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认知》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认知》的读后感大全

2020-01-18 23:0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认知》的读后感大全

  《认知》是一本由【美】赫伯特•西蒙(Herbert A.Simon)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9.00元,页数:275,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认知》读后感(一):书中探讨人们如何解决问题、如何决策专家是如何炼成的、人应该如何学习、如何发现科学话题。不论是关注心理学还是人工智能的读者,都值得一读

  在书中,他探讨了人们如何解决问题、如何决策、专是如何炼成的、人应该如何学习、如何发现科学等话题。在每一个话题之下,西蒙都用最言简意赅方式进行清晰分析说明。两位中国学界大家荆其诚和张厚粲的翻译文本极为流畅。正如很多读者所说:“他总是可以根据自己广博智慧揭示出更普遍规律,而且经常拿常见事物类比深入浅出。这就是经典。”

  《认知》读后感(二):《认知(人行为背后的思维智能)》书评

  《认知(人行为背后的思维与智能)》收到后很激动,花了一个星期读完。不是一本单纯的心理学书籍。本书中作者通过列举一些有趣实验,向读者们介绍了人的认知结构。其中对人是如何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人是如何记忆和记忆的结构特征,人是如何从问题的描述获取信息,人的学习行为特点,人是如何进行归纳方面的认知行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作者还通过分析人的认知行为,并与计算机的认知行为作对比,最终发现计算机的认知行为与人的认知行为几乎相似隐晦阐述了计算机具有可以自主做出如同人一样思考、学习、解决问题等认知行为的可能性观点。此书为人类的心理学和人工智能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

  《认知》读后感(三):新的认知思维大餐

  能在具体的计算机科学和抽象事件的心理学之间架起这样一座不同学科之间的桥梁,这种类思想,一定会促进科学发现。计算机原理中的加工系统,计算机的构造系统,与人的神经系统大脑神经元等称作符合操作系统定义成了一种模式,进行同一模式与其他模式之间相同不同逻辑剖析研究,又升华了这一科学的有趣性。这本书中的一段章节导语对我启发很大:“人是通过搜索来解决问题的。人在解决问题时,一般并不去寻求最优的方法,只要求找到一个满意的方法。人在解决问题时,具有可变的志向水平”。从计算机的进制转换人脑符号识别,其中的逻辑着实对我启发很大。非常值得阅读并静下心来品读、思考的著作。

  《认知》读后感(四):维度是人的局限是智能的体现

  “人是通过搜索解决问题的,人在解决问题时,一般并不去寻求最优的方法,而只要求找到一个满意的方法”。这句话让我想起了经济学作为理性人是很难存在的,每个人都是独立的,内心期望值也是不一样的。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其实办法很多,但是如书中所言正真把问题表征发现出来才是关键我们的短时记忆力和思维维度不足支持我们大部分人能思考问题的全面性,更多需要我们借住一个系统在白纸上把问题写出来,进行颅脑风暴!本书带给我们是对计算机和认知心理学的认识,但更多的是发现人类思维局限性和未来人工智能的可能性。将来互联网与智能的结合会带给我们一个怎么的世界?这是个非常期待还是令人害怕未来?假如我们失去思考,我们的进步是否一直伴随人工智能?

  《认知》读后感(五):遗

  长时记忆能保持很长时间,人可以记住生中的许多事情。甚至六岁时的一些事也能记住。但也有些事情回忆不起来了,这就是遗忘。 有两种最主要的遗忘理论。第-种理论认为遗忘是原来的记忆被擦掉了;第二种理论认为过去的记忆一直保 留在头脑中,遗忘只是记忆恢复不起来了。如果拿字典比喻的话,第一种理论就如同字典中的几页被撕掉了,第二种理论就如同字典缺少索引,每个字词的解释都存在,就是没有办法找到,这两种理论都有一部分正确性。想要恢复已有的记忆,就得有新的线索利用更多的通道

  赫伯特•西蒙可以把一些比较理解的事情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事情来解释,以及如何解决问题,通俗易懂后续讲解了如何更容易记忆的方法。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经典读物

  《认知》读后感(六):或可预见人工智能的未来

  这本《认知:人行为背后的思维与智能》刷新了我对人类认知的认识,也开辟了我看待人类行为甚至预想人工智能的很多新角度

  书中最吸引我的是作者对人类认知系统的结构进行了解读提出物理符号系统”的假设,开辟了一条思路。这一系统把人类所具有的观念概念能力以及脑内加工的过程作物理符号的事件,这样任何物理系统的事件、过程或操作,只要能用符号的形式表示,并能明确每时每刻状态,就能用计算机模拟出来。同样,人类思维中的各种抽象概念和符号也可以像物理对象一样加以复制、转换、处理和相互连接。按照此逻辑,心理学家则可以利用计算机知识建立对人的认知模型接受信息、编码和存入记忆,利用记忆材料作出决定指导外部行为。

