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记父亲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记父亲

2019-10-19 15:13:21 作者:天涯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记父亲

  接到哥哥电话的第一反应是“又是骗子耍的把戏”。

  几年前,父亲外出办事,母亲接到一个电话,说父亲出了车祸医院抢救,让母亲赶紧汇钱到医院。结果母亲在路上和父亲迎头碰上。

  “这次一定也是这样的。”我在心里一边边念叨,冲到路上拦下一辆出租车

  赶到时,父亲躺在地上已经一个多小时

  时令虽然已进入夏天,但早晚还是凉意袭人。我把带来的厚棉被摊开,一半垫在父亲身下一半盖在身上。

  暖和过来的父亲就会没事了。我想。

  围在身边的人说,父亲走着走着往前一扑就再也没有起来。十几米外的目击者恐有诈不敢上前,就这样眼睁睁看着。

  父亲患有高血压冠心病,扑倒前他的手停留在上衣口袋里,那里有他随身携带的救心丸。

  等到有人报警,警察来再打120,时间已是一个多小时后。

  而猝死的最佳抢救时间是在十分钟内。

  我在父亲身边席地而坐,搂过父亲的上半身靠在身上。83岁的父亲身体壮实。此刻,他脸色如常,宛若刚刚睡去。

  他的下巴右侧有个花生米大的不规则的十字形伤口,是着地时磕的,伤口凝固着黑色血浆。这点伤不足以夺去父亲的生命

  我阻止亲戚殡仪馆打电话。有人把电话放在我耳边,电话里传来哥哥的声音:“事已如此……”

  “放屁!爸没去,他等会会醒过来的。”

  “法医来了!”不知是谁喊了一声。

  一个穿着白大褂男人蹲在身边,拿起一把镊子翻起父亲的眼皮

  “这样会痛的!”我失声阻止,伸出拇指食指,轻轻翻开。

  少顷,法医起身欲离开,我跟上:“医生……”

  法医摇摇头:“瞳孔放大了。”

  我对死亡一无所知,但我相信父亲只是暂时休克。我搂紧父亲,腾出一只手捏着父亲的耳垂,轻呼:“爸!你醒醒!醒醒!再不醒,他们会把您送走的……”

  我想把父亲弄回家去,可我抱不动父亲。求助,没有人愿意帮我,众人只想把父亲送到殡仪馆。

  唯一的希望是父亲能突然睁开眼睛

  同学买来了席子寿衣、寿裤、寿鞋。有人不知从哪捧来的水,母亲在给父亲擦拭着身子脸上血迹

  不一会儿,穿戴整齐的父亲被严严实实地包在被子里。看着俨然像具尸体的父亲,我忽然感到了害怕

  天色越来越暗,除了几个至亲陪我守着,身边的人越来越少,母亲也被别人拉回家了。

  表哥说:“等会留你一个人守。”

  我默认,在马路边,我不怕。

  “车来了!”

  下来两个人,抬着一个红色的纸盒子,把父亲装进去合上盖子抬起来就往车里塞。

  我挣开众人,冲过去:“这样会把我爸闷死的。”

  塞进去的盒子又拉出,移开盖子露出父亲的脸。却忘了,车肚里的空间正是纸盒子的大小,哪怕移开,盒子全部塞进后盖子也会自动严丝合缝

  电视文学作品、以及现实中,看过听过许多起死回生奇迹

  父亲也会是奇迹之一的。我坚信!

  2

  县城西南有座天姥山,李白有诗云:“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天姥山脉千山万壑,山顶终年云雾缭绕,若隐若现的云雾里遍布着依山而建的白墙灰瓦,宛若仙人随手扯下的白云落地为舍。

  奶奶的家便是其一。

  每当太阳在对面山尖现身时,奶奶就会对着身后的群山喊着父亲的名字:“xx哎!吃饭喽!”

  千山万壑都回响起“xx哎!吃饭喽!”

