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了凡四训》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了凡四训》的读后感大全

2020-03-25 23:4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了凡四训》的读后感大全

  《了凡四训》是一本由[明] 袁了凡著作,三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页数:12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了凡四训》精选点评

  ●立命,改过,为善,虚谦。

  ●改过、积善、谦虚敬畏羞耻勇猛

  ●满招损谦受益

  ●这是一本但行好事子孙做官的书。

  ●读完《了凡四训》小书,袁了凡这个小公务员结果因为这本小书而传世,他的四训:作为一个凡人,立命、改过、积善、谦德,以入世向善、谋求磊落生活,必能保平安、享福。但好玩的是读到给他开示的云谷禅师说写符咒感觉书法亦是)。 符的秘诀,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心里没有杂念。拿笔写符的时候,要把一切杂七杂八牵挂全部放下,一点点的胡思想都没有。就从这个不动念的时刻下笔,并放开写去,在物我两境界里,一笔挥成, 毫无顾虑,就能写出一张灵验的符。

  ●1.作者是官迷+生娃迷 2.一万小时法的先驱疯狂善行

  ●87/39,后看换中华书局 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此有秘传,只是不动念也。 丰歉不贰,穷通不贰,夭寿不贰。 为善而人不知,则为阴德。 与人为善敬存心,成人之美,劝人为善,救人危急,兴建大利,舍财作福,护持正法敬重尊长,爱惜物命。 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

  ●劝人行善是好,但是作为一个读书人编那么多迷信故事不好

  ●努力向前,变命在己。

  ●导人向善 心存善念 行善积德总是好的

  《了凡四训》读后感(一):了凡四训

  先说书,这个内容其实挺少的,译文也很通俗,所以我就纳闷了,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厚的精装本,这不挺好的吗?整那么厚干什么?更有其他版本的还能整出个四册,那些书里都说些啥?反正,咱也没钱买,咱也不敢看。

  这本书很实际,也很,额,有点飘渺意味吧。

  命由天作,福自己求,这话听起来真的耐人寻味,上天都把命运安排好了,多少福,多少灾,都定好了,这多出来的福,得怎么求?得怎么做,才能改变命数

  说这本书实际,说的就是这个,怎么求!不会?我教你啊?做好事,积阴德!你求的名,求的财,求的权,你得有相应的德行与之匹配,有了德行的匹配,你才能求得。

  怎么叫积阴德!简单来说,但做好事,莫问前程。你不能因财求,不能因名求,不能因权求。你得不求!才能得!

  如果把命运拟人化,就是,我给你安排了这么多,你做好事,你的福就多一些,你作恶,你的灾祸就多一些。你想找我多要点福气我不能给你,但是你可以和我交换,怎么交换呢?你得做好事,我要是觉得你做的好呢,我就给你。就是这样。

  说这本书有点渺的原因呢也是如此。

  我不会算卦,更不懂风水玄学,但是就个人来讲,我一些这方面的东西。(不是《易经》不好,是很多人不会用,可能压根都没看懂)

  这本书我觉得更多的是教人怎么去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不要焦焦躁躁,也不急功近利,不要精于算计,不要为了钱红了眼,也不要有了钱忘乎所以。其实生命里有很多值得去享受的东西,很多钱买不到的东西,如果总是看到自己不能得到的,一直去追,那会很累,会不快乐,最后就是,很短命。

  现在来看,佛也好,道也好,其实都讲究一个修心,怎么修?有原则,要拒绝,各种戒律戒条的目的不是为了让人不然凡尘,而是不被凡尘所扰,保持一个内心清净。清净了,也就快乐了。

  所以,谁说凡尘不修仙?只因无清无静无仙缘。

  (最后这句是我自己编的。)

  《了凡四训》读后感(二):了凡四训书摘

  1. (译序)利玛窦犀利地指出了中国人信仰体系里最低的一个层面:总是想着要通过命理风水、求神拜佛之类达成趋吉避凶的目的,甚至改变自己的命运。

  2. “每个人的命运,其实都是自己造作而成;每个人的福报,也是自己努力追求而得。”“人的命运好坏,离不开人的心,假如从心的层面上找寻,没有不感应的,求不求在于自身。不只是道德仁义相求就能求得,公民富贵其实也是如此。我们既可以向内求道德仁义,同时也可以向外求功名富贵,内外都有所得,这才是正确的追求。”

