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西便制》经典观后感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西便制》经典观后感集

2022-05-18 02:08:2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西便制》经典观后感集

  《西便制》是一部由林权泽执导,金明坤 / 吴侦孩 / 金圭铁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西便制》精选点评:

  ●天涯歌女白牡丹,边走边唱四季歌

  ●真正的名作,可惜实在不能接触许多鬼畜的设定,韩国文化的核心是“恨”,由此片可见一斑

  ●朝鲜民族的悲歌一曲,林权泽还是在韩国对传统文化艺术最强的捍卫者。兄妹俩分别再相见怨恨又怀念的感情,也是对当时社会逐渐民主化以后与南北境遇的映射。自虐而得道的悲怆夹缝情结也是他们影片里的众多特色之一,亚洲影展资料馆修复版。

  ●又见流浪艺人,相比之下醉画仙飘逸风流像李白,悲歌一曲似杜甫要沉郁得多,基调节奏和人物形象是相衬的。一半的魅力在歌声。

  ●“无论什么时代,下等人永远是下等人”,这表面说的是人,但实际也指向某种文化形式吧。电影中的人也成为了文化身份的象征,因此他们的命运则是清唱文化衰落的表象,而最后小女孩的出现则是导演的态度。

  ●虽然对朝鲜清唱一无所知,虽然极度厌恶韩语的发音,但从歌声里传出的情感是无法无视的。

  ●无人问津的朝鲜清唱 只能唱给山河与草木 女儿面对父亲如此软弱 面对命运却那么坚强

  ●【亚洲影展展映】韩国电影资料馆4K修复版。60年代韩国父子女三个盘索里说唱艺人的故事。贯穿全片的盘索里说唱极为动人,听着宛转悠扬的《春香歌》,尤其是《狱中歌》唱段,脑海里一直回想着古文中的“如怨如慕如泣如诉”“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片尾一曲《沈清歌》更是高亢悲怆,肝肠寸断,感人肺腑。20出头的女主角竟能演出盲女久经沧桑的淡然,令人赞叹!四星半

  ●传统技艺逐渐被抛弃消亡的过程,与情感飘零孤独人生的交织。这孤独来自,你不懂我的爱(对潘索里也对人),他不懂我的恨。多年后林权泽又拍了姊妹篇《千年鹤》,把本片中隐匿的非亲姐弟间超越亲情的情愫放大,演绎了另一曲潘索里的离别追寻悲歌。《西便制》好在,导演用完美的节奏描述人物一生的同时,也用高超电影语言完成了从爱恨交织到超越爱恨的情绪营造,整体浑然天成。所以至和解之时,尽管歌声中肝肠寸断,但以历尽千帆之姿诉出,无任何煽情,我却很久以来第一次抑制不住大哭,跟着松花把内心郁积的什么排解了出来。几场印象非常深的戏:田野中三人幸福合唱由远及近直至出画的长镜头、失明松花面对晚霞的追问与收下五彩革笔画绘出的自己的名字、东浩偶遇大叔后饭馆窗户上映出的长河波光。几处大远景意境极美,配乐特别好。结尾虽有点拖但无大碍。

  ●这片不是N久之前就点过看过了?

  《西便制》观后感(一):《悲歌一曲》——让人震撼的悲怆人生

  韩国百年电影展中一部特别的好片。

  姐弟俩从小就在养父严格的教授下,学唱潘索里。原片名《西便制》是潘索里的一种流派。初听潘索里,感觉像中国的秦腔,或者西部的原始的某种粗犷的劳动号子,少声线的变化,女声唱来也是粗犷低沉,感觉不是那么好听。电影里,潘索里是贯穿全片的魂,一段段的演唱和鼓声,随着剧情的发展,听得人心情也悲怆起来。

  养父为了让女儿松花能传承潘索里的精髓,让性格温顺的松花,能体会人生的悲与恨,把这种恨意融入歌声中,不惜毒瞎了女儿的眼睛。临终前,还将真相告诉了松花。我起先很难理解养父的变态和残忍。但越看到后来,越被感动,越能体会父女俩对潘索里的依恋的宿命。