  物理符号系统的假设是信息加工心理学的理论基础,未来甚至可以设计计算机程序来模拟人的心理过程,特别是思维、问题解决等高级心理活动。这是否预示着,认知心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的结合将会为人工智能的产生铺下道路

  《认知》读后感(七):认知:人行为背后的思维与智能

  很早就收到了这本书,由于工作关系一直没有一个整块的时间去阅读这本网上评价很高的书籍。通过这几天对本书的阅读,重新定义了我对人类本身认知行为的认识,由原来一种抽象的概念从另外一个角度对认识进行了具象的描述,理解起来更加通俗易懂,也改变了我对人类行为以及将来人工智能的很多看法

  书中最吸引我的是作者对人类认知系统的结构进行了解读,提出“物理符号系统”的假设,开辟了一条新思路。这一系统把人类所具有的观念、概念、能力以及脑内加工的过程看作物理符号的事件,这样任何物理系统的事件、过程或操作,只要能用符号的形式表示,并能明确每时每刻的状态,就能用计算机模拟出来。同样,人类思维中的各种抽象概念和符号也可以像物理对象一样加以复制、转换、处理和相互连接。按照此逻辑,心理学家则可以利用计算机知识建立对人的认知模型:接受信息、编码和存入记忆,利用记忆材料作出决定,指导外部行为。

  物理符号系统的假设是信息加工心理学的理论基础,未来甚至可以设计计算机程序来模拟人的心理过程,特别是思维、问题解决等高级心理活动。未来人类的生存环境可能真会想电影讲述的那样足不出户可以完成系列的行为活动,以及满足人类各种需求

  《认知》读后感(八):《认知——人行为背后的思维与智能》之感

  认知——人行为背后的思维与智能 读书,写、划和点,这是一种个人习惯;但这一次我收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负责人的新年奖品后,打开包装紧密的包裹,以最快的速度翻到赫伯特•西蒙的这经典思想著作的目录,瞬间来了“一喜一忧”。 何为?谈喜忧之前,顺便说几句该书内容的题外话:该书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西蒙中美大门互开后,西蒙先生在中科院心理所及北大做研究及讲学时讲稿为基础,由中国心理学界老前辈荆其诚和张厚粲两位翻译整理。中国的认知心理学方面的发展发挥,作为科技学科大神西蒙起了奠基或启蒙作用,而国内传播壮大方面荆张两位教授居功至伟——这并不夸张。《认知》一书是三位名家合力成果,又是该学科领域的基础入门经典,内容和内涵非常丰富,虽然书的篇幅并不很长,还不到十八万字的篇幅。现在来说,本书是认知心理学之信息加工为要旨,书的思想是围绕赫伯特•西蒙与弟子艾伦•纽维尔的物理符合系统的来龙去脉展开的。虽然本书特点上毫疑问教科书性质的,但因为时西蒙在中科院和北大授课时并无什么正规教科书参考,基本都是西蒙讲什么就自己用纸把头脑的东西写出来,然后去讲(这段历史,张厚粲教授曾经记者访谈时谈到过)。这种自由的将理论思想发挥讲出来的风格,特别是心理学有关的内容,在我个人看来是非常“接地气”,更富原创性,尤其是西蒙。 该书的内容实际系统性也很强,西蒙谈及了人类认知的结构、问题解决模式框架口语实验探求认知问题线索上的价值语义与物理、学习基本原理分类与概念形成、发现的逻辑现实基础等等。这些内容对普通读者和非广泛专业知识背景的读者来说,阅读上会存在较大较多的困难,理解上也会存在问题。开始所谓“一忧”,我指的是这个。 对我个人来说这其实不是大问题,本书的绝大部分内容我个人在学生时代自学人工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等感兴趣的知识时,大都阅读过,也没完全忘记,而且好多示例也与西蒙这著作是一样或类似的。那时,我就希望有机会完整的领略西蒙的认知或人工智能基本思想;现在就是机会,此为”一喜”。在此,顺便说一下,无论是心理学还是人工智能有关的爱好者工作者,阅读西蒙的这本专著时顺便也将其同时代的另一位专家学者著名马文•明斯基的著作《情感智能》带上,某些方面有助于加深理解。虽然,人工智能领域目前是神经联结主义天下,但个人与国外某些专家的意见有类似,即符号主义未来还可能回归,单纯神经联结主义不能保证人工智能科学的历史发展。此外,西蒙的这本著作虽然主要是以认知心理学为名宣讲传播,但作为人工智能基础教材是完全没问题的。 认知心理学,特别是西蒙的思想,只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目前看来是这样的;学术界目前认知心理研究主流似乎都与神经有关,与ERP、fMR等有关,但“认知”不能局限于“神经”。虽然说专一有利于发展,但同时会丢掉丧失更多的可能。认知心理科学,认知科学,绝非一人一隅,绝非一国一群,都需要广泛的探索与大量合作,唯此才会更多的发现和发展! 关于《认知——人行为背后的思维与智能》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这个版本不是第一个版本,感兴趣的朋友也不妨把以前其它的版本找来一并研读。在当前国内科热潮,特别是自去年国内领导高层教育决策层提出积极大力推动心理学发展与应用,大量发展人工智能科技的情况下,人大出版社出版赫伯特•西蒙的经典著作非常及时,也会推动促进有关教育和科技发展;个人在此力荐广大感兴趣的朋友们认真读读《认知》一书。 书暂时没读完,但读完之后个人大约的确也会说以上这样的话,以此共勉共进。