  父亲回一句“来了”。

  我踮起脚尖,睁大眼睛,盯着跟天相接的群山,茂密树林里有个黑影在穿梭。“来了”的余音还在耳边萦绕,父亲已把背上的柴卸在屋檐下。

  我记不得父亲年轻时的相貌,但清晨、云雾、露珠、父亲背上的柴禾以及此起彼伏山谷回声成了老家背景

  外婆家在山下,母亲是独女。哥哥出生没多久,父亲把户口迁到了山下。

  奶奶住在山上,山上的自留地、自留山依然还在。

  每年,父亲都会上山砍柴,留下奶奶那份,其余的背下山,自留地上的作物也仍然四季轮换。

  每到红薯成熟,父亲在前面挖,我在后面捡。寂静的群山里会不时响起父亲的惊喜:“喏,这串大!”父亲拄着锄头,弯下身子捡起一大串大小不一的红薯。

  我雀跃着跑过去接下,把红薯从藤上一个一个扯下,放进竹编的篮子里。篮子装满了,父亲过来把篮子提到箩筐里倒掉。箩筐装满了,就装进麻袋里。

  山上种的红薯有两种,一种粉糯的,一种水汪汪的。粉糯的红薯留一部分在山上,母亲上山来洗成淀粉挑回家再加工成粉干。

  水汪汪的红薯切成条,制成红薯干,红薯干有生的熟的。那时没有冰箱冰柜,熟的红薯干多了也放不住。有好大一部分晒成生的红薯干,做饭时抓一把下去,饭好揭开锅盖,连空气都甜滋滋的。

  父母又把做淀粉剩下的红薯渣拌上糖精做成拇指粗细的红薯糕,烤干装在圆肚小口的缸里。

  我没经历大锅饭,父母口里的“饿死年头”远比不上临睡前听的鬼故事震撼力。但隔壁人家锅里一日只有两餐菜汤,炉灶里烧的是稻杆倒是记忆犹新

  而我家玉米糊、白米饭混着红薯干、番薯面煮青菜萝卜从没有断过。饿了有薯条、红薯糕。

  我还经常把薯条装在口袋里带到学校分给同学吃,怕父母看见,双手捂住口袋,侧着身子从父母眼皮底下过去,一出门口拔足就跑,生怕父母回过神来发现

  殊不知这些小把戏早就被父母收进眼里。

  后来奶奶也迁到山下和我们住在了一起,自留山、自留地不再有,但父亲照样围溪造田。

  距村一公里的溪边是大片溪滩,父亲天天带着我和哥哥把溪滩上的石子捡起来堆在四周,当石子围成一尺高时,底部露出了泥沙

  父亲在这些泥沙上种上红薯、芝麻萝卜土豆黄豆、玉米等四季作物。

  夕阳下的春夏秋冬,父亲挥汗如雨汗水滋润的脸上熠熠生辉

  他往手心吐口唾沫,手落锄起,脚边又堆了一串土豆。父亲的话也落下:“土地就是衣食父母,只要会做,到哪都饿不死。”

  我并不完全明白父亲的话,只是习惯跟在父亲身后捡那些从地下冒出来的果实

  土豆除了煮土豆块,炒土豆片,还被父母削片晒干,油里一炸,父亲说“这是虾片”,放嘴里一咬,又脆又香,果真有虾的味道

  每年,腿肚子粗的萝卜制成干菜,小的直接腌起来。

  一个月后,掀开咸菜,露出半缸淡黄色的萝卜,抓起一根迫不及待塞进嘴里,上下牙一咬,咯嘣脆的萝卜咸里带点酸,一碗稀饭还没吃完,一柞长的萝卜已下去几根。

  在那个食物匮乏年代,这些作物在父母的心灵手巧下变成各种诱人的食物,滋养着我们身体,丰富一年四季餐桌

  当同龄人对那个特殊时期深有感触时,我们兄妹三人竟不知饥肠辘辘滋味。哪怕以后各自成家,一年四季的瓜果蔬菜还是父母在源源不断提供。

  父亲若去了,谁来供我瓜果蔬菜?

  3

  转天一早,家里来了许多人,有搬桌凳碗盏的,有念经超度的,有联系乐队的,哥哥和弟弟已先后从外地回来。他们的话里不时跳出“坟地石块日子……”。

  有人拿黑纱让我带,我说:“父亲没去,我为谁带孝?”

  我扯起弟弟来到寺院,来了例假不能进殿。我跪在殿外,拜过天地转身再拜满堂佛祖:“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法力无边有求必应如来佛祖,求求你们让我爸醒来。只要我爸醒来,我日日为你们烧香;只要我爸醒来,我60岁以后到寺里无偿念经;只要我爸醒来,我愿意将自己的寿元加给他。大慈大悲的观世音……”

  我只顾着祈求,忘了去细究“事到临头抱佛脚”,诸佛会否显灵?

  回到家,绕开众人躲进父亲房里,捧着父亲的照片,四目左顾右盼:“爸,你没去,是吧。爸,你不会去的,对吧。你一定会醒过来的,等我们见到你的那一刻,你就会睁开眼睛呵呵一笑说:‘你们这些人啊,白忙活,我这不是又回来了吗’。爸,只要你醒来,以后我一定您所好,力为具。您所恶,谨为去。只要您醒来,爸……!”