  3. 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真正保佑我们,除了我们自己的所想所为。平安,源于内心。

  4. 只做好事,莫问前程,心安就好。

  5. (立命之学)血肉之躯,落在命数里,就可以推算。但是,如果我们透过修行让自己的信念和行为合乎义理,那我们就可以超越命数,自己决定命运。

  6. 短命和长寿是很主观的二分法,当我们安静地时候,当我们全然地投入生活时,哪有短命?哪有长寿?细细说来,如果我们对于丰足和短缺不起分别心,那么,就可以在贫富方面乐天知命,不被贫富所牵累。

  7. 人生在世,生死是最重要的事,勘破了生死,一切的顺境和逆境都能够安之若素。

  8. 我们对于命运的态度,应当是勤勉修身而又能安心等待。也就是说,是竭尽所能之后的放下。又可以说,是用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业。

  9. 孩子,一定要天天反省自己做错了什么,天天把自己的过失改正。一天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就会心安理得地一直错下去;一日不去改正自己的错误,就是一天没有什么进步。

  10. (改过之法)改变命运的第一步,就是先把自己的过失改正过来。

  11. 改正过失的方法,第一,要有羞耻心。第二,要有敬畏心。第三,要有勇猛心。

  12. 一个人只要活着,还有一口气,即便犯了弥天大罪,都还有悔改的希望。

  13. 幽闭了一千年的黑暗山谷,只要有灯光照进来,就一下子除掉了千年的黑暗。

  14. 改过要趁早,觉悟要趁早;而一旦觉悟,就一定一刻都不能懈怠,一念都不能放纵。

  15. 必须发奋振作,不要犹犹豫豫,不要消极等待,要立即行动。

  16. 愤怒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不仅无益,而且有害。

  17. 一旦心念上清净了,你的每一个当下也就清净了。

  18. 发愿改正自己的过失,在明处,须有朋友不断督促提醒;在暗处,须有鬼神监督察看。

  19. (积善之方)有利于别人的,就是善;仅利于自己的,就是恶。

  20. 凡是要行善积德,绝不可以只依赖自己的眼睛所见、耳朵所听作为判断的依据,而应从内心最隐秘、细微的地方,默默地省察自己的起心动念,并加以洗涤、净化。

  21. 凡是做了好事让别人知道,就是阳善;做了好事而别人并不知道,就是阴德。

  22. 不止要看个人的得失,还要看对天下大众的影响。

  23. 善事是正,恶事是偏,这个道理大都懂。但那些好心办了坏事的人,是正中偏;那些坏心却办了好事的人,是偏中正。

  24. 善没有积累,就不可能成就你的名声;恶没有积累到一定程度,也不会造成杀身之祸。

  25. 只要一起念,如果是不正当的念头,就已经犯下了罪过。不一定要真正付诸行动才是过错。一念之差,也是过错。

  26. 儒家先圣强调自我克制要从难以克制处下手。

  27. 顺其自然地帮助别人,有各种各样的方法,大概而言,有十种:第一,与人为善;第二,爱敬存心;第三,成人之美;第四,劝人为善;第五,救人危急;第六,兴建大利;第,舍财做福;第八,护持正法;第九,敬重尊长;第十,爱惜物命。