  《认知》读后感(九):从《认知》中所学到的

  感谢译者,向我们介绍此书。 认知心理学在20世纪80年代初被介绍到中国,1983年春,赫伯特·西蒙教授到中国期间,在北京大学系统讲授了认知心理学,共30讲,历时3个月。这本书是译者整理出的讲座内容,而非作者在外国出版的书籍引进。赫伯特·亚历山大·西蒙(Herbert Alexander Simon,中文名字司马贺,1916.06.15—2001.02.09)是经济组织决策管理大师,提出过有限理性理论,于1975年因在人工智能、人类心理识别等方面进行的基础研究获图灵奖,1978年由于对经济组织内的决策过程进行开创性研究,获诺贝尔经济学奖。读过这本书,令我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四方面: 一、人类与计算机都具有智能 我一直觉得,我作为人类,是有智能的。机器,虽然有一些叫人工智能,和人类还是有着本质区别的。这本书提出一个叫作物理符号系统的假设,认为任何一个系统,如果能表现出智能,就能执行输入符号、输出符号、存储符号、复制符号、建立符号结构、条件迁移六种功能。反过来说,任何系统,如果具有这六种功能,就能表现出智能(P18)。在这个假设成立前提下,人有智能,计算机也有智能。这个观点动摇了我作为万物之灵的优越感。 人类有智慧,会使用工具,能学习。计算机也能学习,那么人类与计算机有何区别?赫伯特·西蒙认为,人类与人工智能在学习上并没有本质区别,“计算机的学习结果与人在实验室里学习的结果一样”(P46)。并举了多个例子来证明人类的思维模式可以用程序来一步步再现。这么一想,人类会不会是某个造物主创造出的、自己运行生物智能机器呢?这让我对自己的存在意义产生了怀疑,又对将来可能出现的人工智能与人类分庭抗礼甚至占据压倒性优势局面感到担忧。 二、新手与专家的区别 某个领域的新手与专家,主要有如下区别: 1、专家的知识数量比新手丰富。在心理学中,知识数量的单位是组块。任何一种专家的知识量是5万-20万个组块。从实验中知道,任何一个专家要获得这些知识都不会少于10年(P149)。“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个“十年”的时间长度已经被科学研究所证实。要在某一领域不断学习,不断训练,十年之后,才有可能成为专家。 2、专家具有直觉。“直觉实际上是一种再认,一个人只有对非常熟悉的东西才会有直觉”(P154),但是解决问题也容易受到定势思维的干扰。也就是说,所谓的“直觉”,还是建立在大量接触、大量思考、大量练习基础之上的。不过是知识在潜意识里的调用过程,看起来像是直觉。 3、新手与专家在解决问题时思路不同。 新手有很强的问题导向性,注意什么是未知的;专家则是注意什么是已知的,尽可能利用手头的信息扩展出更多的信息,再解决问题。二者在复述解决问题的思路时,也有很大区别。专家口述没有题外话,复述得更短,有些步骤在复述中省略了,也就是说,专家已经熟极而流了。 三、如何更有效地学习 本书介绍了记忆的有关理论,包括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理论、记忆激活理论等。短时记忆是有限的,只有8个字节,长时记忆则是无限的。人们在学习时,有一个把新学到的知识从短时记忆转存到长时记忆的过程,再次使用时,从长时记忆中调用。从本书中,我学到了一些提高学习能力的方法: 1、扩展知识面,建立自己的辨别网络(EPAM系统的启示)。 2、夯实基础,培养直觉。“无论物理直觉还是化学直觉,都的以广泛细致的物理、化学知识为基础的。如果没有足够的各方面的知识就没有直觉”(P178)——学理化,要扎实学好基础知识并且多做题,才能培养出直觉。 3、有积极的学习动机,内部强化。也就是说,对学习有兴趣,乐在其中。这是最重要的。如果从学习中感受不到快感,那么就没有内部驱动力。 四、一些有趣的认知心理学实验 本书详细介绍了一些有趣的认知心理学实验,涉猎知识面十分广泛,有模块化的,有解决实际问题的, 有测试图形观察力的,还有一些更有难度的实验需要用到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知识,如即时回忆实验、延缓回忆实验、河内塔问题、书生野人问题、火柴问题、数字排列游戏、绳子问题、不可能图形、卷筒问题、重量实验、蜡烛燃烧实验、梯子实验、U形管水银实验、鬼传球、鬼变球问题等。“概念的形成”、“发现过程”两章,研究层次提高到了对复杂行为的研究,即心理学研究的最高级次,相关实验也更有难度。“发现过程”一章结合了科学史,以一些科学发现为例,讲了理论驱动归纳与材料驱动归纳——虽然科学家们很想用理论驱动归纳在本领域做到创新发现,但大多数的科学原理发现过程都属于材料驱动归纳。 综上,阅读本书,对以下方面有所启发: 一是人工智能与人类认知的比较;二是如何学习、如何科研(关于记忆和学习的理论,从小学生到研究生都适用);三是如何使自己的授课内容更吸引人——本书正是由这样一系列讲课内容整理而成,穿插了理论知识、平易近人的日常生活现象和生动有趣的实验案例。

