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阳光下的碎思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阳光下的碎思

2020-03-16 17:42:05 作者:橡树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阳光下的碎思

  嗡之声耳边传来,里想着时,感觉到烦恼。其实安心下来,嗡嗡之声跟我们的关系有没有那么密切,我可以不要惦记着它。它就不能那么多打扰我的心境

  有时候烦恼是有心生出来的,不必在意事情,却无法释怀,这是一种,而一些事情,必须在意,那就是来自自我的成长一个人只有内心了有了成长的需要主动汲取才能更好地去把握未来方向。很多人常常以为自己命运出了问题,其实往往是心态努力的问题。

  有时作为老师最需要的是不吝啬赞美。对于每个孩子赞美都是无止境需求。但是我们常常因为工作原因有时间精力陪着孩子去感受体验,也没有机会更多去接纳赞美更多。对于孩子我们太容易否定,太容易打击

  常常想起北师大吴国珍教授说:唤醒。是啊,唤醒是困难的,有时候即使最靠近的人也不能唤醒。因为永远无法唤醒一个假睡的人。他自己没有醒来的愿望,别人不能真的去改变吧。我们总是有很多借口,但是却会给自己,对于没有做好的事情,反思常常不足抱怨无济于事,也不能真正地改变。

  但是赞美一定要真诚,也要事出有因,即使最内向的人看见真诚的赞美也会喜上眉梢的。所以对于越小的孩子,越发需要我们毫不吝啬地接纳,但是其实实际落实困难很多,因为我们总会各种各样偏见左右我们的行为,甚至自己也不知道

  从昆明的血案到马航失联,然后西安幼儿园再次出现什么喂药事件,前不久还有毒牛奶人心不再向善,不再有对生灵起码的尊重一切都跟人心倒下有关

  做教师的不能善待自己学生,做商人的常常欺骗顾客,所以几乎时时我们都生活恐惧之中。这样的人生社会,何来幸福感呢?

  我们很小的时候,虽然物质很差,但是我们记得但是很多歌曲是昂扬的《年轻朋友们》那种曲调,至今回想还是激情澎湃的。八十年代崇拜文学家差不多每个年轻人都去写诗,读诗,即使不懂朦胧诗也曾经流行。没有写过诗的人也会抄写诗歌,把文学作品作一种精神。没有人穿得有品味,其实日子过得很有品味。诗歌朗诵那时是流行的。还记得四月的思念,那种淡淡的忧伤,淡淡的甜蜜。却又充满期待未来的感觉。那时候我们没有人想成为有钱人,只会做着文学梦。梦想自己也有机会成为诗人,文学家,还记得初中时看诗人田晓菲出版诗集,打心眼里佩服崇拜她,而最近无意中看见她的人生走向,却发现自己没有想象中那么崇拜她了,嫁给一个美国老头,固然是学问可以交流,但是人在异国他乡,没有孩子,这样的人生也罢是我们需要的。

  因为我们这个年代失去了精神。我不止一次听到言论,经常有人会结论:都因为没有钱。没有钱,其实不是最根本的,而是因为我们在不断丧失精神。在物质的追求中陷入泥潭,不能自拔。所以有时候我听见某些说,要是有钱就好了。心里不以为然,没有钱的时候你以为钱可以解决问题,但是一旦有钱了,又会怎么样呢?

  可能还是被钱所困扰。最终因为钱多一些再闹出事情来也未可知。

  读书的美好在于随时你会被呼唤,张老师的书再次感慨太多,他悲观者的乐观。他说:其实我们要同情那些压迫我们的人,他们比我们还累。

  生命的状态就是两难的,没有一件事情可以做到极致的完美。做一个教师也许从35岁开始,可能很好,因为一个人自己还很年轻却天天跟孩子一起,希望他开始享受教育的美好几乎很艰难。在整个中国没有一个地方有助学,而在国外很多地方就有。

  要是一个教师不相信人性的美好这是可能变成可怕的偏执。

  微信上看马云的那个句子,其中有一句很是深刻:不要让别人来帮助你,而要让别人来需要你。当然工作的成绩只有结果没有如果。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阳光下的碎思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