  28. 收敛才智,虚怀若谷,就像是一个普通人一样。

  29. 在平时的生活里,一言一行,都不为自己的私利起念,全是为社会树立典范,这就是君子天下为公的气度。

  30. 君子所存养的心,就是敬人爱人的心。

  31. 圣贤的志向,本来就是想要世上的人能够各自找到合适自己的生活,各得其所。

  32. 凡是见到人做善事,或这个人的志向有可取的地方,就应该引导和扶持,极力成就他。

  33. 世路漫漫,很容易迷失。我们和别人相处,方便的时候一定要尽力提醒对方,让他从迷惑、迷雾里看清真相。

  34. 一时劝人以口,百世劝人以书。

  35. 遇到了困难中的人,应当像自己也在痛苦中一样,赶快设法帮助他。

  36. 小到一乡之内,大到一县之内,凡是有利于大众的,都应该去兴建。

  37. 一切的东西,没有舍不得的,都可以放下。

  38. 凡是见到供奉圣贤的庙宇,以及经书典籍,都应当敬重而加以修缮保护。

  39. 家庭的父兄、国家的君长,以及一切年事高、德行高、见识高的人,我们都应该恭敬对待。

  40. 不应该只戒掉杀生,对于一切的存在物,都应当有所爱惜。

  41. (谦德之效)只要常常存有善心,就功德无量。

  42. 人一旦有了坚定的志向,犹如树木有了坚实的根基。立定志向后,就应该每一个念头都不忘谦虚,处处不忘给人方便,自然就会感动天地。

  《了凡四训》读后感(三):当你心乱时,请读它

  疫情期间在家办公看的《了凡四训》,看书后晚上睡不着,不看晚上更睡不着,看完后内心却波涛汹涌,久久不能平复,过往的一幕幕在眼前晃,叹息自己说错多少话,看错多少事,得罪多少人啊!

  本书作者:明代思想家袁了凡留给子孙的家训,以毕生学识、经历与感悟为根基,谆谆讲授“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道理。行善事、得善果。

  译者费勇教授评价袁了凡的《了凡四训》:“因为是写给后代,就格外诚恳,拼着一切法子想把自己毕生的经验教训、一切的人生感悟教给孩子,希望他们过上好的生活。”

01我命由我不由天

  “春秋时期各国卿大夫们,他们每每通过一个人的语言、行为,加以分析,便能判断这个人未来的吉凶祸福,并且没有不灵验的。”

  “一个人如果能以至诚之心待人,那么他的心就会与天道吻合。那么一个人的福报是否即将到来,只须看他所做的善行,就必定能够预先得知了;他的灾祸是否即将降临,只须看他所做的恶行,也必定能够预先推测出来。现在想要获得福报而远离灾祸,在还没有讲到行善之前,就必须先从改正自己的缺点、过失开始。”

  小时候经常听大人们说算命老太太怎么怎么着,就连结婚找对象还被我小姨拉去找老太太算了一下八字合不合,才定的是否结婚,一直觉得很神叨的事情,现在命运与算的命并不完全一样,书中主角了凡先生就是通过自我改变,让命运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然而,在改变之前一定要先反省自己,发现自己的缺点改正它:

  1.要发耻心

  2.要发畏心

  3.须发勇心

  如果具备了这三种心,那么一旦犯了过失就能够马上改正,就像春天的冰雪遇到了阳光,何须担心它不会融化掉?所以感恩此时读了这本书,让我懂得自省对改变自己的重大意义!

02从心灵深处进行开解,让善的种子在心中扎根发芽

  “天下没有自以为是的英雄豪杰,也没有怨恨别人的学问;如果所做的事情不能称心如意,那都是自己的德行修的不好,涵养不足,感动人的力量还 不够!如果这些我都能够自我反省,那么各种外来的毁谤与伤害,都将成为磨炼我、成就我的助缘。”

  请问谁敢说此生一次没有萌生过“自以为是”的瞬间,谁又敢说没有一次“嫉妒、怨恨过别人”?这个心理活动瞬间千千万,但看了《了凡四训》后让我懂得,自己产生的所有好的不好的情绪都是正常的,如何与自己的情绪相处,就是要时刻告诫自己,“我的德行修的不好,涵养不足,感动人的力量还不够”,我还需要继续学习,悟到更多的认知,让自己有更宽广的胸怀和深思远虑的远光。

03一心向善

  “拿钱去救济人,要内不见布施的我,外不见受布施的人,中不见布施的钱,这才叫做三轮体空,也叫一心清净。”

  “有力量做到的善事,就不要求回报,不图名利,不论事情大小、难易,都要一心一意、实实在在地耐心去做。如果自己能力做不到的善事,也要诚诚恳恳去做,一定要让自己的善心圆满。”

  疫情期间,大家都需要戴口罩出门,然而口罩却很难买到。昨天在群里看到我以前的朋友有几箱多余的口罩,于是转到我自己朋友群里,瞬间接龙定下几千个,我超积极的帮大家办成中间的协调,第二天让所有人收到自己的口罩,群里大家各种点赞,说经常接龙定口罩-交钱-过了半个月-退钱-白折腾,没想到我是所有人里最靠谱的人,也是唯一一个帮大家输送口罩成功的人!

