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美的进化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美的进化读后感精选

2020-02-26 23:52:0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美的进化读后感精选

  《美的进化》是一本由[美]理查德·O.普鲁姆(Richard O. Prum)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8,页数:42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美的进化》精选点评

  ●这本书真的太有意思了,很多观点冒出来简直惊喜生物艺术审美意识、审美进化简直给人极大启发

  ●“达尔文认为美的进化的主要原因在于,观察者感到愉悦。”因此,1)观察者和被观察对象协同演化;2)非理性的、主观感受、不确定的、偶然的;3)把美视作适应性素质指标,按照这个路径研究,已经得出了够多的谬论;4)人是善于把自己看作理性化的动物阿伦森),为美编织了很多逻辑衣裳

  ●《美的进化》一书,作者普鲁姆针对达尔文提出的“生存与美分别进化”观点,通过研究侏儒鸟、水禽鸭子园丁鸟等的各种奇葩炫耀行为,他得出:雌性的审美是雄性追求美进化的相对主导(因为雄性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而完成美的进化则是双方协同进化的结果(这其实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很难说清楚是雌性先偏爱某一美学而雄性再去相应改变表现,or雄性某一新奇的表现促使雌性眼前一亮而选择这种偏)。 / 在最后5章,普鲁姆由鸟及人,讨论人类性生活到审美艺术的多变表现,包括同性恋、双性恋、男性秀气之美、多种艺术表现形式等,他表示女性在追求平等上的进化,使得男女的差异性正在逐渐减少(消除强势一方霸权弥补弱势一方的民主)。此外,不论是理性还是感性,美的进化的最终形态似乎是天人合一,但其形态还有待科研……

  ●特别好的一本书,前几章不要生物学来看,其实讲的是人的理如何映射到群体行为上的;后面则完全从生物角度解释女权运动起源,是给种群带来了“美”的根源

  ●看到十一章,讲了很多情内容阴茎骨,要时不时回头看书名封面清新,内容重口味~改叫交配的进化史吧……

  ●不是很喜欢后面几章,对于人类自身的讨论有点草率

  ●最极致的美就是一种性魅力,除此之外别无他用。在鸟类这种雄多雌少的物种当中,雌性完全主导了整个性选择、审美重塑、交配、育儿过程,好感慨啊,雄鸟不管做什么,长得有多漂亮都是为了满足雌鸟的性审美,有那么一丝女权的意味

  ●作者好可爱哈哈哈哈哈哈(但绝对不要当导师的那种)

  ●文字不友好,不过有几个章节主动剔除了不爱看的字儿之后还是有趣的。

  ●“父权文化的进化使得现代女性无法充分巩固之前在性自主权方面取得的进化成果”这是导致人类与其他动物不同的原因。以一个非专业人士的角度来看,除了对同性性行为的进化假说那一段并不太认同之外,其他的都觉得是很有道理的。尤其是作者讲述在苏里南观察侏儒鸟求偶舞蹈的经历,以及中部插图后面关于人类的讨论,很有意思。也解开了我心中很久的一个疑惑:“根本不存在同性恋基因,人类特征是由无数独特的基因组合决定的”

  《美的进化》读后感(一):很美很合理

  从鸟类的进化史,看见人类进化的节奏,深入浅出很适合周末阅读。

  所以说男生真的要越来越温柔了吗!想想还有点小期待,

  强烈推荐这本书,教你从鸟类的进化看到未来,看懂审美up的小趋势。

  备注:

  封面也太好看了吧!!!周末忍不住带去故宫疯狂合照,可惜人太多了疯狂避人来着。。。。

  欢迎喜欢这本书的小伙伴一起交流下心得呀哈哈,初来豆瓣,请多指教!

  《美的进化》读后感(二):美的进化 感

  从大眼斑雉, 园丁鸟 侏儒鸟 ,鸭子各类鸟类到最后的人类,作者都在做两性的进化现象分析。旁征博引各个学者专的实验、观察、模型、假说,结合自己的相应探索思考实验分析,微微讲述审美重塑在两性进化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没有'唯自然选择和适应性理论解释一切'的盲目一元论,而是充分结合达尔文及后来的专业学者假说中的可取之处、糟粕之处,保持理性科学的中立态度进行扬弃。读之犹如一层一层手剥洋葱,逐层深入分析、逻辑推理找到一些合理的假说,让人服。当然这其中谈到了许多鸟类包括人类的在择偶繁殖传递自身基因时的雌雄权益斗争。决定孩子的父亲是谁'两性生殖结构的'军备竞赛'的鸭子,雌性是如何利用审美偏好来一步一步重塑雄性,摆脱雄性的性胁迫、性控制权,争取到更多的性自主权的侏儒鸟,如何让雄性投入更多的亲本投资的一些鸟和女人。这里面确实有好多有趣的两性进化现象,特别像不同下棋的双方,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斗争而不服输,也有一方攻击力强的,完胜惨败,最后都是于斗争中合作完成'交配生殖'的博弈。 最后,想说的是国内没有看到过类似这样潜心研究鸟类一个领域,而后著书立说的写的很精彩的作品。是国内环境太浮躁?还是个人井底之蛙?但愿是后者。不得不说基础研究很重要。 这书有些章节读来枯燥乏味——想瞌睡的,这也是真的,不过整体瑕不掩瑜。

