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发现了》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我发现了》读后感精选

2020-02-15 23:3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我发现了》读后感精选

  《我发现了》是一本由[美] 埃德加·伦·坡 / [法] 保罗·瓦莱里 序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21,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我发现了》精选点评

  ●其实没有看完。法看完。泛读精读速读都看不懂。虽然我爱坡神,但是不讲我的语言我也很难爱下去。短评里说“我的智商大概只能看懂把猫砌到墙里这种”,我,深有同感然坡神其他作品都还是很赞的,前提是他讲我听得懂的语言……

  ●今年是爱伦坡诞辰210周年,逝世170周年。对爱伦坡来说,诗歌一旦脱离了韵律创造美感必然会凋谢。他的天鹅之歌Eureka实质上是一部解释“奥伯斯佯谬”、拉普拉斯-康德星云学说和大爆炸起源科学论文。但坡却说,希望在他死后,Eureka能被认为是一首散文诗。因为宇宙就是一首诗,它的扩张和坍缩,和诗歌的律动、人的心跳,都是节奏之美的源泉。科学与诗歌之间是否存在一致性?坡在早年《十四行诗——致科学》中的态度还与济慈相仿,抱怨这只兀鹰把狄安娜拖下了马车。但临终前的他却看到了宇宙所创造的统一效果,某种不能被时空局限的爱与真与美的一致性。

  ●一颗星给爱伦坡,一颗星给导读。我知道他是天才,可是我真的读不懂这本书,全程感受到爱伦坡的嘲讽能力。这评分是给我自己的。

  ●惊叹于爱伦坡对于宇宙的认识,在19世纪物理框架下就能够延展出类似于宇宙大爆炸,黑洞,反物质,多重宇宙的概念,虽然最后将世界引向了神性神秘主义,但这种超前意识还是让人叹为观止

  ●看完真是给跪了,虽然爱伦坡说自己是瞎猜,但现代物理学证明他基本都猜对了。好多理科生得意洋洋的说自己学理是因为理科简单,我现在觉得他们真是说对了,理科真是简单,真正的聪明人都去写诗了。

  ●长句长句长句,适合用来当阅读材料。且看——”证明**,或者说**可以被证明的原因,甚至**,并不等于**,换句话说,证明**导致了**,甚至**的结果,这并不等于**,除非**,不过**,虽说**,但还是**,因此***。”就把它当成一个注脚,在现实中来看,梦仅三分钟,而梦本身,却接近永恒人生啊,还不如坡的一个脑洞

  ●文科生表示读起来实在费劲,幸好坡并未脱离神学引导,将宇宙论与神学结合起来,讲述宇宙和生命产生与寂灭,坡是在乎生命的,就像小说最后一再强调的那样,一切都在生命中,所以我们可以将这部作品视作坡的一部生命颂歌。另外相比之下,刘某欣的科幻小说实在太小儿科,无论构思,框架,还是行文用词,说到底,内没有仰的作家写出来的只是没有灵魂空壳,这也是中国科幻小说最大的问题,西方科幻小说喜欢看向未来,中国科幻小说则喜欢回望过去。

  ●你说咋分类? 文学史上罕见的天才。 扩散,辐射,回归一体,上帝。吸力、斥力:形与灵。 没有仔细阅读正文,跳读、略读。 倒是详细读了《附录》两篇短篇小说和《导演》。 瓦莱里的《序》应该回头来看。

  ●开头脑洞很大,充分显示了作者的独立思考。如果当科普书看会令人失望,因为这是一百多年前的猜想。虽然科学内容百分之八十可能是错的,以现代眼光看,相当多的推论较牵强,但有那么几点灵光如微粒扩散的推导和宇宙有限却令人震惊。读完后庆幸生活在一个科学如此发达的时代,不用困在自己的肉眼的世界里。但同时也感叹作者在作品里饱含的感情,这是当代的作品所缺少的。2019.2.9 作者大胆质疑演绎和归纳作为唯一合理的方法,提出直觉是更重要的方法,例如开普勒提出的三大定律实际上是猜出这的,牛顿在开普勒的影响下才提出万有引力定律,所以作者认为世界更是建立在直觉的基础上的,而不应该被演绎和归纳的蜗牛般缓慢的步伐所限制。