  今天正好看到这一页,想想我昨天的做法,没有加一分钱,搭上自己休息时间倒腾这件“大事”,初心是什么?其实很简单,就是帮大家买到口罩,买到心安,仅此而已!也许此时就做到了“一心向善”吧!

  看了这本书,对照自己发现差的还很多,首先要做的就是让自己“心正”,不要有歪想法,一切都以长运利益为重,每天反省自己,且不断学习不断改变自己,减少犯错。

  “每个人的命运,其实都是自己造作而成;每个人的福报,也是自己努力追求而得。”“人的命运好坏,离不开人的心,假如从心的层面上找寻,没有不感应的,求不求在于自身。不只是道德仁义想求就能求得,功名富贵其实也是如此。我们既可以向内求道德仁义,同时也可以向外求功名富贵,内外都有所得,这才是正确的追求。

每一页都深有感触

  《了凡四训》读后感(四):读书笔记|《了凡四训》

  原创: 有意思的生活 FUN 有意思的生活 FUN 昨天

  佛家静心曲

  古筝 - 传灯

  每日精进,终身学习。

  这是公众号第92篇笔记。

  《了凡四训》最初是一位密友推荐,当时听其讲授让我误以为其中有封建迷信、故弄玄虚之说,所以并未购买,仅在微信读书中听了一遍,听后感受可以再读,遂又购买阅读。

  7acb0a46f21fbe09ed7745a867600c338744ad65.jpg

  作者:袁黄(1533-1606),初名表,后改名黄,字庆远,又字坤仪、仪甫,初号学海,后改了凡,后人常以其号“了凡”称之。浙江嘉善县魏塘镇(今属嘉兴)人。晚年辞官后曾隐居吴江芦墟赵田村,故一作吴江人。袁黄是明代重要思想家,是迄今所知中国第一位具名的善书作者。

  《了凡四训》是一部家训,一位父亲写给儿子以及子孙后代的人生教科书。它的价值在于把儒释道的思想,与命理风水相融汇,超越了迷信的层面,变成一种操作性很强的生活哲学。

  全书共11600多字,由“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篇文章组成。

  “改过之法”和“积善之方”是他早年《祈嗣真诠》中的两篇,“谦德之效”是以前的《谦虚利中》篇。

  立命之学

  这篇是了凡69岁晚年之作,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子孙说明了对命运的态度。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掌控命运、改变命运,所以就会产生两种习惯性思维:一是听天由命、命中注定;二是当对命运不满时,习惯向外求、向命理求、向风水求、向神灵求。我们身边也不乏这样的人,但是书中云谷禅师说,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记得看过一个故事,有个人去庙里拜观音,结果看见一个与观音长得一模一样的人也在拜,他就很奇怪,问对方:“你为什么拜自己啊?”对方回答:“求人不如求己。”是啊,“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过去的选择,成为了你现在的模样,今天的选择,也会造就未来的自己,而做出这些选择的就是你自己。

  云谷禅师告知了凡,要多做善事,并给他看了一本功过格,就是用来记录善恶功过的簿册,善言善行记为“功”,恶言恶行,记为“过”。了凡把每天所行之善、所犯之过,一丝一毫都记录下来。

  了凡三千善事做完,果然命运发生了改变,但他仍反省自己,做得还不够纯粹:要么想做善事而行动却不够勇敢;要么帮助了别人但心中其实有迟疑;要么虽然勉力做了好事却言语失当,要么醒的时候能够自律,而醉的时候就放纵自己。

  这个功过格,让我想到了晨间日记,也是每天记录自己的成功和反思,虽然记录的不是善事,但是作用应该也是非常相近,都是对自己的鞭挞吧。

  了凡对自己的孩子教导: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天下聪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业不加广者,只为“因循”二字,耽阁一生。

  这一段话,真是值得反复品味。

  改过之法

  人们常常喜欢占卜吉凶,但实际上,推测吉凶只需要观察一个人的言行就知道了。如果一个人心地淳厚,就常常会有福气;一个人如果待人刻薄,那就常常会有祸害。所以要想获得福气远离祸害,就从改正过失开始。

  改正过失的方法有三种:一是要发耻心,二是要发畏心,三是要发勇心。当然,最好的方法就是从心灵上彻底根治,一旦心念上清净了,你的每一个当下也就清净了。

  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对自己有要求,同样也会以自己的要求会要求别人,当别人做不到的时候,就会发脾气。书中说,要好好想想:“别人固然做得不好,但别人做得不好,恰恰应该同情。如果违背情理相互争斗,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呢?实在没有什么值得我们发脾气的。即使遇到了毁谤,也把它当做是自我的磨炼和考验,欣然接受。”