  《美的进化》读后感(三):论审美还不如鸟

  在围观圈内大佬们常常对各种流量平台上火热的影楼飘逸风汉服嗤之以鼻的时候,一脸懵逼的我总是对自己的审美发出来自灵魂深处的质疑,美的到底美在哪?丑的又真的丑得一无是处吗?看完这本书,我着实是释然了不少,审美不行嘛,大概只是没有生而为鸟吧(并不是哈哈哈)。

  《美的进化》,美这样一种抽象与主观的东西,原来也是可以进化的嘛?翻开推荐序更不得了了“作为一名进化生物学者,我对他的很多观点都不敢苟同,但这并不妨碍我仔细欣赏这本书对很多动物尤其是鸟类行为和生活的精彩描述。”好嘛,作者的观点到底是有多不靠谱?怀着质疑看书不全是一件坏事,会不那么容易掉进作者挖的坑。

  揭开“美”美丽的面纱,背后其实讲的是达尔文除了自然选择之外的另一个关于生物进化的重要观点:性选择。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差不多是人尽皆知了,《人类的起源与性选择》有多少人听说过?在痴迷自然演化的时候,有多少人轻视了性选择的作用?与世界上其他物种类群相比,鸟在“为美”这件事情上可谓做到了极致,大概没有人会否认鸟类的色彩斑斓和炫目的求偶行为让人眼花赞叹。相比之下,哺乳动物在这方面更多则是直接的体积和力量炫耀了。正如推荐序所说,书中对鸟类求偶行为和社会关系的描述着实让我惊艳,也让人赞叹这些小小的可爱的生灵们在美丽这件事情上投入精力之多。回顾羽毛演化历程与鸟类的起源(是的,羽毛的出现是早于鸟类的),性选择可能推动了关键的一步,正是跨越了从丝状羽毛到片状羽毛的转变,才塑造了今天利用羽毛飞行而色彩丰富的鸟类世界吧。从五彩斑斓到难以行动的羽毛,到复杂炫目到影响正常飞行的求偶行为,再到盘旋诡异挑战想象能力的生殖器,到底是性选择成就了鸟类,还是鸟类成就了性选择呢。

  美到底有什么用?书中的观点显然与主流相悖,鼻涕牌果酱的广告的例子很有趣了。但我们夸人身残志坚,并不是说要把自己搞残疾了才能体现坚强哇。“美总是会发生”吗?证实与证伪,有时候,证伪比证实难多了。证实呢,你只需要沿着它可能发生的路线,去寻找一个结果。而证伪呢,却可能需要穷尽所有可能来确认它从不可能也永不可能发生。这不得不让人联想到中医…

  即使是作者和荐序一致公认的集美与审美高手于一体的鸟类,也是经过了几亿年的演化(生理基础)和个体生活史中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学习,换句话说,人家雌鸟是吃过见过的。审美也是需要学习和训练的,想想自己这几十年里看得流行时尚都是啥,也就不足为奇了。

  至于美的演化是实用主义的间接体现还是因为美总是会出现,留给进化学家们去讨论吧,我们只要开心的美美哒就好了哇。

  《美的进化》读后感(四):动物也可以爱美

  《美的进化》这本书,我一开始是被漂亮的封面吸引,因为我自己也挺喜欢鸟类的,觉得他们的羽毛和翅膀很漂亮,第一直觉就想这应该是一本讲鸟类是怎么进化的越来越美的。然后读了这本书我才知道,我想的有点太肤浅了,这本书比我想的要深奥一些,尤其是关于达尔文的一些进化理论,有的地方看第二遍也不能完全理解,毕竟我是一个文科生,可能对有些内容还不够敏感吧。

  全书我最感兴趣的是中间几章,讲述的是雄性鸟类为向雌鸟示爱所做出的的种种进化,列举了不同的鸟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炫耀方式,我也是第一次知道鸟类竟然会这样炫耀自己的美,忍不住在脑海中想象一直美丽的熊鸟,面对着自己喜欢的雌鸟,卖力的表演着自己,还有类似滑翔的动作,甚至走出了舞蹈的步伐,很像亲自看看这样的场景呢。

  园丁鸟的求偶亭更是让人赞叹,没想到他们还会为雌鸟煞费苦心的打造各种不同风格的求偶亭,这感觉比人类的告白还要有仪式感呢,不得不说这样的鸟类真的是很浪漫了。不过,看到园丁鸟修建求偶亭的原因是为了增加雌鸟的安全感,我的心情还是有点复杂的,不知道雄鸟是否真的会很粗暴的攻击雌鸟,所以才会吓跑她们呢。

