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中追寻梦想
在今天,许多教育专家、教师谈到教育回归、让语文回家的话题,因为他们发现我们的某些教育剑走偏锋,背离了原来的初衷。那么教育的本原是什么?我们教师又通过怎样的努力使教育回归原点呢?窦桂梅老师的《回到教育的原点》这本书,从四个方面向我们阐述了这一话题:一、回到素养·好教师从哪里来。二、回到课堂·好教师到哪里去。三、回到制度·教学管理者该怎么做。四、回到教育·我们能做什么。从中我们可以鲜明地触摸到她的思维及主张,对什么是真教育我有一些领悟。她的观点及做法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提供了有益的思考,其中有太多需要教育者特别是语文教师铭记并加以实践的地方。
通过阅读,我感觉教育的本原应该这样理解:教师具有深厚的专业素养,她自身就是一本厚重的书,她的课堂专注于学生的生命成长与发展;真正的好学校不在于它外表的华美与宏大,硬件设施多么配套齐全,而应该是飘散着书香,有着浓浓的人文气息的地方;教育应该是实实在在、踏踏实实的,真正为学生的生命奠基,而不是虚浮的,缥缈的。而这,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决定着学生的发展,教育的未来。
我们经常听到“教师专业素养”这一词语,同时也经常反思自己是否具备。大多数老师认为自己能够把握书本知识,为学生讲解问题,学生成绩不错,就具有了一定的专业素养。但是,这样还远远不够,我们没有真正理解“专业素养”的含义。窦桂梅老师把语文老师的专业素养归纳为两句话:一是解读教材的功夫,二是课堂教学的功夫。而这两个“功夫”的达成离不开语言素养、语文素养、文学素养。
(一)、语言素养。
“课堂上的语文教师,既有运用课堂语言讲解的声音,也有面对教材书面语言朗读的声音。”“朗读能否做到声情并茂,有效传递出文章的情感,为静止的文字赋予生命的活力。讲解能否做到清楚地表情达意,在准确地用语言完成教学内容的流程中,同时使学生身心得以灌溉与滋养。”
(二)、语文素养。
“不仅仅指对课本上那些课文的字词句段篇的认识,语文教师要具备一定的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理论的基本知识,对于各种文体要有准确把握的能力。”
(三)文学素养。
“文学,是语文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加强文学修养,除了要懂得语言的奥秘,能够欣赏语言,熟练驾驭语言的能力,让自己的语言具有文学的魅力是更高的要求。”
以上三点我逐一比较,发现要做一名有语文专业素养的老师真的不容易,要具备过硬的“本领”才行,而我无论哪一方面都相距甚远。
在平日的教学中,我的确亲身体验到一个语文教师语言素养、语文素养、文学素养的重要性。一天,我偶尔发现平时我和学生交流用到的一些成语和句子有的学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这使我有一点感触,一位教师的语言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语文教师就是语文。以后,我在课堂上尽量多用成语或名言和学生交流,以求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我发现学生在表达上的确受益。但是,由于自己知识底蕴不足,常常会出现语无伦次、词不达意的现象。还有,我知道自己的语文素养很浅薄,仅仅是停留在传授给学生的那些知识层面上,像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理论的知识知之甚少,并且我的读书面比较狭窄,很少涉猎文学书籍。这进一步说明了我这名语文教师需要努力锤炼自己,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我有幸聆听过特级教师苏静老师的一节课。那节课上,苏静老师在为学生讲诗词背后的故事,真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她语言的运用简直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出口成章,句句珠玑,像是汩汩不断涌出的甘泉,又像是珍珠翡翠在相互碰撞,叮咚悦耳,只是欣赏她的语言就是一种至高的享受,我从中感受到中国语言文化、诗词文化的博大精深。试想,苏老师的学生在一节节这样的课堂中受到的是怎样的熏陶。苏静老师就是一本厚重的语文书。
那么,一个语文教师应该怎样提升自己是专业素养?窦桂梅老师告诉我们应该这样做。
“身为语文教师,把每一节课当做自己语言素养修炼的课堂,将课堂上的每一处讲解语、小结语、提示语做精心的准备,将每一篇课文都当做研究的对象,反复品读其中的滋味,熟读甚至成诵,这样,你和你的学生的语感就这样涵养起来了,——这也许是最简单可行的语文方式。”
“读书、读书、还是读书!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水平,可以反映在他对文本的解读、课堂应变等诸多方面。”
“每天记录备课或教学中的思考,对生命有一种静静的梳理与观照。这时,你不在乎各种工作之外在的声音,而用思考实现与课堂与评课者的有效对话,这是对自己思想的开放——写,才因此为课堂的生命赋予灵魂。选择自己每天教育教学中真实的、典型的、深有感触的事例,甚或细节,比如今天对教学中哪一个环节的教学设计巧妙,今天课堂有哪一次的师生对话还可以更精彩。用叙事的形式表达出来,长期坚持。于是在不知不觉中,那些缺点和毛病就被一个个解决了。留下的是宝贵的经验和智慧,教师才会真正找到教育生涯的成就感。”
“备课时以读者的身份挖掘文本的原生价值,还要以教者的身份体现文本的教学价值。这是一个艰难的爬坡。”
(一)、咀嚼题目。
(二)、逐段阅读文字。
如“地面坦克”一样,不能忽视每一句话,甚至每个字,每一个词。只有细读字里行间,就会发现许多文字里面的东西,这些东西都会成为你教学的“素材”。
思考故事开头、经过及文章结尾的“肌理”,是怎么联系在一起的,要看到眼睛看不到的地方。
(四)、阅读相关材料。
由以上可以看出,一个语文老师专业素养的提高离不开“练、思、读、写”四点。课堂上苦练语言功,课下深挖教材,深度备课,还需博览书籍,勤于书写,这,是一位语文教师提高专业素养绕不开的路。
“语文教师的课上到别人不敢随便毫无依据品头论足的时候,我们就具备了语文的专业性。”具备语文的专业性,也就拥有了自身的专业尊严,这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愿望,但是达到这种境界,翻越这座高山,需要体力和脑力的付出,需要你顽强地执着和不屈地坚持,不下苦功不行,没有恒心不行,不对自己“狠”一点不行,成功的背后需要艰难的跋涉,谁,也不可能不劳而获。
恰如窦老师所说:“我们都不是嘴含‘金钥匙’的‘天鹅’,而都是‘苦难’中追寻梦想的‘丑小鸭’,在顺境与逆境中,不断‘啄食’自己的羽毛,但却始终为着生命的某种意义前行!
是啊,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有这样的意识,无论多么清苦都要有梦,在苦难中追寻梦想,为着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就像那历经磨难的丑小鸭,为了幸福,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