  就好像有的明星被传八卦绯闻,当事人始终保持沉默,其实清者自清,无需辩解,这才是智慧。就如“举火焚空,终将自息”。

  积善之方

  书中讲了十个故事,都是认识或熟悉的人,目的是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并在十件事之后用充满辩证的语言解释了“真与假”“端与曲”“阴与阳”“是与非”“偏与正”“半与满”“大与小”“难与易”,说到底,起心动念出于公心就是善,一丝一毫略带私意就是恶。面对别人,我们时刻从公心出发,不存私欲,就是最好的行善积德。

  帮助别人有很多方法,文中提到了十种。第一,与人为善;第二,爱敬存心;第三,成人之美;第四,劝人为善;第五,救人危急;第六,兴建大利;第七,舍财作福;第八,护持正法;第九,敬重尊长;第十,爱惜物命。这十条,说来简单,但道理却不是每个人都懂。

  谦德之效

  最后一部分,用了几个例子,说明了一个问题:趋吉避凶,断然由我。

  咄咄逼人的人,一定难成大器,即使发达了也不会享受生活的乐趣和美好。稍微有见识的人,不会是心胸狭窄之辈,自己把福泽挡在门外。谦虚的人受教的机会也多,从而获益无穷,所以,谦虚是修行者必不可少的一种品质。

  要明确自己的志向,时时不忘谦虚,处处与人方便,便会获取福报。最后,志向这件事,一定是真心喜欢,而非一时兴至,那么万事必成。

  后话

  《了凡四训》被誉为“东方第一励志奇书”,问世以来深受推崇,被佛教界称赞为积德行善、改造命运的典范而广为印行,流传足有几千万册。曾国藩对《了凡四训》最为推崇,读后改号涤生,“涤者,取涤其旧染之污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言:‘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也。’”将其列为子侄必读的第一本人生智慧之书。胡适先生则认为,《了凡四训》是研究中国中古思想史的一部重要代表作。

  云谷禅师

  云谷禅师,出家的法名「法会」,又号「云谷」。祖籍浙江省嘉善县胥山镇,俗姓怀,出生于公元一五00年(明孝宗弘治十三年)。云谷禅师隐遁到丛林里,做一些“煮饭挑水”的仆役工作,来磨练自己。当袁了凡先生未及第时,曾经在山中参访云谷禅师,他们相对静坐三天三夜,云谷禅师把“一切唯心造”的生命奥义指示给袁了凡。

  ▼更多精彩内容,请长按二维码▼

  《了凡四训》读后感(五):造命是天,命自我立

  

立命之学

袁了凡幼年丧父,母亲劝他从学医。不久后,了凡在慈云寺遇到一位孔先生,孔先生自称自己得到了邵雍先生的《皇极经世书》的正传。将了凡的一生命数占卜了出来,包括哪一年考试会考第几名,哪一年成为秀才,会在几年后当上县长。孔老人还算出,了凡将会在五十三岁那年去世,膝下无子女。了凡听从了孔先生的推算,去参加科举,无一不灵验。了凡对孔先生佩服得五体投地,从此更加相信命运有定数,没有必要强求。

  有一天,了凡来到了北京,抽空去拜会了云谷禅师。禅师问了凡有何疑惑。了凡将其算命之事一一诉说。禅师笑着说:“没想到你其实还是一个凡夫。”了凡迷惑不解,禅师解答:“你二十多年来,因为被一个算命先生算定了命运,就从此不再努力,不曾转动命运丝毫,难道不是凡夫俗子吗?”

  了凡问:“难道可以逃脱命数?”

  禅师答:“世间享有千金财产(即大富)的人,一定是配得上千金财产的人;世间享有百金财产(既中富)的人,一定是配得上百金财产的人;饿死的人,一定有饿死的原因。上天对待一切,从根本上说是公平的,顺应自然的因果规律,不会有丝毫的错失。

  孔先生算定你考不取功名,没有儿子,是过去的业力所致,但既为业力所致,就是可以改变的。怎么改变呢?就是要种植新的种子,让它发芽、开花,结出新的果实。

  血肉之躯,落在命数里,就可以推算。但是,如果我们透过修行让自己的心念和行动合乎义理。那我们就可以超越命数,自己决定命运。”

  了凡问:“如何才能自己决定命运呢?”