  有人说,人在离去后的一个星期会回到自己家里。此刻,父亲一定在房间,他听得到我说的话。

  卧室窗前摆着一张写字台,除了劳作和出外,父亲一半的生命都在写字台前。

  父亲毕业于羊草山学校。当年的羊草山曾是本县乃至台州府的名校。因不满奶奶包办婚姻,又无力抗拒,和表妹成婚后毅然离家当兵。

  几年后父亲复员,表妹病逝,后来与母亲结合。在母亲坚持下,父亲放弃了进城捧铁饭碗机会,回到家里靠山吃山

  迁到山下后,失去了靠山,他自学法律做了土律师。父亲生性秉直,嫉恶如仇才思敏捷,笔锋犀利又不失同理心。遇上困难的,几句好话就抵了诉状费。久而久之在当地有了名气慕名而来的人络绎不绝

  来不及时,父亲就让我帮他抄写状子。

  初中毕业后,母亲因为与我赌气不让我读书,我在与母亲的拉锯战中自修高中大学语文,父亲便想着我接过他的笔。

  他带着我出庭,带着我一起倾听原被告恩怨情仇参与他们背后人前的各种较量

  而我从识字开始就做作家梦,向往的是陶渊明的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境意境;以及世外桃源里“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生活

  没多久,我就厌烦了。

  父亲难掩遗憾失望,但他什么也没说。他从不勉强任何人,即使劝说,也只会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加一句“听不听由你”。

  我总是不耐烦地回他:“别管我的事。”

  当年,我抱着21个月大的儿子离开那个混吃等死的男人。父亲说“是屎也要吃下去”。

  “明知是屎为什么还要吃?”我气极。

  父亲便从此不再提起此事。见我在外租房住,对我说:“回家住,我养得起你们。”

  我不想给父亲添麻烦

  跟父亲最后一次见面是在一个月前,厨房里,刚用过饭,父亲手握自制苍蝇拍,追着屈指可数的几只苍蝇,围着餐桌转圈。

  一只苍蝇叮在放着剩菜盘子上,父亲举起苍蝇拍,弯腰屈背,“啪”苍蝇被拍得稀烂。

  消灭完苍蝇的父亲转身往楼上走。

  我收拾东西来到楼上,站在门口喊一声“爸,我走了”。

  父亲“哎”一声,没有回头,坐在写字台前,手里的笔缓慢沉重

  最后一别竟是父亲的背影

  4

  不是冤家不聚头,说的就是父母吧。

  记事起,家里就经常是山雨欲来风满楼风雨过后又进入寒冬腊月

  饭点了,“去叫他来吃饭。”母亲吩咐哥哥。

  “去问她把我内衣放哪里了?”父亲在蚊帐里对我说。

  那时弟弟还小跟母亲睡一头,我跟父亲睡一头,四个人躺在一张不足一米三的床上。我不知道他们是如何不让自己碰到对方的,我都是最里面的那个,想必弟弟是他们的楚汉界河。

  当他们称“他和她”为“你爸和你妈”时,楚汉界河暂时移到里边和我同一堵墙。

  在母亲眼里,父亲的原罪都是说母亲“菜烧多馊了倒掉浪费、钱不知用在刀刃上给我们乱买衣服;橱里食品坏了也不知收拾整个一个败家鬼。”还有就是“某年某月某日母亲摔倒了,父亲上来就是一句‘人还活没’而不是安慰”。

  如此种种,听多了,我心里油然升起大义灭亲的凛然之气,鼓动母亲跟父亲离婚

  母亲在和父亲结婚前曾有过一次短暂的婚姻,那人来自杭州,跟仙居相距七百余里,两地分居的结果是分道扬镳

  我心里暗自打算着,等母亲和父亲离婚后去把那人找回来,让母亲和他重续前缘

  最终,母亲也没有和父亲离婚,只是风霜雨雪依然肆虐,父亲在我眼里成了不折不扣渣男

  八十年代,仙居工艺品生意如火如荼,父亲不甘落后也挤上了这趟车,车子驶入正轨时,业务员卷款消失。

  家里一下子负债累累。

  外婆给母亲留下两间老屋,父亲来后几度修缮,又在离家几十米外的马路边建起了两间三层楼。便想着把两间老屋卖了还债。

  母亲不同意,就拾掇我。

  我对父亲冷嘲热讽:“没有本事的男人才会卖屋。”

