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与财富同行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与财富同行读后感100字

2020-03-19 23:0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与财富同行读后感100字

  《与财富同行》是一本由金李 / 马雪梅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9元,页数:32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与财富同行》读后感(一):财富观

  我是一位资深的,一往情深韭菜王。其实,想到此处,中总觉戚戚焉。却又不能打败自己贪念之心。导致在求富之路上,各种披荆斩棘血流成河。

  刚拿到这本书,我觉得蛮惊喜的,精致包装,却又不太压手。轻轻捧在手中,大体略过前言章节表述,心中喜悦又多一分。感觉作者对于财富的观点和财富论非常的打动人心

  书中作者一系列剖析和对财富发展历程讲解,我认为最打动我的点在于——房市,股市两个方向纵横捭阖

  首先,房市。他通过房价刚需政府调控杠杆,宏观影响等方面深入剖析。在公式财务理念的相结合下,配合真实案例的讲解,使读者走入一个个鲜活例子中,去体会并品尝经济这张大饼,并从中依稀可辨,似乎是自己的身影也许在一个个失败的例子后面,能找到大彻大悟之后的灵感

  爱因斯坦曾说,“复利”是这个世界上的第八大奇迹。我深表赞同。财富自由,已然是我们这个时代大部分人心中追求的一个想,但是,财富自由的实现,却总是显得那么的遥远不切实际通货膨胀激增亘古不变的就业难问题,有人说“有的人,活着就已经拼尽全力了。”的确,这是我们普罗大众困难之处,所以更加加深了大希望得到财富自由的理想,和动力

  社会,我们普通家庭已经解决了“挨饿”的问题,但是还没有解决“挨骂”的问题,就是因为我们还只是略过了一点点的温饱线而已,还没有达到富有,也就是财富自由。本书中,通过各个方面,给我们打通了一条条通往仙境道路。这条路依旧是充满荆棘的,如果不曾披荆斩棘,热血奋进。那可能就是一个陷阱

  对个人投资者而言,财富管理有两个重点:一是观念,二是策略。可能我们散户总是会跟风,没有更好的投资理念和投资知识。所以书中后半部分也给我们介绍了很多机构以及托在中华大地上的崛起。我们要先学会富人思路去看待财富管理。要建立属于自己的财富管理及资产配置方案。机构,公募,私募基金都是我们可以选择工具,也是我们未来可以走向的方向,是一条通往财富之路的路线。但是,我们对于财富知识的匮乏严重阻碍了我们前进的道路。

  学会理财,学会正确的资产配置和风险控制。早日实现财富自由。

  《与财富同行》读后感(二):家庭理财是非常有必要

  财富,是一个很有意思词汇觉得有财就是富有,然而有时候有财不一定就是富有。没有良好的财富管理,即使你再有钱,早晚都会变成穷光蛋。

  那么如何管理好财富呢?首先你得明白什么是财富,然后才能有效利用你现有的财富去支配、管理它,实现钱生钱,以及持续地拥有财富。财富分两种,一种是有形的物质财富,一种是无形的精神财富。有形的物质财富可以满足购买欲,无形的精神财富可以创造购买力。想要管理好财富,就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财富储存工具。

  在《与财富同行:金李财富管理通识课》一书中,金李老师结合20多年的研究和实操经验,给出了3个选择财富储存工具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物理储存能力、增值的能力以及警惕货币幻觉,并一一为我们解释,同时通过举例的方式来说明这三个因素的重要性。另外,老师还在书中为我们讲述了财富管理的5个基本原则:安全、全局布置、长期、流动性管理和重在节流。这些原则是财富管理能够进行良好操作的关键所在。当然,财富管理还需要合理规避其风险,不能把所有的投资全部放在一个地方,要既能满足自己物质、精神需求,又能高效地进行钱生钱。

  总之,要准确理解掌握财富管理的理论基础,谨慎细致地定制适合自身的财富管理方案,小心稳妥地选择增值能力优秀的投资机构,合理有效地规避理财风险,这样才能牢牢掌控源源不断的财富未来。观念、策略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家庭理财对于个人和家庭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处理好家庭的财富,整个家庭的生活水平会显著提高,对于个人来说也是非常正面、积极的影响。家里一定要有相对足够的存款和可支配的流动资金,这样才能在急需用钱的时候(比如家人生病、发生意外等紧急时刻)不至于捉襟见肘,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满足自己的各种正常需求(比如吃饭、购物、兴趣好、学费等消费),这样才能让家人过着相对富足的生活,才能保证家庭和美、不因贫穷而百事哀。毕竟物质财富的足够自由,才能保证精神财富的相对自由。