  大师说: “我们对于命运的态度,应当是勤勉修身而又能安心等待。也就是说,是竭尽所能之后的放下。所谓‘修’,就是自身有过错,都应当彻底改正,永不再犯。所谓‘矣’,就是哪怕有一点点的非分的企图、念头,有一点点的迁就、迎合、都应当彻底斩断它们。达到这种境界,就是达到了不动念的境界,才是实实在在的学问,才是真正的立命之学。”

  听了云谷禅师这番教导,了凡当日就把自己的名号改了。原名学号“学海”,改为“了凡”,意思是证悟了关于创造自己的命运的深刻道理,不想像凡夫那样被命运束缚。

  了凡从1569年开始直到1579年,用了十年时间,完成了三千件善事。以求实现十年前的愿望。又结果全部实现了,又发愿行善三千,以求得一子。结果三千善事还没有做完,来年就生下了儿子天启。

  第二年九月,了凡起了中进士的念头,三年后被任命为京城附近宝坻县的知县,原来孔先生算他要去四川的偏远地区做县令,现在却完全改变了。孔先生算定了凡于五十三岁有大难,并且寿终。写此家训时,已六十九高龄。

  《尚书》上说,天道难酬,其命不常。命数会变化,并不是恒常。凡是说祸福都是自己造成的,乃是圣贤之论;凡是收缩福祸都是天注定的,都是世俗之论。造命为天,命自我立。

改过之法

  改变命运的第一步,就是先把自己的过失改正过来。

  幽闭了一千年的黑暗山谷,只要有阳光照进来,就一下子除掉了千年的黑暗。

  第一,要有羞耻心。

  沉溺于情欲,以为别人不知道二私下做一些不义的事,还没有愧疚之心,一天天沦为禽兽而不自知,世界上羞耻的事莫过于此。

  因为有羞耻心就可能成为圣贤,没有羞耻心或许就会沦为禽兽。这是改过的关键。

  第二,要有敬畏心。

  人在做,天在看,举头三尺有神明。我们在私室独居时,神明也无处不在。即使百般掩盖,巧加掩饰,丑恶的心思也会暴露,可以欺骗自己但骗不了神明。而一旦被人识破,为人也就一钱不值了。我们怎么能不敬畏神明呢。

  第三,是要有勇猛心。

  一般人不能认识到自己的过错,不能进而改正自己的过错,大多是因为因循守旧,得过且过,畏难退缩。因此必须发奋振作,不要犹犹豫豫,不要消极等待,要立即行动。小的过错,就像芒刺钻进了肉里,应当迅速剔除;大的过错,就如毒蛇咬了手指,应当赶紧砍掉手指。有一点迟疑,都可能丢掉性命。

  有了羞耻心,敬畏心,勇猛心这三中心,必然一有过错就改,如同春日的冰遇到太阳,即可融化,哪用担心不会消失?

  但善于改正过错的人,在还没有付诸行动改正错误之前,就先把其中的道理彻底弄明白了。

  道理想明白了,自然就会去改正,而且是彻底改正。

  什么叫从心性层面或说是从心灵深处去改?

  我们不必对好色、好名、好货、好怒等种种不当行为一个一个去分析,去寻求解除每一个行为的方法,而是一心培植良善的心念,一心去做善良的事情,每时每刻显现的都是正念,那么邪恶的,不当的念头就不会来找你。

  过失都来自于内心,因而要从心灵上下功夫,如同斩断毒树,应当直接砍掉它的根,而非剪掉它的枝条和叶子,因为那样并不解决问题。

  既着眼于根治心灵,又兼顾具体事务的话,也不算失策。但若眼里只有巨大的事务而忽略了心神的修炼,那就很愚昧了。

  发愿改正自己的过失,在明处,须有朋友不断督促提醒;在暗处,须有鬼神监督察看。要一心忏悔,昼夜不停,经过一周、两周,乃至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一定会有效果。

积善之方

  什么是真?什么是假?

