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的留存与等待,都是生命中几经轮回的刻痕 | 新刊面世
新
刊
面
世
2020年增刊第一期
陕甘一带的乡间据说还有供奉镜仙的习俗。中国民间关于镜仙的传说也很是神奇,比如,它可以照出真相,一个相貌堂堂的人,整天神气地出来进去,但被它一照,这厮立马现形,原来竟然是头蠢到不能再蠢的猪。衙门里的县官坐在那里吆五喝六满脸正气,被它一照,也原来只不过是几个猴子而已。关于镜仙的传说,似乎比较零碎,如果非要讲几个大故事好像还没有。而在我,却从小都觉得镜仙是个好玩的事,甚至想象自己什么时候会有那么一面镜子,可以这里照照那里照照,把所照到的东西的原形都给它照出来。甚至都想让自己变成一个镜仙,没事待在墙上,有事的时候从墙上往下一跳,天下鬼魅马上现形。
镜仙 |王祥夫
你睁开眼睛,发现这让你迷惘的世界一昔之期变得更添迷蒙,所有人用口罩遮住了面容。你身边的每个人,陌生的路人,男人、女人,老人、孩子,电视上的人,网络里的人,都齐刷刷戴上了口罩。你充满疑惑,却无可奈何,于是你也只能戴起口罩,为了抵挡内心的恐慌。戴着口罩的人们,遮挡着自己,也暴露了自己。你看到他们的目光否定着自己嘴里说出的话,你看到他们变成了让你害怕的人。你憎恶,你鄙视,你想改变世界,只是你不知道,你跟他们没什么不同。
祖父的书稿,如是被发现,裹在一叠宣纸中。经年的寒气与湿气,令纸页粘连。它成为一根引线,注定要接榫我未经接触的人群。古籍修复师,是躲在时代光影中的人,有一种自在,让他们恋栈于这厚重的影,并不想走出。他们的手艺,首先源于对书的热爱。所有的救治,皆自疼惜。不同于其他的匠人,要去成就的,往往是新的事物,带着创造的自得。他们的本领,恰在于让所有的古籍,回到时光中本原的模样,在摸索与沉淀中,建筑它曾有过的轮廓。于是你便知道,精准对他们的意义。他们的尊严,恰来自对岁月与时间的尊重。“不遇良工,宁存故物”,是藏书者与修书人之间最大的默契。只为说明,一切的留存与等待,都是生命中几经轮回的刻痕。
旧物 |葛 亮
那天,我正沿步道长廊西行,忽然听到一阵哭声。走近了,才发现一位妇人跪倒在那尊冰冷的雕像前哭号。看上去她已有四五十岁的年纪,哭得旁若无人,显然受了天大的委屈。那雕塑的底座上摆了一杯酒,应算是一种祭奠的仪式。时值初冬,却非某个祭祀的节令。据我所知,成兆才先生应该早就没了血缘关系上的后人,即便有旁门左支,在这普通的初寒的日子里,也不该有哪一位后人,借由一尊塑像,如此隆重地来表达哀思。
我想她应该只是一位普通的农家妇人,蒙了什么冤屈,无处诉诸,这才来到此处,用一种不可理喻的方式,表达她的愤怒,许下她的夙愿,同时又像在神佛面前祷告那样,祈求自己的愿望能够达成。因为在一些人心中,写下《杨三姐告状》的成兆才先生,某种意义上代表了一种不屈和正义的精神。他能在一出戏剧中让冤屈得以昭雪,也定能让一些走投无路的人,在一尊塑像前找到些许的信念和安慰。
无处诉诸 | 刘荣书
高校是个会盛产周邶风式人物,或者说会盛产周邶风式孤独的地方。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周邶风假如不是生活在高校,不是一个大学老师,那么她就不会是《烟花》里的周邶风,她的孤独也不是周邶风式孤独了。