  通读完金李和马梅老师合作的这本《与财富同行:金李财富管理通识课》,虽然很多地方不甚详解,但依然受益匪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良好的财富管理是多么地重要,实现财富保值增值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老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鲜明生动地例子十分直白地对财富管理各个知识点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读起来不枯燥不乏味,甚至觉得有些意思。非常适合对财富管理这块有兴趣的人。

  《与财富同行》读后感(三):金钱是个复杂的问题

  这两天看了一部关于金钱问题的电影,韩国影片《寄生虫》。故事讲的是在一个非常偶然的机遇下,原本生活在两个不同阶层,完全没有交集可能的家庭,以雇佣的形式交织在一起,由于贫富差距以及人性,最后引发了一场“生存与毁灭”的冲突。这部片子获得了奥斯卡奖,导演大胆的在电影中用十分现实的手法表现了关于金钱的真相,当然只通过一部电影并不能反映出财富的本质,因为金钱本身就是个复杂的问题。

  在疫情期间,我相信很多人都会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让自己尽快实现财富自由。那什么样的状态才算是财富自由呢?首先要能保证我们日常的生活需求;其次要能保障我们的医疗和意外风险;最后是让我们能拥有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来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这个道理很简单,可是该如何做到,却不是个简单的问题。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金李教授和北京大学文学硕士、前财经媒体人马雪梅共同撰写的《与财富同行》一书告诉我们,想要实现财富自由,我们需要先具备哪些条件。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大部分国人都完成了一定的财富积累,但如何管理这些财富,我相信很多人自己是完全没有概念的。开放的中国,通过招商引资推动了经济大发展,先富起来的人们对于理财的理解,就是把钱再投入股市或房地产,而这种同质化的金融产品,只需要考虑比较收益率,而不用考虑风险波动性和其他更复杂的维度,只能算是财富管理的初级阶段。

  随着我国金融监管的强化,促使金融产品的透明度逐步提高,短期投机套利的机会逐步减少,资本市场进一步向标准化、成熟化发展。财富管理也从简单粗暴的“搏一搏“方式转向侧重于资产的配置和对财富本质的更深理解上。

  当今的社会,财富的积累已经从“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赌徒心态,转变为通过四平八稳的布局,通过学习一定的金融知识来获取。对于每个人来说,财商比财富更重要,不懂得财富管理,即使老一辈已经完成了财富积累,最终也会败在第二代的手上。

  市面上大部分教理财的书都是讲人们已经积累了财富以后该怎么理财,可是,在著名的28法则下,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很多财富的,所以那些教你把资产按“4321”原则或是“三三”原则来分配的知识,普通人一般用不上。现实中的绝大多数人,获得的资源非常有限,如何在有限资源的条件下,尽可能让自己过上想过的生活呢?其实我们很多人都不清楚,到底需要多少财富才能让自己过上随心所欲的生活。对于这个问题,《与财富同行》一书中给出了两个金字塔模型,一个是马洛斯的需求金字塔,另一个是财富金字塔。通过这两个金字塔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自己的财富需求,为搭建自己的财富金字塔做好准备。

  书中还讲到对于资产的配置,需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也就是要讲求方式方法,不能随意套用别人的经验。毕竟每个人的财富需求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人生不同阶段,财富需求也不一样。社会发展在进步,我们对财富的认知也要跟着进步,财富管理是伴随人一生的投资行为,其目的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越来越自在、越来越幸福,所以需要我们每一个人认真对待。

  《与财富同行》读后感(四):管理财富

  【一】   这本书我是在3月9日到10日左右收到的,那时候美股暴跌,后来又暴涨,我对这些并不了解,但盲猜下次依旧会跌。   房子一夜之间突然盖起那么第二天一般会倒塌,突然从暴跌上涨,即便政府出策,公司吸收风险也无法完全承受,总有支撑不了的时刻。   可能最开始喜欢金融就是因为它能与现实人性等等联系起来,所以兴趣有增无减。