  《认知》读后感(十):思维及认知心理学

  赫伯特•西蒙(Herbert A.Simon) 作为心理学家和人工智能开创者,其丰富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知识使得其眼界广阔,思路畅达,这本著作《认知——人行为背后的思维与智能》很好体现了赫伯特•西蒙先生学术水准的高度。全书将传统心理学的理论精髓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通过现代信息科技理论与使统心理学的区域整合成新的信息加工心理学,更对当下的社会现象具有解决问题的实际作用。

  人的一切行为活动都必须符合时代的发展,顺应时势,赫伯特•西蒙先生的《认知——人行为背后的思维与智能》对个体如何在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立于不败之地,从知觉,记忆,注意,语言,思维,问题解决,再发展都做出了有建树性的贡献,认知是一切活动开展的基础,个体良好的认知能力无疑是对个体生存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赫伯特•西蒙先生的《认知——人行为背后的思维与智能》将人的主体作用以八章的内容著明,逻辑清晰,语言简明,对读者产生良好的正向指导。科学并不如此难懂,沿着赫伯特•西蒙先生的思维方向,读者会对心理学这门看似深远深奥的理论产生浓厚兴趣,因为学习了心理学知识会对个体发展产生助推力。人工智能与信息技术的基础在于创造者一人,人的心理轨迹都是有迹可寻。

  赫伯特•西蒙先生在第一章绪论里清楚点明人类认知活动与计算机程序运行之间的契合点。人之所以能在地球这个星球上繁衍生息关键在于主动的学习性,没有了学习能力,再优良的基因也会在历史长河里湮灭。赫伯特•西蒙先生以自己丰富的专业学识,将心理学与信息技术科学二者结合起来,不仅是对心理学发展方向提出独特见解,更是对信息技术更好服务于人类本体提出警示。书中关于科学家与普通人心理表征对比,不同场景下的针对复杂问题的不同心理都做了有理有据和有趣的说明,这一点看来也非常开阔思路。

  一切的发展若丧失了伦理道理的制约——文明,必将酿成惨淡的未来。赫伯特•西蒙先生提出的“决策模式理论”或许会为人类高度科技化的社会发展保驾护航。对于这本既关乎心理学,又关于未来科技,还有人工智能及伦理方面的综合性论著,智能时代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生活,了解这些思维的不同,开卷有益。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