  影片中,并没看到松花知道自己眼睛被父亲毒瞎后,有激动痛苦的表现。但她的那份悲怆的爱与恨,都深深地融入了潘索里的歌声中。观众悲怆的情绪也在松花的一次次演唱中积聚,直到最后,观众跟随一路寻找姐姐弟弟东浩,找到了姐姐,姐弟俩最后的一次击鼓而唱,如同伯牙知遇子期,一切的悲欢离合,爱恨离愁,穷困潦倒,颠沛流离,都不必倾诉,甚至都不必相认,弟弟的鼓声已传心声,彼此的默契已如歌声鼓声,滔滔江水,激扬深沉,哀怨铿锵,听得人悲从中来。这时,才觉得,也只有这样难听的潘索里,才能给以人如此动人心魄的感受。而且,这种感受,直到两周后,落笔写下这些文字的此刻,依然强烈。给四星,是因为这种悲怆的感受过于强烈,强烈到让人不适。而这份不适,才是电影感人至深的优秀所在,因为感动,不给五星,而给四星,或许这也是个悲剧的悖论。

  这部电影让我对朝鲜的印象也有所改观,这也是一个有着丰富的内在情感的古老民族。有着这样的歌声的民族,也是一个有着硬朗的悲剧气质的民族。不由产生几分敬意。

  《西便制》观后感(二):一点感受

  1.生活是恨的郁积,把恨融入和歌再去超越烦忧之声(从人性到神性)是和歌手的艺术追求。两次酣畅淋漓的和歌与太鼓演唱一次是松发和弟弟和爸爸在流浪卖唱的乡间小路上,那时还是无忧孩童纯粹地享受自然、享受音乐和爱的陪伴的年轻健全女孩,一次是年老眼盲的松发和弟弟久别重逢时彻夜演奏演唱的和解。黯淡星一样的眼神中混合着厌世与纯净,年老的松花宛如一个千疮百孔涅槃重生的绝代歌者。

  2.影片中大概是韩国刚刚开始民主进程的时代,他们作为不合时宜的人,还想以吉普赛人的方式流浪在这片土地上,注定要付出疯狂的代价。父亲为了女儿能继承和歌,能成全声音的复杂性,理解什么是恨并且融入到生活中,不惜弄瞎女儿的眼睛。在偷鸡后受到邻居的殴打和毒骂时,也抱着一种“艺术从生活中来”的态度告诉女儿这就是《沉清歌》中的狠毒的父亲可以在生活中想象的原型。他们真的是为艺术献身——这种在自己身上克服时代的方式实在太残酷了。

  3.一次他们进城卖唱时观众被游行的爵士乐队吸引,人群消散后三人失落离去,一旁卖药贩子的八哥学着父亲和弟弟的s对话不断重复,也极尽了对他们的嘲讽。这让我想到《百鸟朝凤》中唢呐班子和西洋流行音乐班子在村子里的对峙。其实这两部电影也有表达相同的某个主题。

  4.采风人的追忆寻访、荒凉大地上行走的和歌者场景的不同时态和情状作为穿线场景、一群人的生存状态的流变以及主题,最后导演还是给予了松发艰难前行的希望——身为孤儿的她也收养了一个女孩,女孩牵着盲眼老人在雪地上前行,于白茫茫大地上行吟。这似乎也暗示了下一个和歌者的生命轮回。

  5.之前看过了韩国现代舞《跌宕》,里面把街舞的元素和盘索里这类韩国传统音乐元素结合起来,特别是太鼓以及说唱的节奏,给我印象蛮深,这次在电影中也看到了关于太鼓的详细的演奏程式,开眼了~~

  《西便制》观后感(三):原片名的意思

  原片名意思是 西便制

  电影开头映出“西便制”三字,一时不知何意。后才发现,所谓“悲歌一曲”是从电影英文名称a sad song转译而来。《西便制》才是本名,西便制指的是盘索里的一个流派,相对还有东便制和中高制,演唱风格不同。电影里父亲传授的是西便制,然而他希望养女也是爱徒松华能够超越派别,经历痛苦再忘却痛苦,达到盘索里的最高境界,完美的盘索里是音乐本身。

  “西便制”这个片名观众可能又会觉得拗口,这个名字其实是板索里中的一种演唱类型,在朝鲜正主、顺主时期,也就是大约18世纪末19世纪初,板索里行业出现了8位名家,各名家唱法不一,于是根据名家所居住的地段划分门派。东西便制的区分就以其发祥地的地形为主,譬如山岳对平原等等,东便制板索里节奏快也有力,声音雄厚高亢,而西便制则以缓慢的唱法与悲悯的情绪再加上唱腔的多变而著称,正如《西便制》英文名所说的那样“A SAD SONG”,因此也有人直接将这部电影的中文名翻译成《悲歌一曲》,相当直截了当。