  这本好书我读了好几天。   财富管理应该是许多人必须关注的方面,无论你身家百亿或是还处在依赖期的大学毕业生,你都会关注你的财富,也无论你的财富多少,你都会更在意保住财富并在此基础上得到很好的复利收益。   对于财富很多的富人,大多会依据自己的财富净值、未来规划、家族情况等等方面而决定将资产投入信托公司、私人银行、家族办公室等专业人员打理或是自己研究这一行业直接自己打理。   而根据“二八法则”来讲,大多数财富都会集中在百分之二十的人手里,   而对于剩下百分之八十的普通资产者,作者也介绍了炒股、公募基金与私募基金、智能投顾、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信托产品等等方面,   作者还对于投资的“坑”也有着重介绍,同时讲述了投资选择的标准,鸡蛋在什么情况下适合放在一个篮子或是多个篮子,房地产行业趋势等等。   其实非金融专业的许多大学生都不太了解财富管理,可能觉得自己钱比较少,所以注重花钱,对参与投资方面并不热衷,即使考证也是为了工作而对自己实际没有多大意义。   【二】   财富管理需要定制化、差异化,根据风险偏好等等决定投资项目。   我其实以前不太理解以客户为中心这句话,但是当了解金融公司才明白了,如果金融公司只为了自己得到销售佣金而胡乱推荐产品的话,身为投资者的你就是损失,但倘若公司金钱收益来自于你资产的百分比,双方有更稳定性的联系反而更有利于达到双赢的局面。   一味的追求减少自己的付费成本其实是并不适合的,在整个市场而言,一味地刚性兑付也是不适合的,只保证投资者的利益而忽视金融公司的利益很难维持经济稳定。   但一些公司研究金融创新钻法律经济空子,那也同样损害的是投资者的利益。   中国金融市场很年轻,在市场监管、智能投顾等等方面也有很多提升的空间,但财富管理是必须的,在投入资金时就应该进行多方考虑最后才决定投资。   书里面有许多专业知识专业的见解,我就不一一说明了。   我觉得不同作者对于同一事物的看法都有各自的见解,如果你有时间的话,建议读一读这本书,或许会有一些观点的认同与拓展。   【二】   说实话,我不是专业人士,一本书对于不同的人影响是不一样的,对于资深从业者而言可能讲的内容许多你都清楚,对于大一非金融经济类专业的大学生而言,或许读这类书会有很大帮助。   这本书是我读的第一本详细说明各种投资项目的书,也是我真真正正需要读的书,我之前的阅读是《富爸爸,穷爸爸》一类的书,都很好,各有各的风格,相较而言,《富爸爸》这本书给了我许多思维上的突破,这本书更贴近现在我的角度现实实际。   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我找到了我人生应该真正学习的东西。   曾经初中就计划着未来学习这一类专业,但后来的经历疾病等让我开始迟疑,我无法知道我自己真正的想法,直到读了这一本之后,我还是发现,我的兴趣有增无减,我值得去学习它。   每个人其实都有各自的天赋,比如我,我清楚的知道,写文章我会轻易地就有灵感根本无需太费尽脑汁,但当我想自学设计的时候,我发现从一开始我就根本无法理解那些设计的意图与创意新意在哪里,我也无法理解它创作的真实思路。   所以当我曾经计划决定学习金融的时候,我也是看到了天赋,当然这只有自己清楚。   其实有没有天赋都无所谓,设计我还是会继续学习,过程艰难一点,都抵挡不住内心的喜欢。   即便智能投顾已经逐渐发展,未来金融极有可能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这抵挡不了自己的信念,但同样,也会留有后路。   其实很有趣。   “All the Best Wishes for You.”        

  《与财富同行》读后感(五):巴菲特——复利的代言人。

  谨慎投资原则 prudent investor rule

  与财富同行——财富管理通识

  2020.3.14

你拥有财富吗?

  财富,指具有价值的东西就称之为财富,包括自然财富、精神财富等。语出 《史记·太史公自序》:“布衣匹夫之人,不害於政,不妨百姓,取与以时而息财富。”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财富就是金钱。而事实是这样的吗?相信大家都知道并不是这样的。对于沙漠中的人来说,有一瓶水就是他的财富。而对于生活在现代的人们,财富是多变的是可能摸不着看不见的。有形的财富大家都知道,现金、房子、稀有贵金属等等。那无形的财富会是什么?创新、精神、人际关系等这些事无形的财富。不管是有形的财富还是无形的财富都是我们应该珍惜和爱护的,合理的利用资源,改善我们的未来。

财富怎么增值?