  有利于别人的,就是善;有利于自己的,就是恶。

  出于公心就是真诚,出于自己的利益,就是私心,就是伪善。

  发自内心的行善,就是真善,而模仿别人,做形式上的表演,就是伪善。

  为善而不求任何回报,就是真善,为了目的而行善,就是伪善。

  什么叫阴?什么是阳?

  凡是做了好事让别人知道,就是阳善;做了好事儿别人并不知道,就是阴德。

  积阴德,会得到上天回报;积阳善,会享受世间名声。

  名利,不过是一种福报。

  顺其自然地帮助别人,有各种各样的办法,大概而言,有十种。

  第一,与人为善;第二,爱敬存心;

  第三,成人之美;第四,劝人为善;

  第五,救人危急;第六,兴建大利;

  第七,舍财作福;第八,护持正法;

  第九,敬重尊长;第十,爱惜物命。

  什么是与人为善?

  我们处在社会风气败坏的年代,不要以自己的长处来掩盖别人的优点,不要以自己的善行去和别人相比较,不要以自己的才能去为难别人。收敛才智,虚怀若谷,就像是一个普通人一样。见到别人的过失,应当有所包涵,为他掩盖,可以让他有改过的机会,也能够让他有所顾忌而不敢放纵。

  看到别人有一点点的长处值得学习,有一点点的善行值得记录,都应该放下成见,向他们学习,并要未他们赞叹而广为宣传。

  在平日里,一言一行,都不为自己的私利起念,全是为社会树立典范,这就是君子天下为公的气度。

  什么叫爱敬存心?

  人与人有亲疏贵贱的分别,也有智慧和愚昧、贤能与不肖的分别,千差万别,但都是我们的同胞,都是人类这个整体,难道不应该相互敬爱吗?爱敬众人,就是爱敬圣贤,能够和众人的心相通,也就是和圣贤的心相通。

  什么叫成人之美?

  凡是见到人做善事,或这个人的志向有可取的地方,就应该引导和扶持,极力成就他。或者称赞鼓励,或者为他提供帮助,或者为他辩白诬陷毁谤,一定要使他有所成就。

  什么叫劝人为善?

  生而为人,谁没有良心?只是世路漫漫,很容易迷失。我们和别人相处,方便的时候一定要尽力提醒对方,让他从迷惑、迷雾里看清真相。好像有人在长夜里沉睡做梦,我们让他醒悟;又好像有人陷入烦恼的纠缠,我们给他一剂清凉剂让他跳出烦恼的泥潭。这样的恩惠最为博大。

  韩愈“一时劝人以口,百世劝人以书”

  我们用言语可以劝解眼前的人,用书可以劝解后世百代的人。

  但这种方法在运用的时候,要注意两点:

  第一,失人。

  就是有的人我们可以和他交谈却不去和他交谈,这叫失人;

  第二,失言。

  就是有的人我们不可以和他交谈却和他交谈,这叫失言。

  什么叫救人急危?

  遇到了困难中的人,应当像自己也在痛苦中一样,赶快设法帮助他。或者陪他说说话,帮他舒缓心中的压抑。或者从其他方面救济他来缓解他的困苦。

  quot;恩惠不在于大小,只有救人于危急就可以了"

  什么叫兴建大利?

  小到一乡之内,大到一城之内,凡是有利于大众的,都应该去兴建。

  什么叫舍财作福?

  所谓布施,不过就是一个“舍”字。

  如果我们大家把看得最为重要的东西看得不重要,随时可以舍出去,那么对内我们就可以破除吝啬之心,对外我们就可以救人于救急。

  什么叫护持正法?

  法,是万物生灵的眼目。弘扬正法,报答社会,尤其应当勉励。

  什么叫敬重尊长?

  一切德行高、见识高的人,我们都应该恭敬对待。在家里侍奉父母,要和颜悦色。柔声下气,养成习惯,以成本性。

  什么叫爱惜物命?