白流苏第一次到香港,心里想“在这个夸张的城市,就是栽个跟斗,只怕也比别处痛些”。周邶风的孤独,有点儿像那个跟斗,因为栽在高校这种地方,就分外痛些——直到痛不欲生的程度。
如果栽在其他地方,更有人间烟火气、更有人情味的地方,周边有李宝莉或刘姥姥那样的市井女人,或许故事就不是这么个结局。
周邶风式孤独 | 阿 袁
据说,喜好追忆过去,是衰老的征兆。若此言不虚,那我在十几岁还是一个少年时,就老了,那时的我就总是沉浸于往事。许多事现在看来,从理智上讲,应该是苦涩灰暗的,可记忆的淘洗却给它们氤氲了一层温暖的色调,让我沉浸在带点忧伤,以及因忧伤而快乐的氛围中。后来,那个自卑又自傲,木讷又敏感的少年,渐渐走远了。一度我以为摆脱掉了童年的影响,可在不经意间,它们还是会蓦然闯入脑海,让我不能自拔。当我重新翻阅这部作品时,那个因委屈而哭得颤不成声的孩子,那个做了错事只觉比死还恐惧的孩子,那个传说中抱着葫芦凫水淹死的男孩,我的被水草缠住淹死的小学同学,邻家那个有城市背景的鲜亮的小女孩,另一个早夭的小女孩的古怪葬礼,美丽慈爱却又对我们要求严格、自尊刚强得有点过分的母亲,那个曾有过短暂辉煌现已颓敝的村庄,还有那些曾年少无忧,后来流落四方的儿时玩伴……都一一浮现在眼前,伸手可触。
文学与童年经验 | 唐 菘
之前,我没想到酥油就是奶中的油脂。牦牛奶提炼出酥油后,桶中便只剩稀汤寡水,浓度堪比大学食堂的免费汤。也就是说,酥油是奶中精华。做酥油的牧民会把刚成型的酥油切下一块,日后送去寺庙,填进长明的油灯,照亮无始以来的黑暗,剩下的酥油才拿去卖。买到酥油的藏民,也会留出一块供养寺庙,余下的才享用。由此可见,当地人做事情,没把自己放在首要位置。“我”外有天地,世界因此宽广了,这跟大部分城市人不一样。
用酥油做一次麻辣烫 | 孙 睿
灵感来自于某天的胡思乱想:在诸多侦探小说里,证人都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许多悬案都来自于没有证人。那么,如果有证人,但这个证人是个哑巴呢?而这个哑巴,只是证人这么简单吗?于是从这个想法中理出整个故事的脉络:废弃的建筑里发现了一具男尸,唯一的证人是个哑巴;举止奇怪的两姐弟,谁在为谁掩护;一切证据的背后,是精心设计的谎言,还是小心保护的真相?黑暗之中,他们握紧的是彼此的手,还是带血的刃?选择就在念头之间。
所以,这篇小说除了案中案和反转之外,更多的是关于选择的讨论,包括人物名字的设定,其实都是表达着心向光明的美好愿望,但是不同的选择,领着他们去往了不同的地方。
贩卖回忆 | 李璐佳
往期回顾
《中篇小说选刊》2020年第二期目录
《中篇小说选刊》2020年第一期目录
目录
2020年增刊第一期 总第57期
实力再现
高兴镇 王祥夫
创作谈 / 镜仙
现实立场
蒙面人 王小王
创作谈 / 纯属虚构
书匠 葛亮
创作谈 / 旧物
滦南姑娘 刘荣书
创作谈 / 无处诉诸
烟花 阿袁
创作谈 / 周邶风式孤独
葫芦引 唐菘
创作谈 / 文学与童年经验
新锐出发
酥油和麻辣烫 孙睿
创作谈 / 用酥油做一次麻辣烫
哑巴弟弟 李璐佳
创作谈 / 贩卖回忆
封面画作者
李浩
点“阅读原文”订阅《中篇小说选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