  《西便制》观后感(四):普通人与艺术家的差异

  周末偶然的机会,看到这个《悲歌一曲》。这是汉字翻译的妙处,比原来的字面意思多了很多,最好和歌是悲歌,最好的和歌里没有快乐的内容。

  并不是另类的题材,传统艺术的坚持似乎总会伴随着人的悲剧。电影里说,没有恨,便唱不好和歌,而这个恨,就是要让执着艺术的人尝遍世间辛苦。自发自愿的折磨或者是无知无觉的被虐,心里的最深的苦才能造就最高超的技艺吧。

  养父是自觉自愿的折磨,和歌是他的生命,姐姐是无知无觉的被虐,从小被塑造喜欢和歌,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否还喜欢别的东西。故事是灰色的,然而电影是美的,苍白的美,即使是鲜艳的颜色,也带着一种灰色的光晕。故事的主角是姐姐吧,养父说她,美丽而没有恨,为了激发姐姐的恨,养父毒瞎了她的眼睛。可是我感觉姐姐其实还是没有恨,始终没有激烈的感情,她的存在就是为了能帮养父传承和歌,她只是个传承的中介,一个中介,一种物质,怎么会有感情。她不知道自己是否想传承和歌,或者是做别的事,她只是被推着,推着一步步走下去。走到不可再走的时候,将生命静止在某个地方。姐姐的艺术,是不自觉的艺术,这不自觉的,不经雕琢的艺术,是否就是艺术的至高境界?

  艺术类题材的故事,总会走向2个极端,一个说,艺术必须是脱离生活的,高于生活的,另一个说,艺术要泯然众人,大家懂才是真的懂。而这2种故事的结局,似乎都还不像真实生活的艺术或艺术家。艺术和生活,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吗?

  无论社会如何变迁,无论艺术的形式如何演变,如果存在即是合理,那么消亡在历史里的艺术,是否应该人们舍弃自己去拯救呢。所以我肯定我是个普通人,看过这个故事,没有体会到艺术家们为拯救即将消失的文化形式而感动,却为姐姐个人所承受的痛苦深深悲哀。姐姐唱沉清传,沉清把自己牺牲,换了300石米,沉清跳海,想让父亲睁开眼,然而,都是徒劳。

  姐姐也就是沉清吧。自苦而不自知,牺牲而徒劳。弟弟到处找姐姐,在边远小城的流莺那里,在小酒馆里,酒馆的老板对弟弟说,她很久不唱了。酒馆老板对姐姐说,你走了,我又是单身了。和歌甚至不能让姐姐生存……

  《西便制》观后感(五):关于这篇拖了很久的西便制

''你尽管美丽,但没有恨''

  在林权泽接近巅峰时突然偏离原有轨迹的创作,可以说是划时代之作,以潘索里为主要表现对象回应反思了韩国现代化,不由自主想到了同样表现被时代遗弃的霸王别姬,他们的成功之处将大时代下的小人物描写都淋漓尽致,独特性在于面对现代化的争锋相对时表现出的那种力量和韧性。

  说实话当初看这个电影时是奔这林权泽去的,大篇幅的潘索里让人头疼也一度觉得无聊,和歌拖拉哑低感受到的全是悲怆,真正吸引我的大概是那长达五分钟的固定长镜头,三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在大吵一架后,又和睦的唱着潘索里击着鼓从曲折的小路镜头跳到了小路这头。

  我看到了主人公们对潘索里的爱,或者说是恨。

  他们逃避现实,裕丰一厢情愿的否认现代化的积极,松华因为失明也对现代化视而不见,在影片的结束,我们看到了失败者的美丽;在象征着衰落的夕阳下,松华用她看不到的双眼凝视远方,父亲坐在黑暗中,将松华带进了黑暗。

  韩国传统的村落交界处都会有棵大树,松华在这里送走东户,三个镜头讲述了一场分别,春香传或许也是一个线索,小时候因为春香传两人落泪,勾起了他们对西便制的爱,最后姐弟两重逢时,姐姐唱的也是春香传里父女重逢那一段。西便制的成功之处,或许在于他的情感力量毫无保留的将韩国人民痛苦的历史记忆联系了起来。

  松华的歌声,在影片的最后开始充满了恨,她不再像以前那边悲怆柔弱,她也不再像以前那般美丽。

  她是坚守艺术的失败者

  随笔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