  不应该只戒掉杀生,对于一切的存在物,都应当有所爱惜。

  因为世间我们感觉到的一切,其实都有灵性。

  善行无穷无尽,很难一一罗列。不过,如果真正从这十个方面去做并推而广之,那么,德行就可以完备了。

谦德之效

  《周易》说,天道的规律是,盈满了,就会亏损;谦虚了,就会增益。

  地道的规律是改变盈满使之流向谦下。鬼神是损害盈满而福佑谦虚。

  人道是厌恶盈满而爱好谦虚的。

  如果能够心存善念、严于律已,对天地鬼神敬重,对别人抱着谦逊的态度,那么,鬼神也会时时眷顾我们,我们才有受到福泽的根基。那些咄咄逼人的人,肯定难成大器,即使发达了也不会享受生活的乐趣和美好。

  稍微有见识的人,必定不会心胸狭窄,自己把福泽挡在门外。何况,谦虚的人受教的机会也多,从而获益无穷,这实在是修行者必不可少的品质。

  当你飞黄腾达的时候,要保持谦卑,要常作寂寞之想;

  即使一帆风顺的时候,也要多多想到艰难险阻;

  即使丰衣足食的时候,也要想到忍饥挨饿;

  即使人家对自己很好,也要相信自己有什么值得人家善待的;

  即使家道兴隆的时候,也要居安思危;

  即使已经很有学问了,还是要看到更有学问的人,要意识到自己的学问其实远远不够。

  从远的方面讲,要想着如何弘扬祖先的美好德行;

  近的方面,要想着如何妥善弥补父母的过失。

  对上,要多想想如何报效国家;

  对下,要多想想如何造福家庭;

  对外,要多想想如何急人所难;

  对内,要多想想如何防止自己心生邪念做坏事。

  孩子,一定要天天反省自己做错了什么,天天把自己的过失改正。一天不去反省自己的过失,就会心安理得地一直错下去;一日不去改正自己的错误,就是一天没有什么进步。

  天下聪明俊秀的人不少,有的却不能勤勉修行德性、扩宽学问,为什么呢?只因“因循”两字,耽搁医生。【因循就是守着世俗之见,按照社会的惯性得过且过,对于人生没有更高的追求】

  个人读书笔记:

  第一章:立命之学

  我内心曾有过一个未解的迷惑,每个人的命运都已经注定的话,那我们努力的生活还有什么意义。我们只不过是一名演员,按照上帝所写的剧本,互相配合的各自奔向结局罢了吗?后来读到第一章云谷禅师对于命运的解释,实在精辟而深幽。

  我认为,孔先生是根据了当时的了凡先生来推算出他的一生,而后遇云谷大师后,改变了他对命运的认知,诞生了一个新的他,所以超越了固有的命数。命运是随着当下的你不断变化的。我不信奉任何宗教,但我却相信自然规律,你是怎么样的人就会遇到怎么样的人,你的为人是如何,你是世界就会如何,若想改变命运,当下的你必须要做一个很大的转变。

  第二章:改过之法

  所谓”修’,就是自身有过错,都应当彻底改正,永不再犯。我们在自我改变时,对种种不正当的行为去逐一击破,自我完善时,不应该忽略了心理层面的修炼,我们的改变应该是源自于内心的,就如幽闭了一千年的黑暗山谷,只要有阳光照进来,就一下子除掉了千年的黑暗,而不是一心去追求表面的现象,治标不治本。

  改过自身的三要素:人要懂羞耻,对鬼神心存敬畏,敢于认错敢于弥补过失。

  且在明处,须朋友不断监督提醒,在暗处,须有鬼神监督。要立即行动,坚持不懈。定会有所改变。

  第三章:积善之方

  人们一般不喜欢异类,乡里善人少而不善的人多,那么善人就会成为异类受到排斥。所以,在世俗社会,善人常常难以立足。我常认为,善良其实是一种选择,是一种可能需要付出更大代价的一种选择,因为当下的社会往往是对坏人太好,对善人太恶。了凡先生说:“做善事易失败,行善的人经常受到毁谤。只有那些德高望重的人能够改变这种风气,辅助善人行善,这样的功德十分宏大”。改变从古至今的社会风气是一条很漫长很艰辛的路,但我却相信,这个社会仍有少数好人信奉着“存好心,做好事,得好报”这样的义理一路努力生活着,并不断的帮助更多的人。

  第四章:谦德之效

  七宗罪里,傲慢被定义为最大的罪。中国人大多数没有信仰,多得是无神论者或是不可知论者。

  有句话是:如果你不相信上帝,那你就要成为自己的上帝,那么所有的福祸与磨难都将要自己来承受。

  抬头三尺,定有神明。对鬼神敬重,对他人谦逊。

  不花费一分一毫却能给你无穷大的收益。

  未经作者授权禁止转载 2018/9/1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