  ●嘻嘻嘻嘻

  《我发现了》读后感(一):【豆瓣鉴书团】我发现了

  感谢豆瓣鉴书团,第一次读这种类型的书。原谅我的科学素养有限,作者的很多观点我并不能深刻的理解到。但是我还是不得不发自内心地说一句,作者的大脑真是太美妙了。整本书来自作者的构想,却并不是空中楼阁的白日梦,而是基于科学哲学的构想,想象出了宏达的世界。“我们称之为原理的东西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原理——因为只能有一种原理就是上帝的意志。”这本书堪称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最高境界。

  《我发现了》读后感(二):【豆瓣鉴书团】《我发现了》读后感

  这是一本科学与文学联姻的跨界之作,一部关于宇宙起源及其终极宿命的壮阔史诗,“大爆炸”“热寂说”“黑洞”“反物质”“多重宇宙”“熵”等现代天文物理学理论都可以在其中找到雏形,爱伦坡让我们在书中看到了物质与精神的本质,诗歌与小说相结合的奇幻手法给人耳目一新,极其形象的比喻----人类终将不知不觉地感觉到自己是人类,终将到的那个令人敬畏的凯旋之日,那时他将意识到自己作为上帝存在。

  《我发现了》读后感(三):【豆瓣鉴书团】给宇宙的散文

  在人类世界宇宙观尚且混沌的1849年,能依靠自己的常识写出这样一本哲学和诗杂交而成的散文,实在了不起。当时学科还没有细分,哲学科学和艺术的思考都可称之为智识,也只有深处这样不泾渭分明的时代,才有这种天真的思考和疾呼吧。

  是可以常读常新的小册子。

  *摘录

  quot;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的过程是一个既真实又壮美的过程,这个真与美融为一体的过程就是爱伦坡要追求的“超凡之美”。只要窥见了这种“美”的光芒,人们对死亡(失去自我本体)的恐惧便会平息。"

  ——————

  感谢豆瓣赠书

  《我发现了》读后感(四):【豆瓣鉴书团】《我发现了》读后感

  作为一个并未看过爱伦坡任何一本作品,起手就是《我发现了》的爱伦坡小白,我发现我高估了自己。显然这本书并不是为了完成鉴书任务能在一周内消化的类型,虽然结尾马凌教授的导读在正文前就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教授说将科学观念与神学观念合二为一并非坡的独创,却始终是西方哲学传统的一个有机成分。囫囵吞枣一番正文后,这一话题尤其令我感兴趣,有时间可以找找相关作品深入了解。

  “理解了坡的宇宙和上帝,也就理解了他所创造的小说世界”,喜欢坡作品的读者应该比我更能领会这本书的美妙,也促使我决定在看了坡其他作品后重新阅读这本虽然短小却烧脑的小书。

  《我发现了》读后感(五):【豆瓣鉴书团】《我发现了》奇异的一本书

  对于一个文科生来说,提到宇宙这些简直就是灾难,这也是一本“美国天书”。

  都说比科学更高的是神学,而科学都是无神论者,而一些科学家会去相信神学,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关系,上帝之心又是什么?它就是我们自己。

  从一开始说到宇宙,这个话题好大,真的像宇宙摸不到边际,之后一点点又从宇宙聊到了人,神学与哲学的交叉点就是: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这些和物理宇宙人挂关系的永远脱离不开西方的宗教。

  这一本小小的书“兼容并蓄”将科学与神学揉在了一起,有的时候神学是个好东西,将解决不掉的东西推给神学就好,因为科学的方法解决不掉,神学也就高于科学了。所以这个世界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发现了,还有更多的探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