  当时父亲正在门口收拾东西,听到这话,身子抖了一下。

  这句话成了我永久的悔。

  老屋还在,父亲硬是凭着双手还清了债务。

  当我有了明辨是非能力后,我对父亲的愧疚又深了一层。

  父亲一年四季都在忙碌,就算大雪纷飞的日子,如果没有状子可写,他就找出农具修理。家里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是父亲自己动手做的,大的如双轮车,小的如筷子。还有冬天的火炉,夏天的芭蕉扇。我们穿的凉鞋带子断了、鞋底穿帮了,父亲剪块废弃的塑料,镰刀尖烧红,一烫一接,鞋又可以穿上一夏。

  别人做着这一切是生活所逼,仰或是为了节省,脸上总隐了窘迫和愁苦。父亲是乐在其中,哪怕他削好的是一双筷子,也会举在眼前仔细端详,眼睛发亮,嘴角上翘,喜滋滋地问“几双了”。

  父亲也有悠闲的时候。老人有种说法,大年初一上午不能干活,要吃、玩、睡,这样来年不用干活都会有吃有玩,下午就没有禁忌了。

  吃过隔夜饭,父亲端把椅子,拿出二胡,像模像样地拉。

  阳光穿过对面屋顶投在父亲身上,优美、生动的《八月桂花遍地开》在清冷的空气里穿梭。

  我们兄妹几个围着父亲咯咯笑。

  稍大后,我们不再围着父亲,几声呜咽,父亲便收了乐器,拿本书翻看。一到下午,父亲又忙开了。

  平时,父亲好几口小酒,小时候家里的楼梯下面都是自酿的酒。半新的八仙桌上,一盏酒,一碟炒熟的黄豆,或者一根煨熟的玉米棒,父亲端坐桌前,一口酒一口下酒菜,心无旁骛。

  如若遇上母亲和他冷战,仰脖一口,大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

  多少次,我想在父亲独处时靠上前,给他揉揉肩,附在他耳边轻轻来一句:“爸,对不起!”可是,该死的内敛让我举步维艰;多少次,我想在父亲健在时多陪陪他,哪怕牵牵他的手。可是,我总是对自己说,再等等,等自己安定下来就陪父亲去外面看看。

  谁知,这一等就再无机会。

  父亲,我还欠您那么多!您怎么能说走就走?

  5

  火化室外,我用自己温热的手贴在父亲脸上,字字泣血:“爸,醒醒,快点醒来,再不醒就来不及了”。

  父亲下巴的伤口粘着一截棉纱,被冻住很牢固,我用拇指、食指捏住棉纱,扯得很重,想弄醒父亲。

  棉纱断了,父亲的眼依然紧闭。

  时辰到了,进了炉子就回天无力了,众人喊着父亲的名字,让父亲快点往西方极乐世界逃。

  我嘶声裂肺:“爸!你快醒过来呀!”

  我始终认为父亲不会就此离开,即使到现在都无法释怀。

  父亲那天是去出庭的,法庭就在马路边,父亲却在离法庭五十米外的路边下车。如果目击者能第一时间来到父亲身边;如果司机把车停在法庭边上,父亲会不会躲过这一劫?

  如果当时不把父亲送去殡仪馆,送到殡仪馆后不急着推进火化炉,暖和过来的父亲会不会就醒过来?

  可是没人听我,都认为我失心疯了。

  父亲走得匆促,24日出事,26日火化,29日就出殡。母亲不让通知任何人,但出殡那天,附近知晓的人排了好几百米。

  那天大雨如注,从早下到了晚。

  是不是老天也在抱屈?

  前来帮忙的一个邻居,五大三粗的中年男人,一边摆桌一边哭得稀里哗啦:“老朱,您走了,以后遇事我还能找谁商量?”

  父亲有三个战友,每隔一段时间都会聚在父母家。那一日,是四个老小孩的日子,他们围着桌子搓麻将、喝酒、聊天。夜幕来临前,三人尽兴而归。

  三人中有一个离家最远,父亲的后事办完后,母亲带着我们三兄妹去看他。

  伯伯看到我们就明白发生了什么。一下子失了形象,仰头大哭:“老朱!我的一条胳膊没有了啊!”

  我迅速退到门外,仰头看着天上翻腾的黑云,逼不回去的泪顺着眼角渗进鬓发。

  父亲离去已十年,可是我的梦里从未断过父亲的影子。一如日常,父亲在家里忙碌,或端坐在写字台前,一笔一画卷写状子。

  我用尽力气喊:“爸!”

  父亲也用尽力气应着:“哎!”

  醒来,枕已湿。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记父亲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