进行问题求助看着群里大家寥寥无几的回话,他意识到何为人脉“不是你认识多少人,而是多少人认识你。”当你站的高时,大家抬头望时自然就能看到你。巩俐每次红毯造型都会受到大众瞩目。前段时间,却因为裸色口红,被说很多网友说“不好看,不搭”。巩俐在事后的采访中讲到:“我有自己的选择得体妆容是我对电影尊重。”因为自己的作品足够优秀,所以不需要外在的事物加以宣传没有人会因为她的唇色而拒绝合影,因为大家都知道:她可是巩俐啊。见过世面才会明白,“你是谁”比“你认识谁”重要1000倍。创业刚起步的时候,我为了工作拒绝了很多社交有人跟我说:“你要在聚会上多结交朋友发展人脉。”我摇头,因为我清楚的知道,有些关系,根本就不是我说了算后来,我逐渐掌握高效的工作效率做事情有了自己的节奏。而随着时间的大浪淘沙珍贵的友情变得更加清晰,让我知道他们一直都在。合群≠频繁参加社交,不合群≠没有朋友。无用社交就像你口渴时给你一瓶海水,只会越喝越渴。眼中有自己脚下的路,去走就好了。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华别让合群成为内心的孤独。“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最早流行一个“孤独等级”的排名,大家纷纷讨论,一个人做什么才是最孤独的。后来等我再去看这个话题最高赞的却是这样一个回答:“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吃快餐、喝咖啡、吃火锅,都不算是孤独;那能说明,他一个人过得挺好。”喜欢的聚会可以推脱不参加,不想加入群聊可以直接退出。不合群,是一种恰到好处回避做这些事情,除了别人会给你一个“不合群”的标签以外,你什么都不会失去内向的,也会遇见想说话的人;善于交谈的,也会撞上频率不同的人。 坦诚面对自我,不用犹豫。不能相融,就轻轻滤掉。 明白自己想要什么,笃定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才不至于弄丢了自己,被淹没在群体嘈杂声中。合群不合群,不是一道是非题,而是一道选择题。 你会发现过的最好的人,只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而已。 我想对求助的读者@蜜儿说:“你害怕新环境吗,其实环境一点都不新,它早就是那样了;你不用试着融入它,你只要把它变得更好一点就够了。” 去做一些温暖小事,让环境更包容,更友爱,更温柔;让你所到之处皆是温柔,才是一个人存在最大的价值如果你也曾让世界更好一点,可以在文末给我点个“在看”。

  每晚陪着我的读者们,看过不同的书、爱过不同的人、走过不同的路;

  却在看同一篇文章产生共鸣,噢……原来你们也在这里。

  这就是于我而言,最重要的意义

  今天是「365天成长读书计划」第50期

  超过150000名的读者留言了自己想看的书

  今天要送出的好书是《走出荒野

  点击上方胡子就可以参加抽奖了

   点个“在看” 

   做人最重要的就是开心?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