  不过和园丁鸟的攻击行为比起来,鸭子真的是让我大开眼界了,一向以为鸭子是很温顺的动物,没想到书中却介绍了鸭子极为粗鲁的一面,从未想过雄鸭会对雌鸭有强迫性行为这样的操作,还是很难以想象的,更没有想到雌鸭为了保证自己的后代有自己偏爱的基因,竟可以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感觉也是很贞烈了。

  书中有很多插图,黑白插图能够加深对所处章节一些内容的理解,也能从视觉上给读者更直观的感觉,集中地彩色插图则是非常漂亮,我看书的时候孩子也跑过来看,看见这些漂亮的鸟他也很开心,兴奋地看了很多遍,大概以后也会很喜欢这些漂亮的鸟类吧。

  关于书中的理论部分,作为这方面不太懂的人就不太好发表意见了,不过很佩服作者的勇气,在观点被大部分人不接受的情况下,还能坚持自己的理论,也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我也很佩服这样的科学家,如果没有他们的坚持研究,又怎么会有科学的进步呢,现在存有争议的理论,以后总会有个清楚的结论,他们为此也付出了很多努力,也是值得被尊敬的。

  其实站在感性的角度来说,我还是蛮赞同作者的观点的,虽然感觉好像有点女权主义,但似乎还蛮有道理的,鸟类的种种进化,好像确实是随着雌鸟的审美来逐渐演化的,所以还是可以接受这种观点的。这本书作为科普,很值得一读,可以更多的了解鸟类的一些知识。对我而言。读了之后还有些后悔当初生物没学好,所以有些地方会感觉看不太懂,如果生物好一些,应该能更好的读懂这本书,也就不会辜负这样一本好书了吧。

  《美的进化》读后感(五):人类对性的挑剔和不断变化的审美

  《美的进化》 这本非常美的书,不仅颜值高而且很有颠覆性。

  我其实读了蛮久,前半部分讲鸟,后半部分讲人,因为对鸟不是很了解,想象力也不够丰富,就在网上找了很多鸟的图片和视频,作者是鸟类学家、生态学家,对鸟是真爱,我觉得这种喜欢动物的人还是有很多相似点,比如达尔文,比如本书作者,比如《神奇动物在哪里》的纽特,他们从小就喜欢动物,然后终身投入于此。

  其实这本书倒不是完全关于鸟的,而是关于被人遗忘的达尔文的配偶选择理论,达尔文的进化论除了众所周知的适者生存,还有一个就是配偶选择,或者说性选择,这本书其实还蛮女权主义的,主要就是说女性(雌性)的审美影响了人类(生物)的进化。

  作者前七章都在写鸟,从鸟的羽毛、叫声、求偶舞,写到鸟的生殖器,其中有一章写到鸭子是少数有生殖器的鸟类,看到图片时候我有点遗憾,周黑鸭里可没有成盒卖的鸭鞭,长得像个螺丝刀…………而且,还有的鸭子长出了40多厘米的生殖器,看了这一章,我们就知道,鸭子为了留下基因存活于世,有多努力了!

  几年前美国曾轰动一时的社会事件,美国民众批评政府不该花几十万上百万美金在研究鸭子生殖器上,说的就是这个人和他伙伴的研究,作者花了好几页辩解这事来着………

  总之,作者在写鸟的时候,着重分析了几种鸟,相同属的鸟,长得不一样、毛色不一样、求偶歌声不一样,求偶舞蹈也不一样,包括孔雀的尾巴除了好看没啥用,有的鸟为了搞对象还盖房子……很多例子、研究都显示出这些鸟类的外观和行为对于鸟类生存繁衍来说并不是必须的,按照进化论来说,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生存繁衍,这种现象用进化论无法解释。但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之后又出了一本《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解释了这些对生存毫无帮助的鸟类装饰性器官却存在,那就是因为雌鸟喜欢………作者做了大量论证,对鸟类的描写真的是细致入微了,我后来找了书中提到的各种鸟的照片和视频,可以说相当形象了。

  一方面当雌鸟愿意与自己偏爱的雄鸟交配时,这些受偏爱的雄鸟的基因就会不断留下,繁衍至现在的样子。

  另一方面有些不被喜欢的雄鸟想要强迫雌性进行交配,雌性也进化出相应的防御性器官,比如雄鸭子螺丝刀一样的阴茎,而母鸭子就进化出反螺纹的阴道………而且由于他们也不喜欢被强迫,雌性可能会更偏爱温和的雄性,来强化自己的性选择权。

  书中后五章讲了人类的进化,讲了性快感、同性性行为等,作者通过大猩猩、黑猩猩、倭黑猩猩、狒狒以及人类的对比比较研究,尤其是通过性器官、性行为、配偶选择行为等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人类的进化并非只是物竞天择,还应包括性选择的推动。

  鸟类也好、猩猩也好,人类也好,都有自己的审美,美不是人类独有的,事实上鸟类如此多种的美丽,和人类没有什么关系,好正是鸟类的对美的极致追求,造就了现在鸟类的美。而人类也一样,人类对性的挑剔,不断变化的审美,都是在性选择,甚至性斗争中的矛盾里不断进化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