  财富增值的方法有很多,但最安全的方法还说“复利”

  巴菲特从1957年成立合伙制私募公司,开始为亲朋好友管理资产,并每年公布一封信,初始资金约10万美元

  1957-1964年之间,巴菲特的收益率我们可以从公开信息获取。

  数据来源:巴菲特致股东的信2019

  1957年至2018年到62年间,巴菲特的年化收益率是19.91%。

  这62年间,只有2001年和2008年出现过亏损,其余年份均盈利。

  19.91%的年化收益率并不是最高的,单一年度收益巴菲特真不一定是全球第一(量子基金创始人索罗斯的年均收益率,也不低于巴菲特)。

  但真正让巴菲特傲视群雄的,其实是复利。

  要让复利释放力量,最重要的是保证不要亏损、给予足够的时间成长。(最重要的是本金的安全,不要追求高收益去承担高风险)

  再来看看巴菲特资产增值情况

  巴菲特52岁之前,资产总值并不高只要376万美元,52之后财富就像滚雪球一样飞速增长。

  巴菲特99%的财富都是在52岁之后获得的!

  可能大家会说,巴菲特太特殊了没有借鉴意义。

  我们再来看看世界著名的诺贝尔奖

  1900年6月29日,诺贝尔基金会在瑞典正式成立。启动资金只有诺贝尔捐献的3185瑞典克朗(大致980万美元)。

  基金会成立初期,章程中明确规定这笔资金被限制只能投资在银行存款与公债上,不允许用于有风险的投资。

  随着每年奖金的发放与基金会运作的开销,诺贝尔奖面临严重缩水,甚至1923年降至11.49万瑞典克朗。

  原定的奖金数额显得越来越可怜,眼看着诺贝尔基金走向破产。

  1953年,由于诺贝尔基金会运营的不顺利,瑞典政府开始允许基金会独立进行投资,可以将资金投放在股市和不动产方面。

  1950至1970年这20年二战结束后经济高速发展,诺贝尔基金取得的了不错的收益。

  从2001年开始,诺奖金额已经上涨到1000万克朗,并一直维持到2011年,截止2011年,诺贝尔基金会总资产高达28.6亿克朗,已经是设立之初的92倍了。

  诺贝尔基金会长线投资的历史,追求复利收益的历史,伴随着人类的各种天灾人祸和战争。可是一路走来,长线仍有可观复利收益。

  估算可知,从1953年到现在,诺贝尔基金的年平均复利速度超过20%。

  由此,可见复利的力量与重要性了。

如何利用福利积累财富。

  为什么好像我们从来没有切身感受到复利的力量?

  绝大多数人打过鸡血三天,发现工资没变,小区门口的羊肉串更贵了,银行账户依然大子几个,觉得就那一点钱没必要折腾啦。

  然后就心安理得的回到了原来的状态,任他窗外斗转星移。

  那我们从没有亲身感受过的复利效果真实的存在吗?

  复利是真实存在的,但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

1)刚开始进步总是很微小,小到你看不到甚至感觉不到。

  复利像滚雪球,最开始时雪球很小,但是雪球会越滚越大,甚至大到你想象不到的程度。(巴菲特绝大部分资产都是在后期获得的)

2)需要足够的时间

  春天播种,细心呵护耐心等待,秋天才是收获的季节。

  种子不在于多少,关键在于要给种子足够的时间成长,哪怕只有一颗种子悉心照料耐心等待也一定仓满可期。

3)不要亏损,要稳定即使收益看起来不高

  牛市人人都是股神,巴菲特最特殊的地方,并不是收益多么高,而是他惊人的耐力和稳定性。

  62年投资生涯中几乎没有亏损,(只有少的可怜的2次亏损)。如果股神一样盈亏一半一半那么巴菲特也就是一个普通人了。

  我们可能没有那么高超的投资艺术但是我们也没必要把自己的要求定每年20%,哪怕低一些时间久一些,耐心等待种子结出果实。

  2020年开局就是困难模式。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爆发,在一定的程度上对中国以至于世界的经济还是有很大的影响的。国内的双黄连口服液风波,导致医药行业的股票基金都有一波饱胀,股市有时候就是这样没有缘由,只是因为他们说医药行业就暴涨。并没有人去关心那些公司背后的技术。而最近国外先是股票市场熔断,接着期权也熔断。风险越大收益也可能越大,但我更相信合理的规避风险将鸡蛋多放在几个篮子中,会有更好的效果。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